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8339U - 一种抗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18339U CN210318339U CN201921298927.2U CN201921298927U CN210318339U CN 210318339 U CN210318339 U CN 210318339U CN 201921298927 U CN201921298927 U CN 201921298927U CN 210318339 U CN210318339 U CN 2103183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groove
- rod
- support according
- buffer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支架,包括底座、至少两个支撑杆、减震杆、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安装槽内第一缓冲机构上,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减震杆背向所述底座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使得在地震发生时抗震支架能够产生水平、垂直的弹性力实现缓冲,减轻地震带来的多方向的冲击,增强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核电站是指通过适当的装置将核能转变成电能的设施,核电厂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对周围环境、居民安全和社会公众心理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受到高度重视。核电站抗震性一直是核电站设计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地震的冲击会使建筑物产生多方位的震动,将会引起核电站设备的晃动、倾倒甚至坍塌。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核电设备的抗震支架通常采用预留振动位移或增设预紧装置的方案,但是,上述方案只能进行单方向的缓冲,而地震冲击可能来自多个方向,单方向缓冲的减震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震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抗震支架由于不能进行多方向减震导致抗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震支架,所述抗震支架包括底座、至少两个支撑杆、减震杆、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安装槽内第一缓冲机构上,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减震杆背向所述底座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滑动机构及第一弹性件,所述两个固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与至少一个固定块之间,且与所述安装槽底部平行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连杆、连接部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减震杆上方,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杆下方,且部分或者全部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凹槽内,且垂直于所述凹槽底面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凹槽顶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滑动轴,所述滑动部为滑块,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滑动轴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滑动部与所述两个固定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倒T形,包括轴部和杆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杆部与所述凹槽顶面之间,且套设于所述轴部上;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设于所述杆部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两个固定块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固定;
优选地,所述两个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固定;
优选地,所述螺栓与所述两个固定块的连接处设有止动垫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震支架,在底座上的至少两个安装槽内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在减震杆背向底座的一面开设的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当抗震支架发生震动时,第一缓冲机构能够提供地表水平方向上的弹性力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水平方向的地震冲击;第二缓冲机构能够提供地表垂直方向上的弹性力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垂直方向的地震冲击。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使得在地震发生时抗震支架能够产生水平、垂直的弹性力实现缓冲,减轻地震带来的多方向的冲击,增强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抗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沿B-B’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震支架,如图1所示,该抗震支架包括底座1、至少两个支撑杆2和减震杆3。结合图2-图4所示,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4,每一个安装槽4内都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5。至少两个支撑杆2设置于底座1之上,且至少两个支撑杆2的第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缓冲机构5上,减震杆3与底座1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于至少两个支撑杆2的第二端,减震杆3背向底座1的一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6,其中,支撑杆2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是相对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震支架,在底座1上的至少两个安装槽4内设置第一缓冲机构5,在减震杆3背向底座1的一面开设的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6。第一缓冲机构5能够提供地表水平方向上的弹性力实现缓冲,有效降低水平方向的地震冲击;第二缓冲机构能够提供地表垂直方向上的弹性力实现缓冲,有效降低垂直方向的地震冲击。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使得在地震发生时抗震支架能够提供给支撑设备水平、垂直的弹性力实现缓冲,减轻地震带来的多方向的冲击,增强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机构5包括两个固定块51、滑动机构52及第一弹性件53。两个固定块51分别设置于安装槽4的内壁相对的两侧,以将第一缓冲机构5固定于安装槽4内。滑动机构52包括固定部521和滑动部522,固定部5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块51固定连接,滑动部522滑动连接于固定部521,且滑动部522与支撑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53设置于滑动部522与至少一个固定块51之间,且与安装槽4底部平行设置。
在此实施例中,当发生地震冲击时,由于存在水平方向的地震冲击,滑动部522在固定部521上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第一弹性件53将会在滑动部522发生移位时,给滑动部522施加水平方向的弹性力使滑动部522在固定部上弹性滑动,滑动部522与支撑杆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即在抗震支架发生水平震动时,第一弹性件5可以提供水平方向的减震缓冲。
优选地,固定部521为滑动轴,滑动部522为滑块,滑块套设于滑动轴上可相对于滑动轴滑动,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3可以套设在滑动轴上。固定部521也可以为滑轨,滑动部522为滑块,滑块可在滑轨上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固定部521与滑动部522的结构与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缓冲机构5包括两个第一弹性件,两个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且分别位于滑动部522与两个固定块51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滑动部522可以在固定部521的中部,两个第一弹性件分别位于滑动部522与两侧的两个固定块51之间,在滑动部522因地震冲击产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时,第一弹性件53在滑动部522两侧均可对滑动部522施加弹性力,进一步地增大缓冲作用,增强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缓冲机构6包括连杆61、连接部62及第二弹性件63,连杆61位于减震杆3上方,连接部62固定连接于连杆61下方,且部分或者全部伸入减震杆3的凹槽内,第二弹性件63位于凹槽内,且垂直于凹槽底面设置,第二弹性件63设置于连接部62与凹槽底面之间,和/或,第二弹性件63设置于连接部62与凹槽顶面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当发生地震冲击时,由于存在垂直方向的地震冲击,连接部62在凹槽内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第二弹性件63将会在连接部62发生位移时施加垂直方向的弹性力使连接部62保持在凹槽内振动,即在抗震支架发生垂直震动时,第二弹性件6可以提供垂直方向的减震缓冲。
优选地,如图4所示,连接部62为倒T形,包括轴部621和杆部622。轴部621与凹槽底面垂直,杆部622与凹槽底面平行,杆部622的宽度略小于凹槽宽度,保证连接部62可以在凹槽内顺利上下运动。
优选地,第二弹性件63包括第一压缩弹簧631和第二压缩弹簧632,第一压缩弹簧631设置于杆部622与凹槽顶面之间,且套设于轴部621上;第二压缩弹簧632设置于杆部622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63的第一压缩弹簧631和第二压缩弹簧632分别位于杆部622两侧,在连接部62因地震冲击产生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时,第一压缩弹簧631和第二压缩弹簧632在杆部622两侧均可对连接部62施加弹性力,进一步地增大缓冲作用,增强减震效果。
优选地,两个固定块51与安装槽4可拆卸固定。在此实施例中,两个固定块51可拆卸固定于安装槽4内,便于抗震支架的组装或拆卸,在需要携带抗震支架进行作业的场景下,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和随时安装。
优选地,两个固定块51可通过螺栓54与安装槽4可拆卸固定。在此实施例中,螺栓54穿过固定块51与安装槽4的底面进行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固定块51也可通过螺钉、螺柱等可拆卸连接组件实现与安装槽4的可拆卸固定,也可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实现与安装槽4的可拆卸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块51与安装槽4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地,螺栓54与两个固定块51的连接处设有止动垫圈(图中未示出),使螺栓54在拧紧后不易松动,确保连接处的紧固,防止当发生地震冲击时,震动导致抗震支架的松动。
优选地,安装槽4为两个,且两个安装槽4在底座上表面对称设置。
优选地,支撑杆2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杆2呈向内倾斜的对称设置。在此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杆2倾斜设置,可以增强支撑杆2对减震杆3的支撑力,进而确保抗震支架支撑的牢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震支架,在底座上的至少两个安装槽内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在减震杆背向底座的一面开设的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当抗震支架发生震动时,第一缓冲机构能够提供水平方向上的弹性力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水平方向的地震冲击;第二缓冲机构能够提供地表垂直方向上的弹性力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垂直方向的地震冲击。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使得在地震发生时抗震支架能够产生水平、垂直的弹性力实现缓冲,减轻地震带来的多方向的冲击,增强减震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实用新型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
至少两个支撑杆,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安装槽内第一缓冲机构上;
减震杆,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减震杆背向所述底座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
两个固定块,所述两个固定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相对的两侧;
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与至少一个固定块之间,且与所述安装槽底部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减震杆上方;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杆下方,且部分或者全部伸入所述凹槽内;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凹槽内,且垂直于所述凹槽底面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凹槽顶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滑动轴,所述滑动部为滑块,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滑动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滑动部与所述两个固定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倒T形,包括轴部和杆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杆部与所述凹槽顶面之间,且套设于所述轴部上;所述第二压缩弹簧设于所述杆部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块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槽可拆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与所述两个固定块的连接处设有止动垫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98927.2U CN210318339U (zh) | 2019-08-12 | 2019-08-12 | 一种抗震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98927.2U CN210318339U (zh) | 2019-08-12 | 2019-08-12 | 一种抗震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18339U true CN210318339U (zh) | 2020-04-14 |
Family
ID=70129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98927.2U Active CN210318339U (zh) | 2019-08-12 | 2019-08-12 | 一种抗震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1833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92907A (zh) * | 2019-08-12 | 2021-02-23 |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抗震支架 |
CN114245629A (zh) * | 2021-11-15 | 2022-03-25 | 佛山金华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伺服驱动器的防震装置 |
CN115807834A (zh) * | 2023-02-06 | 2023-03-17 | 天津大学 | 减震式海底基准站 |
-
2019
- 2019-08-12 CN CN201921298927.2U patent/CN2103183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92907A (zh) * | 2019-08-12 | 2021-02-23 |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抗震支架 |
CN114245629A (zh) * | 2021-11-15 | 2022-03-25 | 佛山金华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伺服驱动器的防震装置 |
CN115807834A (zh) * | 2023-02-06 | 2023-03-17 | 天津大学 | 减震式海底基准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318339U (zh) | 一种抗震支架 | |
CN212772787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基础底座 | |
CN210468526U (zh) |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悬挂式配电箱 | |
CN215868888U (zh) | 一种用于安装变压器的支撑装置 | |
CN214329383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 |
CN211880053U (zh) | 一种防震型高海拔用三分裂间隔棒 | |
CN112392907A (zh) | 一种抗震支架 | |
CN218494095U (zh) | 悬索支撑柔性光伏支架 | |
CN217087280U (zh) | 一种建筑工程临时用电力保护装置 | |
CN207295417U (zh) | 一种桥梁墩台抗震装置 | |
CN217328262U (zh) | 一种电气自动化装置防震抗震底座 | |
CN110821809A (zh) | 一种矿用泵测试用减震台座 | |
CN215483781U (zh) | 一种装配式抗震剪力墙 | |
CN111852144B (zh) | 一种抗震减灾结构 | |
CN213174228U (zh) | 一种防渗水的预制剪力墙竖向接缝的连接结构 | |
CN211693360U (zh) | 一种建筑机电设备抗震连接组件 | |
CN114351885A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抗风减震建筑 | |
CN208039776U (zh) |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设备用安装架 | |
CN214329376U (zh) |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装置 | |
CN216590657U (zh) | 一种建筑物抗震支架的斜拉连接件 | |
CN214789757U (zh) | 一种结构牢固的抗震支架 | |
CN221839865U (zh) | 一种可拼接式空调减震阻尼块 | |
CN215594372U (zh) | 一种钢结构式抗震工业厂房顶棚结构 | |
CN214739810U (zh) | 一种用于脚手架的抗震结构 | |
CN217713491U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抗震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