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3657U - 磁分离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分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3657U
CN210313657U CN201921006795.1U CN201921006795U CN210313657U CN 210313657 U CN210313657 U CN 210313657U CN 201921006795 U CN201921006795 U CN 201921006795U CN 210313657 U CN210313657 U CN 210313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haft
sludge tank
buff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67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new Pacific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ade Qingda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de Qingda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de Qingda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67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3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3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3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磁分离设备,架体设污泥槽,内设磁滚筒,其内筒包括两第一圆壁和第一弧形壁,其外筒包括两第二圆壁和第二弧形壁;第一弧形壁分有磁区和无磁区;一第一圆壁设第一轴,其穿过同侧的第二圆壁及污泥槽并转动设于架体上,其外端部设第一齿轮,架体上设调节轴及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间绕设调节链,调节轴与调节电机连接;与第一轴异侧的第二圆壁设第二轴,其伸至污泥槽外侧并转动设于架体上,与减速电机连接;污泥槽设缓冲槽和排磁口;缓冲槽经缓冲口与污泥槽连通,缓冲槽连接进料口;污泥槽连接排污口;排磁口与无磁区相对;排磁口处设高压喷嘴和刮板,刮板与第二弧形壁贴合。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磁回收效率,避免磁粉流失。

Description

磁分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磁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磁加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市政污水提标改造,黑臭河道治理,电镀废水处理等领域;其由于在传统混凝沉淀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重介质磁粉,大大提高了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而被广泛应用。在该工艺中需要通过磁分离设备对絮凝体中的磁粉和污泥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磁粉需要循环使用,但传统的磁分离设备存在磁粉回收率低,磁粉流失严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磁分离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磁分离设备存在磁粉回收率低,磁粉流失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磁分离设备,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污泥槽;所述污泥槽内设置有磁滚筒;
所述磁滚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包括两第一圆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一圆壁之间的第一弧形壁;所述外筒包括两第二圆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二圆壁之间的第二弧形壁;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的内部,且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同轴心设置;
所述第一弧形壁上分为有磁区和无磁区,所述有磁区对应的圆心角为240°,所述无磁区对应的圆心角为120°;所述有磁区设置有磁性体;
一第一圆壁的中心处设置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穿过同侧的第二圆壁及污泥槽延伸至所述污泥槽的外侧,并转动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轴的外端部设置第一齿轮,所述架体上设置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设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绕设调节链,所述调节轴的端部与调节电机连接;
与所述第一轴异侧的第二圆壁的中心处设置第二轴,所述第二轴延伸至所述污泥槽的外侧,并转动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二轴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心设置;
所述污泥槽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槽和排磁口,所述缓冲槽和排磁口均沿所述磁滚筒的轴向延伸;
所述缓冲槽上开设有与所述污泥槽连通的缓冲口,所述缓冲口沿所述磁滚筒的轴向延伸;所述缓冲槽连接有进料口;
所述污泥槽连接有排污口;
所述排磁口与所述无磁区相对;所述排磁口处设置有高压喷嘴和刮板,所述高压喷嘴位于所述刮板的上方,所述刮板与所述第二弧形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槽的底部为与所述第二弧形壁匹配的弧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排磁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排磁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上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滑套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及所述滑套与所述支撑螺栓的端部之间分别设置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刮板由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磁粉在有磁区被吸附,在无磁区被排出;设置缓冲弹簧,使得刮板可以自动适应第二弧形壁,贴合更加紧密,刮除磁粉效果好;高压喷嘴通过高压水流冲掉无磁区没有刮除干净的磁粉,保证较高的磁粉回收率;缓冲槽对进料进行缓冲,使得进料在轴向上均匀进入到污泥槽内,使得进料与磁滚筒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磁吸附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方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电机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刮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架体;2、污泥槽;3、第一圆壁;4、第一弧形壁;5、第二圆壁;6、第二弧形壁;7、有磁区;8、无磁区;9、磁性体;10、第一轴;11、第一齿轮;12、调节轴;13、第二齿轮;14、调节链;15、调节电机;16、第二轴;17、减速电机;18、缓冲槽;19、排磁口;20、缓冲口;21、进料口;22、排污口;23、高压喷嘴;24、刮板;25、弧形槽;26、支撑板;27、支撑螺栓;28、滑套;29、固定板;30、缓冲弹簧;31、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磁分离设备,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上设置有污泥槽2;所述污泥槽2内设置有磁滚筒。
所述磁滚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包括两第一圆壁3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一圆壁3之间的第一弧形壁4;所述外筒包括两第二圆壁5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二圆壁5之间的第二弧形壁6;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的内部,且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同轴心设置。
所述第一弧形壁4上分为有磁区7和无磁区8,所述有磁区7对应的圆心角为240°,所述无磁区8对应的圆心角为120°;所述有磁区7设置有磁性体9。
一第一圆壁3的中心处设置第一轴10,所述第一轴10穿过同侧的第二圆壁5及污泥槽2延伸至所述污泥槽2的外侧,并转动设于所述架体1上;所述第一轴10的外端部设置第一齿轮11,所述架体1上设置调节轴12,所述调节轴12上设置第二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3之间绕设调节链14,所述调节轴12的端部与调节电机15连接;则调节电机15可以带动调节轴12和第二齿轮13转动,通过调节链14带动第一齿轮11、第一轴10和内筒转动,可以调节内筒上的有磁区7和无磁区8的位置。
与所述第一轴10异侧的第二圆壁5的中心处设置第二轴16,所述第二轴16延伸至所述污泥槽2的外侧,并转动设于所述架体1上,所述第二轴16与减速电机17连接;所述第一轴10和第二轴16同轴心设置;则减速电机17可以带动第二轴16和外筒转动。
所述污泥槽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槽18和排磁口19,所述缓冲槽18和排磁口19均沿所述磁滚筒的轴向延伸。所述缓冲槽18上开设有与所述污泥槽2连通的缓冲口20,所述缓冲口20沿所述磁滚筒的轴向延伸;所述缓冲槽18连接有进料口21;则进料通过缓冲槽18缓冲后再进入污泥槽2,缓冲槽18对进料进行缓冲,使得进料在轴向上均匀进入到污泥槽2内,使得进料与磁滚筒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磁吸附率。所述污泥槽2连接有排污口22。所述排磁口19与所述无磁区8相对;所述排磁口19处设置有高压喷嘴23和刮板24,所述高压喷嘴23位于所述刮板24的上方,所述刮板24与所述第二弧形壁6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槽2的底部为与所述第二弧形壁6匹配的弧形槽25,可以提高磁吸附效率。所述排污口22位于所述排磁口19的下方,即排污口22远离进料口21。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磁口19处设置有支撑板26,这里,支撑板26设置在污泥槽2的槽壁上;所述支撑板26上设置有支撑螺栓27,所述支撑螺栓27上套设有滑套28,所述滑套28上设置有固定板29,所述刮板24设置于所述固定板29上;所述滑套28与所述支撑板26之间及所述滑套28与所述支撑螺栓27的端部之间分别设置缓冲弹簧30,缓冲弹簧30使得刮板24可以自动适应第二弧形壁6,贴合更加紧密,刮除磁粉效果好;所述刮板24由固定螺栓3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9上,可以便于更换。驱动电机和调节电机15分别设置有防水护罩。
本实施例工作时,含磁污泥由进料口21进入到缓冲槽18进行缓冲,然后由缓冲口20均匀的进入到污泥槽2内;减速电机17带动外筒转动,在有磁区7处,污泥中磁粉被吸附到第二弧形壁6上,随着外筒的转动,第二弧形壁6上的磁粉转动到无磁区8,则磁粉失去吸附力会自动下落到排磁口19内;刮板24对没有掉落的磁粉进行刮除,同时,高压喷嘴23通过高压水流冲掉无磁区8没有刮除干净的磁粉,通过无磁区8无磁力、刮板24刮除及高压水流冲洗三种方式结合,使得磁粉的回收率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污泥槽;所述污泥槽内设置有磁滚筒;
所述磁滚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包括两第一圆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一圆壁之间的第一弧形壁;所述外筒包括两第二圆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二圆壁之间的第二弧形壁;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外筒的内部,且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同轴心设置;
所述第一弧形壁上分为有磁区和无磁区,所述有磁区对应的圆心角为240°,所述无磁区对应的圆心角为120°;所述有磁区设置有磁性体;
一第一圆壁的中心处设置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穿过同侧的第二圆壁及污泥槽延伸至所述污泥槽的外侧,并转动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轴的外端部设置第一齿轮,所述架体上设置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设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绕设调节链,所述调节轴的端部与调节电机连接;
与所述第一轴异侧的第二圆壁的中心处设置第二轴,所述第二轴延伸至所述污泥槽的外侧,并转动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二轴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同轴心设置;
所述污泥槽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槽和排磁口,所述缓冲槽和排磁口均沿所述磁滚筒的轴向延伸;
所述缓冲槽上开设有与所述污泥槽连通的缓冲口,所述缓冲口沿所述磁滚筒的轴向延伸;所述缓冲槽连接有进料口;
所述污泥槽连接有排污口;
所述排磁口与所述无磁区相对;所述排磁口处设置有高压喷嘴和刮板,所述高压喷嘴位于所述刮板的上方,所述刮板与所述第二弧形壁相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槽的底部为与所述第二弧形壁匹配的弧形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排磁口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磁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螺栓,所述支撑螺栓上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刮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
所述滑套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及所述滑套与所述支撑螺栓的端部之间分别设置缓冲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由固定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CN201921006795.1U 2019-06-28 2019-06-28 磁分离设备 Active CN210313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6795.1U CN210313657U (zh) 2019-06-28 2019-06-28 磁分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6795.1U CN210313657U (zh) 2019-06-28 2019-06-28 磁分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3657U true CN210313657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8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6795.1U Active CN210313657U (zh) 2019-06-28 2019-06-28 磁分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3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8776U (zh) 一种处理废水用的电絮凝设备
CN114344995B (zh) 一种污水杂物过滤装置
CN210313657U (zh) 磁分离设备
CN202169111U (zh) 旋转过滤网袋
CN212024941U (zh) 一种新能源污水处理装置
CN205007708U (zh) 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CN205045958U (zh) 染色车间污水处理系统
CN208648842U (zh) 一种隧道式磁盘分离设备
CN210394106U (zh) 磁分离装置
CN212856173U (zh) 一种磁鼓以及具有该磁鼓的磁分离器
CN214192680U (zh) 一种用于污水超磁分离的磁种回收系统
CN215365233U (zh) 一种生态修复用的污水沉淀过滤装置
CN216737693U (zh) 一种油水分离磁分离机
CN108421292A (zh) 一种改进型的便捷式除尘装置
CN211338878U (zh) 一种浅层气浮设备
CN210159294U (zh) 一种浮游植物虹吸装置
CN210170995U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高效过滤沉砂装置
CN209411934U (zh) 一种解决受污染水体的无机净化设备
CN209178128U (zh) 一种平流式溶气气浮机
CN211497041U (zh) 一种污水净化的磁分离装置
CN208980459U (zh) 一种工业污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06645842U (zh) 一种利用催化剂催化的污水除污装置
CN110951594A (zh) 一种基于磁技术的污水中菌藻收集装置
CN206652302U (zh) 一种饮用水高效处理装置
CN106186145B (zh) 沉降罐式自动冲洗溶气气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6

Address after: Room 103, shanchenjia village bleaching and dyeing factory, Xin'an sub district office,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new Pacific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147, 517 Weihe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de (Qingda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