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2718U - 一种变速箱导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导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2718U
CN210272718U CN201921122824.0U CN201921122824U CN210272718U CN 210272718 U CN210272718 U CN 210272718U CN 201921122824 U CN201921122824 U CN 201921122824U CN 210272718 U CN210272718 U CN 210272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section
bending
straight line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28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卫利
杨振蕊
许振威
陈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ear STEC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ear STEC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ear STEC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ear STEC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28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2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2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27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导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折弯段、直线段和右侧折弯段,所述左侧折弯段和右侧折弯段外侧均套设有热缩管;所述直线段沿正负x轴方向延伸;所述左侧折弯段包括均位于第二卦限中且依次连接的第三折弯段、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三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段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一端压接有左端子;所述右侧折弯段包括位于第一卦限中的第四折弯段和平行于xy平面的第五折弯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造型牢固,利用高温加热热缩管时导线的塑性提升完成对25平方毫米导线的折弯造型,实现对变速箱中各类机构的相互避让,最大化地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箱导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变速箱内部的导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地导线多采用25平方毫米的软铜芯线,导线一经切割后直接与对应的端子压接即可满足使用要求。由于变速箱内部的空间狭小,对应的导线需要避让变速箱内的其他机构,因此不能采用简单的直线型,而需要对导线进行特定的折弯造型来满足避让需求,但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符合该需求的成品导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避让需求的变速箱导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导线,所述导线两端均压接有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折弯段、直线段和右侧折弯段,所述左侧折弯段和右侧折弯段外侧均套设有热缩管;所述直线段沿正负x轴方向延伸;所述左侧折弯段包括均位于第二卦限中且依次连接的第三折弯段、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第三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段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的一端压接有左端子;所述右侧折弯段包括位于第一卦限中的第四折弯段和平行于xy平面的第五折弯段,所述第五折弯段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段的右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折弯段的另一端压接有右端子。
优选地,所述第四折弯段沿正z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折弯段沿正y轴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导线为25平方毫米的软铜芯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造型牢固,利用高温加热热缩管时导线的塑性提升完成对25平方毫米导线的折弯造型,实现对变速箱中各类机构的相互避让,最大化地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导线与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行造型步骤S3和S4时的导线示意图(移除热缩管);
图4是进行造型步骤S5时的导线示意图(移除热缩管);
元件标号说明:
1 导线
11 左侧折弯段
111 第一折弯段
112 第二折弯段
113 第三折弯段
12 右侧折弯段
121 第四折弯段
122 第五折弯段
13 直线段
21 左端子
22 右端子
3 热缩管
41 第一折弯点
42 第二折弯点
43 第三折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点”“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的主视图,在以下的描述中,以图3中的附图作为方向的参考基础,在图3中,以直线段13的中点为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其中垂直于视图纸面朝外为负y轴方向,垂直于视图纸面朝内为正y轴方向,沿视图纸面向上为正z轴方向,沿视图纸面向下为负z轴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右为正x轴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左为负x轴方向。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导线,直线型的导线1两端分别压接有左端子21和右端子22,用于与变速箱内的其他部件相连接。具体地,导线1为25平方毫米的软铜芯线,由于横截面积较大,在常温环境下导线1不易弯折。
如图2所示,导线1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折弯段11、直线段13和右侧折弯段12,左侧折弯段11和右侧折弯段12的初始状态为直线型,外侧均套设有热缩管3,热缩管3受热收缩后可以为导线1提供良好的绝缘、防潮等防护性能。
直线段13沿正负x轴方向延伸,左侧折弯段11包括均位于第二卦限(即负x轴、正y轴和正z轴所限定的三维空间)中且依次连接的第三折弯段113、第一折弯段111和第二折弯段112,第三折弯段113的一端与直线段13的左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折弯段111相连接;第二折弯段112的一端压接有左端子21,另一端与第一折弯段111相连接。具体地,第三折弯段113、第一折弯段111和第二折弯段112整体上具有靠近-x轴、正y轴和正z轴的趋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相邻两段之间的夹角进行微调。
右侧折弯段12包括位于第一卦限(即正x轴、正y轴和正z轴所限定的三维空间)中的第四折弯段121和平行于xy平面的第五折弯段122,第五折弯段122的一端与直线段13的右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折弯段121的一端相连接,第四折弯段121的另一端压接有右端子22。优选地,第四折弯段121沿正z轴方向延伸,第五折弯段122沿正y轴方向延伸。
由于左侧弯折段11和右侧弯折段12整体上具有靠近正y轴和正z轴的趋势,因此在这两段之间为变速箱内的其他机构预留出了安装空间,导线1不会与这些机构互相干涉。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造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根如图1所示的呈直线型的导线1,并在导线1的左端压接左端子21,右端压接右端子22。
S2、在导线1的左右两段分别套设一节如图2所示的热缩管3,然后对热缩管3的表面进行高温加热,热缩管3受热收缩,紧紧包覆在导线1的外侧,形成左侧折弯段11和右侧折弯段12,同时左侧折弯段11和右侧折弯段12中的导线1受热后塑性提升,相对常温时更易于折弯。
S3、如图3和图4所示,对导线1进行造型时,作业空间中有三个固定的折弯点,即依次排列的第一折弯点41、第三折弯点43和第二折弯点42,第一折弯点41与第三折弯点43之间的间距远大于第三折弯点43和第二折弯点42之间的间距。这三个折弯点可以辅助操作人员定位导线1上的折弯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折弯点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调整。
首先,在左侧折弯段11的A点处,将部分左侧折弯段11绕第一折弯点41向正z轴方向折弯一定角度,形成第一折弯段111,再在第一折弯段111上的B点处,将部分第一折弯段111向负z轴方向进行一定角度的折弯,形成第二折弯段112。具体地,第一折弯段111与直线段13之间的夹角α为125°,第二折弯段112与第一折弯段111之间的夹角为130°。
S4、在右侧折弯段12上的C点处,将部分右侧折弯段12绕第二折弯点42向正z轴方向折弯一定角度,形成第四折弯段121,再调整导线1的位置,在右侧折弯段12的直线段上的D处,将部分右侧折弯段12绕第二折弯点42向正y轴方向折弯一定角度,形成第五折弯段122。优选地,步骤S4中的两次折弯角度均为90°,第四折弯段121沿正z轴方向延伸,第五折弯段122沿正y轴方向延伸。
S5、调整导线1的位置,使得第五折弯段122靠近直线段13的一端(即D点)与第三折弯点43贴合,此时第一折弯点41与左侧折弯段11上的E点接触,在E点处,将部分左侧折弯段11绕第一折弯点41向正y轴方向折弯一定角度,形成第三折弯段113,并对第一折弯段111、第二折弯段112和第三折弯段113的造型进行调整,完成如图2所示的最终造型。
优选地,为了保证折弯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在完成步骤S2对热缩管3和导线1的高温加热后的72s内完成步骤S3-S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造型牢固,利用高温加热热缩管时导线的塑性提升完成对25平方毫米导线的折弯造型,实现对变速箱中各类机构的相互避让,最大化地节约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变速箱导线,所述导线(1)两端均压接有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折弯段(11)、直线段(13)和右侧折弯段(12),所述左侧折弯段(11)和右侧折弯段(12)外侧均套设有热缩管(3);
所述直线段(13)沿正负x轴方向延伸;
所述左侧折弯段(11)包括均位于第二卦限中且依次连接的第三折弯段(113)、第一折弯段(111)和第二折弯段(112),所述第三折弯段(113)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段(13)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112)的一端压接有左端子(21);
所述右侧折弯段(12)包括位于第一卦限中的第四折弯段(121)和平行于xy平面的第五折弯段(122),所述第五折弯段(122)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段(13)的右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折弯段(12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折弯段(121)的另一端压接有右端子(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折弯段(121)沿正z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折弯段(122)沿正y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为25平方毫米的软铜芯线。
CN201921122824.0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变速箱导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72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2824.0U CN210272718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变速箱导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2824.0U CN210272718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变速箱导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2718U true CN210272718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2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282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72718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变速箱导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27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40A (zh) * 2019-07-17 2019-10-22 上海李尔实业交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导线及其造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40A (zh) * 2019-07-17 2019-10-22 上海李尔实业交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导线及其造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1421B (zh) 低高度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47154B (zh) 将端子压接到电线的方法与压接端子
BR112015005357B1 (pt) Painel compreendendo elemento de conexão elétrica
WO2015061390A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CN110914573B (zh) 多接头支撑件
CN104701693B (zh) 同轴连接器
CN210272718U (zh) 一种变速箱导线
CN105637706A (zh) 压接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装置
CN102655280B (zh) 电连接器
CN105706313A (zh) 端子的制造方法和端子
CN105071165A (zh) 一种转接式电连接器
CN103392279A (zh) 保护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屏蔽导体
EP2884587B1 (en) Method for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joining of electrical conductors
CN210272894U (zh) 一种发动机舱导线
CN104701694B (zh) 同轴连接器
JP201323234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10462934A (zh) 导电部件
CN201985294U (zh) 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CN111740376B (zh) 线束及架构
CN110364892A (zh) 一种发动机舱导线及其造型方法
CN110364840A (zh) 一种变速箱导线及其造型方法
CN101453061B (zh) 易插入式导线连接器与其制作方法
CN219106660U (zh) 一种新型隐式接头
CN205846296U (zh) 接触铜弹片和电连接器
CN212968116U (zh) 一种异形导流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