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7419U -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7419U
CN210287419U CN201921395717.5U CN201921395717U CN210287419U CN 210287419 U CN210287419 U CN 210287419U CN 201921395717 U CN201921395717 U CN 201921395717U CN 210287419 U CN210287419 U CN 210287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aling
pipe
wire
tub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57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文炎
祝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Che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Che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Che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Che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57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7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7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74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属于技术领域漆包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包括两侧分别设有进线管和出线管的退火炉管、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且第一退火箱的进线管和出线管分别与退火炉管的出线管与第二退火箱的进线管联通,所述退火炉管为外周包覆有保温材料的圆柱形管道,两侧还分别设有蒸汽进入管和蒸汽排出管,所述蒸汽进入管依次与蒸汽发生器、换热器、蒸汽源供应装置管路联通,所述换热器还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内的进液管口、出液管口联通,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的进液管口上还分别管路联通有第一制冷机和第二制冷机,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上下间隔排列的导轮。本实用新型退火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漆包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背景技术
漆包线在涂漆之前的裸线必须进行退火,退火过程中,为了达到优良的伸长率,需要严格控制退火炉的温度,使其在温差较小的均匀温度下进行加热退火,加热退火后需要立即进行冷却,同时冷却的温度也不宜过低,会影响后期涂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以蒸汽加热裸线后,热量均匀,再以两种温区的冷却液体进行梯度冷却,防止加热软化后的高温裸线骤冷影响裸线晶格和性能,综合退火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包括两侧分别设有进线管和出线管的退火炉管、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且第一退火箱的进线管和出线管分别与退火炉管的出线管与第二退火箱的进线管联通,所述退火炉管为外周包覆有保温材料的圆柱形管道,两侧还分别设有蒸汽进入管和蒸汽排出管,所述蒸汽进入管依次与蒸汽发生器、换热器、蒸汽源供应装置管路联通,所述换热器还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内的进液管口、出液管口联通,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均各设有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且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的进液管口上还分别管路联通有第一制冷机和第二制冷机,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上下间隔排列的导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退火炉管的底部还设有开口朝下的排液管,排液管上还设有阀门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还各设有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还设有阀门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部的导轮高度与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的进线管、出线管的管孔高度一致,且所述退火炉管、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的进线管和出线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退火箱上的进线管和出线管与退火炉管上的出线管、第二退火箱上的进线管管口密封相接。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1、加热炉管通过蒸汽给裸线加热退火,保持炉管内部的温度均匀,退火效果好。
2、设置了两个退火箱对加热退火后的裸线进行梯度冷却,防止从加热炉管内出来的高温裸线在较低温度的冷却液中进行骤然冷却。
3、两个退火箱内设置了若干上下间隔排列的导轮,使得裸线能够折回行线,缩短退火箱内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退火炉管,2第一退火箱,3第二退火箱,4换热器,5蒸汽发生器,6第一制冷机,7第二制冷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包括两侧分别设有进线管和出线管的退火炉管1、第一退火箱2、第二退火箱3,所述退火炉管1为外周包覆有保温材料的圆柱形管道,所述退火炉管1的一侧分别密封地设有进线管、蒸汽进入管,另一侧分别密封地设有出线管、蒸汽排出管,所述蒸汽进入管与蒸汽发生器5的输出口管道联通,蒸汽发生器5的输入口分别与换热器4的热气出口、蒸汽排出管通过管道联通,所述换热器4上分别设有冷气入口、热气出口、热液入口、冷液出口,所述冷气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一蒸汽源供应装置(例如水箱)管道联通,所述热液入口分别通过增压泵和管道与第一退火箱2、第二退火箱3的液体排出管管路联通,所述第一退火箱2和第二退火箱3的底部各设有液体排出管、顶部各设有液体进入管,第一退火箱2和第二退火箱3上的液体进入管分别与第一制冷机6和第二制冷机7的输出口通过管道联通,第一制冷机6和第二制冷机7的输入口分别与换热器4上的冷液出口通过管道联通,所述第一退火箱2和第二退火箱3的一侧密封地设有进线管,另一侧密封地设有出线管,且第一退火箱2的进线管和出线管分别与退火炉管1的出线管与第二退火箱3的进线管联通,所述第一退火箱2和第二退火箱3的内部均设有若干上下间隔排列的导轮。
牵引机构将裸线从退火炉管1的进线管进入,经高温蒸汽加热退火后,从退火炉管1的出线管拉出进入第一退火箱2,经第一退火箱2上的若干导轮沿折线行线后被第一退火箱2内的冷却液体进行初步冷却,之后,再进入第二退火箱3,沿第二退火箱3上的若干导轮沿折线行线后被第一退火箱2内的冷却液体进行进一步地冷却。退火炉管1、蒸汽发生器5、换热器4、制冷机、退火箱之间管道联通形成循环管路,使得两退火箱内的热量可以经换热器4传递至退火炉管1内的蒸汽中,而两制冷机可以控制两退火箱内的冷却液体温度。
为了整个退火系统的管路可以控制,需要在各个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
为了可以将退火炉管1内的积液及时排出,退火炉管1的底还设有开口朝下的排液管,排液管上还设有阀门控制。
为了及时排出两退火箱内的冷却液气化后的气体,所述第一退火箱2、第二退火箱3上还各设有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还设有阀门控制。
为了防止两退火箱内的冷却液体溢出,位于所述第一退火箱2、第二退火箱3上部的导轮高度与所述第一退火箱2、第二退火箱3上的进线管、出线管的管孔高度一致,且所述退火炉管1、第一退火箱2、第二退火箱3上的进线管和出线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为了退火过程中的裸线不暴率于外界环境,所述第一退火箱2上的进线管和出线管与退火炉管1上的出线管、第二退火箱3上的进线管管口密封相接,所述第二退火箱3上的出线管还可以与一烘干机构联通(例如烘干装置的烘干内管),避免裸线表面残留少于水气。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包括两侧分别设有进线管和出线管的退火炉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且第一退火箱的进线管和出线管分别与退火炉管的出线管与第二退火箱的进线管联通,所述退火炉管为外周包覆有保温材料的圆柱形管道,两侧还分别设有蒸汽进入管和蒸汽排出管,所述蒸汽进入管依次与蒸汽发生器、换热器、蒸汽源供应装置管路联通,所述换热器还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内的进液管口、出液管口联通,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均各设有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且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的进液管口上还分别管路联通有第一制冷机和第二制冷机,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上下间隔排列的导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炉管的底部还设有开口朝下的排液管,排液管上还设有阀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还各设有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还设有阀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部的导轮高度与所述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的进线管、出线管的管孔高度一致,且所述退火炉管、第一退火箱、第二退火箱上的进线管和出线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退火箱上的进线管和出线管与退火炉管上的出线管、第二退火箱上的进线管管口密封相接。
CN201921395717.5U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87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5717.5U CN210287419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5717.5U CN210287419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7419U true CN210287419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3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57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87419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7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7202U (zh) 一种焦化加热炉在线清焦装置
CN106591979B (zh) 一种紧张热定型设备
CN210287419U (zh) 一种漆包线退火系统
CN112090379B (zh) 一种加热炉烘炉温度控制方法
CN103697451B (zh) 一种高温常压蒸汽发生器
US3163498A (en) Quench apparatus for reactor tube exits
CN106755940A (zh) 一种全氢罩式退火炉余热回收综合利用方法及装置
CN204034309U (zh) 用于热解装置的冷却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热解装置
CN104964260B (zh) 一种利用高温蒸汽转移固体储能体内热量的装置
CN204730734U (zh) 温度可控的分段式换热器
CN103438417B (zh) 能产生蒸汽和热风的复合式锅炉
CN209944751U (zh) 高温热风或烟气蓄能供导热油装置
CN209481740U (zh) 一种钢丝热处理线
CN206881692U (zh)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多功能石英反应器
CN207294178U (zh) 一种热回收燃硫炉
CN203349476U (zh) 电/蒸汽两用循环加热器
US2903187A (en) Heating system
CN205635893U (zh) 碳纤维连续生产活化炉
CN105972813A (zh) 电热锅炉
CN206051571U (zh) 还原炉
CN215480547U (zh) 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CN211713300U (zh) 加弹包覆一体机
CN205048996U (zh) 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
CN213013001U (zh) 一种用于压力容器整体热处理的装置
CN217422926U (zh) 一种液氧气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