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4030U -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4030U
CN210284030U CN201921144226.3U CN201921144226U CN210284030U CN 210284030 U CN210284030 U CN 210284030U CN 201921144226 U CN201921144226 U CN 201921144226U CN 210284030 U CN210284030 U CN 210284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 body
guide rail
thickness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42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峰
陈世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luminum 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42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4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4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4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包括侧板上边梁、侧板下边梁、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所述侧板上边梁、侧板下边梁、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均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厚度和所述侧板上边梁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和所述侧板下边梁厚度相一致;所述侧板上边梁的截面呈倒L字形,且该侧板上边梁的横向部分朝向车厢外侧设置,在所述侧板上边梁的竖向部分一体挤压成型有雨棚导轨,所述雨棚导轨设置于所述侧板上边梁远离车厢的一侧。其显著效果是:通过侧板边梁上一体挤压成型雨棚导轨,避免导轨焊接而影响侧板母材强度。

Description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车厢轻量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如何能够降低自卸车辆自身重量,以及能够获得更高的载质量并有效降低尾气排放量,已成为国内自卸车产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因此,轻量化是自卸车厢发展的主流。
而不少自卸车厢内设置上雨棚,来保护车厢内货物被雨水淋湿而带来的损坏。但是传统的车厢上的侧板与雨棚的滑动导轨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然而焊接过程不仅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易得到保证,而且焊接所带来的高温会影响母材的结构强度,对于铝制车厢侧板此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容易造成侧板的顶部强度不达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通过侧板边梁上一体挤压成型雨棚导轨,避免导轨焊接而影响侧板母材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侧板上边梁与侧板下边梁,在所述侧板上边梁与侧板下边梁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所述侧板上边梁、侧板下边梁、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均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厚度和所述侧板上边梁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和所述侧板下边梁厚度相一致;
所述侧板上边梁的截面呈倒L字形,且该侧板上边梁的横向部分朝向车厢外侧设置,在所述侧板上边梁的竖向部分一体挤压成型有雨棚导轨,所述雨棚导轨设置于所述侧板上边梁远离车厢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雨棚导轨包括连接部分与导轨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用于实现导轨部分与所述侧板上边梁之间的连接,所述导轨部分的上下侧均凸出于所述连接部分,所述导轨部分的凸出部分对雨棚滑动过程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部分的截面呈圆弧形,该圆弧形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部分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分与导轨部分均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上侧部的厚度与所述侧板上边梁竖向部分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一板体与侧板上边梁之间通过阶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板体的下侧部与第二板体的上侧部厚度一致,所述第一板体的较厚部分与较薄部分之间形成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侧部厚度与第一板体的下侧部厚度一致,所述第二板体的下侧部厚度与第三板体厚度一致,在所述第二板体的较厚部分与较薄部分之间形成台阶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之间通过平面相接触,所述第四板体与侧板下边梁之间通过阶梯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均为双层式铝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通过将雨棚导轨与侧板上边梁一体挤压成型,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工艺工序,而且生产效率更高,避免了采用焊接方式实现导轨与侧板连接对车厢侧板强度所带来的影响;
2、各板体均采用双层式铝板结构,在使用同等体积原材料下,双层铝板结构抗形变的能力大于单层结构,因此提高了本方案所述的车厢侧板的整体强度与抗形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侧板上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第三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第四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8所示,一种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包括侧板上边梁1与侧板下边梁2,在所述侧板上边梁1与侧板下边梁2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第三板体5与第四板体6,所述侧板上边梁1、侧板下边梁2、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第三板体5与第四板体6均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且所述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第三板体5以及第四板体6均为双层式铝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板体3与第二板体4的厚度和所述侧板上边梁1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三板体5与第四板体6和所述侧板下边梁2厚度相一致;
所述侧板上边梁1的截面呈倒L字形,且该侧板上边梁1的横向部分朝向车厢外侧设置,在所述侧板上边梁1的竖向部分一体挤压成型有雨棚导轨7,所述雨棚导轨7设置于所述侧板上边梁1远离车厢的一侧。
如图4所示,所述雨棚导轨7包括连接部分71与导轨部分72,所述连接部分71用于实现导轨部分72与所述侧板上边梁1之间的连接,所述导轨部分72的上下侧均凸出于所述连接部分71,所述导轨部分72的凸出部分对雨棚滑动过程进行导向。具体的,所述导轨部分72的截面呈圆弧形,该圆弧形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部分71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分71与导轨部分72均为空心结构,从而降低耗用的原材料,提高抗形变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3上侧部的厚度与所述侧板上边梁1竖向部分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一板体3与侧板上边梁1之间通过阶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板体3的下侧部与第二板体4的上侧部厚度一致,所述第一板体3的较厚部分与较薄部分之间形成倾斜面;所述第二板体4的上侧部厚度与第一板体3的下侧部厚度一致,所述第二板体4的下侧部厚度与第三板体5厚度一致,在所述第二板体4的较厚部分与较薄部分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三板体5与第四板体6之间通过平面相接触,所述第四板体6与侧板下边梁2之间通过阶梯面相接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包括侧板上边梁与侧板下边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上边梁与侧板下边梁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所述侧板上边梁、侧板下边梁、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均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厚度和所述侧板上边梁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和所述侧板下边梁厚度相一致;
所述侧板上边梁的截面呈倒L字形,且该侧板上边梁的横向部分朝向车厢外侧设置,在所述侧板上边梁的竖向部分一体挤压成型有雨棚导轨,所述雨棚导轨设置于所述侧板上边梁远离车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棚导轨包括连接部分与导轨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用于实现导轨部分与所述侧板上边梁之间的连接,所述导轨部分的上下侧均凸出于所述连接部分,所述导轨部分的凸出部分对雨棚滑动过程进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分的截面呈圆弧形,该圆弧形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部分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与导轨部分均为空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侧部的厚度与所述侧板上边梁竖向部分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一板体与侧板上边梁之间通过阶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板体的下侧部与第二板体的上侧部厚度一致,所述第一板体的较厚部分与较薄部分之间形成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侧部厚度与第一板体的下侧部厚度一致,所述第二板体的下侧部厚度与第三板体厚度一致,在所述第二板体的较厚部分与较薄部分之间形成台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之间通过平面相接触,所述第四板体与侧板下边梁之间通过阶梯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均为双层式铝板结构。
CN201921144226.3U 2019-07-19 2019-07-19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Active CN210284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4226.3U CN210284030U (zh) 2019-07-19 2019-07-19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4226.3U CN210284030U (zh) 2019-07-19 2019-07-19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4030U true CN210284030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10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4226.3U Active CN210284030U (zh) 2019-07-19 2019-07-19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4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87319A (ja) * 2020-05-29 2021-12-13 株式会社 トイファクトリー 移動式家具付きの乗り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87319A (ja) * 2020-05-29 2021-12-13 株式会社 トイファクトリー 移動式家具付きの乗り物
JP7159243B2 (ja) 2020-05-29 2022-10-24 株式会社 トイファクトリー 移動式家具付きの乗り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7577B (zh) 铝蜂窝与铝板拼接司机室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0284030U (zh) 轻量化自卸车厢的侧车厢板结构
CN103010404A (zh) 一种铝合金上层建筑分段总组方法
CN108545118B (zh) 一种铝合金全封闭式车辆运输半挂车
CN102019962B (zh) 全铝合金轻量化车底板
CN110239329A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06243280U (zh) 一种高强度防水车厢
CN103204185B (zh) 一种货车车厢
CN217079287U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幕墙挂板
CN210617959U (zh) 具有底部防护结构的铝制轻量化自卸车厢总成
CN210912159U (zh) 铝制轻量化自卸车厢总成
CN215101805U (zh) 一种叉车门架用热轧j型钢
CN212921721U (zh) 一种轻量化货车车厢
CN211442078U (zh) 高强度轻量化自卸车厢总成厢
CN201999082U (zh) 全铝合金轻量化车底板
CN111975025B (zh) 一种散货船槽型舱壁卸货板分段阶段安装方法
CN110027578B (zh)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205171997U (zh) 混凝土结构早拆体系顶托
CN212921267U (zh) 一种翻转式轻量化货车车厢
CN210234957U (zh) 一种枕梁与侧梁连接结构及铁路货车
CN210617961U (zh) 具有加强型底板与副车架的自卸车厢结构
CN107738692B (zh) 一种铝合金侧帘半挂车的型材边梁及其车架
CN210912157U (zh) 轻量化车厢底板与防护钢板的连接结构
CN206885156U (zh) 一种新型车架结构
CN220527061U (zh) 一种动力蓄电池下箱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