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4431U - 一种拾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拾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4431U
CN210274431U CN201921606351.1U CN201921606351U CN210274431U CN 210274431 U CN210274431 U CN 210274431U CN 201921606351 U CN201921606351 U CN 201921606351U CN 210274431 U CN210274431 U CN 210274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microphone
sound
microphones
pickup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063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063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4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4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4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拾音设备,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本申请提供一种拾音设备,包括壳体和电路板,壳体具有容纳腔,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上设置有麦克风阵列,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麦克风,麦克风均为定向麦克风,且不同麦克风朝向不同的方向。本申请的拾音设备对声源定位的精准度较高,拾音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拾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拾音设备。
背景技术
拾音器是用来采集现场环境声音再传送到后端设备的一个器件,它由麦克风和音频放大电路构成。拾音器一般分为数字拾音器和模拟拾音器,数字拾音器就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将模拟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声音传感设备。模拟拾音器就只是用一般的模拟电路放大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
拾音器通常由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组成,电路板上设置有用来采集声音的麦克风阵列,通过麦克风阵列可以最大限度的滤除环境背景声音,抑制噪声、回声等杂音,使听者获取到清晰、无杂音的声音。尤其对于远场拾音,利用麦克风阵列还可以对声源进行定位,判别声音的方向。
但是,现有的拾音器对声源的定位主要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声源定位的精确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拾音设备,拾音设备对声源定位的精准度较高,拾音效果较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设备,包括壳体和电路板,壳体具有容纳腔,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上设置有麦克风阵列,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麦克风,麦克风均为定向麦克风,且不同麦克风朝向不同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主要由壳体和电路板组成,壳体作为拾音设备的主体支撑结构,具有中空的容纳腔,电路板位于壳体的容纳腔内,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麦克风阵列来采集和传送声音信号,其中,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麦克风,通过相邻麦克风之间接收到的声波的相位差可以对声波进行过滤,抑制噪音和回声,使麦克风采集的声音具有较好的清晰度,且根据不同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的强弱可以对声源进行定位;并且,通过将麦克风设置为定向麦克风,以使麦克风较好的收集指向的声音,通过使麦克风阵列中不同的麦克风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样不同的麦克风可以收集不同方向的声音,从而麦克风阵列对声源的定位更精准,且麦克风阵列收集声音的方向范围更广,这可以提高拾音设备对声源定位的精准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的板面为圆形,麦克风均沿电路板的径向朝向电路板外侧。
通过使电路板的板面形状为圆形,使各麦克风的设置方向沿电路板的径向,且麦克风朝向电路板的外侧,这样麦克风可收集从外部传播至拾音设备的声音,且不同麦克风可收集不同方向的声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麦克风沿电路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
通过使多个麦克风沿电路板周向排列,且相邻麦克风之间的间距相同,这样可提高麦克风阵列的拾音效果,且可提高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电路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麦克风均对应设置在容置槽内。
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多个容置槽,且容置槽沿电路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将麦克风对应设置在容置槽内,使麦克风朝向电路板外侧,且麦克风位于电路板所在的平面内,麦克风不占用额外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置槽均沿电路板的径向设置在电路板的外缘,且容置槽位于电路板外缘的一侧为开口。
通过使容置槽沿径向设置在电路板的外缘,以使容置槽内的麦克风沿电路板径向朝向电路板外侧,且麦克风相应位于电路板外缘;通过使容置槽具有和电路板外缘连通的开口,这样有利于麦克风收集声音,且便于麦克风取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部,定位部用于固定麦克风;其中,定位部与容置槽一一对应,且定位部伸入容置槽内。
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多个定位部来固定麦克风,且通过使定位部与容置槽相对应并伸入容置槽内,这样麦克风可通过定位部固定在容置槽内,同时定位部可固定电路板相对壳体的水平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为定位槽,定位槽沿电路板的轴向延伸,麦克风卡入定位槽内。
定位部具体为定位槽,通过使定位槽沿电路板的轴向延伸,使定位槽可伸入电路板的容置槽内,且麦克风可卡入定位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分别和容置槽两侧抵接;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之间具有间隔。
定位槽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组成,且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之间具有间隔,麦克风卡设在该间隔内以对其进行固定,且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的外侧均和电路板的容置槽的两侧抵接,这样可固定电路板相对壳体的水平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的两侧均具有相对向内延伸的止挡部,麦克风相对两侧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侧的止挡部抵接。
通过使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的两侧均具有止挡部,且两者的止挡部相对向内延伸,这样位于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之间的间隔内的麦克风的两侧表面可和两侧的止挡部抵接,从而止挡部可限定麦克风的朝向,使麦克风沿电路板径向朝向电路板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麦克风的外部均套设有密封套,密封套覆盖麦克风的周向侧壁和麦克风的朝向电路板中心的一侧表面。
通过在各麦克风外部均套设密封套,可以增强麦克风的密封性,且通过使密封套覆盖麦克风的周向侧壁和麦克风的朝向电路板中心的表面,这样相邻麦克风之间均通过密封套隔离,可减弱相邻麦克风相互之间的干扰,且麦克风的朝向电路板外侧的表面未覆盖密封套,可确保麦克风能够采集到清晰的声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并共同形成容纳腔;其中,固定部位于下壳内壁。
拾音设备的壳体由上壳和下壳组成,通过使上壳和下壳相互扣合形成壳体,且上壳和下壳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电路板的容纳腔;通过将固定部设置在下壳内壁,这样固定部可以朝向上壳伸出,以使固定部伸入电路板的容置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设置有定位孔,下壳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定位孔对应,定位孔和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件。
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定位孔,在下壳内壁对应电路板的定位孔设置连接孔,且在定位孔和连接孔内穿设连接件,这样可以将电路板固定在下壳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缓震件,壳体支撑在缓震件上。
通过在下壳的外表面设置缓震件,这样可以使壳体支撑在缓震件上,缓震件可以提高拾音设备的稳定性,降低麦克风阵列中的不同麦克风之间的振动耦合作用。
上述可选方式所具有的其他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仰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透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拾音设备;11-壳体;111-上壳;1111-控制键;1112-拾音孔;112-下壳;1121-连接孔;113-定位部;1131-第一固定壁;1132-第二固定壁;1133-止挡部;114-连接件;12-电路板;121-麦克风;122-容置槽;123-定位孔;13-容纳腔;14-密封套;15-缓震件;16-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正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仰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侧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透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的爆炸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设备1,该拾音设备1包括壳体11和电路板12,壳体11具有容纳腔13,电路板12设置在容纳腔13内,电路板12上设置有麦克风阵列,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麦克风121,麦克风121均为定向麦克风,且不同麦克风121朝向不同的方向。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拾音设备1主要由壳体11和电路板12组成,壳体11为拾音设备1的主体结构,拾音设备1的各部件组装在壳体11内部,通过壳体11使拾音设备1形成一个整体。具体的,壳体11的外部形成拾音设备1的外观形状,壳体11的内部具有容纳腔13,容纳腔13内设置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上设置有麦克风阵列,可以理解的是,麦克风阵列和电路板12电连接,以通过麦克风阵列采集拾音设备1所在的环境内的声音,并通过电路板12上的音频放大电路对接收到的声音震动进行处理,并传送到后端设备。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麦克风121,多个麦克风121间隔排布在电路板12上,构成麦克风阵列,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路板12上间隔设置多个麦克风121,这样可利用相邻两个麦克接收到的声波的相位之间的差异对声波进行过滤,能最大限度地将环境背景声音清除掉,只留下需要的声波。尤其对于相对嘈杂的环境,采用此种麦克风121布置方式,麦克风阵列采集的声音可以使听者听起来很清晰,没有杂音。麦克风阵列除了可以抑制噪声,还具有抑制回声、去混响等功能。
另外,通过在电路板12上设置多个间隔的麦克风121构成麦克风阵列,麦克风阵列中的不同麦克风121位于拾音设备1内的不同部位,对于环境中的某一方位的声源传递至拾音设备1的声波,不同麦克风121与该声波的距离不一样,因而不同麦克风121接收到的声波的强弱不同,因而根据不同麦克风121之间接收到同一方向的声波信号的距离远近及强弱程度的不同,可以判断声波的方向和远近,即通过设置麦克风阵列可对声源进行定位,这其中包括单声源和多声源。
再者,对于环境中的存在的多声源,麦克风阵列除了可以对多声源进行定位外,还可以估计声源的数目,进行声源的分离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阵列中的所有麦克风121均为定向麦克风,定向麦克风对麦克风121的特定指向传来的声音比其他方向传来的声音要敏感的多,也就是说,麦克风121可以较好的收集麦克风121对应指向传来的声音,而可以屏蔽指向以外的声音。示例性的,通常定向麦克风主要用于收集其朝向的前方的声音,而可以屏蔽其后方传来的声音,对两侧传来的声音也有一定的削弱和屏蔽作用。
所以,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定向麦克风作为麦克风121,麦克风121主要收集其前方传来的声音,这样可以增强麦克风121对声源定位的精准性;并且,通过使麦克风阵列中的各麦克风121朝向不同的方向,各麦克风121收集的声音的方向不同,这样不同麦克风121则可以收集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即不同麦克风121可以定位不同方向的声音,多个麦克风121则可以定位多个方向的声音。结合与麦克风阵列匹配的软件算法,可以有效提升拾音设备1的声源定位精准度。
具体的,以拾音设备1应用于办公会议的场景为例,拾音设备1可以放置于办公桌上,多位人员对应坐在办工作周围的不同方向上,拾音设备1的壳体11内的麦克风阵列中的不同麦克风121朝向不同人员,这样相应麦克风121可以收集对应方向的人员的声音,各麦克风121均可精准的定位各自朝向传来的声音,且不同麦克风121可定位不同方位传来的声音。
本实施例通过使麦克风阵列中的麦克风121均为定向麦克风,且不同麦克风121朝向不同的方向,可以提高个麦克风121对声源定位的精准度,且不同麦克风121收集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这样麦克风阵列可以收集的声音的方向范围较大,且对于不同方位具有不同声源的情况,麦克风阵列可以较为精准的对不同方位的多声源进行定位,从而可以提高拾音设备1对声源定位的精准度,拾音设备1的拾音效果较好。
可选的,电路板12的板面可以为圆形,麦克风121可以均沿电路板12的径向朝向电路板12外侧。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2的板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且麦克风121可以沿电路板12的径向方向布置,即麦克风121的朝向沿电路板12的径向方向。其中,麦克风121沿电路板12的径向朝向电路板12外侧,这样对于麦克风121为定向麦克风而言,麦克风121可收集其朝向上传来的声音,即麦克风121可精准的定位从拾音设备1外部传来的沿电路板12径向传播的声音。
通过使麦克风阵列中的麦克风121的朝向均沿电路板12的径向朝向电路板12外侧,并且不同麦克风121对应不同的径向方向,这样各麦克风121均可精准定位其朝向上的沿电路板12径向传来的声音,不同麦克风121就可定位沿电路板12的不同径向方向传来的声音,从而麦克风阵列可较为精准的定位多个方向传来的声音,以此提高拾音设备1对声源定位的精准度。
可以理解的是,沿电路板12径向设置的麦克风121主要用于收集其对应方向上的声音,麦克风121对其朝向对应的方向传来的声音有较高的敏感度,收集到的该方向的声音清晰度较好,而对于从麦克风121两侧传来的声音,即声源方向偏离麦克风121位于的径向方向,麦克风121收集到的声音的清晰度则相应较差。
具体的,多个麦克风121可以沿电路板12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本实施例中,麦克风阵列中的多个麦克风121可以沿电路板12的周向设置,对于电路板12的板面形状为圆形,多个麦克风121可以沿电路板12的圆周方向间隔排列,并且相邻麦克风121之间的间距相等,即麦克风121均匀的排列在电路板12的周向方向上。这样不同麦克风121对应圆周方向上的不同方位,由于麦克风121为定向麦克风,因而各麦克风121对于各自朝向上传来的声音较为敏感,对沿其朝向上传来的声音,收集到的声音信号清晰度高且强度大;而对于麦克风121两侧的、非自身朝向上传来的声音,麦克风121具有屏蔽作用,收集到的声音信号清晰度较差、强度较弱。
因而通过使麦克风121沿电路板12的轴向均匀间隔排列,根据不同麦克风121收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强弱不同、清晰度不同和传播距离的远近,可定位声音信号的声源方位。并且通过使麦克风121均匀排列,麦克风阵列可较好的收集拾音设备1周围各方向传播的声音,且对于不同方位传播的声音,均可收集到清晰度和强度较好的声音信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拾音设备1壳体11的容纳腔13内的电路板12为圆形电路板12来说,可以根据电路板12的具体大小及对麦克风阵列的拾音需求,来设置麦克风阵列中的麦克风121数量及相邻麦克风121之间的间隔,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6所示,电路板12上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3个麦克风121,且相邻麦克风121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另外,为了提高拾音设备1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拾音设备1的尺寸越来越小,因而沿电路板12的周向阵列的麦克风121可以靠近电路板12的外缘设置,以使相邻麦克风121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减小相邻麦克风121之间的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拾音设备1的外形结构及使用需求,设置在壳体11的容纳腔13内的电路板12还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椭圆形和六边形等形状,并且设置在电路板12上的麦克风阵列也可以是矩形阵列、线形阵列等其他阵列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麦克风阵列的阵列结构及相邻麦克风121之间的间距等这些参数,应当与对麦克风121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时所采用的软件算法相匹配,以保证麦克风阵列采集的声音的清晰度和对声源定位的准确度。
对于麦克风121在电路板12上的固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电路板12的周向可以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122,麦克风121均对应设置在容置槽122。本实施例中,由于麦克风121均为定向麦克风,且麦克风121均沿电路板12的径向朝向电路板12外侧,因而为了将麦克风121更好的固定在电路板12上,在电路板12的对应各麦克风121的部位均开设有容置槽122,对于沿电路板12周向均匀间隔的多个麦克风121,电路板12上可以开设有多个容置槽122,且容置槽122沿电路板1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麦克风121的沿电路板12的径向朝向电路板12外侧,因而微型的麦克风121和电路板12的板面不易固定,通过在电路板12上开设容置槽122,并将麦克风121设置在容置槽122内,这样可便于麦克风121与电路板12的固定连接,容置槽122内的麦克风121的朝向沿电路板12的径向向外。这样不用在电路板12的板面上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且由于麦克风121与电路板12在同一平面内,因而麦克风121不占用电路板12两侧的额外空间,这可以减小拾音设备1的体积,使拾音设备1具有较好的便携性。
具体的,容置槽122可以均沿电路板12的径向设置在电路板12的外缘,且容置槽122位于电路板12外缘的一侧为开口。由于麦克风阵列中的各麦克风121沿电路板12的径向朝向电路板12外侧,因而容置槽122相应沿电路板12的径向设置,并且容置槽122位于电路板12外缘,麦克风121即对应位于电路板12外缘,这样相邻麦克风121之间由于间隔较大,彼此之间不会产生过多干扰,可以确保麦克风阵列收集到清晰度较好的声音信号。
并且,容置槽122的外侧延伸至电路板12的边缘,即容置槽122的位于电路板12外缘的一侧为开口形式,这样便于容置槽122的加工,且在电路板12上安装麦克风121时,麦克风121可以通过开口直接进入容置槽122内,这也便于麦克风121的组装与拆卸。更重要的是,麦克风121的朝向电路板12外侧的表面对应容置槽122的开口,因而麦克风121的该侧表面不会被电路板12遮挡,声音向麦克风121的传播路径不会受到阻碍,这可保证麦克风121收集到的声音信号的清晰度。
为了更好的将麦克风121固定在电路板12的容置槽122内,可选的,壳体11内壁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定位部113,定位部113用于固定麦克风121;其中,定位部113与容置槽122一一对应,且定位部113伸入容置槽122内。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拾音设备1的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多个,多个固定部与麦克风121对应,固定部用于固定麦克风121。具体的,定位部113可以凸出在壳体11内壁上,各定位部113与相应的容置槽122对应,且定位部113伸入容置槽122内,麦克风121固定于容置槽122内的定位部113中,这样可以将麦克风121牢固的固定在容置槽122内,保证麦克风121与电路板12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固定部设置在壳体11内壁上,且固定部伸入电路板12的容置槽122内,因而固定部在起到固定麦克风121的作用的同时,也可固定电路板12相对壳体11的水平位置,保证电路板12在壳体11的容纳腔13内的稳定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部113可以为定位槽,定位槽可以沿电路板12的轴向延伸,麦克风121卡入定位槽内。设置在壳体11内壁上的定位部113具体可以为定位槽,定位槽的槽壁沿电路板12的轴向延伸,即定位槽由壳体11内壁朝向电路板12延伸,这样定位槽可伸入容置槽122内,麦克风121可卡设在定位槽的槽壁之间,以通过定位槽对麦克风121进行固定,且可使麦克风121的朝向沿电路板12径向向外。
具体的,定位槽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分别和容置槽122两侧抵接;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之间具有间隔。
如图5和图6所示,定位槽由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构成,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均沿电路板12的轴向由壳体11内壁相电路板12延伸,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伸入电路板12的容置槽122内,且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的相对外侧分别和容置槽122两侧抵接,这样通过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可确保电路板12不会相对壳体11水平移动,可固定电路板12的水平位置。
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之间具有间隔,该间隔和麦克风121的直径相匹配,这样麦克风121可与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相抵接,即可将麦克风121固定在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之间。并且,环境中的声音可通过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之间的间隔进入麦克风121,该间隔可以保证麦克风121收集到清晰地声音信号。
为了确保麦克风121可以沿电路板12的径向朝向电路板12外侧,可选的,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的两侧可以均具有相对向内延伸的止挡部1133,麦克风121相对两侧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侧的止挡部1133抵接。
如图6所示,固定槽的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的两侧均具有止挡部1133,第一固定壁1131的止挡部1133朝向第二固定壁1132伸出,第二固定壁1132的止挡部1133朝向第一固定壁1131伸出,这样第一固定壁1131的内壁和第二固定壁1132的内壁及两侧的止挡部1133之间可形成与麦克风121外形尺寸匹配的空间,第一固定壁1131的内壁和第二固定壁1132的内壁之间的间隔与麦克风121的直径相匹配,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的两侧的止挡部1133之间的间距与麦克风121沿电路板12径向的厚度相匹配,即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的两侧的止挡部1133分别与麦克风121两侧的外表面相抵接,这样通过第一固定壁1131和第二固定壁1132可完全固定麦克风121,且可保证麦克风121具有沿电路板12径向向外的朝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麦克风121的外部均可以套设有密封套14,密封套14覆盖麦克风121的周向侧壁和麦克风121的朝向电路板12中心的一侧表面。如图6所示,在麦克风阵列的每个麦克风121外部均套设有密封套14,通过密封套14对麦克风121进行密封,这样麦克风121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密封的环境中。通过在麦克风121外部套设密封套14,可以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麦克风121,可以提高麦克风121的性能,延长麦克风121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121外部的密封套14覆盖麦克风121的周向侧壁和麦克风121的朝向电路板12中心的一侧表面,这样相邻麦克风121之间被密封套14隔挡,可以避免相邻麦克风121之间声音的相互传播,减弱相邻麦克风121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进一步提高麦克风121的拾音效果,使麦克风阵列能够采集到清晰地、无杂音地声音。同时,麦克风121的朝向电路板12外侧的表面未覆盖密封套14,即向麦克风121传播声音的路径不会受到密封套14阻碍,可确保麦克风121能够收集到清晰地声音。其中,密封套14可以为硅胶套或橡胶套。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可选的,壳体11可以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上壳111和下壳112相互扣合并共同形成容纳腔13;其中,固定部位于下壳112内壁。本实施例中,拾音设备1的壳体11可以由上壳111和下壳112构成,上壳111和下壳112相互扣合形成整体,且上壳111和下壳112扣合后共同形成容纳腔13,电路板12设置在该容纳腔13内。示例性的,上壳111和下壳112扣合后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形成拾音装置的壳体11。
其中,拾音设备1放置于桌面等支撑结构上时,可以是下壳112和支撑结构接触。固定部可以设置在下壳112内壁上,且固定部由下壳112内壁向上延伸,这样固定部可以伸入位于下壳112内壁上方的电路板12的容置槽122内。
通过在下壳112内壁上设置固定部,并使固定部伸入电路板12的容置槽122内,仅可固定电路板12相对下壳112的水平位置,而为了使电路板12完全固定在下壳112上,避免由于拾音设备1晃动或抖动而使电路板12上下移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2可以设置有定位孔123,下壳112的内壁可以设置有连接孔1121,连接孔1121与定位孔123对应,定位孔123和连接孔1121内穿设有连接件114。
如图6所示,电路板12上开设有定位孔123,下壳112的内壁上对应定位孔123开设有连接孔1121,通过在定位孔123和连接孔1121内穿设螺钉或螺丝等连接件114,将电路板12固定在下壳112上。其中,为了使电路板12牢固的固定在下壳112上,电路板12上的定位孔123可以有多个,下壳112内壁上对应多个定位孔123开设多个连接孔1121,连接孔1121与定位孔123一一对应。
可选的,下壳11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缓震件15,壳体11支撑在缓震件15上。如图3和图6所示,拾音设备1的下壳11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缓震件15,拾音设备1通过缓震件15放置在桌面等支撑结构上,拾音设备1通过下壳112外表面的缓震件15与支撑结构接触,在桌面等支撑结构受到碰撞产生震动的情况下,缓震件15可对支撑结构传递至拾音设备1的震动起到缓冲作用,可以提高拾音设备1的稳定性。
尤其是对于拾音设备1内部的麦克风阵列的振动耦合要求较高的远场拾音,通过在拾音设备1外表面设置缓震件15,并且拾音设备1的壳体11通过缓震件15支撑在支撑结构上,这样可以提高拾音设备1的抗震性能,拾音设备1的工作稳定性较好,可减弱其内部的麦克风阵列的各麦克风121之间的振动耦合作用,提高麦克风阵列的拾音效果。其中,缓震件15可以为硅胶圈或橡胶圈。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拾音设备1的上壳111可以开设有拾音孔1112,环境中的声音通过拾音孔1112传播至壳体11的容纳腔13内的麦克风阵列,以使麦克风阵列采集声音。具体的,上壳111外表面可以开设多个拾音孔1112,多个拾音孔1112对应不同方位,以通过多个拾音孔1112使环境中来自各方位的声音清晰地传播至麦克风阵列。
拾音设备1的上壳111可以设置有控制键1111,控制键1111与电路板12电连接。如图1和图6所示,上壳111还设置有控制键1111,示例性的,控制键1111至少包括控制拾音设备1工作的按键,或者,控制键1111还包括控制声音大小的按键。控制键1111与电路板12电连接,以使控制键1111可控制拾音设备1实现相应功能。为便于使用者操作和提高控制键1111的耐磨性,控制键1111可以为塑胶和硅橡胶结合(P+R)组成的按键。
本实施例中,拾音设备1的上壳111和下壳112形成的容纳腔13中还可以设置有天线16,天线16用于接收和传递信号,为了使天线16可以有效接收和传递信号,拾音设备1的壳体11可以为塑胶材质,避免采用金属材质制作壳体11而屏蔽天线16的信号,确保拾音设备1始终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拾音设备,主要由壳体和电路板组成,壳体作为拾音设备的主体支撑结构,具有中空的容纳腔,电路板位于壳体的容纳腔内,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麦克风阵列来采集和传送声音信号,其中,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麦克风,通过相邻麦克风之间接收到的声波的相位差可以对声波进行过滤,抑制噪音和回声,使麦克风采集的声音具有较好的清晰度,且根据不同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的强弱可以对声源进行定位;并且,通过将麦克风设置为定向麦克风,以使麦克风较好的收集指向的声音,通过使麦克风阵列中不同的麦克风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样不同的麦克风可以收集不同方向的声音,从而麦克风阵列对声源的定位更精准,且麦克风阵列收集声音的方向范围更广,这可以提高拾音设备对声源定位的精准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麦克风阵列,所述麦克风阵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均为定向麦克风,且不同所述麦克风朝向不同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为圆形,所述麦克风均沿所述电路板的径向朝向所述电路板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麦克风沿所述电路板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路板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置槽,所述麦克风均对应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均沿所述电路板的径向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外缘,且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电路板外缘的一侧为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固定所述麦克风;其中,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容置槽一一对应,且所述定位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电路板的轴向延伸,所述麦克风卡入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壁和第二固定壁,所述第一固定壁和所述第二固定壁分别和所述容置槽两侧抵接;所述第一固定壁和所述第二固定壁之间具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壁和所述第二固定壁的两侧均具有相对向内延伸的止挡部,所述麦克风相对两侧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止挡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的外部均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覆盖所述麦克风的周向侧壁和所述麦克风的朝向所述电路板中心的一侧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相互扣合并共同形成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下壳内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壳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定位孔对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连接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拾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缓震件,所述壳体支撑在所述缓震件上。
CN201921606351.1U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拾音设备 Active CN210274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6351.1U CN210274431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拾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06351.1U CN210274431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拾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4431U true CN210274431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06351.1U Active CN210274431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拾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44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455A (zh) * 2020-12-28 2021-05-11 深圳市奇音电子有限公司 麦克风网罩、其制造方法及麦克风
CN112954502A (zh) * 2020-12-11 2021-06-11 深圳市当智科技有限公司 音响麦克风一体机
CN113395632A (zh) * 2021-06-24 2021-09-14 北京瑞森新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阵列麦克风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4502A (zh) * 2020-12-11 2021-06-11 深圳市当智科技有限公司 音响麦克风一体机
CN112788455A (zh) * 2020-12-28 2021-05-11 深圳市奇音电子有限公司 麦克风网罩、其制造方法及麦克风
CN113395632A (zh) * 2021-06-24 2021-09-14 北京瑞森新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阵列麦克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4431U (zh) 一种拾音设备
US11765495B2 (en) Wireless earbud
KR102292933B1 (ko) 이어폰
US8693721B2 (en) Earphone integrated with a microphone
EP2893714B1 (en) Noise mitigating microphone attachment
CN210274432U (zh) 一种拾音设备
US10993038B2 (en) Speaker
US8948434B2 (en) Microphone
US11317191B2 (en) Acoustic input and output apparatus
WO2015089063A1 (en) Remote speaker microphone
US4550429A (en) Shock absorbing transducer module
EP4040799A1 (en) Microphone and speaker combined module, earphones,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2257739A1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US8180092B2 (en) Converter system for an active noise compensation apparatus
CN114979875A (zh) 无线收听设备
CN216820088U (zh) 一种线路板组件以及驻极体麦克风
CN210075577U (zh) 一种耐高温防水传声器
CN113993019A (zh) 音箱
EP3644621A1 (e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loudspeaker component of headset
CN111327989A (zh) 音箱及其麦克风结构
CN112019984A (zh) 电子设备
CN216490944U (zh) 麦克风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6626012U (zh) 耳机咪密封结构
CN220776077U (zh) 传音组件、耳机装置和核磁共振设备
CN212970013U (zh) 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