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4806U -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4806U
CN210354806U CN201920121300.3U CN201920121300U CN210354806U CN 210354806 U CN210354806 U CN 210354806U CN 201920121300 U CN201920121300 U CN 201920121300U CN 210354806 U CN210354806 U CN 210354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blood vessel
main body
anastomosis
auxiliary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213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213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4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4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48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包括沿着行进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顶端的插入部,主体部包括在其横截面向外凸出并沿行进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构成的吻合辅助部,横截面与所述行进方向彼此垂直。当插入部和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血管中时,凸出部在吻合辅助部处以与血管的内壁接触的方式与血管内壁连接。因此,血管的内壁除了由凸出部支撑的部分之外,其他部分几乎不会粘附到主体部上,这有利于在上述部分进行吻合。从而血管吻合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在一些手术中需要对两段血管进行吻合连接,然而在传统的血管吻合手术中,由于辅助血管吻合的工具对血管拉扯力较大很容易伤害血管以及和血管连接的组织或器官。
例如,公开号为CN1241523C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发明涉及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器,尤其是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时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者实施血管搭桥术时所使用的血管吻合辅助器。这种血管吻合辅助器为一种在两端具有开口的柔软的空心导管,其特征在于,在该导管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鼓出部、用于将上述导管从血管内取出的取出装置、或者还有在将上述导管插入血管内时引导上述导管的引导线,上述导管具有可挠性和自复原性,并且上述鼓出部配置在导管上部偏离中心的位置。通过使用该血管吻合辅助器,在进行血管搭桥术时,在确保被搭桥的血管的中枢侧和末梢侧之间仍有血流的同时,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被搭桥血管和搭桥血管之间的吻合,并且不会妨碍血管吻合,比原有的器具更加容易进行手术(吻合)。
但是,该血管吻合辅助器可能会粘附血管内壁,不利于进行的高效进行吻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外科手术止血装置,包括沿着行进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和设置在主体部顶端的插入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在其横截面向外凸出并沿所述行进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构成的吻合辅助部,所述横截面与所述行进方向彼此垂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吻合辅助部包括至少三个所述凸出部,其中,所述凸出部均匀的排列在具有规则形状的所述横截面的外接圆周上。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包括与侧面,所述侧面包括面向第一凸出部的第一侧面、面向第二凸出部的第二侧面和面向第三凸出部的第三侧面。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直部、弯曲部和第二直部,其中,所述第一直部、所述弯曲部和所述第二直部为一体式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入部包括从远端到近端按顺序排列的第一锥形部、第一圆柱部、第二圆柱部、第三圆柱部和第二锥形部,其中,所述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圆柱部、所述第二圆柱部、所述第三圆柱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为一体式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锥形部包括外径从远端向近端逐渐扩大的圆锥面。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圆柱部和所述第三圆柱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部的最大外径相同的圆柱形外周表面,从而在所述插入部插入血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圆柱部和所述第三圆柱部外周表面能够与血管内壁紧密接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圆柱部具有均比所述第一圆柱部和所述第三圆柱部外径小的圆柱形外周表面。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近端连接有具有连接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入部的远端包括第一开口,所述连接部的后端包括第二开口,其中,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穿过所述血管连接构件内部具有管腔部,所述管腔部在与行进轴正交的平面为圆形截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当插入部和主体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血管中时,凸出部在吻合辅助部处以与血管的内壁接触的方式与血管内壁连接。因此,血管的内壁除了由凸出部支撑的部分之外,其他部分几乎不会粘附到主体部上,这有利于在上述部分进行吻合。从而血管吻合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的透视图;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的主体部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血管连接构件 2:主体部 21:第一直部
22:弯曲部 23:第二直部 3:插入部
31:第一锥形部 32:第一圆柱部 33:第二圆柱部
34:第三圆柱部 35:第二锥形部 4:连接部
51:凸出部 511:第一凸出部 512:第二凸出部
513:第三凸出部 52:侧面 521:第一侧面
522:第二侧面 523:第三侧面 9:行进轴
10:管腔部 11:第一开口 12: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3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内侧”、“内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以可拆卸的方式”是粘接、键连接、螺纹连接、销连接、卡接、铰接、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中的一种。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包括具有主体部2、插入部3和连接部4的血管连接构件1。其中,主体部2是沿预定行进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如图2所示,行进方向是沿第二开口12通过主体部2延伸至第一开口11的方向。表示主体部2的行进方向的轴线称为行进轴9,行进方向是指行进轴9的轴向。血管连接构件1具有朝向插入部3的远端和朝向连接部4的近端。插入部3和连接部4沿行进轴9的远端向近端依次排列。在主体部2与行进轴9正交的横截面中,主体2的横截面形状保持恒定。例如,横截面可以是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等。
优选的,如图3所示,主体部2的横截面基本上是等边三角形。主体部2的横截面具有与三角形的三个角相对应的的三个凸出部51和三个侧面52。凸出部51沿主体部2的行进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凸出部51沿行进轴9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凸出部51包括第一凸出部511、第二凸出部512和第三凸出部513。侧面52包括面向第一凸出部511的第一侧面521、面向第二凸出部512的第二侧面522和面向第三凸出部513的第三侧面523。主体部2在于行进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具有规则形状的横截面,主体部2包括在其横截面向外凸出并沿行进方向延伸的凸出部51构成的吻合辅助部,横截面与行进方向彼此垂直。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部2的行进轴9包括线性延伸部分、曲线弯曲部分以及从远侧到远端的线性延伸部分。因此,主体部2包括从远端到近端的沿直线延伸的第一直部21、以曲线弯曲的弯曲部22和沿直线延伸的第二直部23。第一直部21、弯曲部22和第二直部23为一体式连接。
优选的,在弯曲部22中,将第一凸出部511配置在最内侧,因此在弯曲部22中第一侧面521配置在最外侧。优选的,在弯曲部22使得主体部2的前进方向约变化120°。
优选的,插入部3设置在主体部2的远端。插入部3包括从远端到近端按顺序排列的第一锥形部31、第一圆柱部32、第二圆柱部33、第三圆柱部34和第二锥形部35。第一锥形部31、第一圆柱部32、第二圆柱部33、第三圆柱部34和第二锥形部35为一体式连接。在进行血管吻合手术时,插入部3插入需要吻合的两条血管中的一条。优选的,第一锥形部31的外周表面是使其外径从远端向近端逐渐扩大的圆锥面,因此在内插入部3从远端侧插入血管时,不会对血管产生负担地插入。
优选的,第一圆柱部32、第二圆柱部33和第三圆柱部34设置在第一锥形部31的近端侧。第一圆柱部32和第三圆柱部34具有与第一锥形部31的最大外径相同的圆柱形外周表面。因此,当插入部3插入血管时,使得血管内壁与第一圆柱部32和第三圆柱部34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
优选的,第二圆柱部33具有比第一圆柱部32和第三圆柱部34的外径小的圆柱形外轴表面。因此,当血管连接在第二圆柱部33中时作为结扎部分。注意,结扎部分不限于第二圆柱部33。例如,血管可在主体部2远端附近的第二锥形部35的近端侧进行结扎。具有小外径的第二圆柱部33设置在具有相同外径的第一圆柱部32和第三圆柱部34之间。然而,这一部分也可以由一个具有基本相同外径的圆柱形部分构成。由于插入部3包括具有圆柱形外围表面的圆柱形部分,因此很容易在该部分将血管连接到插入部3。
优选的,第二锥形部35具有从第三圆柱部34的近端向主体部2逐渐减小的外周表面。由于插入部3在近端也有锥形部分,因此在从血管中拔出插入部3时,很容易将插入部3拉出并且不会因为拉动血管而为血管带来负担。
优选的,连接部4设置在主体部2的近端。连接部4具有圆柱形外周表面。当血管连接构件1连接到导管时,连接部4充当与导管的连接部分。血管连接构件1不仅限于与导管连接,还可以连接到附件、连接器和除导管以外的管等。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血管连接构件1具有沿行进轴9从远端延伸到近端的管腔部10。第一开口11设置在血管连接构件1的远端,即成插入部3的远端。在血管连接构件1的近端设置有第二开口12,即在连接部4的近端。管腔部10由第一开口11向第二开口12延伸穿过血管连接构件1的内部。也就是说,管腔部10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连通。因此,当连接部4连接到导管时,导管的管腔通过第二开口12和管腔部10与第一开口11相通。因此,可以通过导管和血管连接构件1将诸如灌注液之类的液体注入到血管中,同时也可以从血管的内部吸取液体。应该注意的是,血管连接构件1本身也可以用作导管。也就是说,血管连接构件1的近端可以直接连接到诸如灌注液或液体的吸入机构等液体的供应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血管连接构件1将诸如灌注液之类的液体供应到血管中,或者从血管内部吸取液体。
优选的,如图3所示,管腔部10在与行进轴9正交的平面为圆形截面。此外,管腔部10的截面形状从第一开口11到第二开口12基本上是恒定的。因此不会增加液体在管腔部10的流动阻力。
优选的,血管连接构件1是整体成形的。也就是说,主体部2、插入部3和连接部4被构造成一个整体构件。或者,主体部2、插入部3和连接部4也可以是单独的部件构成。此外,主体部2具有灵活性和柔韧性,因此主体部2可以是由例如柔性树脂、橡胶或弹性材料构成的。具体的,医用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等可以用作柔性树脂。因此,即使当血管连接构件1被插入到血管中时,也很难损坏血管。此外,在手术期间,能够很容易的将血管连接构件1移动到所期望的位置。主体部2的构造也可以是没有灵活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主体部2的材料可以是聚丙烯、聚碳酸酯、不锈钢或钛等。
工作原理:当使用血管连接构件1时,插入部3的全部和主体部2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血管中。然后,主体部2设置在血管的吻合部,在插入血管连接构件1的血管与另一血管之间进行吻合。血管连接构件1主要用于端端吻合、端侧吻合、侧端吻合和两血管侧吻合的连续缝合的血管手术。当主体部2插入血管时,主体部2的凸出部51将血管从血管内部向外推进。因此可以抑制血管塌陷和血管内壁相互黏着。如果主体部2相对于血管的厚度太小,就很难以这种方式推展血管。另一方面,如果主体部2相对于血管太厚,则在其与凸出部51和主体部2接触的位置对血管施加很大的载荷,并且血管与主题部2紧密接触,会导致难以进行吻合手术。因此,在主体部2与行进轴9正交面的横截面上,主体部2的外接圆直径不小于插入血管连接构件1的血管活体在自然流动状态下血管直径的60%,最好小于或等于10%。在此范围内,凸出部51可以适当的控制血管,并且可以抑制主体部2和血管连接构件1在于凸出部51不接触的部分上彼此密切接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包括沿着行进方向延伸的主体部(2)和设置在主体部(2)顶端的插入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包括在其横截面向外凸出并沿所述行进方向延伸的凸出部(51)构成的吻合辅助部,所述横截面与所述行进方向彼此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辅助部包括至少三个所述凸出部(51),
其中,所述凸出部(51)均匀的排列在具有规则形状的所述横截面的外接圆周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包括与侧面(52),所述侧面(52)包括面向第一凸出部(511)的第一侧面(521)、面向第二凸出部(512)的第二侧面(522)和面向第三凸出部(513)的第三侧面(5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包括第一直部(21)、弯曲部(22)和第二直部(23),
其中,所述第一直部(21)、所述弯曲部(22)和所述第二直部(23)为一体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3)包括从远端到近端按顺序排列的第一锥形部(31)、第一圆柱部(32)、第二圆柱部(33)、第三圆柱部(34)和第二锥形部(35),
其中,所述第一锥形部(31)、所述第一圆柱部(32)、所述第二圆柱部(33)、所述第三圆柱部(34)和所述第二锥形部(35)为一体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部(31)包括外径从远端向近端逐渐扩大的圆锥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部(32)和所述第三圆柱部(34)具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部(31)的最大外径相同的圆柱形外周表面,从而在所述插入部(3)插入血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圆柱部(32)和所述第三圆柱部(34)外周表面能够与血管内壁紧密接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部(33)具有均比所述第一圆柱部(32)和所述第三圆柱部(34)外径小的圆柱形外周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近端连接有具有连接部(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管吻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3)的远端包括第一开口(11),所述连接部(4)的后端包括第二开口(12),
其中,由所述第一开口(11)向所述第二开口(12)延伸穿过血管连接构件(1)内部具有管腔部(10),
所述管腔部(10)在与行进轴(9)正交的平面为圆形截面。
CN201920121300.3U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54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1300.3U CN210354806U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1300.3U CN210354806U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4806U true CN210354806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3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2130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54806U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4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5249B2 (en) Flexible connection catheter tunneler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8187231B2 (en) Catheterization system
JP5307275B2 (ja) 案内用鞘とカテーテルとの組合せ
WO2005099805A1 (en) Tunneler device
US20050154373A1 (en) Drain with occlusion removing structure
EP1800607B1 (en) Reinforcing tool for a medical needle
EP3185923B1 (en) Malleable cannula
JP5046951B2 (ja) 把持具
JP2003534828A (ja) 増大したドレナージを有する静脈還流カニューレ
WO2001019441A1 (en) Multipurpose medical device
CN210354806U (zh) 一种血管吻合辅助工具
AU2006203965A1 (en) Drain with occlusion removing structure
US4692155A (en) Catheter
JP2006006648A (ja) 血管接合具および血管接合装置
EP3583974A1 (en) Catheter having multiple curvatures and medical apparatus for surgery
JP6430673B2 (ja) 吻合補助具
JP5439886B2 (ja) 医療用拡張器
CN219558431U (zh) 一种医用动脉导管鞘组件
US20080147048A1 (en) Drain with Occlusion Removing Structure
CN219629703U (zh) 一种近端吻合止血装置
RU192289U1 (ru) Аортальная канюля
JP3446353B2 (ja) ドレナージ用具
EP4295890A1 (en) Balloon catheter
WO2011126929A1 (en) Hub for loop tip devices
CN113229880A (zh) 一种空心管式止血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