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8324U - 一种机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8324U
CN210328324U CN201920938664.0U CN201920938664U CN210328324U CN 210328324 U CN210328324 U CN 210328324U CN 201920938664 U CN201920938664 U CN 201920938664U CN 210328324 U CN210328324 U CN 210328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negative pressure
heat dissipation
fixing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86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
刘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rt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rt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rt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rt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386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8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8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8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机柜架、沿机柜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散热仓、负压仓、以及功率模块,机柜架上设有固定功率模块的分隔板,功率模块分别与分隔板和负压仓相贴合固定,散热仓内设有多个散热风扇,散热仓的底部开设有散热通孔,负压仓的顶端开口与散热仓的底壁相贴合固定,负压仓的底端对应安装功率模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开口,功率模块的底端设有散热开口,功率模块的顶端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翅片,分隔板对应散热开口的位置对应设有第二避让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柜解决了现有机柜对模块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机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柜。
背景技术
机柜一般是冷轧钢板或合金制作的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方便以后维护设备。机柜一般分为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控制台机柜等。
现有机柜中安装有多个用于工作运行的模块,其对模块进行散热的方式通常为在机柜上端设置风扇,使得通过风扇的工作将机柜内模块产生的热量带出,然而现有往往对模块和风扇之间不做处理,这样使得部分空气不经过模块而直接进入风扇,使得造成了模块散热能力的降低,同时其容易将空气中的灰尘带入模块内部,使得影响模块上的PCB板等器件的可靠性,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柜,旨在解决现有机柜对模块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机柜,包括机柜架、沿所述机柜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散热仓、负压仓、以及功率模块,所述机柜架上设有固定所述功率模块的分隔板,所述功率模块分别与所述分隔板和所述负压仓相贴合固定,所述散热仓内设有多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仓的底部开设有散热通孔,所述负压仓的顶端开口与所述散热仓的底壁相贴合固定,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对应安装所述功率模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开口,所述功率模块的底端设有散热开口,所述功率模块的顶端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翅片,所述分隔板对应所述散热开口的位置对应设有第二避让开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模块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功率模块限位的第三导轨,所述功率模块安装至所述机柜架内时,所述第一导轨外壁与所述第三导轨内壁相抵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前端与所述机柜架前端相连接,所述分隔板后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包括与所述分隔板连接的限位部、及连接于所述限位部沿靠近所述功率模块一端延伸的卡扣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分隔板的后端垂直连接,所述功率模块后端对应所述卡扣部的位置对应设有卡扣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功率模块后端对应所述固定板的位置上相应设有避让缺口,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功率模块前端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位置相应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卡扣孔之间存在间距。
更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模块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二导轨,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外壁对应所述第二导轨侧设有固定柱,所述第二导轨的后端对应所述固定柱位置相应设有固定缺口,所述功率模块安装至所述机柜架内时,所述固定柱容置于所述固定缺口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外壁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导轨的前端对应所述第一固定件位置设有相匹配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功率模块安装至所述机柜架内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负压仓底端内壁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包括固设于所述负压仓后端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的活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动部底端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设于所述活动部对应于所述第一避让开口的位置,所述活动部转动至与所述负压仓内壁相抵靠时,所述密封部容置于所述第一避让开口的外周,且伸出于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外壁。
更进一步地,所述负压仓前端外壁对应所述功率模块的位置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负压仓底端的一端进行固定,所述限位件的转动末端设有限位缺口,所述负压仓前端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容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端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另一端设于所述负压仓前端外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模块前端外壁上设有把手。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避让开口的大小小于所述散热开口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机柜,通过在机柜内部依次设有散热仓、负压仓、以及由负压仓及分隔板围合容置的功率模块,使得其分隔板可形成器件分离,其分隔板上端形成功率模块工作及散热的区域,通过负压仓与散热仓相固定贴合,使得负压仓形成密闭空间,以及散热仓底部开设的散热通孔,使得负压仓与散热仓相连通,通过负压仓底部的第一避让开口与功率模块顶端相对应,功率模块底端的散热开口与分隔板上的第二避让开口相对应,使得其散热仓的散热风扇工作时,将负压仓内的空气进行排出,使得负压仓内形成负气压,因此驱动其分隔板下端的空气由第二避让开口处进入至功率模块下端的散热开口,并流经至功率模块上端的翅片后由负压仓底部的第一避让开口流入至负压仓内,使得其散热风扇工作时,只对模块进行单一的冷却散热,解决了现有机柜对模块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去除外周盖板后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去除外周盖板后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去除外周盖板后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去除外周盖板后在第四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去除外周盖板后在第五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去除外周盖板后在第六视角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圈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4中圈Ⅱ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5中圈Ⅲ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图5中圈Ⅳ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图6中圈Ⅴ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图7中圈Ⅵ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图7中圈Ⅶ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柜包括机柜架、沿机柜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散热仓、负压仓、以及功率模块,机柜架上设有固定功率模块的分隔板,功率模块分别与分隔板和负压仓相贴合固定,散热仓内设有多个散热风扇,散热仓的底部开设有散热通孔,负压仓的顶端开口与散热仓的底壁相贴合固定,负压仓的底端对应安装功率模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开口,功率模块的底端设有散热开口,功率模块的顶端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翅片,分隔板对应散热开口的位置对应设有第二避让开口。解决了现有机柜对模块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请查阅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柜,包括机柜架20、沿机柜架2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散热仓30、负压仓40、以及功率模块50。其中,散热仓30中安装有多个散热风扇31,其中工作时,散热仓30中的散热风扇31转动抽风,使得在散热仓30下端的负压仓40形成负气压,从而带动功率模块50下端的空气从功率模块50内流通,使得实现对功率模块50进行冷却散热。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机柜架20大体呈框架结构,其机柜架20中部设有固定功率模块50的分隔板60,通过分隔板60的设置,使得其上端依次形成有模块仓、负压仓40、及散热仓30,其下端用于布置其他器件,从而有效的形成功率模块50与其他器件之间的器件分离,使得在其分隔板60上端形成功率模块50工作及散热的区域。其中,分隔板60与负压仓40的底端围合形成了容置功率模块50的模块仓。其中如图1所示,该机柜架20的外周均设有盖板21,使得机柜形成密闭结构,具体的,该各个盖板21分别设于机柜架20的前后左右的四周位置。其机柜架20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有带开孔的防尘网22,使得既可防止尺寸较大的杂质掉落至机柜架20内,同时还可实现机柜架20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通过散热风扇31的工作可带走功率模块5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地,机柜架20的外周框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固定通孔,此时通过螺丝、螺栓等紧固件依次穿设机柜架20上的固定通孔以及分隔板60或负压仓40或散热仓30上对应开设的通孔可将分隔板60或负压仓40或散热仓30固定至机柜架20上,同时根据功率模块50的大小可相应的确定分隔板60所固定至机柜架20上的位置,使得可灵活更改分隔板60与负压仓40之间的距离。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机柜架20的顶部设置有散热仓30,其散热仓30内设有多个散热风扇3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其散热风扇31的数量为2个,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散热风扇31的数量设定,在此不做限定。其中如图5所示,该散热仓30的底部对应各个散热风扇31的位置对应开设有散热通孔32,使得散热仓30与其下端的负压仓40相连通,此时散热仓30中的散热风扇31进行工作时,其可将负压仓40内的空气进行排出,使得负压仓40内形成负气压。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机柜架20位于散热仓30下端位置设有负压仓40,其中该负压仓40大体为顶端开口的盒状,其固定至机柜架20上时,负压仓40的顶端开口与散热仓30的底壁相贴合固定,使得该负压仓40与散热仓30之间形成密闭结构,其散热风扇31工作时可完全抽出负压仓40中的空气,从而使得负压仓40内形成负气压。进一步地,其负压仓40的底端对应功率模块50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开口41,其中该第一避让开口41的大小与功率模块50的大小相同,且第一避让开口41设置于功率模块50安装完成时的位置,即功率模块50安装固定至机柜内时,其功率模块50与负压仓40的第一避让开口41相对应。其中,本实施例中,该功率模块50安装至机柜架20内时,其从机柜架20的前端进行装入。因此其第一避让开口41设于负压仓40远离机柜架20前端的一端。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功率模块50设置于负压仓40与分隔板60围合形成的模块仓内,其中,该机柜架20中放置有多个功率模块5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其功率模块50的数量为3个,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负压仓40的底端对应各个功率模块50的位置开设有3个第一避让开口41。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功率模块50的数量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功率模块50的底端设有散热开口51,该功率模块50的顶端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翅片52,通过功率模块50底部的散热开口51及顶部的翅片52的设置,使得空气可在功率模块50的内部进行流通,因此散热风扇31工作时,其可将空气由功率模块50底部流通至功率模块50顶部,使得对功率模块50进行冷却散热。进一步地,功率模块50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导轨53,该功率模块50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二导轨54,且功率模块50前端(靠近机柜架20前端的一端)中部外壁上设有把手55,通过把手55的设置,使得便于用户对功率模块50进行安装。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分隔板60前端与机柜架20的前端相连接,且分隔板60后端与机柜架20的后端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中,功率模块50安装机柜架20内时,其从机柜架20前端进行装入,且装入至与分隔板60后端相抵触时进行固定,此时该功率模块50与机柜架20的前端后端均存在一定的间隔,使得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加快散热。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功率模块50还可从机柜架20后端进行装入,则此时分隔板60后端与机柜架20后端连接,其与本实施例呈对称设置,在此不予赘述,其根据具体用户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其分隔板60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对功率模块50限位的第三导轨6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其第三导轨61设于功率模块50的外周,且当功率模块50安装至机柜架20内时,其隔离模块中的第一导轨53外壁与分隔板60上的第三导轨61内壁相抵触,使得实现对功率模块50的限位,避免功率模块50安装时位置未对齐错位的问题。且用于限位功率模块50的各个第三导轨61分别间隔设置,使得各个功率模块5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进一步地,分隔板60对应功率模块50散热开口51的位置对应设有第二避让开口62,其第二避让开口62的数量根据功率模块50的数量进行设定。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开口62的数量为3个,且第二避让开口62的大小小于功率模块50的散热开口51的大小,使得其分隔板60底部的空气通过第二避让开口62可全部流通至功率模块50的内部。
进一步地,分隔板60的后端设有呈L型的卡板63,其卡板63包括与分隔板60连接的限位部631、及连接于限位部631沿靠近功率模块50一端延伸的卡扣部632,其中该限位部631与分隔板60的后端垂直连接,其中卡扣部632在限位部631远离分隔板60的一端沿远离分隔板60以及靠近功率模块50的方向延伸,对应的,功率模块50后端对应卡扣部632的位置对应设有卡扣孔56。
进一步地,其分隔板60上还设有固定板64,其中该固定板64的高度低于卡板63的高度,且固定板64设于安装至机柜架20后的功率模块50前端位置上,该功率模块50的后端对应固定板64的位置上相应设有避让缺口57,且避让缺口57与卡扣孔56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其中固定板64上设有第一固定孔641,功率模块50的前端对应第一固定孔641的位置相应设有第二固定孔58,在功率模块50装入至机柜架20内时,其隔离模块中的第一导轨53外壁与分隔板60上的第三导轨61内壁相抵触,用户通过使用把手55推动功率模块50移动过程中,其功率模块50后端上的避让缺口57实现对分隔板60上固定板64的避让,且功率模块50移动其后端与卡板63的限位部631相抵触后停止移动,实现卡板63对功率模块50的限位,且其卡扣部632容置于卡扣孔56内,且固定板64与功率模块50的前端内壁相抵触,此时通过螺丝、螺栓等紧固件依次穿设功率模块50上的第二固定孔58和固定板64上的第一固定孔641,使得可将功率模块50稳固的固定至分隔板60上。
进一步地,其负压仓40的底端外壁靠近第一避让开口41后端侧设有固定柱42,且该固定柱42设于靠近功率模块50的第二导轨54一侧,相应的,其功率模块50中第二导轨54的后端对应固定柱42位置相应设有固定缺口541,其中,在负压仓40的底端外壁靠近第一避让开口41前端侧设有第一固定件43,相应的,其功率模块50中第二导轨54的前端对应第一固定件43相应设有第二固定件542,其中,第一固定件43包括与负压仓40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31、垂直于第一连接部431的第二连接部432、以及垂直于第二连接部432的固定部433,其中第一连接部431与负压仓40的底端外壁相贴合,且通过螺丝、螺栓等紧固件将第一连接部431固定至负压仓40底端外壁上,其中第二连接部432设于第一连接部431靠近第一避让开口41的一侧,其固定部433设于第二连接部432靠近功率模块50前端的一侧,且该固定部433与第二连接部432远离负压仓40的一部分连接,使得该固定部433与负压仓40底端外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进一步地,其第二固定件542垂直于第二导轨54且与第一固定件43的固定部433相平行。在功率模块50安装至机柜架20内时,其功率模块50的第二导轨54可从该固定部433与负压仓40之间形成的空隙中穿过,且第二导轨54的外壁与第二连接部432相抵触,在安装完成时,其固定柱42容置于第二导轨54后端的固定缺口541内,且第二固定件542与第一固定件43相抵触,此时通过螺丝、螺栓等紧固件依次穿设固定部433和第二固定件542上对应开设的通孔,使得可将功率模块50稳固的固定至负压仓40上。
进一步地,其负压仓40底端内壁设有压板44,其中该压板44包括一固设于负压仓40后端的支撑部441、与支撑部441转动连接的活动部442、以及固定于活动部442底端的密封部443,其中该支撑部441和活动部442通过转轴444转动连接,此时用户可使用活动部442远离支撑部441的一端绕转轴444转动,其中密封部443设于活动部442对应于第一避让开口41的位置,当活动部442转动至与负压仓40内壁相抵靠时,其密封部443容置于第一避让开口41的外周,且伸出于负压仓40的底端外壁。具体的,密封部443可以为密封胶条、密封垫圈、密封泡棉等任一用于实现密封的器件。
进一步地,负压仓40前端外壁对应功率模块50的位置设有限位件45,其限位件45远离负压仓40底端的一端进行固定,使得限位件45可绕固定点进行转动,限位件45的转动末端设有限位缺口451,其中,负压仓40前端设有一滑孔46,其滑孔46内容置有限位块47,限位块47可在滑孔46内上下滑动,其限位块47一端与活动部442固定连接,其限位块47另一端设于负压仓40前端外壁上,使用时,先将限位件45转动至开启状态时,使得其限位件45转动末端的限位缺口451与限位块47相远离,此时提起限位块47,使得限位块47在滑孔46中向上滑动,因而由于限位块47的滑动带动活动部442的转动,使得密封部443提升至负压仓40内,因此功率模块50装入至机柜架20内时,其功率模块50与负压仓40底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此便于功率模块50的移动,当功率模块50安装完成时,将限位块47下压至活动部442与负压仓40内壁相抵触时,其密封部443伸出至负压仓40,且密封部443与功率模块50顶端紧密贴合,使得将功率模块50与负压仓40之间的缝隙填满,实现密封的效果。同时在将限位块47下压完成后,将限位件45转动至关闭状态,使得限位块47容置于限位件45转动末端的限位缺口451内,使得限位件45实现对限位块47的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柜,通过在机柜内部依次设有散热仓、负压仓、以及由负压仓及分隔板围合容置的功率模块,使得其分隔板可形成器件分离,其分隔板上端形成功率模块工作及散热的区域,通过负压仓与散热仓相固定贴合,使得负压仓形成密闭空间,以及散热仓底部开设的散热通孔,使得负压仓与散热仓相连通,通过负压仓底部的第一避让开口与功率模块顶端相对应,功率模块底端的散热开口与分隔板上的第二避让开口相对应,使得其散热仓的散热风扇工作时,将负压仓内的空气进行排出,使得负压仓内形成负气压,因此驱动其分隔板下端的空气由第二避让开口处进入至功率模块下端的散热开口,并流经至功率模块上端的翅片后由负压仓底部的第一避让开口流入至负压仓内,使得其散热风扇工作时,只对模块进行单一的冷却散热,解决了现有机柜对模块散热能力差的问题。同时通过功率模块上的第一导轨和分隔板上的第三导轨的设置,使得实现对功率模块的限位,避免功率模块安装错误的问题;同时通过分隔板上的卡板和固定板、以及功率模块上的卡扣孔、避让缺口的设置,使得可将功率模块与分隔板进行稳固的固定;同时通过负压仓上的固定柱和第一固定件、以及功率模块上的第二导轨及第二固定件的设置,使得可将功率模块与负压仓进行稳固的固定;同时通过功率模块上的把手的设置,使得便于用户对功率模块的安装;同时通过负压仓上限位件及压板的设置,使得增加负压仓与功率模块的密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架、沿所述机柜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散热仓、负压仓、以及功率模块,所述机柜架上设有固定所述功率模块的分隔板,所述功率模块分别与所述分隔板和所述负压仓相贴合固定,所述散热仓内设有多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仓的底部开设有散热通孔,所述负压仓的顶端开口与所述散热仓的底壁相贴合固定,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对应安装所述功率模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开口,所述功率模块的底端设有散热开口,所述功率模块的顶端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翅片,所述分隔板对应所述散热开口的位置对应设有第二避让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功率模块限位的第三导轨,所述功率模块安装至所述机柜架内时,所述第一导轨外壁与所述第三导轨内壁相抵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前端与所述机柜架前端相连接,所述分隔板后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包括与所述分隔板连接的限位部、及连接于所述限位部沿靠近所述功率模块一端延伸的卡扣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分隔板的后端垂直连接,所述功率模块后端对应所述卡扣部的位置对应设有卡扣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功率模块后端对应所述固定板的位置上相应设有避让缺口,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功率模块前端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位置相应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卡扣孔之间存在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二导轨,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外壁对应所述第二导轨侧设有固定柱,所述第二导轨的后端对应所述固定柱位置相应设有固定缺口,所述功率模块安装至所述机柜架内时,所述固定柱容置于所述固定缺口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外壁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导轨的前端对应所述第一固定件位置设有相匹配的第二固定件,所述功率模块安装至所述机柜架内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仓底端内壁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包括固设于所述负压仓后端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转动连接的活动部、以及固定于所述活动部底端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设于所述活动部对应于所述第一避让开口的位置,所述活动部转动至与所述负压仓内壁相抵靠时,所述密封部容置于所述第一避让开口的外周,且伸出于所述负压仓的底端外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仓前端外壁对应所述功率模块的位置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负压仓底端的一端进行固定,所述限位件的转动末端设有限位缺口,所述负压仓前端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容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端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另一端设于所述负压仓前端外壁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前端外壁上设有把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开口的大小小于所述散热开口的大小。
CN201920938664.0U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机柜 Active CN210328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8664.0U CN210328324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机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8664.0U CN210328324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8324U true CN210328324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5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8664.0U Active CN210328324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机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8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7053A (zh) * 2020-06-24 2020-08-25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散热风道结构及变流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7053A (zh) * 2020-06-24 2020-08-25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变流器的散热风道结构及变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3873B2 (en) Container data center
US8867206B2 (en) Telecommunication cabinet with airflow ducting
US6667891B2 (en) Computer chassis for dual offset opposing main boards
US9110641B2 (en) Container data center
US8625288B1 (en) Server cabinet
EP2205054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with side-to-side airflow control system
CN102791109A (zh) 机柜式电脑系统及其冷却结构
EP2887786B1 (en) Universal inlet duct system for side air intake equipment
CN210328324U (zh) 一种机柜
US20160320090A1 (en) Rack device, rack system, and housing structure
US20160324032A1 (en) Storage system with cross flow cooling of power supply unit
EP3005851B1 (en) Housing having configurable airflow exhaust
JP4212441B2 (ja) 電子機器収納用ラック
CN211792674U (zh) 机柜
CN210444729U (zh) 一种量子计算机高效换热机柜
CN215579708U (zh) 一种660v的大功率隔爆兼粉尘防爆电气控制柜
KR20160123886A (ko) 차폐구조를 가지는 가변형 랙킹시스템
TW201408958A (zh) 自動販賣機
CN214730231U (zh) 一种全自动连续拉伸真空包装机
CN220915556U (zh) 一种快拆式服务器机柜面板结构
CN21321404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机柜
CN218182786U (zh) 一种安装牢固的配电箱
CN219203888U (zh) 一种自动降温的配电柜
CN219421280U (zh)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CN213960610U (zh) 一种电子设备处理器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