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0184U -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0184U
CN210350184U CN201921517642.3U CN201921517642U CN210350184U CN 210350184 U CN210350184 U CN 210350184U CN 201921517642 U CN201921517642 U CN 201921517642U CN 210350184 U CN210350184 U CN 210350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socket
frame
signal terminal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76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uka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76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0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0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0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插头与连接部接触时容易造成连接部损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该插座包括插座绝缘体和加强框,加强框包括第一加强盖和第二加强盖,第一加强盖包括第一框体和两第二框体和两连接臂,第二加强盖包括第三框体和两个第四框体。插座绝缘体的凹槽内设有第一接触弹臂和第二接触弹臂;第一接触弹臂穿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框体连接,第二接触弹臂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四框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凸肋框的表面为接触弹臂提供了保护,因此插头插入插座时不会与接触弹臂的根部接触到;连接孔的内壁面也能够为接触弹臂提供支撑,从而避免插头将接触弹臂压塌。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也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连接器主要起到保证电流流畅连续地流通,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连接器一般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焊接安装在电子设备上,插头和其他电子元器件连接,插头和插座配合连接,使得其他电子元器件通过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连接,以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现有的连接器的插座上还设有连接部与插头连接,由于连接部的强度较低,在插头与插座连接的过程中插头与连接部接触时容易造成连接部损坏,导致连接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插头与插座连接的过程中插头与连接部接触时容易造成连接部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绝缘体和套设于所述插座绝缘体上的加强框,所述加强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加强盖、第一连接臂、第二加强盖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加强盖和第二加强盖分别设于所述插座绝缘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盖包括第一框体和两个关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加强盖包括第三框体和两个关于所述第三框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四框体;
所述插座绝缘体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对应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第四框体分别设有第一接触弹臂和第二接触弹臂;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接触弹臂、第二接触弹臂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横截面分别与第一接触弹臂、第二接触弹臂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第一接触弹臂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弹臂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四框体连接。
作为上述插座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座绝缘体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方的凸肋框,所述凸肋框的内壁面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凸肋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
作为上述插座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肋和第三凸肋分别沿所述基板的相对两边缘设置,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与第一凸肋和第三凸肋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凸肋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基板与所述第四凸肋之间设有间隙。
作为上述插座的优选方案,所述凸肋框环绕所述基板边缘设置,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与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连接。
作为上述插座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安装于所述插座绝缘体的相对两侧。
作为上述插座的优选方案,所述插座还包括隔离体,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隔离体插设于所述凸块内,且所述隔离体设于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第二组信号端子之间,所述隔离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加强框连接。
作为上述插座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相邻两个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接电子器件,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接地。
作为上述插座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相邻两个第二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第二信号端子接电子器件,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接地。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插座。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插座。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中连接孔的内壁面能够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支撑,从而避免插头将接触弹臂压塌导致接触弹臂失效;同时,凸肋框的表面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了保护,因此插头插入插座时不会与接触弹臂的根部接触到,从而进一步避免插头与插座连接的过程中造成接触弹臂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插座中插座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插座中加强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插座中第一组信号端子及第二组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插座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插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插座中加强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插座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座;11、插座绝缘体;111、凹槽;1111、第一连接孔;1112、第二连接孔;112、基板;113、凸肋框;1131、第一凸肋;1132、第二凸肋;1133、第三凸肋;1134、第四凸肋;114、凸块;12、第一组信号端子;121、第一信号端子;13、第二组信号端子;131、第二信号端子;14、加强框;141、第一加强盖;1411、第一框体;1412、第二框体;1413、第一接触弹臂;1414、第一固定盖;142、第二加强盖;1421、第三框体;1422、第四框体;1423、第二接触弹臂;1424、第二固定盖;143、第一连接臂;144、第二连接臂;145、隔离体;146、连接件;15、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插座,该插座1包括插座绝缘体11、加强框14、隔离体145、第一组信号端子12和第二组信号端子13。如图3所示,插座绝缘体11包括基板112和设于基板112上方的凸肋框113,该凸肋框113环绕基板112边缘设置,凸肋框113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凸肋1131、第二凸肋1132、第三凸肋1133和第四凸肋1134,第一凸肋1131、第二凸肋1132、第三凸肋1133和第四凸肋1134分别设于基板112的四个边缘处,且基板112的上表面与第一凸肋1131、第二凸肋1132、第三凸肋1133和第四凸肋1134连接。凸肋框113的内壁面及基板112的上表面形成凹槽111,在凹槽111的底部设有凸块114(即基板112的上表面上设有凸块114)。
如图4所示,加强框14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加强盖141、第一连接臂143、第二加强盖142和第二连接臂144,该加强框14为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制成,且加强框14接地设置,屏蔽了插座1外部信号干扰。第一加强盖141和第二加强盖142呈凹字型,第一加强盖141安装在第二凸肋1132上,第二加强盖142安装在第四凸肋1134上,第一连接臂143安装在第一凸肋1131上,第二连接臂144安装在第三凸肋1133上,使得加强框14套设于插座绝缘体11上。第一加强盖141和第二加强盖142分别设于插座绝缘体11的两端,第一加强盖141包括第一框体1411和两个关于第一框体14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框体1412,第一框体1411朝向凹槽111的内部设有第一固定盖1414,第一固定盖1414背离第一框体1411的一端向凹槽111的底部弯折,在第一固定盖1414背离第一框体1411的一端上还设有第一扣接凸部;第二加强盖142包括第三框体1421和两个关于第三框体14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四框体1422,第三框体1421朝向凹槽111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盖1424,第二固定盖1424背离第三框体1421的一端向凹槽111的底部弯折,在第二固定盖1424背离第三框体1421的一端上还设有第二扣接凸部。
在上述凹槽111的内部对应各第二框体1412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接触弹臂1413,在凹槽111的内壁(凸肋框113的内壁面)上对应各第一接触弹臂1413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1111,且第一连接孔1111的横截面与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横截面相同,如图6所示,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1111与第二框体1412连接,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另一端朝向凹槽111的底部(基板112)弯折,且在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扣接凸部。在上述凹槽111的内部对应各第四框体1422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接触弹臂1423,在凹槽111的内壁(凸肋框113的内壁面)上对应各第二接触弹臂1423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1112,且第二连接孔1112的横截面与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横截面相同,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1112与第四框体1422连接,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另一端朝向凹槽111的底部(基板112)弯折,且在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另一端上设有第四扣接凸部。本实用新型中插座与插头连接的连接部为第一接触弹臂1413和第二接触弹臂1423。
如图5所示,第一组信号端子12和第二组信号端子13分别安装于插座绝缘体11的相对两侧。第一组信号端子12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121,相邻两个第一信号端子121中的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21接电子器件,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21接地,使得相邻两个第一信号端子121传输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第二组信号端子13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131,相邻两个第二信号端子131中的一个第二信号端子131接电子器件,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131接地,使得相邻两个第二信号端子131传输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第一信号端子121和第二信号端子131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上述隔离体145设于第一组信号端子12与第二组信号端子13之间将第一组信号端子12与第二组信号端子13隔离,使得第一组信号端子12与第二组信号端子13传输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该隔离体145插设在凸块114内,且隔离体14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146与加强框14(第一连接臂143)连接。
上述插座的工作原理为:由于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1111与第二框体1412连接,且第一连接孔1111的横截面与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横截面相同,因此凸肋框113的表面能够为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根部提供保护,同时第一连接孔1111的内壁面能够为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根部提供支撑(第一接触弹臂1413的根部即为第一接触弹臂1413与第二框体1412的连接的位置)。也由于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1112与第二框体1412连接,且第二连接孔1112的横截面与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横截面相同,因此凸肋框113的表面能够为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根部提供保护,同时第二连接孔1112的内壁面能够为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根部提供支撑(第二接触弹臂1423的根部即为第二接触弹臂1423与第二框体1412的连接的位置)。在插头与插座连接的过程中,首先,由于凸肋框113的表面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了保护,因此插头不会与接触弹臂的根部接触到;其次,连接孔的内壁面也能够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支撑,从而避免插头将接触弹臂压塌导致接触弹臂失效。
实施例2: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插座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第一凸肋1131和第三凸肋1133分别沿基板112的相对两边缘设置,第二凸肋1132和第三凸肋1133与基板112的另外两相对边缘之间设有间隙15,基板112的上表面与第一凸肋1131和第三凸肋1133连接,如图9所示。由于第二凸肋1132和第三凸肋1133与基板112的另外两相对边缘之间设有间隙15,因此该间隙15可供插头穿过,保证插头的信号端子与插座的信号端子能接触,并降低连接器的整体高度。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该插头为插头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任意一种插座。
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连接器采用上述结构后,凸肋框113的表面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了保护,因此插头插入插座时不会与接触弹臂的根部接触到;其次,连接孔的内壁面也能够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支撑,从而避免插头将接触弹臂压塌导致接触弹臂失效。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任意一种插座。
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结构后,凸肋框113的表面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了保护,因此插头插入插座时不会与接触弹臂的根部接触到;其次,连接孔的内壁面也能够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支撑,从而避免插头将接触弹臂压塌导致接触弹臂失效。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3中的连接器。
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结构后,凸肋框113的表面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了保护,因此插头插入插座时不会与接触弹臂的根部接触到;其次,连接孔的内壁面也能够为接触弹臂的根部提供支撑,从而避免插头将接触弹臂压塌导致接触弹臂失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插座绝缘体和套设于所述插座绝缘体上的加强框,所述加强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加强盖、第一连接臂、第二加强盖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加强盖和第二加强盖分别设于所述插座绝缘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盖包括第一框体和两个关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加强盖包括第三框体和两个关于所述第三框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四框体;
所述插座绝缘体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对应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第四框体分别设有第一接触弹臂和第二接触弹臂;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接触弹臂、第二接触弹臂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横截面分别与第一接触弹臂、第二接触弹臂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第一接触弹臂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弹臂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四框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体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方的凸肋框,所述凸肋框的内壁面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凸肋框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和第三凸肋分别沿所述基板的相对两边缘设置,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与第一凸肋和第三凸肋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凸肋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基板与所述第四凸肋之间设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框环绕所述基板边缘设置,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与第一凸肋、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和第四凸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一组信号端子、第二组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安装于所述插座绝缘体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隔离体,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隔离体插设于所述凸块内,且所述隔离体设于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与第二组信号端子之间,所述隔离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加强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一信号端子,相邻两个第一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接电子器件,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信号端子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第二信号端子,相邻两个第二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第二信号端子接电子器件,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接地。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插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插座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
CN201921517642.3U 2019-09-12 2019-09-12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350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642.3U CN210350184U (zh) 2019-09-12 2019-09-12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7642.3U CN210350184U (zh) 2019-09-12 2019-09-12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0184U true CN210350184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78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7642.3U Active CN210350184U (zh) 2019-09-12 2019-09-12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01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9379A (zh) * 2020-08-04 2020-11-20 深圳市欧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电子设备及插座的接线方法
WO2022007012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7012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CN111969379A (zh) * 2020-08-04 2020-11-20 深圳市欧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电子设备及插座的接线方法
CN111969379B (zh) * 2020-08-04 2022-03-08 深圳市欧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电子设备及插座的接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50184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TWM25392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915703A (zh) 微型射频连接器
CN206148645U (zh) 连接器
CN206135041U (zh) 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
CN210744253U (zh) 板对板插头、插座及其组件
CN209461694U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203800240U (zh) 微型射频连接器
CN210350216U (zh) 传输高频信号的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09830850A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109830848A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205488905U (zh) 一种多合一卡座
CN110534939A (zh) 连接器组件
CN209948108U (zh) 高数据率高稳定性板对板连接器
CN209418860U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208189868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3584448U (zh) 具有更高连接稳定性的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350187U (zh) 便于插拔的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13071447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3584417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5343113U (zh) 母端金具及板对板母端连接器
CN219843174U (zh)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3692396U (zh) 具有高连接可靠性的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0821975U (zh) 支撑坎件、背板连接器及导电装置
CN219937479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