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1371U -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1371U
CN210321371U CN201920910143.4U CN201920910143U CN210321371U CN 210321371 U CN210321371 U CN 210321371U CN 201920910143 U CN201920910143 U CN 201920910143U CN 210321371 U CN210321371 U CN 210321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coil
protective sleeve
main part
protective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101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h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101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1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1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1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换热盘管,包括换热盘管主体和外接管,所述换热盘管主体端部与所述外接管焊接,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盘管主体与所述外接管的焊接口处依次套设有内套和保护套,所述内套一端开口与所述换热盘管主体配合,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外接管配合,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外接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管与外接管的焊接口设置保护套,防止焊接口过早出现腐蚀、开裂,保护焊接口。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背景技术
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根据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可分为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采暖、生活用水、空调回水等领域。换热盘管作为热交换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热交换器的性能,现如今的换热盘管多用单根换热管进行多次弯曲成型或者多根换热管拼接成型,然后将成型的换热盘管与冷媒介质容器进出口连接,由于通常情况换热盘管的管径由于热效率等需要不能与冷媒介质容器的进出口相匹配,需要在换热盘管上焊接外接管,外接管另一端设有与冷媒介质容器进出口匹配的接口。而在换热盘管与外接管焊接口十分容易出现腐蚀、开裂,导致管内介质泄漏,存在安全隐患,且换热盘管长期浸泡在水中,在焊接口易过早出现生锈现象影响换热盘管的性能。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288366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6月08日,名称为“一种釜体内换热盘管保护结构” 公开了一种釜体内换热盘管保护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套装在盘管焊接接头焊缝处的保护套管和盘管支撑板,所述的保护套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盘管焊接相连,所述的盘管支撑板上开有放置盘管的弧形槽,弧形槽中连接有衬板。该实用新型所述的盘管由多根换热管焊接而成,其对换热管焊接处进行保护,但是该实用新型未对换热盘管与外接管焊接口进行保护,在换热盘管与外接管焊接口容易过早出现腐蚀、开裂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管与外接管的焊接口易产生裂纹,导致管内介质泄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在换热管与外接管的焊接口设置保护套,用于保护焊接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包括换热盘管主体和外接管,所述换热盘管主体端部与所述外接管焊接,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盘管主体与所述外接管的焊接口处依次套设有内套和保护套,所述内套一端开口与所述换热盘管主体配合,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外接管配合,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外接管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换热盘管主体与外接管的焊接口依次套设有保护套和内套,内套一端开口与换热盘管主体配合,另一端开口与外接管配合,将焊接口包裹在内套中且两端开口对应的与换热盘管主体及外接管相互配合使得内套能够有效控制焊接口与工作环境中的液体接触,保护套套设在内套外并与外接管固定连接,内套不易从焊接口脱离,保证内套对焊接口的保护,换热盘管主体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流体的流动会存在晃动,而保护套套设在焊接口处并固定连接于外接管上保护套可有效降低换热盘管主体焊接口晃动幅度,为焊接口提供二重保护,并且由于外接管尺寸小易加工,保护套与外接管固定连接便于加工制造。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盘管主体直径小于所述外接管直径。由于换热盘管主体直径小于外接管直径使得在换热盘管主体在介质入口处管径突然变小,液体介质压强在入口处增大,在换热盘管主体介质出口处管径突然变大,使得液体介质到达出口处时由于管径减小而膨胀,液体压强减小,这样设计可以促进液体冷媒介质在换热盘管内的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盘管主体端部呈喇叭状,其喇叭口朝外,所述喇叭口直径与所述外接管直径相同。由于喇叭口直径与外接管直径相同便于换热盘管主体与外接管的的焊接,需要焊接的缝隙小,焊接口处的密封性能好。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套靠近所述外接管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接管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外接管螺纹连接。因此,保护套可螺纹连接于外接管上,采用螺纹连接保护套可以在需要时拆卸,方便对保护套内的内套进行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由防水弹性材料制成。防水弹性材料制成的内套可以使得内套依靠本身的弹性能够很好得与换热盘管主体及外接管配合,且防水弹性材料有好的防水性能使得内套能够较好的较少焊接口与工作环境的流体的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套为金属保护套,其上包裹有一层防水层。由于金属尤其是铁质金属应用广泛,加工方便,便于加工螺纹,卡环卡槽能结构,使得保护套能够按照需求制成多种固定连接方式,而保护套套设在最外层与工作环境中的液体接触较多,在其上包裹一层防水材料层可以很好的提高保护套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盘管主体一体弯曲成型。由于换热盘管主体有单根换热管一体弯曲成型,不采用多根换热管拼接而成,使得换热盘管主体上没有焊缝,换热盘管主体的整体性好,不会有应力集中,不易发生局部破裂而造成局部泄露,使得换热盘管的性能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保护套和内套对焊接口进行保护,使焊接口不易出现腐蚀、开裂的现象;(2)可以促进介质在换热盘管主体内的循环;(3)焊接口密封性能好;(4)方便加工、便于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护套的安装爆炸图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未安装保护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换热盘管主体1、开口1.1、外接管2、外螺纹2.1,内套3、保护套4、内螺纹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表示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包括换热盘管主体1和外接管2,换热盘管主体1端部与外接管2焊接,换热盘管主体1呈螺旋状,换热盘管主体1两端为介质出入口,其中一个为冷媒介质入口,另一个为冷媒介质出口,换热盘管主体1两个介质出入口均与一根外接管2焊接,外接管2管径大于换热盘管主体1,换热盘管主体1出入口呈开口1.1朝外的喇叭状开口1.1,开口1.1直径与外接管2直径相同,以便于换热盘管主体1与外接管2焊接。在换热盘管主体1两个介质出入口附近均套设有一个内套3,内套3由防水弹性材料制成,防水弹性材料可以是软性塑料或橡胶,在本实施例中为橡胶材质,内套3外形为一端开口1.1的圆柱形,其直径与外接管2直径相同,圆柱形内套3的底面上开设有一个直径与换热盘管主体1相同的圆形缺口,圆形缺口与圆柱形内套3的底面同心设置,内套3的开口1.1端套设在外接管2上与外接管2外表面贴合,内套3的底面端套设在换热盘管主体1上其圆形缺口与换热盘管主体1外表面贴合,内套3将换热盘管主体1与外接管2焊接口包裹在内,内套3的存在可以大大减少焊接口与换热盘管工作环境中的流体的接触,减弱对焊接口的腐蚀,且内套3套设在焊接口处给焊接口一定的支撑,能够减少一定量的换热盘管主体1受到工作环境中的流体冲击造成的晃动。在内套3外套设有管状保护套4,保护套4与外接管2固定连接,保护套4长于内套3将内套3包裹在内,使得内套3不易脱离焊接口,且保护套4套设在焊接口处,由于保护套4内径有限,可以有效减少换热盘管主体1在焊接口处的晃动,使得焊接口开裂减少。
进一步的,保护套4靠近外接管2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4.1,外接管2在与换热盘管主体1焊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2.1,保护套4与外接管2螺纹连接,将保护套4固定于外接管2上。使用螺纹连接的好处是可以反复拆装,当外接管2与换热盘管主体1焊接好后套设在焊接口处的内套3位置不佳时,可以通过将保护套4拆卸,调整内套3位置再将保护套4装上,便于调整。
进一步的,保护套4为金属保护套4,保护套4包裹有一层防水层,金属保护套4强度高,便于加工螺纹,卡环等连接结构,以适应各种固定连接方式,而换热盘管常用于水池加热,换热盘管长期浸泡在水中,金属保护套4尤其是铁质保护套4易发生生锈,在保护套4上包裹有一层防水层可以防止保护套4生锈。在本实施例中,金属保护套4为铁质保护套4,防水层为磷化膜,保护套4内加工有内螺纹4.1,由于保护套4为铁质加工方便,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换热盘管主体1为单根换热管弯曲成型。换热盘管主体1呈螺旋状并由单根长直换热管弯曲盘旋而成,相较于多根换热管连接制成的换热盘管,本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盘管没有焊缝,换热盘管主体1的整体性好,不会有应力集中,不易发生局部破裂而造成局部泄露,使得换热盘管的性能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包括换热盘管主体和外接管,所述换热盘管主体端部与所述外接管焊接,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盘管主体与所述外接管的焊接口处依次套设有内套和保护套,所述内套一端开口与所述换热盘管主体配合,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外接管配合,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外接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盘管主体直径小于所述外接管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盘管主体端部呈喇叭状,其喇叭口朝外,所述喇叭口直径与所述外接管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套靠近所述外接管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接管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外接管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其特征是,所述内套由防水弹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套为金属保护套,其上包裹有一层防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盘管主体一体弯曲成型。
CN201920910143.4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Active CN210321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0143.4U CN210321371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0143.4U CN210321371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1371U true CN210321371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4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10143.4U Active CN210321371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1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06929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210321371U (zh) 一种带有保护套的换热盘管
CN203949545U (zh)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箱结构
CN213040048U (zh) 一种不锈钢弯头冷却装置
CN210512133U (zh) 一种即热式水龙头新型换热加热体
CN211717247U (zh) 一种换热器管束
CN211782009U (zh) 防电塞
CN210321312U (zh) 一种多管盘绕式换热器
CN209926925U (zh) 一种新型冷热水机热交换器
CN208171065U (zh) 一种新型石墨换热器
CN202675617U (zh) 一种单端装配的热泵热水器水箱
CN201706912U (zh) 新型管束式换热器
CN202851468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5059982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蝶阀
CN202675951U (zh) 热交换器
CN206351630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进出水管固定结构
CN211975695U (zh) 一种中心进气旋转接头固定结构
CN209901252U (zh) 一种反应釜
CN215172585U (zh) 一种工业管路用耐腐蚀阀门铸件
CN209991816U (zh) 一种换热器用钛管
CN209846936U (zh) 一种管套式热交换水箱
CN217687364U (zh) 一种超声波方管表壳
CN210833165U (zh) 一种化工用换热速度快的冷却器
CN212931077U (zh) 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
CN219866736U (zh) 一种水管连接结构及热水器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