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2532U - 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32532U CN210332532U CN201920578580.0U CN201920578580U CN210332532U CN 210332532 U CN210332532 U CN 210332532U CN 201920578580 U CN201920578580 U CN 201920578580U CN 210332532 U CN210332532 U CN 2103325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irring
- stirring vane
- agitator
- stirring blade
- v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器和用于驱动搅拌器旋转的电机,所述搅拌器是由搅拌轴和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组件组成的,所述搅拌组件是由对称设置的三个连杆和固接在连杆自由端的搅拌爪组成的,所述搅拌爪是由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组成,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0°,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之间的夹角为50~70°。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以微细的气泡进入液相所产生的界面,气液接触远大于反应速率的要求,满足传质要求和剪切效应,高度的气体内循环和湍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搅拌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
背景技术
加氢反应由于使用的催化剂密度比较大,分布不均匀,这就需要气体能深入液体内部来提高反应速率,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器以满足需求。一般气液反应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搅拌式反应器,容器上端空间气体在液相内得不到循环,由于气液的不相溶性,且密度差别比较大,反应器中未反应气体积聚在反应器的上部空间,严重影响反应速率,同时,固体催化剂的分布不均匀也制约了反应速率;另一类是气体在液相内得到循环的反应器,代表这一类型的有回路反应器和装有中空自吸排气搅拌系统的特殊反应器,第一类反应器主要靠搅拌产生气液界面间的紊流来引发传质,这对于实验室小试规模尚可被接受,但随着容量增大至工业装置,其气液传质界面会因容量增大而急剧减少,所以实验室结果放到这一类传统搅拌式反应器内,其传质的表现便大打折扣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气体以微细的气泡进入液相所产生的界面气液接触远大于反应速率的要求,满足传质要求和剪切效应,高度的气体内循环和湍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器和用于驱动搅拌器旋转的电机,所述搅拌器是由搅拌轴和至少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组件组成的,所述搅拌组件是由对称设置的三个连杆和固接在连杆自由端的搅拌抓组成的,所述搅拌抓为是由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组成,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0°,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之间的夹角为50~70°。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搅拌器是由搅拌轴和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组件组成的,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之间的夹角为55~6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之间的夹角为60°。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表面的边缘处,构成L型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增强轴向流动的作用,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表面非边缘处,使搅拌抓由三个面组成。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杆与搅拌轴一体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杆与搅拌抓固定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通过驱动内部空心的搅拌器旋转时,搅拌器附近流体在叶轮的作用下作圆周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对搅拌器内部产生自吸,使自吸式搅拌器内部形成负压区,而自吸式搅拌器内部是通过空心轴与气相相连的,从而使液面上的气体源源不断地被吸入搅拌器而重新被分散于液相,以达到设计的传质要求和剪切效应,高度的气体内循环和湍流。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气-液,气-液-固非均相反应过程,如液化加氢、氧化、胺化、烷基化、氟化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搅拌轴;2、搅拌组件;3、连杆;4、搅拌抓;41、第一搅拌叶片;42、第二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的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器和用于驱动搅拌器旋转的电机,所述搅拌器是由搅拌轴1和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组件2组成的,所述搅拌组件是由对称设置的三个连杆3和固接在连杆3自由端的搅拌抓4组成的,所述搅拌抓4为是由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42片组成,为了进一步增强轴向流动的作用,所述第二搅拌叶片42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的表面非边缘处,使搅拌抓4由三个面组成,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之间的夹角为60°,即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的自由端向远离搅拌轴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搅拌叶片41水平向下倾斜30°,第二搅拌叶片42水平向上倾斜30°。
其中,所述连杆3与搅拌轴1一体形成,所述连杆3与搅拌抓4固定焊接。
实施例2
如图1和3所示的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器和用于驱动搅拌器旋转的电机,所述搅拌器是由搅拌轴1和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组件2组成的,所述搅拌组件是由对称设置的三个连杆3和固接在连杆3自由端的搅拌抓4组成的,所述搅拌抓4为是由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42片组成,所述第二搅拌叶片42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的表面的边缘处,构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之间的夹角为65°,即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的自由端向远离搅拌轴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搅拌叶片41水平向下倾斜35°,第二搅拌叶片42水平向上倾斜30°。
其中,所述连杆3与搅拌轴1一体形成,所述连杆3与搅拌抓4固定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包括搅拌器和用于驱动搅拌器旋转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是由搅拌轴和两层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组件组成的,所述搅拌组件是由对称设置的三个连杆和固接在连杆自由端的搅拌爪组成的,所述搅拌爪为是由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组成,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的自由端向远离搅拌轴(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搅拌叶片(42)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0°,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之间的夹角为50~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35°,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之间的夹角为55~6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和第二搅拌叶片(42)之间的夹角为6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42)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的表面的边缘处,构成L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42)的一边固接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41)的表面非边缘处,使搅拌抓由三个面组成。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搅拌轴(1)一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搅拌爪固定焊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78580.0U CN210332532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78580.0U CN210332532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32532U true CN210332532U (zh) | 2020-04-17 |
Family
ID=7018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78580.0U Active CN210332532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32532U (zh) |
-
2019
- 2019-04-25 CN CN201920578580.0U patent/CN2103325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7745A (zh) | 制造氯醇的方法 | |
CN107278170B (zh) | 一种提高流体混合效果的刚柔组合式搅拌桨 | |
CN103768980B (zh) | 一种长桨短叶片复合搅拌器 | |
CN101439275A (zh) | 高效自吸式搅拌器 | |
CN107998943B (zh) | 一种自吸式搅拌反应器 | |
CN210332532U (zh) | 一种加氢釜用自吸式双层搅拌器 | |
BRPI0711430A2 (pt) | aparelho de mistura para misturar pelo menos dois fluidos, e, sistema de reação quìmica | |
CN108159951A (zh) | 一种折叶桨搅拌装置 | |
CN215743446U (zh) | 一种具有往复搅拌功能的化工用高效反应釜 | |
CN219149832U (zh) | 一种同轴自吸搅拌器 | |
CN204159325U (zh) | 一种在氢化釜中的应用的新型搅拌器 | |
CN215087104U (zh) | 一种反应釜 | |
CN212215354U (zh) | 一种浮动式自吸射流搅拌装置 | |
CN210079493U (zh) | 一种双吸式搅拌器 | |
JP4220168B2 (ja) | 固体粒子を含む液体の撹拌装置及び撹拌方法 | |
JPH11151432A (ja) | 撹拌装置 | |
CN204220075U (zh) | 一种框式搅拌装置 | |
CN208642364U (zh) | 一种搅拌叶轮 | |
CN112619465A (zh) | 一种搅拌桨及搅拌器 | |
CN102814140A (zh) | 一种多段逆流搅拌桨 | |
CN217614056U (zh) | 一种搅拌充分的乳化混合反应器 | |
CN207628319U (zh) | 一种高效的不锈钢搅拌装置 | |
CN1443598A (zh) | 表面曝气式多相接触搅拌装置 | |
CN211913765U (zh) | 一种粘稠物料反应釜 | |
CN217662659U (zh) | 组合搅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