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4757U -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4757U
CN210294757U CN201921277655.8U CN201921277655U CN210294757U CN 210294757 U CN210294757 U CN 210294757U CN 201921277655 U CN201921277655 U CN 201921277655U CN 210294757 U CN210294757 U CN 210294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light
layer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76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鸿刚
刘利华
黄德标
陈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ankay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anka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ankay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ankay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76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4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4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4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发光背光源。该侧发光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导光板上靠近侧边处设有沿导光板高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导光板上设有若干单位面积内数量均匀分布的导光点,导光点大小沿着远离安装槽的方向逐渐变大;光源;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贴合在导光板下表面上,用于将从导光板下表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扩散层,扩散层贴合在导光板上表面上,用于将从导光板上表面射出的光均匀扩散;以及第二反射层。采用上述设计,该背光源只有一个光源,通过将靠近光源处导光板上的导光点设计较小,远离光源处导光板上的导光点设计较大,使得扩散层上发出的光亮度均匀,解决了多个光源,安装麻烦,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现在市面上的背光源,为了解决背光源发光亮度的问题,一般都是在背光源的至少两个侧边设置光源,最普遍的一般是四个侧边设置光源,这种设计,就会使得扩散层的发光比较均匀。
但是,这种设计较为麻烦,不仅从供电还是组装,由于其有多个光源,组装上费时费力,同时,电路设计等方面也存在劣势。
因此,现在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侧发光背光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发光背光源,所述侧发光背光源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靠近侧边处设有沿所述导光板高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导光板上设有若干单位面积内数量均匀分布的导光点,所述导光点大小沿着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逐渐变大;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其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高度方向平行,且朝向导光板内侧;
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下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
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上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射出的光均匀扩散;以及
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侧边上,用于将从导光板侧边射出的光进行反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LED灯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灯条包括:
PCB板,所述PCB板上蚀刻有电路,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LED灯珠,所述LED灯珠焊接在所述PCB板上,与所述PCB板上的电路电连接;以及
焊点,所述焊点设置在所述PCB板侧面,与所述电路相连接,且凸出于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层上设有与用于避开所述焊点的避空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有一凸出于所述导光板边缘的第一凸出部;所述扩散层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有一凸出于所述导光板边缘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沿着所述导光板侧边折叠后相黏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有第一黏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上设有第二黏贴层和第三黏贴层;所述第二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远离所述安装槽位置相贴合,所述第三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靠近安装槽位置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层上设有第四黏贴层和第五黏贴层;所述第四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远离所述安装槽位置相贴合,所述第五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靠近安装槽位置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靠近侧边处设有沿所述导光板高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导光板上设有若干单位面积内数量均匀分布的导光点,所述导光点大小沿着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逐渐变大;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其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高度方向平行,且朝向导光板内侧;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下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上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射出的光均匀扩散;以及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侧边上,用于将从导光板侧边射出的光进行反射。采用上述设计,该背光源只有一个光源,通过将靠近光源处导光板上的导光点设计较小,远离光源处导光板上的导光点设计较大,使得扩散层上发出的光亮度均匀,解决了多个光源,安装麻烦,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侧发光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侧发光背光源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侧发光背光源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侧发光背光源中扩散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侧发光背光源中LED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背光源20,所述侧发光背光源20包括:
导光板10,所述导光板10上靠近侧边处设有沿所述导光板10高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11,所述导光板10上设有若干单位面积内数量均匀分布的导光点12,所述导光点12大小沿着远离所述安装槽11的方向逐渐变大;
光源20,所述光源2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内,其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10的高度方向平行,且朝向导光板10内侧;
第一反射层30,所述第一反射层3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10下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10下表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
扩散层40,所述扩散层4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射出的光均匀扩散;以及
第二反射层50,所述第二反射层5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10侧边上,用于将从导光板10侧边射出的光进行反射。
具体地,本方案导光板10上的导光点12靠近安装槽11处较小,远离安装槽11处较大,使得光源20发光时,由于靠近安装槽11处的导光点12处的光线较强,故,其通过较小的导光点12,即可达到我们需要的亮度,而远离安装槽11处的导光点12处的光线较弱,故通过较大的导光点12,同样能够达到我们需要的亮度。
采用上述方案,不仅解决了扩散层40上各个部位光强一致的问题,同时,该方法只需要设计一个光源20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安装更加方便,整个背光源20的供电电路也更加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0为LED灯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灯条包括:
PCB板21,所述PCB板21上蚀刻有电路,所述PCB板2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内;
LED灯珠22,所述LED灯珠22焊接在所述PCB板21上,与所述PCB板21上的电路电连接;以及
焊点23,所述焊点23设置在所述PCB板21侧面,与所述电路相连接,且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的上表面。
具体地,由于本产品是需要将PCB板21卡接在安装槽11内,卡接完成后,PCB板21的端部全部卡在安装槽11内,如果将焊点23设计在端部,将会严重影响走线。
故,本方案将焊点23设计在PCB板21侧面,与现在市面上焊点23在端部的设计相比,本方案走线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层40上设有与用于避开所述焊点23的避空槽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30靠近所述安装槽11的一端设有一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边缘的第一凸出部31;所述扩散层40靠近所述安装槽11的一端设有一凸出于所述导光板10边缘的第二凸出部41;所述第一凸出部31和第二凸出部41沿着所述导光板10侧边折叠后相黏连。
具体地,采用第一凸出部31和第二凸出部41的设计,当第一反射层30和扩散层40安装完成后,通过第一凸出部31和第二凸出部41进行黏连,将光源20包裹,避免出现光源20与导光板10脱落的问题。
同时,通过避空槽41,完美的避开了焊点23,整个结构简单巧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31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部41上设有第一黏贴层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层30上设有第二黏贴层33和第三黏贴层34;所述第二黏贴层33与所述导光板10下表面远离所述安装槽11位置相贴合,所述第三黏贴层34与所述导光板10下表面靠近安装槽11位置相贴合。
具体地,第一反射层30通过第二黏贴层33和第三黏贴层34与导光板10下表面相黏连,大大提高了整体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层40上设有第四黏贴层42和第五黏贴层43;所述第四黏贴层42与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远离所述安装槽11位置相贴合,所述第五黏贴层43与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靠近安装槽11位置相贴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光板10,所述导光板10上靠近侧边处设有沿所述导光板10高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11,所述导光板10上设有若干单位面积内数量均匀分布的导光点12,所述导光点12大小沿着远离所述安装槽11的方向逐渐变大;光源20,所述光源2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内,其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10的高度方向平行,且朝向导光板10内侧;第一反射层30,所述第一反射层3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10下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10下表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扩散层40,所述扩散层4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10上表面射出的光均匀扩散;以及第二反射层50,所述第二反射层50贴合在所述导光板10侧边上,用于将从导光板10侧边射出的光进行反射。采用上述设计,该背光源20只有一个光源20,通过将靠近光源20处导光板10上的导光点12设计较小,远离光源20处导光板10上的导光点12设计较大,使得扩散层40上发出的光亮度均匀,解决了多个光源20,安装麻烦,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发光背光源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靠近侧边处设有沿所述导光板高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导光板上设有若干单位面积内数量均匀分布的导光点,所述导光点大小沿着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逐渐变大;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其发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高度方向平行,且朝向导光板内侧;
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下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射出的光进行反射;
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上表面上,用于将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射出的光均匀扩散;以及
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贴合在所述导光板侧边上,用于将从导光板侧边射出的光进行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灯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包括:
PCB板,所述PCB板上蚀刻有电路,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LED灯珠,所述LED灯珠焊接在所述PCB板上,与所述PCB板上的电路电连接;以及
焊点,所述焊点设置在所述PCB板侧面,与所述电路相连接,且凸出于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上设有与用于避开所述焊点的避空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有一凸出于所述导光板边缘的第一凸出部;所述扩散层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端设有一凸出于所述导光板边缘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沿着所述导光板侧边折叠后相黏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或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有第一黏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上设有第二黏贴层和第三黏贴层;所述第二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远离所述安装槽位置相贴合,所述第三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靠近安装槽位置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上设有第四黏贴层和第五黏贴层;所述第四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远离所述安装槽位置相贴合,所述第五黏贴层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靠近安装槽位置相贴合。
CN201921277655.8U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Active CN210294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7655.8U CN210294757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7655.8U CN210294757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4757U true CN210294757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2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7655.8U Active CN210294757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47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6647A (zh) * 2022-12-29 2023-04-14 东莞市通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触控总成的led显示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6647A (zh) * 2022-12-29 2023-04-14 东莞市通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触控总成的led显示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15966647B (zh) * 2022-12-29 2023-09-15 东莞市通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触控总成的led显示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7142B2 (en) Backlight unit comprising a bottom cover including an embossing portion that overlaps with a portion of an LED packag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US8371737B2 (en) Foldabl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US7036956B1 (en) Bottom lighting module
JP2004206916A (ja) 面状光源
WO2006132039A1 (ja) 表示装置
CN108156288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TWI418899B (zh) 液晶顯示器及其背光模組
TWI420202B (zh) 側面入光式背光模組
CN114488621A (zh) 拼接发光面板、背光模组及拼接显示面板
US20200064689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0294757U (zh) 一种侧发光背光源
TW201310134A (zh) 背光模組及包含該背光模組的照明系統
CN20517411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591775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44337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14540303U (zh) Cob面光源、拼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JP2013026528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8003465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0428023U (zh) 一种扩散膜精准定位的侧发光背光源
CN210294756U (zh) 一种无缝隙的侧发光背光源
KR20220075846A (ko) 표시 장치
KR20080076579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060221607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6066236A (ja) 面状照明装置
KR2008003283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