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2726U - 吸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2726U
CN210332726U CN201921243479.6U CN201921243479U CN210332726U CN 210332726 U CN210332726 U CN 210332726U CN 201921243479 U CN201921243479 U CN 201921243479U CN 210332726 U CN210332726 U CN 210332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gear
loading box
baffle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34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文超
朱秀锋
印帅
刘奇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capta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dcapta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capta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dcapta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34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2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2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2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吸液装置。吸液装置包括壳体、装载盒、吸液针及联动组件,装载盒用于放置试剂包,壳体包括底壁及与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装载盒滑动连接于底壁,联动组件安装于第一侧壁;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部及第二联动部,第一联动部联动第二联动部,吸液针固定于第二联动部;当装载盒滑动并抵持第一联动部时,第一联动部随装载盒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联动部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且带动吸液针靠近底壁。吸液装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吸液装置的装载盒水平运动,带动所述吸液装置的联动组件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吸液装置的吸液针移动,使得吸液针能够插入试剂包中吸取试剂,避免了使用驱动装置,简化了吸液装置的结构设计。

Description

吸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吸液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试剂和器械在国外统称为体外诊断医疗器械(in vitro diagnosticproducts,IVD),属于医疗器械的一部分。体外诊断试剂是指:可单独使用或与仪器组合使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用于对人体样本进行体外检测的试剂。
传统的体外诊断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单独的运动机构将吸液针插入至试剂盒中以吸取体外诊断试剂,但是当仪器发生断电或故障时,吸液针仍然插入在试剂盒内,使得试剂盒无法取出,从而污染了体外诊断试剂,影响诊断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液装置,吸液装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吸液装置的装载盒水平运动,带动所述吸液装置的联动组件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吸液装置的吸液针移动,使得吸液针能够插入试剂包中吸取试剂,避免了使用驱动装置,简化了吸液装置的结构设计。
吸液装置包括壳体、装载盒、吸液针及联动组件,所述装载盒用于放置试剂包,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所述装载盒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联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部及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联动所述第二联动部,所述吸液针固定于所述第二联动部;
当所述装载盒滑动并抵持所述第一联动部时,所述第一联动部随所述装载盒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联动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且带动所述吸液针靠近所述底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联动所述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抵持部及连接所述抵持部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啮合所述第一齿轮,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齿条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
所述第二联动部包括固定部及连接所述固定部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啮合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吸液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的比值为M,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的比值为N,M与N的数值相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盒包括承载壁及连接所述承载壁的侧壁,所述承载壁与所述侧壁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试剂包;
所述承载壁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底壁上设有滑轨,所述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盒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承载壁,当所述第一联动部随所述装载盒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挡板抵持所述抵持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设有凹槽,所述壳体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大小与所述凹槽的大小相适配,以使所述凸块自所述凹槽穿过所述挡板;
当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凸块间隔设置,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抵持部之间;当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且所述挡板与所述抵持部间隔设置;
当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自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凸块与所述抵持部之间,且所述挡板抵持所述抵持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凸块包括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对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一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相对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联动部联动所述弹簧,以使所述弹簧发生形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底壁及所述第一侧壁均相连,所述第三侧壁设有第一吸附件,所述装载盒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之间能够产生吸附力,以使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固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液针的数量为多个,吸液装置还包括遮挡件,多个所述吸液针固定于所述遮挡件,且多个所述吸液针贯穿所述遮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液装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吸液装置的装载盒水平运动,带动所述吸液装置的联动组件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吸液装置的吸液针移动,使得吸液针能够插入试剂包中吸取试剂,避免了使用驱动装置,简化了吸液装置的结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吸液装置在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吸液装置装载试剂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吸液装置承载试剂包在第二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吸液装置承载试剂包在第三种使用状态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吸液装置在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吸液装置装载试剂包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吸液装置100。吸液装置100能够应用于体外诊断,也能够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吸液装置100也能够应用于科研实验,用于吸取实验试剂。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以吸液装置100应用于体外诊断为例来进行描写。在体外诊断过程中,吸液装置100能够装载储存体外诊断试剂的试剂包200,且吸液装置100能够插入试剂包200中吸取体外诊断试剂。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吸液装置100包括壳体101、装载盒102、吸液针103及联动组件104。装载盒102用于放置试剂包200。壳体101包括底壁10及与底壁10相连的第一侧壁11。装载盒102滑动连接于底壁10。装载盒102能够相对壳体101沿第一方向滑动。联动组件104安装于第一侧壁11。
联动组件104包括第一联动部41及第二联动部42。第一联动部41联动第二联动部42。第一联动部41联动第二联动部42,以使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联动部42相对壳体101沿第二方向移动。当装载盒102滑动并抵持第一联动部41时,第一联动部41随装载盒10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联动部4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且带动吸液针103靠近底壁10。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为例来进行描写。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沿水平方向滑动,且装载盒102抵持第一联动部41时,带动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联动部42连接吸液针103,以使第二联动部42带动吸液针103沿竖直方向移动。也即,在外力作用下,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沿水平方向滑动时,装载盒102带动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一联动部41带动第二联动部42相对壳体101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联动部42带动吸液针103相对壳体101沿竖直方向移动,以改变吸液针103与试剂包200之间的距离。其中,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也能够为其他方向,只需满足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且能够带动吸液针103靠近底壁10的方向既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吸液装置100在外力作用下推动装载盒102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联动组件104,使得吸液针103能够插入装载盒102的试剂包中,避免了使用驱动装置将吸液针103插入装载盒102中,简化了吸液装置100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当吸液装置100断电时,用户能够手动拉出装载盒102,使得吸液针103从试剂包内取出,从而使得试剂包能够进行冷藏,避免了试剂包的污染及浪费。
具体地,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自左向右沿水平方向滑动,带动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自左向右移动,第一联动部41联动第二联动部42使得第二联动部42相对壳体101自上而下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吸液针103自上而下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吸液针103插入至试剂包200中吸取液体。在外力拉动下,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自右向左沿水平方向滑动,带动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自右向左移动,第一联动部41联动第二联动部42使得第二联动部42相对壳体101自下而上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吸液针103自下而上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吸液针103自试剂包200中拔出。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4是图1所示吸液装置100承载试剂包200在第二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例如,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吸液装置100中的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处于外露状态,用户能够更换安装试剂包200。此时,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一位置。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吸液装置100中的壳体101包围装载盒102,吸液针103插入试剂包200中获取试剂包200内的试剂。此时,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三位置。
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一位置时,装载盒102与第一联动部41间隔设置。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装载盒102的一部分抵持第一联动部41,且此时吸液针103相对装载盒102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吸液针103更加靠近底壁10。具体地,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一位置时,吸液针103与底壁10之间的距离为D1。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三位置时,吸液针103与底壁10之间的距离为D2,D1大于D2。
如图3所示,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一位置,吸液针103与底壁10之间的距离较大,吸液针103的底部相对试剂包200露出。也即,此时吸液针103未插入试剂包200中。且此时装载盒102与第一联动部41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三位置,吸液针103与底壁10之间的距离较小,吸液针103插入试剂包200中。此时,装载盒102的一部分抵持第一联动部4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下推动装载盒102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部分装载盒102抵持第一联动部41以带动第一联动部41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第二联动部42在第一联动部41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吸液针103在第二联动部42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吸液针103插入试剂包200中,从而吸取试剂。在外力作用下拉动装载盒102自第三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联动部41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吸液针103在第二联动部42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以使吸液针103自试剂包200中拔出,从而更换试剂包200。
进一步地,吸液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齿轮105及第二齿轮106。第一齿轮105联动第二齿轮106。第一齿轮105的转动会带动第二齿轮106的转动。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为双联齿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齿轮。在本申请中,对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具体的种类不做限定。
第一联动部41包括抵持部411及连接抵持部411的第一齿条412。第一齿条41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啮合第一齿轮105。第一齿条412沿啮合第一齿轮105,以联动第一齿条412与第一齿轮105。抵持部411位于第一齿条412靠近底壁10的一侧。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三位置时,装载盒102抵持抵持部411。也即,在外力推动装载盒102时,装载盒102抵持抵持部411,使得抵持部411带动第一齿条412一起相对壳体101自左向右移动。
第二联动部42包括固定部421及连接固定部421的第二齿条422。第二齿条422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啮合第二齿轮106。第二齿条422啮合第二齿轮106,以联动第二齿条422与第二齿轮106。固定部421连接吸液针103。第一齿轮105带动第二齿轮106转动,第二齿条422啮合第二齿轮106,使得第二齿条422相对壳体101自上而下移动,第二齿条422与固定部421一起相对壳体101自上而下移动,从而带动吸液针103相对壳体101自上而下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41与第二联动部42通过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的作用实现联动。在外力作用下,装载盒102抵持抵持部411时,推动抵持部411及第一齿条412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齿条412的运动带动第一齿轮105的运动,第一齿轮105的运动带动第二齿条422的运动,第二齿条422的运动带动固定部421及吸液针103的运动,使得装载盒102的运动带动吸液针103的运动,从而使得当装载盒102自左向右水平移动时带动吸液针103自上而下移动,当装载盒102自右向左水平移动时带动吸液针103自下而上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同轴设置。第一齿轮105的齿数与第二齿轮106的齿数的比值为M,第一齿条41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距离与第二齿条42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的比值为N,且M与N的数值相等。也即,第一齿轮105的齿数与第二齿轮106的齿数的比值等于试剂包相对装载盒102移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距离与吸液针103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的比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为直齿圆柱齿轮。此时,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的模数相等,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的压力角也相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05的模数也能够不等于第二齿轮106的模数。第一齿轮105的齿数也能够大于或等于第二齿轮106的齿数。也即,在本申请中,对第一齿轮105与第二齿轮106具体的模数及齿数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装载盒102包括承载壁21及连接承载壁21的侧壁22。承载壁21与侧壁22形成收容空间23。收容空间23用于收容试剂包200。承载壁21朝向底壁10的一侧设有滑槽211。底壁10上设有滑轨111。滑槽211滑动安装于滑轨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装载盒102与壳体101通过滑轨111与滑槽211的配合,使得装载盒102稳定地相对壳体101沿第一方向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壁21朝向底壁10的一侧设有滑轨,底壁10上设滑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装载盒102还包括挡板24。挡板24固定于承载壁21。当第一联动部41随装载盒10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挡板24抵持抵持部411。也即,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沿第一方向滑动时,挡板24抵持抵持部411,以带动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装载盒102中设有挡板24,在外力推动装载盒10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挡板24抵持抵持部411,以带动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沿第一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图4及图6,挡板24设有凹槽241。壳体101设有凸块14。凸块14的大小与凹槽241的大小相适配,以使凸块14自凹槽241穿过挡板24。如图3所示,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一位置时,挡板24与凸块14间隔设置。此时,试剂包200相对壳体101露出,用户能够更换试剂包200。凸块14位于挡板24与抵持部411之间。
如图6所示,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凸块14收容于凹槽241,且挡板24与抵持部411间隔设置。其中,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当装载盒102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装载盒102经过第二位置。
如图4所示,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自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挡板24位于凸块14与抵持部411之间,且挡板24抵持抵持部411。此时,吸液针103插入试剂包200中,使得吸液针103能够吸取试剂包200内的试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一位置时,试剂包200相对壳体101露出用户能将试剂包200取出更换。推动装载盒102水平运动过程中,装载盒102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试剂包200被凸块14挡住,停止运动。推动装载盒102继续水平运动时,装载盒102自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挡板24抵持抵持部411使得抵持部411水平运动,从而带动吸液针103向下移动,而凸块14抵持试剂包200,使得试剂包200相对壳体101运动,使得向下运动的吸液针103插入试剂包200中吸取液体。
进一步地,凹槽241包括第一凹槽2411及第二凹槽2412。凸块14包括第一凸块141及第二凸块142。壳体101还包括与第一侧壁1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2。第一凹槽2411的开口位于挡板24朝向第一侧壁11的一侧。第二凹槽2412的开口位于挡板24朝向第二侧壁12的一侧。第一凸块141位于第一侧壁11,第二凸块142位于第二侧壁12,且第一凸块141与第二凸块142对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块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凸块141及第二凸块142,且第一凸块141与第二凸块142对齐,使得第一凸块141与第二凸块142在推动试剂包200运动的过程中,试剂包200的两边受力平衡,从而使得试剂包200稳定地相对壳体101水平运动。
进一步地,壳体101还包括第三侧壁13。第三侧壁13与底壁10及第一侧壁11均相连。第三侧壁13设有第一吸附件131。装载盒102朝向第三侧壁13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件23。第一吸附件131与第二吸附件23之间能够产生吸附力,以使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固定。
例如,当第一吸附件131为磁铁时,第二吸附件23也为磁铁,以使第一吸附件131与第二吸附件23之间能够产生吸附力。当第一吸附件131为磁铁,装载盒102的侧壁采用具有磁性的材料,例如铁时,第二吸附件23也能够为装载盒102的侧壁。此时,第二吸附件23即为装载盒102的侧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1设有第一吸附件131,装载盒102设有第二吸附件23,当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吸附件131与第二吸附件23之间的吸附力维持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稳定地处于第三位置,从而使得吸液针103能够稳定地自试剂包200中吸取液体。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吸液针103的数量为多个。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吸液针103的数量为两个为例来进行描写。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液针103的数量也能够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吸液装置100还包括遮挡件109。多个吸液针103固定于遮挡件109,且多个吸液针103贯穿遮挡件10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液针1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液针103能够满足吸液装置100吸取多种不同的液体。由于多个吸液针103使得试剂包200上方壳体101的开口较大,遮挡件109能够避免吸液针103上方的污染物进入试剂包200中,保证试剂包200中试剂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是图2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吸液装置100还包括弹簧107。弹簧107与装载盒102分别位于第一侧壁11相背设置的两侧。弹簧107连接第一联动部41。第一联动部41相对壳体10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联动部41联动弹簧107,以使弹簧107发生形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力作用推动装载盒102以带动第一联动部41水平移动时,弹簧107处于拉伸状态。当拉动试剂包200水平向外移动抬起吸液针103时,由于弹簧107的复位作用,使得弹簧107需要恢复形变,从而带动第一联动部41反方向移动,使得齿轮反转,带动吸液针103移出试剂包200。
其中,吸液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弹簧107与第一齿条412的连接部108。连接部108连接弹簧107与第一齿条412,第一齿条412的运动带动弹簧107运动,以使弹簧107发生形变。或者,弹簧107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产生的力,带动第一齿条412的运动,以使装载盒102相对壳体101处于第一位置。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装载盒、吸液针及联动组件,所述装载盒用于放置试剂包,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及与所述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所述装载盒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联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壁;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部及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联动所述第二联动部,所述吸液针固定于所述第二联动部;
当所述装载盒滑动并抵持所述第一联动部时,所述第一联动部随所述装载盒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联动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且带动所述吸液针靠近所述底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联动所述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抵持部及连接所述抵持部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啮合所述第一齿轮,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第一齿条靠近所述底壁的一侧;
所述第二联动部包括固定部及连接所述固定部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啮合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吸液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的比值为M,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距离的比值为N,M与N的数值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盒包括承载壁及连接所述承载壁的侧壁,所述承载壁与所述侧壁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试剂包;
所述承载壁朝向所述底壁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底壁上设有滑轨,所述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盒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承载壁,当所述第一联动部随所述装载盒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挡板抵持所述抵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有凹槽,所述壳体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大小与所述凹槽的大小相适配,以使所述凸块自所述凹槽穿过所述挡板;
当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与所述凸块间隔设置,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抵持部之间;当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且所述挡板与所述抵持部间隔设置;
当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自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凸块与所述抵持部之间,且所述挡板抵持所述抵持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凸块包括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挡板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对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一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相对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联动部联动所述弹簧,以使所述弹簧发生形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底壁及所述第一侧壁均相连,所述第三侧壁设有第一吸附件,所述装载盒朝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二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之间能够产生吸附力,以使所述装载盒相对所述壳体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针的数量为多个,吸液装置还包括遮挡件,多个所述吸液针固定于所述遮挡件,且多个所述吸液针贯穿所述遮挡件。
CN201921243479.6U 2019-07-31 2019-07-31 吸液装置 Active CN210332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3479.6U CN210332726U (zh) 2019-07-31 2019-07-31 吸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3479.6U CN210332726U (zh) 2019-07-31 2019-07-31 吸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2726U true CN210332726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3479.6U Active CN210332726U (zh) 2019-07-31 2019-07-31 吸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2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4359B2 (en) Sample rack moving mechanism, sample rack conveying device and sample analyzing equipment
EP4043886A1 (en) Fully automatic chemiluminescent immune analyzer
WO2016180087A1 (zh) 便携式全自动生化分析装置
CN110763836A (zh) 一种孵育盘暗室检测装置
CN109967144A (zh) 用于检测微流控芯片的干式化学分析仪及微流控芯片
EP2883667A1 (en) Device for gripping vessels
CN210332726U (zh) 吸液装置
CN210954069U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
CN110672861A (zh) 一种多通道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
CN110749742B (zh) 基于主动式磁分离技术的poct全自动化学发光装置
CN210090485U (zh) 多参数高通量荧光免疫检测装置
CN111812312A (zh)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09327355U (zh) 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样本架定位扫码机构
CN115184592B (zh) 一种免疫分析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11179873U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移液机构
JP2012032190A (ja) 分注装置および核酸分析装置
CN209372871U (zh) 一种荧光免疫分析仪
KR102085985B1 (ko) 혈액을 포함한 체외진단용 분석 키트
CN112730859A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
CN217787122U (zh) 一种即时加液及检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器
CN110153121A (zh) 一种用于清洗反应杯的磁微粒吸附装置及其清洗设备
CN210954075U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天车机构
CN215884432U (zh) 试剂条存放装置
CN211206535U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试剂卡托盘机构
CN215866741U (zh) 检测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2th floor, building 1, Baiwang R & D building, 5158 xilishahe We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aiketian Bio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2th floor, building 1, Baiwang R & D building, 5158 xilishahe We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edcaptai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