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7377U - 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 Google Patents
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87377U CN210287377U CN201921091438.XU CN201921091438U CN210287377U CN 210287377 U CN210287377 U CN 210287377U CN 201921091438 U CN201921091438 U CN 201921091438U CN 210287377 U CN210287377 U CN 2102873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h
- culture dish
- cover
- hole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包括有盛装皿和皿盖,所述皿盖盖合设置在培养皿的顶部;所述盛装皿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表面上设置用于放置盖玻片的凹槽;所述皿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皿盖外侧壁上还转动套装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盖玻片与培养皿底部紧紧贴合导致用镊子难以取出盖玻片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难以根据需要快速调节培养皿透气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背景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培养皿来培养动物细胞,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细胞凋亡的检测。上述各种实验,需要将细胞接种在特制的盖玻片上,通常步骤是先将无菌盖玻片置于培养皿中,然后向培养皿中滴加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向培养皿拿到显微镜下观察,且培养结束后再取下盖玻片,进行后续实验步骤。但由于盖玻片特别薄,培养皿底部表面又具有吸附特性,加之培养基的压力作用,使得盖玻片与培养皿底部紧紧贴合导致用镊子难以取出盖玻片,另外现有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难以根据需要快速调节培养皿透气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解决盖玻片与培养皿底部紧紧贴合导致用镊子难以取出盖玻片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难以根据需要快速调节培养皿透气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包括有盛装皿和皿盖,所述皿盖盖合设置在培养皿的顶部;所述盛装皿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表面上设置用于放置盖玻片的凹槽;所述皿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皿盖外侧壁上还转动套装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两侧的凸台表面上还设置有标识线;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线沿凸台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盛装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台;且两侧的所述凸台上,凹槽延伸方向相互交错;
进一步的,所述皿盖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所述调节环转动设置在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之间;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和第二通孔的孔径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有若干个且径向均匀设置在皿盖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有若干个且径向均匀设置在调节环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不少于第一通孔的数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盛装皿侧壁上设置有扣槽;所述扣槽与盛装皿的皿口边缘相接;所述皿盖下边缘设置有与扣槽相适配的卡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在盛装皿的底部设置凸台,能够将盖玻片从培养皿底部抬起一点点适宜的高度,避免盖玻片与培养皿底部紧紧贴合难以取出;
2、凸起上设置的凹槽用于卡住长条形的盖玻片,避免由于在培养皿内滴加的细胞液导致盖玻片在凸起上滑移、转动甚至脱落从而导致影响后续实验;
3、由于凹槽的两端与凸台的两端相接,放入盖玻片时可以从凹槽一侧往凹槽内缓慢推送盖玻片,由于长条形的盖玻片长度较凹槽的长度长,将盖玻片推入凹槽内后,盖玻片的两端能够延伸出凸台一定距离,便于用镊子夹取;
4、在皿盖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的开闭,可通过转动套装在皿盖外侧壁上的调节环来实现,当调节环转动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合时,皿盖侧壁上的第一通孔打开,对培养皿内部进行通气调节,不需要通气时,转动调节环,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错开,即可实现第一通孔的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打开皿盖,将盛装皿微微倾斜一定角度,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从凹槽的一端插入凹槽内,然后轻轻放平盛装皿,再同镊子将盖玻片缓缓推入凹槽内,至盖玻片的两端从凹槽的两端伸出合适距离且实验材料中心位于两侧的标识线之间,向培养皿滴加培养液后,盖上皿盖,转动调节环,至关闭第一通孔或者打开第一通孔,再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盛装皿结构示意图。
图3为皿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盛装皿俯视图。
图5为皿盖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盛装皿;2.皿盖;3.凸台;4.凹槽;5.第一通孔;6.调节环;7.第二通孔;8.标识线;9.第一卡环;10.第二卡环;11.扣槽;12.卡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包括有盛装皿1和皿盖2,所述皿盖2盖合设置在培养皿的顶部;所述盛装皿1的底部设置有凸台3;所述凸台3表面上设置用于放置盖玻片的凹槽4;所述皿盖2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5;所述皿盖2外侧壁上还转动套装有调节环6;所述调节环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7;本实施例中,凸台3设置的高度适宜,能够使得盖玻片与盛装皿1底部分开一定距离即可。
在盛装皿1的底部设置凸台3,能够将盖玻片从培养皿底部抬起一点点适宜的高度,避免盖玻片与培养皿底部紧紧贴合难以取出;凸起上设置的凹槽4用于卡住长条形的盖玻片,避免由于在培养皿内滴加的细胞液导致盖玻片在凸起上滑移、转动甚至脱落从而导致影响后续实验;由于凹槽4的两端与凸台3的两端相接,放入盖玻片时可以从凹槽4一侧往凹槽4内缓慢推送盖玻片,由于长条形的盖玻片长度较凹槽4的长度长,将盖玻片推入凹槽4内后,盖玻片的两端能够延伸出凸台3一定距离,便于用镊子夹取;在皿盖2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5的开闭,可通过转动套装在皿盖2外侧壁上的调节环6来实现,当调节环6转动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7重合时,皿盖2侧壁上的第一通孔5打开,对培养皿内部进行通气调节,不需要通气时,转动调节环6,至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7错开,即可实现第一通孔5的关闭。
所述凹槽4两侧的凸台3表面上还设置有标识线8;标识线8能够用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方便观察者对实验材料快速定位。本实施例中,标识线8在凸台3两侧的设置方式是,对称设置且垂直与凹槽4的长度方向,这样能够便于,在安装盖玻片时,定位盖玻片上的材料,推至材料中心对准两侧标识线8,即可在观察时,通过找到标识线8快速定位观察对象。
所述标识线8沿凸台3的径向设置;标识线8沿凸台3的径向设置,能够沿着标识线8,找到位于凸台3中心处的凹槽4。
所述盛装皿1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台3;且两侧的所述凸台3上,凹槽4延伸方向相互交错;本实施例中盛装皿1底部设置两个凸台3,也可根据培养皿大小设置多个凸台3;凸台3上凹槽4的延伸方向相互交错,是为了避免取出和安装盖玻片时相互影响。
如图3和5所示,所述皿盖2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环9和第二卡环10;所述调节环6转动设置在第一卡环9和第二卡环10之间;第一卡环9和第二卡环10,用于限制调节环6的上下位移,避免调节环6从皿盖2外壁上脱落。
所述第一通孔5设置在第一卡环9和第二卡环10之间;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径和第二通孔7的孔径相适配;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7的孔径相适配,当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7重合时,第一通孔5完全打开,此时转动一点调节环6,使得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7部分重合,也能够使第一通孔5打开部分,将调节环6转动至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7完全分离,此时,第一通孔5全部闭合,通过转动调节环6,实现快速且方便了调节培养皿内部的气压等。
所述第一通孔5有若干个且径向均匀设置在皿盖2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7有若干个且径向均匀设置在调节环6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7的数量不少于第一通孔5的数量;第二通孔7的数量不少于第一通孔5的数量,确保至少培养皿侧壁上的第一通孔5能够全部关闭或者打开。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盛装皿1侧壁上设置有扣槽11;所述扣槽11与盛装皿1的皿口边缘相接;所述皿盖2下边缘设置有与扣槽11相适配的卡筋12;在盛装皿1侧壁上设置扣槽11,且扣槽11与皿口边缘相接,当皿盖2下边缘的卡筋12扣合在扣槽11内时,皿盖2是盖在盛装皿1上的。本实施例仅仅采用了一种常规的培养皿的皿盖2连接方式,也可采用任意一种合理且常规的连接方式,实现盛装皿1与皿盖2的扣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打开皿盖2,将盛装皿1微微倾斜一定角度,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从凹槽4的一端插入凹槽4内,然后轻轻放平盛装皿1,再同镊子将盖玻片缓缓推入凹槽4内,至盖玻片的两端从凹槽4的两端伸出合适距离且实验材料中心位于两侧的标识线8之间,向培养皿滴加培养液后,盖上皿盖2,转动调节环6,至关闭第一通孔5或者打开第一通孔5,再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可以减少直接打开皿盖进行透气作用的频次,为操作带来便利。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包括有盛装皿(1)和皿盖(2),所述皿盖(2)盖合设置在培养皿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皿(1)的底部设置有凸台(3);所述凸台(3)表面上设置用于放置盖玻片的凹槽(4);所述皿盖(2)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5);所述皿盖(2)外侧壁上还转动套装有调节环(6);所述调节环(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两侧的凸台(3)表面上还设置有标识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线(8)沿凸台(3)的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皿(1)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台(3);且两侧的所述凸台(3)上,凹槽(4)延伸方向相互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2)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环(9)和第二卡环(10);所述调节环(6)转动设置在第一卡环(9)和第二卡环(1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设置在第一卡环(9)和第二卡环(10)之间;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径和第二通孔(7)的孔径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有若干个且径向均匀设置在皿盖(2)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7)有若干个且径向均匀设置在调节环(6)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7)的数量不少于第一通孔(5)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生物学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皿(1)侧壁上设置有扣槽(11);所述扣槽(11)与盛装皿(1)的皿口边缘相接;所述皿盖(2)下边缘设置有与扣槽(11)相适配的卡筋(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1438.XU CN210287377U (zh) | 2019-07-12 | 2019-07-12 | 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1438.XU CN210287377U (zh) | 2019-07-12 | 2019-07-12 | 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87377U true CN210287377U (zh) | 2020-04-10 |
Family
ID=70102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9143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87377U (zh) | 2019-07-12 | 2019-07-12 | 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87377U (zh) |
-
2019
- 2019-07-12 CN CN201921091438.XU patent/CN2102873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40106394A1 (en) | Multiwell plate and method of analyzing target material using the same | |
CN216738326U (zh) | 一种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培养皿 | |
CN210287377U (zh) | 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 |
CN100560710C (zh) | 高密度阵列式细胞爬片培养装置、贮存装置及实验装置 | |
CN208733092U (zh) | 一种分区划线辅助装置 | |
CN205099668U (zh) | 一种用于观察真菌形态的培养装置 | |
CN209010531U (zh) | 一种显微镜用细胞培养设备 | |
CN207483768U (zh) | 一种细胞培养盒 | |
CN209210829U (zh) | 一种易于拿取的细胞培养皿及其放置架 | |
CN213086005U (zh) | 一种细胞爬片培养配套装置 | |
CN211999700U (zh) | 一种培养皿 | |
CN209352926U (zh) | 一种新型简便易用的细胞隔离培养盒 | |
CN214422625U (zh) | 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 |
CN209797961U (zh) | 一种大型真菌菌丝收集培养皿 | |
CN207294806U (zh) | 用于染色观察的细胞培养皿 | |
CN208501003U (zh) | 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密封培育装置 | |
CN204939467U (zh) | 一种生物实验用培养皿 | |
CN219297540U (zh) | 培养板及培养设备 | |
CN208328039U (zh) | 便于细胞质量控制的一次性细胞培养及爬片取放装置 | |
CN107723238B (zh) |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及其应用 | |
CN205741065U (zh) | 一种细胞培养皿 | |
CN211471402U (zh) | 一种辅助生殖实验用培养皿 | |
CN220485699U (zh) | 一种丝状真菌培养容器 | |
CN211042898U (zh) | 细胞爬片提取及封片组合装置 | |
CN214004626U (zh) | 一种便于操作的细胞培养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