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7136U -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7136U
CN210367136U CN201920730535.2U CN201920730535U CN210367136U CN 210367136 U CN210367136 U CN 210367136U CN 201920730535 U CN201920730535 U CN 201920730535U CN 210367136 U CN210367136 U CN 210367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pipe
bed
reac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05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c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ew Sp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ew Sp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ew Sp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05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7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7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7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包括第一、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和废水分离床,其中: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下部设置有接入废水的进水管,废水分离床的上部设置有接出反应后净化水的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连接有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且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底部设置有吸泥管件连接至进水管;所述的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的上部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强制循环管件;所述的废水分离床的顶部设置有一收集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和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反应沼气的气液分离器,且该气液分离器的底部连接有一底端伸入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的下降循环管。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高效有机物降解、快速启动厌氧反应器,并能避免高效厌氧颗粒污泥流失,优化和提高了有机废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废水、酿造废水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指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食品、生物、化工等行业排放大部分废水都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利用常规的物化、生化处理难达到处理目的,同时存在操作管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一系统问题。目前厌氧处理系统主要采用UASB、EGSB、IC等厌氧反应器,厌氧生物处理方法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主流的方式,但是采用传统厌氧反应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厌氧反应器,厌氧启动时间长,容易出现厌氧颗粒污泥流失,调试周期长。(2)传统厌氧反应器,因缺乏调控措施,难以实现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及流化状态,处理效率低。因此,针对食品、生物、化工高浓度有机废水特点,需要提供一种能快速、有效处理的厌氧反应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采用升流式多层强制内循环快速启动模式的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并依次相通的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和废水分离床C的厌氧反应器,其中: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下部设置有接入废水的进水管,废水分离床C的上部设置有接出反应后净化水的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连接有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且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底部设置有吸泥管件连接至进水管;所述的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强制循环管件;所述的废水分离床C的顶部设置有一收集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和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反应沼气的气液分离器,且该气液分离器的底部连接有一底端伸入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的下降循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包括锥形结构的回收室,设置在回收室内的旋流板,和设置在回收室中心的一向上出水的出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出水口对应旋流板的上部。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采用侧壁旋流进水,中心出水方式,能较好的保证水中的颗粒污泥在旋流板的导向下顺序沉淀于室底,沉淀分离后的净化水从上接至下一处理工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吸泥管件包括一端伸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底部、另一端连接进水管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位于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的一端设置有吸泥喇叭口,输送管的中部连接有一污泥循环泵。采用输送管将沉淀于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中的颗粒污泥通过吸泥喇叭口和污泥循环泵回收至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内进行再反应,避免了污泥流失,减轻了调试时间、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制循环管件包括连接在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与进水管之间的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上的强制循环泵。通过循环泵将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内的反应物强制泵入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形成内循环,并可促进反应床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膨胀或流化,促进反应,提高处理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和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底层集气罩、上层集气罩,所述底层集气罩通过设置第一上升管将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内的沼气接入气液分离器,所述上层集气罩设置第二上升管将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内的沼气接入气液分离器。两反应污泥膨胀床内反应产生的沼气分别接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然后气体接入,液体通过下降循环管接至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内,实现内循环,促进反应。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管位于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的一端连接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连接吸泥管件和强制循环管件。通过布水管均匀分布接入的废水,以及吸泥管件和强制循环管件送来的废水、回收颗粒污泥,能更好的促进反应,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废水分离床C内壁对应排水管的位置设置有集水堰,促进反应净化后的废水汇集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流式三层设计,形成从下至上的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第二低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和废水分离床,形成不同条件的反应区,缩短了反应时间;同时通过设置颗粒污泥回收装置,防止污泥流失影响反应效果;还通过设置强制循环和下降循环使得相应反应床内的污泥处于膨胀态或流化态,并可实现内循环,提升反应效果。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计颗粒污泥回收装置,调试及运行过程逃出的厌氧颗粒物可通过颗粒污泥回收装置收集再由污泥泵提升至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确保了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的污泥浓度,确保颗粒污泥流失减少,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调试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强制循环可保证污水在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充分反应,确保厌氧颗粒污泥处于流化态。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高效有机物降解、快速启动厌氧反应器,并能避免高效厌氧颗粒污泥流失,优化和提高了有机废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例反应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即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第二低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即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废水分离床C、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等。该反应器主体构造类型可为钢类构造模块或其它材料构造,其核心部件包括进水管1,布水管2,强制循环泵3、底层集气罩4,第一上升管5,上层集气罩6,第二上升管7,下降循环管8,气液分离器9,集水堰10,排水管11,回收室12,污泥循环泵13,吸泥喇叭口14,旋流板15,出水管16。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反应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并依次相通的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和废水分离床C。其中: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下部设置有接入废水的进水管1,进水管1位于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的一端连接有布水管2。废水分离床C的上部设置有接出反应后净化水的排水管11,废水分离床C内壁对应排水管11的位置设置有集水堰10。
具体的,排水管11的出口端连接有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底部还设置有吸泥管件。其中: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包括锥形结构的回收室12,设置在回收室12内的旋流板15,和设置在回收室12中心的一向上出水的出水管16,排水管11的下端出水口对应旋流板15的上部。吸泥管件包括一端伸入回收室12底部、另一端连接布水管2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位于回收室12内的一端设置有吸泥喇叭口14,输送管的中部连接有一污泥循环泵13。
具体的,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与进水管1之间设置有强制循环管件。该强制循环管件包括连接在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与布水管2之间的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上的强制循环泵3。
具体的,废水分离床C的顶部设置有一收集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和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反应沼气的气液分离器9,且该气液分离器9的底部连接有一底端伸入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的下降循环管8。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和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底层集气罩4、上层集气罩6,其中底层集气罩4通过设置第一上升管5将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内的沼气接入气液分离器9;上层集气罩6设置第二上升管7将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内的沼气接入气液分离器9。
工作时,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进水口进入,通过布水管进行均匀布水。在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内有机物与颗粒污泥进行厌氧生化反应,产生大量沼气通过上升管进入气液分离器;气提产生的废水通过下降管进入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实现内循环。降低浓度后的有机废水进入第二低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与厌氧污泥发生厌氧反应,产生大量沼气通过上升管进入气液分离器,气提产生的废水通过下降管进入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实现内循环。打开强制循环泵,调整循环泵流量,可实现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污泥处于膨胀态或流化态。净化后的废水通过集水堰、排水管进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逃逸出来的颗粒污泥通过旋流装置进行收集后,通过污泥泵提升至第一高负荷反应污泥膨胀床,实现颗粒污泥回流。净化后的废水经过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后进入后续好氧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7)

1.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并依次相通的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和废水分离床C,其中: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下部设置有接入废水的进水管(1),废水分离床C的上部设置有接出反应后净化水的排水管(11);
所述的排水管(11)连接有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且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底部设置有吸泥管件连接至进水管(1);
所述的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与进水管(1)之间设置有强制循环管件;
所述的废水分离床C的顶部设置有一收集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和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反应沼气的气液分离器(9),且该气液分离器(9)的底部连接有一底端伸入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的下降循环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包括锥形结构的回收室(12),设置在回收室(12)内的旋流板(15),和设置在回收室(12)中心的一向上出水的出水管(16),所述排水管(11)的下端出水口对应旋流板(15)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泥管件包括一端伸入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底部、另一端连接进水管(1)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位于颗粒污泥回收装置D的一端设置有吸泥喇叭口(14),输送管的中部连接有一污泥循环泵(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制循环管件包括连接在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与进水管(1)之间的输送管和设置在输送管上的强制循环泵(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和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底层集气罩(4)、上层集气罩(6),所述底层集气罩(4)通过设置第一上升管(5)将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内的沼气接入气液分离器(9),所述上层集气罩(6)设置第二上升管(7)将第二反应污泥膨胀床B内的沼气接入气液分离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1)位于第一反应污泥膨胀床A的一端连接有布水管(2),所述布水管(2)连接吸泥管件和强制循环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分离床C内壁对应排水管(11)的位置设置有集水堰(10)。
CN201920730535.2U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Active CN210367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0535.2U CN210367136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0535.2U CN210367136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7136U true CN210367136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0535.2U Active CN210367136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7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4596B2 (en) High-concentratio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sufficiency of energy
EP1979273B1 (en) Process and reactor for anaerobic waste water purification
CN201334394Y (zh) 全自动内、外循环peic厌氧反应器
CN102583731B (zh) 一种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
MX2007014364A (es) Dispositivo de purificacion anaerobica.
JP4687600B2 (ja) メタン発酵装置
KR20080101886A (ko) 혐기성 폐수 정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반응조
CA2591522A1 (en) Up-flow multi-stage anaerobic reactor (umar)
WO2020252819A1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
CN206720843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及其内循环射流系统
CN101628754B (zh) 两相一体式厌氧消化反应器
CN213506466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流失厌氧污泥收集和回用装置
CN201458821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
CN206570087U (zh) 内外双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10367136U (zh) 一种多层升流式厌氧反应器
CN208949075U (zh) 新型厌氧反应器
CN103408134B (zh) 一种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CN208104025U (zh) 一种厌氧反应器
CN207210064U (zh) 内循环式生物滤池厌氧反应器
CN209721701U (zh) 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
CN203319762U (zh) 自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5953653U (zh) 厌氧污泥床及具有该厌氧污泥床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226201C (zh) 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废水处理系统
CN205603318U (zh) 一种厌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9526388U (zh) 一种新型高负荷厌氧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4

Address after: Room 1705, building A1, Lug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rk, No. 1698, yueluxi Avenu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Sanch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916, Baisha Jingcheng, the intersection of Laodong West Road and Baisha Road, 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NEW SP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