CN210379343U -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9343U
CN210379343U CN201921283757.0U CN201921283757U CN210379343U CN 210379343 U CN210379343 U CN 210379343U CN 201921283757 U CN201921283757 U CN 201921283757U CN 210379343 U CN210379343 U CN 210379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ttery pack
air supply
battery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37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增轩
李永通
周凌
许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Kechuang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Kechuang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Kechuang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Kechuang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37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9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9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9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本实用新型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将冷风流动至第一送风腔中,自电池PACK之间的间隙流至第一收风腔以实现冷却电池PACK,具有风场有序流动,箱内温差小,冷却效果稳定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包括有至少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第一送风腔相连通或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第一收风腔相连通,其目的在于减小储能集装箱的单位设计体积,也减小储能集装箱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新能源行业指数增长的大背景下,锂电池储能也日渐成熟。电池PACK转入储能集装箱后,储能集装箱需提供一个恒定环境,保证电池与电池之间的温差,解决温差的主要因素有两点:风道和循环风量。目前大部分储能集装箱都是在箱内划区做冷却,抽风换气做冷却等等,箱内温差较大,风场凌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箱内温差小、风场有序流动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电池PACK冷却组件,包括有电池架以及冷却装置,所述电池架的周侧分别形成第一收风腔及第一送风腔;所述电池架上还设置有送风风道以及收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连通冷却装置的出风口及第一送风腔,所述收风风道连通冷却装置的进风口及第一收风腔,若干个电池PACK间隙设置在电池架上,冷风自出风口送出经送风风道流入第一送风腔,再从电池PACK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收风腔并冷却电池PACK,冷却后的气流依次经收风风道及进风口回流至冷却装置内以形成冷却循环;该电池PACK冷却组件将冷风流动至第一送风腔中,自两个电池PACK之间的间隙流至第一收风腔以实现冷却电池PACK,具有风场有序流动,箱内温差小,冷却效果稳定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收风风道设置在电池架的上端,送风风道设置在电池架的下端,风场流动自电池架下端的送风风道流动至第一送风腔,经两个电池PACK之间流过以冷却电池PACK之后,自电池架上端的收风风道回流至冷却装置,风场自下而上流动,风场方向有序,保证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第一收风腔与送风风道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送风腔与收风风道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进而可以将第一送风腔、第一收风腔、送风风道及收风风道设置在电池架的周侧,并且分别通过第一个隔板与第二隔板相隔离,减小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单位体积,降低占用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送风风道与所述的第一送风腔之间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送风口,送风风道内的冷风可以自送风口处流至第一送风腔,采用并排设置的若干个送风口能够避免送风风道与第一送风腔之间的冷风流动过于集中在靠近出风口的区域,避免箱内温差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送风口处设置有可移动的挡板,所述挡板可相对送风口移动以调节送风口的开口大小,可以根据不同型号规格的电池PACK的实际冷却需求而调节送风口的开口大小,也可以根据送风口上方所对应的电池PACK的冷却效果而调整该送风口的开口大小,提高该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两个所述电池PACK之间的间隙处还设置有隔离板,该隔离板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提升两个电池PACK之间的冷却效果,其二是隔离两个电池PACK,避免两个电池PACK相接触或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其包括设有内腔的箱体以及设置在内腔中的如上所述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电池PACK冷却组件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第一送风腔相连通或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第一收风腔相连通,其目的在于减小储能集装箱的单位设计体积,也减小储能集装箱的占地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该储能集装箱还包括有电气仓组件,所述电池PACK冷却组件分设在电气仓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气仓组件包括有电气架、设置在电气架上的电气设备、分设在电气架前后两侧的第二送风腔以及第二收风腔,第二送风腔内的冷风自电气架穿过以冷却电气设备;电池PACK冷却组件分设在电气仓组件的左右两侧,整个储能集装箱为左右对称设计,使得电池箱内的电池PACK重量集中在集装箱的两边,减轻了集装箱的承重要求,此外还方便电路线束的布置,电气仓组件两侧的电池PACK所连接出的电路线束向中间汇集,电路线束在储能集装箱内串联时可以有效的避免线路交叉。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箱体的内壁与电池架相包围形成第一收风腔,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第一送风腔相连通并设置在箱体的中部,其目的在于减少材料用料,可以与储能集装箱预先布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其包括有电池架201以及冷却装置202,该冷却装置202可以是市面上常用的换热器或者是换热器与风扇的组合,本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202优选为换热器的进风口214设置有抽风扇,出风口213设置有排风扇,其目的在于增强该冷却装置202的吸风以及送风能力;该冷却装置202开设有进风口214以及出风口213,出风口213处能够排出冷风;电池架201的周侧分别形成第一收风腔203及第一送风腔204,电池架201上还设置有送风风道206及收风风道205,送风风道206连通冷却装置202的出风口213以及第一送风腔204,收风风道205连通冷却装置202的进风口214以及第一收风腔203,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架20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电池PACK207的槽位,若干个电池PACK207间隙放置在电池架201上,风冷自出风口213送出经送风风道206流入第一送风腔204,再从电池PACK207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收风腔203并冷却电池PACK207,冷却后的气流依次经收风风道205及进风口214回流至冷却装置202内以形成冷却循环,风场流动稳定,保证电池PACK207的冷却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与图5所示,收风风道205设置在电池架201的上端,送风风道206设置在电池架201的下端;在本实施例中,送风风道206、收风风道205、第一送风腔204以及第一收风腔203分别布置在电池架201的周侧,电池PACK207间隙设置在电池架201上,冷风自第一送风腔204穿过电池架201而流入第一收风腔203以冷却电池PACK207,风场自下而上流动,进一步稳定了风场的流向,提高冷却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4与图5所示,第一收风腔203与送风风道206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208,第一送风腔204与收风风道205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209,该隔板可以采用常规的金属制式板条或者是绝缘材料支撑的板条制成即可,该第一个版与该第二隔板209均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电池架201上,布局以及安装方式简单,同时冷风始终沿送风风道206、第一送风腔204、第一收风腔203、收风风道205依次流动,避免风场紊乱,还可以减小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的单位体积,降低占用面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送风风道206与第一送风腔204之间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送风口,优选的,该送风口处设置有可移动的挡板211,该挡板211可相对送风口移动以调节送风口的开口大小,具体的,该挡板211有并排设置的若干个,每一块挡板211均可调节若干个送风口的开口大小,本实施例中,采用七块形状、结构均相同的挡板211,挡板211上开设有四个窗口,即每一块挡板211均可调节相邻四个送风口的开口大小,电池架201上设置可容挡板211水平滑动的滑槽(图未示),挡板211还设置有凸起,该凸起自电池架201穿过,工人能够人手操动凸起以推动挡板211水平滑动,调整送风口的开口大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两个电池PACK207之间的间隙处还设置有隔离板212,该隔离板212可以采用绝缘材质的塑料制成,其能够有效隔离两个电池PACK207,避免两个电池PACK207相接触或干扰,该隔离板212也可以采用导热性高的铜质材料,其目的在于冷风对该隔离板212进行冷却,通过隔离板212提升冷却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储能集装箱,其包括设有内腔的箱体100以及设置在内腔中的至少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还包括有电气仓组件300,本实施例中,电气仓组件300设置在箱体100的中,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有四个,并且以两个为一组,两组分别设置在电气仓组件300的左右两侧,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可以是将电池架201预先布置在内腔中,电池架201与箱体100的左侧面内壁或右侧面内壁相围合形成第一收风腔203,第一隔板208与箱体100的下侧面内壁相围合形成送风风道206,第二隔板209与箱体100的上侧面内壁相围合形成收风风道205,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的第一送风腔204相连通,两个相连通的第一送风腔204设置在箱体100的中部,在工作时,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上的冷却装置202将冷风汇集至相连通的第一送风腔204中,再分别穿过电池架201上的两个电池PACK207之间的间隙以冷却电池PACK207,确保该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的冷却效果可以达到一致,即该两个电池PACK207可以认为是经由同一个压强下的第一送风腔204送出或流出冷却以冷却电池PACK207,降低箱体100内的温度差。
电气仓组件300包括有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箱体100内的电气架、设置在电气架上的电气设备、设置在电气架上端的冷却机301、分设在电气架前后两侧的第二送风腔303以及第二收风腔302,该冷却机301可以是市面上所常用的换热器或交换机,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却机301的出风口213设置在电气架的前端,进风口214设置在电气架的后端,即,冷却机301的出风口连通至第二送风腔303,冷却机301的进风口连通至第二收风腔302,具体的,箱体100上设置有舱门,舱门打开人即可进入电气架的前端以操作电气设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电池PACK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池架(201)以及冷却装置(202),
所述电池架(201)的周侧分别形成第一收风腔(203)及第一送风腔(204);
所述电池架(201)上还设置有送风风道(206)以及收风风道(205),
所述送风风道(206)连通冷却装置(202)的出风口(213)及第一送风腔(204),
所述收风风道(205)连通冷却装置(202)的进风口(214)及第一收风腔(203),
若干个电池PACK(207)间隙设置在电池架(201)上,
冷风自出风口(213)送出经送风风道(206)流入第一送风腔(204),再从电池PACK(207)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收风腔(203)并冷却电池PACK(207),冷却后的气流依次经收风风道(205)及进风口(214)回流至冷却装置(202)内以形成冷却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风风道(205)设置在电池架(201)的上端,送风风道(206)设置在电池架(201)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风腔(203)与送风风道(206)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208),所述第一送风腔(204)与收风风道(205)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2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206)与所述第一送风腔(204)之间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送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处设置有可移动的挡板(211),所述挡板(211)可相对送风口移动以调节送风口的开口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池PACK(207)之间的间隙处还设置有隔离板(212)。
7.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内腔的箱体(100)以及设置在内腔中的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所述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的第一送风腔(204)相连通或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的第一收风腔(20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气仓组件(300),所述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分设在电气仓组件(300)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气仓组件(300)包括有电气架、设置在电气架上的电气设备、分设在电气架前后两侧的第二送风腔(303)及第二收风腔(302),第二送风腔(303)内的冷风自电气架穿过以冷却电气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的内壁与电池架(201)相包围形成第一收风腔(203),相邻两个电池PACK冷却组件(200)的第一送风腔(204)相连通并设置与箱体(100)的中部。
CN201921283757.0U 2019-08-08 2019-08-08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Active CN210379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3757.0U CN210379343U (zh) 2019-08-08 2019-08-08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3757.0U CN210379343U (zh) 2019-08-08 2019-08-08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9343U true CN210379343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3757.0U Active CN210379343U (zh) 2019-08-08 2019-08-08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93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328A (zh) * 2019-08-08 2019-12-17 珠海科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pack冷却组件、储能集装箱及冷却方法
CN116487766A (zh) * 2023-06-21 2023-07-2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N117254162A (zh) * 2023-11-17 2023-12-19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风道总成、电池簇和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328A (zh) * 2019-08-08 2019-12-17 珠海科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pack冷却组件、储能集装箱及冷却方法
CN116487766A (zh) * 2023-06-21 2023-07-2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N116487766B (zh) * 2023-06-21 2023-12-29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N117254162A (zh) * 2023-11-17 2023-12-19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风道总成、电池簇和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
CN117254162B (zh) * 2023-11-17 2024-02-06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风道总成、电池簇和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9343U (zh) 电池pack冷却组件及储能集装箱
CN110581328A (zh) 电池pack冷却组件、储能集装箱及冷却方法
CN110265749B (zh) 一种电池箱
CN209947998U (zh) 散热效果更佳的储能集装箱
CN1213352A (zh) 冷冻集装箱装置
WO2019234948A1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114725572A (zh) 一种电源系统
CN113540614B (zh) 基于侧面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19873720U (zh) 风冷式储能箱电池仓热管理系统
CN212161902U (zh) 一种小型储能电池柜
CN211456721U (zh) 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储能系统
CN217426890U (zh) 储能柜和储能装置
CN217239575U (zh) 储能集装箱
CN218632209U (zh)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电池模块
CN216015490U (zh) 换电柜及换电系统
EP2575194B1 (en) Battery pack
CN114614140A (zh) 储能集装箱
CN114639895A (zh) 一种储能装置的散热系统
CN112259894B (zh) 高压锂电储能均温系统
JP7309877B2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113540613A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软包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CN220155642U (zh) 储能电池机柜
CN207233799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7468565U (zh) 一种储能装置的散热系统
CN220895663U (zh) 机柜式风冷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