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7656U -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7656U
CN210287656U CN201920608503.5U CN201920608503U CN210287656U CN 210287656 U CN210287656 U CN 210287656U CN 201920608503 U CN201920608503 U CN 201920608503U CN 210287656 U CN210287656 U CN 210287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posite
fiber
carbon fiber
spiral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85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添
郑君豪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ng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ng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ng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ng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85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7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7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7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复合纤维由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及包裹在芯层外的功能皮层组成,功能皮层包括由内及外依次包裹在芯层外的保健皮层、吸附皮层和抗菌皮层。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内包含和迈斯纳小体、人体DNA和蛋白质的螺旋结构非常相近的螺旋结构,当电磁波通过螺旋碳纤维产生微弱电流,微弱电流又会产生弱磁场,能够作用于人体生物电磁场,矫正低能量振动,对人体内微电磁场起良好调节作用,同时可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本实用新型包含复合纤维的面料具备吸波、保健、抗菌、祛味等多重功能。

Description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加上各种电子生活用品愈加普及起来,电磁波污染也就变得无处不在。
《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品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P59)概述了复合纤维并列型、皮芯型、中空、多芯型、海岛型、镶嵌型等形状的皮芯结构。中国专利200910215405.6,公开了一种皮芯型复合纤维及用途,该纤维的芯成分为聚合物,皮成分为聚合物与碱溶性聚酯的共混物,且皮芯复合比为10/90~30/70,皮成分中的碱溶性聚酯占纤维总重量的5~25wt%,该皮芯型复合纤维制成织物后经过减量处理具有吸湿速干性能,可以制得吸湿速干纺织品。但是,现有的皮芯型复合纤维均不具备吸波和保健功能,亟需研究开发出一种具备吸波保健功能的复合纤维和面料。
另外,文献1: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3933661 B公开了一种含有螺旋碳纤维的保健添加剂及其应用,通过与人体贴近,利用利用螺旋碳纤维的特性,吸收充斥在人体周围空间的有害电磁波,形成微电流并产生微电磁场,结合我国传统中医理论,通过微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使相应部位有良好的血液循,调理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缓解疲劳、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并可改善脑波构成,促进身体健康;文献2:CN201610564940:一种吸波颗粒;文献3:月刊《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9期第56-57页公布了螺旋碳纤维的吸波性能以及在雷达隐身的应用;文献4:ZL201620754609.2一种能够吸收电磁辐射的珠子公开了一种含有微碳线圈的吸波颗粒及其应用,微碳线圈属于螺旋碳纤维中的一类;众多文献报道了螺旋碳纤维的吸波或保健特性在各工业产品中的应用,但却还没有相关的多功能纤维和服装面料实用新型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具有很好的吸波和保健双重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复合纤维,由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及包裹在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外的功能皮层组成。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为聚氨酯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或聚酯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或聚酰胺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功能皮层包括保健皮层、吸附皮层和抗菌皮层,所述保健皮层、吸附皮层和抗菌皮层由内及外依次包裹在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外。
优选地,所述保健皮层为艾草纤维层,所述吸附皮层为纳米竹纤维层,所述抗菌皮层为载有纳米银颗粒的纺织纤维层。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面料结构,由上述复合纤维作为经纬纱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公开一种面料结构,由第一纤维及上述复合纤维作为经纬纱编织而成,第一纤维和复合纤维在经向和纬向两个方向均交错编织。
优选地,该面料结构为双层构造,每一层均由第一纤维和复合纤维在经向和纬向两个方向交错编织而成,且上下对应的同一位置处的其中一层为第一纤维而另外一层为复合纤维,上层的部分纬纱与下层对应处的经纱相互交织成接结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维由涤纶芯层和载有纳米银颗粒的纳米竹纤维皮层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由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及包覆于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外的功能皮层,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内包含和迈斯纳小体、人体内部的DNA和蛋白质的螺旋结构非常相近的螺旋碳纤维。螺旋碳纤维是一种公知的优良电磁波吸收材料,又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生物碳,通过与人体贴近,吸收充斥在人体周围空间的有害电磁波,形成微电流并产生微电磁场;另外,结合我国传统中医理论,通过微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使相应部位有良好的血液循,调理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缓解疲劳、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并可改善脑波构成,促进身体健康。外界电磁场的作用不是螺旋碳纤维保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辐射不明显的环境中也有明显的保健作用作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皮层包括艾草纤维层构成的保健皮层、纳米竹纤维层构成的吸附皮层和载有纳米银颗粒的聚酯纤维层构成的抗菌皮层,所以能够同时赋予复合纤维良好的保健效果以及抗菌、吸附祛味性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纤维织成的面料,同样也具备吸波、保健、抗菌、祛味等多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轴线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纤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复合纤维;200、第一纤维;10、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20、保健皮层;30、吸附皮层;40、抗菌皮层;51、涤纶芯层;52、纳米竹纤维皮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100由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10及包裹在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10外的功能皮层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皮层包括保健皮层20、吸附皮层30和抗菌皮层40,所述保健皮层20、吸附皮层30和抗菌皮层40由内及外依次包裹在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10外。所述保健皮层20为艾草纤维层,艾草有一定的保健效果,有抗菌、安神等作用;所述吸附皮层30为纳米竹纤维层,纳米竹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收人体排放出的异味等;所述抗菌皮层40为载有纳米银颗粒的纺织纤维层,纺织纤维层作为纳米银颗粒的载体,可选用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或锦纶等,纳米银颗粒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10为聚氨酯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聚酯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或聚酰胺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是将若干螺旋碳纤维分散于聚合物基体内,聚合物可为聚氨酯、聚酯或聚酰胺等,其为已知材料。其中,螺旋碳纤维是一种具有三维螺旋结构的碳材料,其螺旋结构可与弹簧类似为单螺旋,也可与DNA类似形成双螺旋,而具有规整的双螺旋结构的碳纤维一般是由两根纤维成对,共轴同向同速度,边生长边旋卷而得到。由于螺旋碳纤维旋转生长的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具有一定的手性特征。
螺旋碳纤维是一种公知的优良电磁波吸收材料,且和迈斯纳小体、人体内部的DNA和蛋白质的螺旋结构非常相近,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生物碳,通过与人体贴近,吸收充斥在人体周围空间的有害电磁波,形成微电流并产生微电磁场,结合我国传统中医理论,通过微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使相应部位有良好的血液循,调理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缓解疲劳、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并可改善脑波构成,促进身体健康。
进一步地,在辐射不明显的环境中也有明显的保健作用。由于人类皮肤之所以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主要是因为其感受器是一种立体结构为螺旋状的迈斯纳小体。螺旋碳纤维和人体皮肤的迈斯纳小体不仅在结构上相似,在尺寸上也相近。也就是说,螺旋碳纤维和迈斯纳小体、人体内部的DNA和蛋白质的螺旋结构非常相近,这种结构是影响人体微电磁场的重要因素,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处于变化磁场中导体线圈会产生诱导电动势能够和人体生物磁场作用,所以螺旋碳纤维能够从皮肤到体内作用于人体,对人体内微电磁场起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够代替传统的磁疗。因此,外界电磁场的作用不是螺旋碳纤维保健作用的必要条件。
根据面料使用覆盖的不同身体部位可适当调整加大螺旋碳纤维添加量,比如穴位或神经处等,螺旋碳纤维添加量一般为2wt%~20wt%。
另外,螺旋碳纤维除了具有直线形纤维密度低、比强度高、化学稳定性、耐热性等优异性能外,其特殊的螺旋结构还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电磁波吸收特性。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知,当电磁场通过螺旋碳纤维时,根据电磁学原理磁场经过螺旋碳纤维转换成电流,最后根据电流的热效应,电流在介质中损耗转换成热量散发,这样到达人体皮肤的电磁波将大大减少。
因此,本实施例的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10使得复合纤维100同时具备吸波和保健的双重功能。
实施例2
再结合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料结构,由复合纤维100作为经纬纱编织而成的单层结构,所述复合纤维100构造采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技术方案,面料的经纱和纬纱均采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复合纤维100,从而使得该面料具有保健和吸波双重功能,适用于做内衣服饰使用。
实施例3
再结合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料结构,由第一纤维200及复合纤维100构成作为经纬纱编织而成,第一纤维200和复合纤维100在经向和纬向两个方向均交错编织,为单层结构。其中,所述复合纤维100构造采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该面料具有保健和吸波双重功能,适用于做内衣服饰使用。所述第一纤维200由涤纶芯层51和载有纳米银颗粒的纳米竹纤维皮层52构成,纳米竹纤维皮层52包覆于涤纶芯层51外,纳米银颗粒具有广谱抗菌性,纳米竹纤维具有吸附异味等功效,能有效吸收人体排出的异味等,基于该第一纤维200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面料的抗菌性能和吸附祛味能力。
实施例4
再结合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料结构,为双层构造,每一层均由第一纤维200和复合纤维100在经向和纬向两个方向交错编织而成,且上下对应的同一位置处的其中一层为第一纤维200而另外一层为复合纤维100。上层的部分纬纱与下层对应处的经纱相互交织成接结点,具体的比如:上层部分纬向上的复合纤维100与下层对应处的径向上的第一纤维200交织成接结点,或者,上层部分纬向上的第一纤维200与下层对应处的径向上的复合纤维100交织成接结点。
其中,所述复合纤维100构造采用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该面料具有保健和吸波双重功能,适用于做内衣服饰使用。
所述第一纤维200由涤纶芯层51和载有纳米银颗粒的纳米竹纤维皮层52构成,纳米竹纤维皮层52包覆于涤纶芯层51外,纳米银颗粒具有广谱抗菌性,纳米竹纤维具有吸附异味等功效,能有效吸收人体排出的异味等,基于该第一纤维200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面料的抗菌性能和吸附祛味能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纤维由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及包裹在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外的功能皮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为聚氨酯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或聚酯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或聚酰胺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皮层包括保健皮层、吸附皮层和抗菌皮层,所述保健皮层、吸附皮层和抗菌皮层由内及外依次包裹在聚合物基螺旋碳纤维复合材料芯层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皮层为艾草纤维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皮层为纳米竹纤维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皮层为载有纳米银颗粒的纺织纤维层。
7.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结构由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纬纱编织而成。
8.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结构由第一纤维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纬纱编织而成,第一纤维和复合纤维在经向和纬向两个方向均交错编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结构为双层构造,每一层均由第一纤维和复合纤维在经向和纬向两个方向交错编织而成,且上下对应的同一位置处的其中一层为第一纤维而另外一层为复合纤维,上层的部分纬纱与下层对应处的经纱相互交织成接结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由涤纶芯层和载有纳米银颗粒的纳米竹纤维皮层构成。
CN201920608503.5U 2019-04-29 2019-04-29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Active CN210287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8503.5U CN210287656U (zh) 2019-04-29 2019-04-29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8503.5U CN210287656U (zh) 2019-04-29 2019-04-29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7656U true CN210287656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8503.5U Active CN210287656U (zh) 2019-04-29 2019-04-29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7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4611U (zh) 一种菠萝叶纤维包芯纱
CN209904118U (zh) 一种防辐射保健功能面料
Yu et al.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behaviour of elastic warp-knitted fabrics
CN102373564A (zh) 一种排汗面料
CN210287656U (zh) 复合纤维及具有该复合纤维的面料结构
El-Newashy et al. Enhanc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ttributes of knitted polyester fabrics using zno nano-particles
CN202311195U (zh) 抑菌防辐射袜子
CN113186632B (zh) 一种兼具凉感与透气功能的机织面料
CN102345196B (zh) 一种碳长丝包芯纱的电磁屏蔽编织物及其用途
CN104805531A (zh) 一种磁性复合纤维
CN109355768A (zh) 一种防静电化纤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10774697B (zh) 一种抗菌吸湿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Lin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bamboo charcoal complex yarns and knitted fabrics
CN202849674U (zh) 一种舒适性抗菌织物
CN213322054U (zh) 透气性好的纺织面料
CN105054432A (zh) 一种环保型透气防钻绒服装面料
CN104397912A (zh) 一种环保型透气防钻绒服装面料
CN105648636A (zh) 一种混纺纱多功能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5028A (zh) 一种新型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Lin et al. Evaluation of a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polyamide bamboo charcoal/polyurethane complex yarns and knitted fabrics and assessment of their electric surface resistivity
CN206067087U (zh) 一种含铜离子的吸湿快干双层面料及服饰
Jhanji et al. Role of fibre, yarn and fabric variables in engineering clothing with required therm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CN215473564U (zh) 一种抗菌抗静电纤维面料
CN108527975A (zh) 一种防静电自发热被罩布料
CN214927796U (zh) 抗菌无纺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