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产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卷烟对健康及环境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烟草生产商均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危害更低的烟草制品,低温加热不燃烧烟制品作为烟草消费的新形式,逐步受到市场的欢迎,正日益被大多数国家的卷烟消费者接受。
例如,公开号为CN103974640A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有一种气雾产生装置,这种气雾产生装置构造成接收气雾形成基体,并且构造成使用内部加热器和外部加热器两者而加热气雾形成基体,该内部加热器定位在基体内,该外部加热器定位在基体外。内部和外部加热器两者的使用允许每个加热器在比当单独使用内部或外部加热器时可能要求的低的温度下操作。通过在比内部加热器低的温度下操作外部加热器,可将基体加热成具有比较均匀的温度分布,同时装置的外部温度可保持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现有的气雾产生装置一般都是通过加热器加热气雾形成基体,产生的气雾供用户抽吸。现有的气雾产生装置使用不方便,影响消费者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脱烟帽,用于和所述气雾产生装置的本体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脱烟帽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纳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相对设置的底座和通孔,所述底座用于承载由所述通孔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的气雾形成基体,所述本体部上的加热体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滑盖,与所述脱烟帽可活动连接,所述滑盖能够相对所述脱烟帽滑动至覆盖所述通孔;所述滑盖能够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滑盖与所述通孔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滑盖覆盖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脱烟帽具有弧形表面,所述滑盖能够沿着所述弧形表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间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盖与所述脱烟帽磁性连接。
可选地,沿所述滑盖的滑动方向,所述脱烟帽面向所述滑盖的部分间隔设有同极性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滑盖面向所述脱烟帽的部分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极性相反的第三磁铁;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磁性相吸,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磁性相吸。
可选地,沿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的插入方向,所述脱烟帽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盖、中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中盖形成有滑道,所述滑盖设于所述滑道,且能够沿着所述滑道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间滑动。
可选地,所述中盖和所述下盖之间间隔设有同极性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滑盖面向所述中盖的部分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极性相反的第三磁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磁性相吸,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三磁铁磁性相吸。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中盖连接,且沿第二方向与所述下盖间隔设置,所述下盖环绕所述第一容纳部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中盖嵌设于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嵌设于所述中盖。
可选地,沿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的插入方向,所述上盖长于所述中盖和所述下盖,所述上盖用于环绕所述本体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脱烟帽用于和所述本体部磁性连接。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下盖至少部分和所述本体部相对设置,所述下盖面向所述本体部的部分设有第四磁铁,所述第四磁铁用于和设于所述本体部面向所述下盖的部分的第五磁铁磁性相吸。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环形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孔,和/或,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脱烟帽环绕所述本体部设置,且与所述本体部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本体部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插设于所述脱烟帽内,与所述脱烟帽间隙配合,所述下盖环绕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内。
可选地,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部与所述下盖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部上设有第三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本体部内设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连接并夹持所述加热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沿第二方向卡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加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内的部分不发热。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包括脱烟帽,用于和所述气雾产生装置的本体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脱烟帽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纳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相对设置的底座和通孔,所述底座用于承载由所述通孔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的气雾形成基体,所述本体部上的加热体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以及滑盖,与所述脱烟帽可活动连接,所述滑盖能够相对所述脱烟帽滑动至覆盖所述通孔;所述滑盖能够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滑盖与所述通孔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滑盖覆盖所述通孔。
在不使用气雾产生装置时,也即不在第一容纳部内放置气雾形成基体,此时,将滑盖由第一位置滑动至位于第二位置以覆盖所述通孔,可以起到防尘作用;或者,在使用气雾产生装置完成抽吸后,防止残留在第一容纳部内的烟渣外漏,起到环保作用。在使用气雾产生装置时,将滑盖由第二位置滑动至位于第一位置以与所述通孔分离,从而通孔敞开,气雾形成基体由所述通孔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通过加热体加热气雾形成基体,产生气雾供用户品吸。
此外,由于脱烟帽和所述气雾产生装置的本体部可拆卸连接,用户完成抽吸后,将脱烟帽与气雾产生装置的本体部分离,第一容纳部的底座托起气雾形成基体,气雾形成基体沿第一方向与加热体产生相对运动,直至与加热体分离,从而脱烟帽实现提烟功能,方便取出气雾形成基体。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侧视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立体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脱烟帽的立体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脱烟帽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脱烟帽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脱烟帽的立体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滑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的侧视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图三;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图四;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图五;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图六;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雾产生装置中本体部的立体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1,包括:脱烟帽30,用于和所述气雾产生装置1的本体部20可拆卸连接,所述脱烟帽30具有沿第一方向(图1至图3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一容纳部31,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容纳部31具有相对设置的底座32和通孔33,所述底座32用于承载由所述通孔33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31内的气雾形成基体10,所述本体部20上的加热体21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部31内,加热体21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滑盖34,与所述脱烟帽30可活动连接,所述滑盖34能够相对所述脱烟帽30滑动至覆盖所述通孔33。本实施例中,底座32上设有开孔,供加热体21插入第一容纳部31内。
在不使用气雾产生装置1时,也即不在第一容纳部31内放置气雾形成基体10,此时,参考图3,将滑盖34滑动至覆盖所述通孔33,可以起到防尘作用;或者,在使用气雾产生装置1完成抽吸后,防止残留在第一容纳部31内的烟渣外漏,起到环保作用。在使用气雾产生装置1时,参考图2,将滑盖34滑动至与所述通孔33分离,从而通孔33敞开,气雾形成基体10由所述通孔33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31内,通过加热体21加热气雾形成基体10,产生气雾供用户品吸。
此外,由于脱烟帽30和所述气雾产生装置1的本体部20可拆卸连接,用户完成抽吸后,参考图4,将脱烟帽30与气雾产生装置1的本体部20分离,其中,脱烟帽30沿第一方向与气雾产生装置1的本体部20分离。第一容纳部31的底座32托起气雾形成基体10,气雾形成基体10沿第一方向与加热体21产生相对运动,直至与加热体21分离,从而脱烟帽30实现提烟功能,方便取出气雾形成基体10。脱烟帽30与气雾产生装置1的本体部20分离后,方便清理加热体21。
优选地,所述滑盖34能够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滑盖34与所述通孔33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滑盖34覆盖所述通孔33。其中,滑盖34的滑动方向不做限制,能够滑动至覆盖所述通孔33或与所述通孔33分离即可。
优选地,参考图5和图6,所述脱烟帽30具有弧形表面,所述滑盖34能够沿着所述弧形表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间滑动,图6中M方向和T方向为滑盖34在脱烟帽30的弧形表面的滑动方向。具体而言,滑盖34能够沿着所述弧形表面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图6中T方向所示),或者,滑盖34能够沿着所述弧形表面由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图6中M方向所示)。优选地,滑盖34沿着径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其中径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滑盖34与所述脱烟帽30磁性连接。需说明的是,滑盖34和脱烟帽30上相互配合的磁铁的数量和设置形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二者的磁性连接即可。优选地,沿所述滑盖34的滑动方向,所述脱烟帽30面向所述滑盖34的部分间隔设有同极性的第一磁铁36a和第二磁铁36b,所述滑盖34面向所述脱烟帽30的部分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36a极性相反的第三磁铁34a;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磁铁36a和所述第三磁铁34a磁性相吸,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磁铁36b和所述第三磁铁34a磁性相吸。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保证滑盖34与脱烟帽30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36a和第二磁铁36b间隔设置,滑盖34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磁铁36b和第三磁铁34a异性相吸,利于滑盖34滑动至第二位置;滑盖34由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磁铁36a和第三磁铁34a异性相吸,利于滑盖34滑动至第一位置,整个滑动过程可提供顺畅的滑动手感,用户体验佳。另外,由于滑盖34是沿着所述弧形表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间滑动,弧形表面的设置,也利于滑盖3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
参考图6和图7,沿所述气雾形成基体10的插入方向(图6中A方向所示),所述脱烟帽30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盖35、中盖36和下盖37。参考图8,所述上盖35和所述中盖36形成有滑道40,所述滑盖34设于所述滑道40,且能够沿着所述滑道40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间滑动。优选地,参考图6,所述第一磁铁36a和所述第二磁铁36b位于所述中盖36和所述下盖37之间,所述滑盖34面向所述中盖36的部分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36a极性相反的第三磁铁34a。优选地,中盖36和下盖37形成卡槽,第一磁铁36a和第二磁铁36b与相应的卡槽卡接。参考图9,滑盖34具有延伸端341,延伸端的正反面各4个触点34c、34d,其中,滑盖34正面的触点34d和反面的触点34c分别与上盖35及中盖36接触,可提供顺畅的滑动手感。
继续参考图9并结合图6所示,滑盖34面向中盖36的部分设有凹槽34b,第三磁铁34a内嵌在滑盖的凹槽34b内。优选地,第一磁铁36a、第二磁铁36b及第三磁铁34a材料为铷铁硼,可以较小的体积提供比其它材料磁铁更大的吸力。
参考图7,优选地,上盖35具有第一弧形端351以及位于第一弧形端351上的开孔352,中盖36具有第二弧形端361,第一弧形端351和第二弧形端361相互配合,第一弧形端351上的开孔352暴露第二弧形端361。第一弧形端351和第二弧形端361形成滑道40,优选地,第二弧形端361被第一弧形端351上的开孔352暴露的表面为脱烟帽30的弧形表面。滑盖34的延伸端341位于第一弧形端351和第二弧形端361之间,并能够沿着所述弧形表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间滑动。
优选地,参考图6,所述第一容纳部31与所述中盖36连接,且沿第二方向(图6中Y方向所示)与所述下盖37间隔设置,所述下盖37环绕所述第一容纳部31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第一容纳部31与中盖36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优选地,第一容纳部31和中盖36卡接。
此外,本实施例中,上盖35、中盖36及下盖37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其中,所述中盖36嵌设于所述上盖35,所述下盖37嵌设于所述中盖36。优选地,上盖35与中盖36卡接,下盖37与中盖36卡接。
参考图6、图10至图11,沿所述气雾形成基体10的插入方向,所述上盖35长于所述中盖36和所述下盖37,所述上盖35用于环绕所述本体部20设置。优选地,所述脱烟帽30用于和所述本体部20磁性连接。需说明的是,脱烟帽30和本体部20上相互配合的磁铁的数量和设置形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二者的磁性连接即可。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脱烟帽30和本体部20通过磁性连接,以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磁性连接,脱烟帽30靠近本体部20后即可快速实现连接,还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用户体验佳。
优选地,参考图11,沿所述第一方向(图11中X方向所示),所述下盖37至少部分和所述本体部20相对设置,所述下盖37面向所述本体部20的部分设有第四磁铁39,所述第四磁铁39用于和设于所述本体部20面向所述下盖37的部分的第五磁铁23磁性相吸。参考图7,下盖37具有设有容纳腔37a的底座,第四磁铁39设于容纳腔37a内。需说明的是第四磁铁39的数量和第五磁铁23的数量不做限制,能够实现脱烟帽30和本体部20的磁性连接即可。本实施例中,第四磁铁39为两个,第五磁铁23相应地也为两个,每一第四磁铁39和第五磁铁23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具体说来,在不使用气雾产生装置1时,脱烟帽30与本体部20连接,第四磁铁39和第五磁铁23磁性相吸,在无外力作用时,脱烟帽30和本体部20稳定连接,不会轻易分离。在使用气雾产生装置1并完成抽吸后,需脱烟时,向脱烟帽30稍加施力,即可将脱烟帽30与本体部20分离,实现脱烟功能,用户体验佳。在完成脱烟后,需要将脱烟帽30放置于本体部20上时,第五磁铁23和第四磁铁39之间的磁性相吸,能够引导脱烟帽30与本体部20快速连接,还保证连接的稳定性,用户体验佳。
优选地,参考图5和图6,所述第一容纳部31具有环形壳体,环形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环形壳体与所述底座3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孔31a,所述底座32上设有第二进气孔32a。优选地,所述环形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孔31a,或者,所述底座32上设有第二进气孔32a。优选地,所述脱烟帽30环绕所述本体部20设置,且与所述本体部20间隙配合。优选地,脱烟帽30设置于本体部20后,沿所述第一方向,脱烟帽30与本体部20间隙配合。优选地,脱烟帽30的上盖35环绕本体部20设置后,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本体部20间隙配合。
此外,参考图10和图11,所述本体部20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纳部22,所述第二容纳部22插设于所述脱烟帽30内,与所述脱烟帽30间隙配合,所述下盖37环绕所述第二容纳部22设置,所述第一容纳部31和所述加热体21位于所述第二容纳部22内,所述第二容纳部22上设有第三进气孔22a。
参考图11,在使用气雾产生装置1抽吸时,外部气流从上盖35与本体部20之间的第一方向上的缝隙进入,再经过本体部20与上盖35之间的第二方向上的缝隙,再经过本体部20与下盖37的第一方向上的间隙,然后通过第二容纳部22上的第三进气孔22a上进入第一容纳部31的底座32,再从气雾形成基体10底部进入,气雾通过滤嘴被吸出。优选地,气流通过底座32上的第二进气孔32a进入气雾形成基体10。
更优选地,气流还通过第一容纳部31上的第一进气孔31a进入气雾形成基体10。图11中虚线箭头示出了气流流向。这样设置后,不仅能够抽吸气溶胶,还能够降低抽吸杂气、焦气,气雾的焦味更低。此外,在第一容纳部31上设置多个第一进气孔31a,气雾的焦味更低。在底座32上设置多个第二进气孔32a,降低了气雾形成基体10底部的温度,气雾的焦味更低。
继续参考图11,沿第二方向(图11中Y方向所示),所述第一容纳部31与所述第二容纳部2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部22与所述下盖37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优选地,第一容纳部31和第二容纳部22之间留有0.3mm至0.5mm的间隙,减少第一容纳部31的热量直接传导到第二容纳部22。第二容纳部22与下盖37之间留有0.3mm至0.5mm的间隙,减少第二容纳部22的热量直接传导到下盖37、中盖36及上盖35。从而,加热体21内部的温度经过上述几道的阻隔,温度逐渐减低,最终气雾产生装置1表面的温度降低。
优选地,参考图11,所述本体部20内设有第一固定架26a和第二固定架26b,所述第一固定架26a和所述第二固定架26b连接并夹持所述加热体21。将加热体21用第一固定架26a和第二固定架26b夹紧固定,组成加热体21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26a和所述第二固定架26b沿第二方向(图11中Y方向所示)卡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优选地,所述加热体2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6a和所述第二固定架26b内的部分不发热。即加热体21在底部区域只走线不发热,防止热量过多的传到第一固定架26a和第二固定架26b。
优选地,第一固定架26a和所述第二固定架26b采用骨位固定加热体21,减少接触面及热传导路径。加热体21内部的温度经过上述几道的阻隔,温度逐渐减低,最终气雾产生装置1表面的温度降到合理区间。
参考图11至图18,本实用新型的本体部20包括:外壳28、上支架26、USB接口29、左支架25、右支架24、电路板27、电池27a及按键28a。具体而言,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支架26和USB接口29位于所述外壳28的相反两侧,左支架25上设有第一卡槽25a,右支架24上设有第二卡槽24a,左支架25和右支架24沿所述第二方向卡接,电路板27分别与第一卡槽25a和第二卡槽24a卡接。电路板27的相反两侧设有所述按键28a和电池27a,按键28a被外壳28暴露,用于供用户操作以控制气雾产生装置1。
参考图13,左支架25和右支架24沿所述第二方向卡接后形成容纳槽,容纳槽面向所述下盖37设置,在容纳槽内设有第五磁铁23。此外,第一固定架26a设于左支架25,第二固定架26b设于右支架24,待左支架25和右支架24组装后,相应地第一固定架26a和第二固定架26b也完成组装以夹持加热体21。待左支架25和右支架24组装后,上支架26套设于左支架25和右支架24上,加热体21穿过上支架26,脱烟帽30环绕上支架26设置。优选地,脱烟帽30的上盖35环绕上支架26设置。
此外,参考图11、图13至图15,第二容纳部22分别与左支架25和右支架24卡接后,上支架26套设于左支架25和右支架24上,上支架26沿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容纳部22相抵,提升了第二容纳部22与本体部20之间的固持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气雾形成基体10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只要能够经加热体21加热后产生气雾供用户抽吸即可。加热体21加热气雾形成基体10的过程中,气雾形成基体10能够被加热但不燃烧。例如,本实施例中,气雾形成基体10是固体气雾形成基体10,含有烟草成分,气雾形成基体10由外包装(例如铝箔层)包裹。优选地,气雾形成基体10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烟丝、烟草颗粒、烟草薄片、再造烟草。
此外,加热体2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加热体21呈柱状,横截面呈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体21的横截面可以呈四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加热体21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通电后发热以加热气雾形成基体10产生气雾即可。例如,本实施例中,加热体21的材质包括陶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