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2711U -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2711U
CN210272711U CN201921091806.0U CN201921091806U CN210272711U CN 210272711 U CN210272711 U CN 210272711U CN 201921091806 U CN201921091806 U CN 201921091806U CN 210272711 U CN210272711 U CN 210272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ounding grid
soil
round steel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18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文新
袁晓杰
王铁柱
高士森
李少逸
黎舟洋
孙永斌
魏昌东
李文泽
刘延伟
聂楚飞
纪梓扬
严剑生
陈国雄
刘焕辉
陈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18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2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2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2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在山区地形复杂处建设变电站,在敷设接地网完毕后,由于回填土的土壤电阻率不符合要求,对地网安全性受到极大限制,影响后续土建方面的稳固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底层回填土壤、上层回填土壤、下层接地网、上层接地网、上引圆钢;所述上层回填土壤回填于所述底层回填土壤的上方,所述底层回填土壤的用量少于所述上层回填土壤的用量;所述底层回填土壤和所述上层回填土壤相连通;所述下层接地网敷设于底层回填土壤之中,所述上层接地网敷设于上层回填土壤之中;所述上引圆钢设置于所述下层接地网与所述上层接地网之间,并与所述下层接地网和所述上层接地网焊接。

Description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大型接地装置敷设人工接地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装置与地之间的良好连接称之为接地,接地装置的工程质量不仅会对电网设备的运行安全造成影响,也和电气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关。接地装置作为变电站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尤其是接地网的人工敷设方面,是维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设施。
接地网是指由垂直和水平接地体组成的具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网状接地装置,一般变电站的接地装置都是以水平接地极为主,外缘闭合,内部敷设单层以若干均压导体的接地网。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对接地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的容量陡然增大,流入地的短路电流大幅提高,然而集成式电气设备如GIS、HGIS设备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小,地网可敷设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新建的变电站一般被迫建设在山区或偏僻郊区等地方,选址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即使在敷设接地网完毕后,由于回填土的土壤由于电阻率不符合要求,不仅使得地网安全性受到极大限制,更会影响后续土建方面的稳固性。
因此,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在山区地形复杂处建设变电站,在敷设接地网完毕后,由于回填土的土壤由于电阻率不符合要求,对地网安全性受到极大限制,影响后续土建方面的稳固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包括底层回填土壤、上层回填土壤、下层接地网、上层接地网、上引圆钢;
所述上层回填土壤回填于所述底层回填土壤的上方,所述底层回填土壤的用量少于所述上层回填土壤的用量;所述底层回填土壤和所述上层回填土壤相连通;所述下层接地网敷设于底层回填土壤之中,所述上层接地网敷设于上层回填土壤之中;所述上引圆钢设置于所述下层接地网与所述上层接地网之间,并与所述下层接地网和所述上层接地网焊接。
可选地,所述底层回填土壤为低导电率的细软黏土。
可选地,所述上层回填土壤为带有砂石的回填土。
可选地,所述下层接地网由热镀锌圆钢水平敷设而成,敷设方式为交叉网格状敷设。
可选地,所述上层接地网由热镀锌圆钢敷设而成的,敷设方式为水平敷设及垂直敷设。
可选地,所述上引圆钢为热镀锌上引圆钢,所述上引圆钢的顶端露出于变电站的地面。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在主接地网设计方面,为了优化地网设计,利用原有的地理特点,将劣势专为优势,提出了采用地网上下双层结构,可使得在有限的场地内敷设的地网满足国标要求,回填土采用山坡上细土,降低电阻率,双层地网与土壤充分接触,保证地网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由于端部效应和邻近效应所造成的边角处与中心接触电势两者之间的差值,且结构简单可靠,因地制宜,既保证了地网面积,又可以将底层地网作为牢固变电站土建的基础,弥补了地基为回填土的不足,增强土建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示说明:底层回填土壤1;上层回填土壤2;下层接地网3;上层接地网4;上引圆钢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用于解决现有在山区地形复杂处建设变电站,在敷设接地网完毕后,由于回填土的土壤电阻率不符合要求,对地网安全性受到极大限制,影响后续土建方面的稳固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底层回填土壤1、上层回填土壤2、下层接地网3、上层接地网4、上引圆钢5;
上层回填土壤2回填于底层回填土壤1的上方,底层回填土壤1的用量少于上层回填土壤2的用量;底层回填土壤1和上层回填土壤2相连通;下层接地网3敷设于底层回填土壤1之中,上层接地网4敷设于上层回填土壤2之中;上引圆钢5设置于下层接地网3与上层接地网4之间,并且上引圆钢5与下层接地网3和上层接地网4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中,在主接地网设计方面,为了优化地网设计,利用原有的地理特点,将劣势专为优势,提出了采用地网上下双层结构,可使得在有限的场地内敷设的地网满足国标要求,回填土采用山坡上细土,降低电阻率,双层地网与土壤充分接触,保证地网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由于端部效应和邻近效应所造成的边角处与中心接触电势两者之间的差值,且结构简单可靠,因地制宜,既保证了地网面积,又可以将底层地网作为牢固变电站土建的基础,弥补了地基为回填土的不足,增强土建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底层回填土壤1为低导电率的细软黏土。
需要说明的是,
进一步地,上层回填土壤2为带有砂石的回填土。
进一步地,下层接地网3由热镀锌圆钢水平敷设而成,敷设方式为交叉网格状敷设。
进一步地,上层接地网4由热镀锌圆钢敷设而成的,敷设方式为水平敷设及垂直敷设。
进一步地,上引圆钢5为热镀锌上引圆钢5,上引圆钢5的顶端露出于变电站的地面。
上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下面将以一个应用例子具体对本结构进行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例包括:
请参阅图1,地网按上下双层地网设计,下层接地网3利用鱼塘、进站道路及边坡敷设水平接地网;上层地网采用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极构成的复合接地网,上下层通过圆钢焊接连通。
在敷设水平接地体将碎石、硬土等清除,改为敷设电阻率较低的细土,接地体敷设完毕后的回填土选择了电阻率较低的细软粘土,清除其中夹杂的石块与建筑垃圾,填土时层层夯实,保证接地网敷设质量。
下面将提供本结构的建设方法:
1.鱼塘清淤完毕后,将下层接地网3鱼塘区敷设在鱼塘底部,下层水平接地体由φ25热镀锌圆钢,围墙内形成15m*15m的等间距网格,围墙外形成30m*30m的等间距网格,横竖交叉的水平接地极在交叉点处,由独立圆钢焊通,接地网敷设深度为0.5m,若铺设过程遇碎石盲沟,则从底部绕过,不埋设在混凝土内。外缘敷设为闭合环形,各角做成圆弧状,外圆弧半径大于均压带间距一半。在网格边缘采用φ25热镀锌圆钢焊通,并向上引出作为预留引线,伸出变电站平整后的地面1m,以备与上层地网敷设完成后与之可靠焊接连通。
2.桥底、水沟底部同理敷设水平接地体,形成10m*10m等间距网格,横竖交叉的水平接地极在交叉点处,由独立圆钢焊通,接地网敷设深度为0.8m,沿碎石盲沟两侧敷设2条φ25热镀锌圆钢,圆钢一端与变电站下层地网焊通,另一端与水沟接地网连接焊通。在水沟内接地网北端分别向围墙内500kV场地和变电站大门方向各引一条φ25热镀锌圆钢,伸出变电站平整后1m,作为预留引线。
3.下层接地网3中,在跨桥进站部分,沿道路两侧排水沟底敷设一条φ25热镀锌圆钢,构成进站道路Ⅰ段接地网区域,在跨桥底部敷设2条φ25热镀锌圆钢,每条圆钢的一端与进站道路Ⅰ段接地网区域焊接连通,另一端与水沟内接地网焊接连通,埋深不小于1.5m,在沿着排水沟底部敷设圆钢时应预留#1~#5斜井连接圆钢,每口斜井应预留3根φ25热镀锌圆钢,用于进站道路Ⅰ段接地网与斜井的连接,#6斜井与进站道路Ⅰ段接地网采用1条φ25热镀锌圆钢连接,与水沟内接地网采用2条φ25热镀锌圆钢连接,地网敷设时将会预留连接引线。
4.跨桥至变电站大门进站路部分,沿道路两侧排水沟底侧敷设1条φ25热镀锌圆钢,构成进站道路Ⅱ段接地网区域,道路路面每隔50m左右敷设1条φ25热镀锌圆钢,并与道路两侧接地圆钢可靠连通。在站区西南角边坡的排水沟底部敷设1条φ25热镀锌圆钢,并与进站道路Ⅱ段接地网连接。从进站道路Ⅱ段接地网引接3条φ25热镀锌圆钢至变电站围墙内做预留引线,伸出变电站平整后地面1m。
5.变电站北侧与东侧边坡上,沿格构梁纵梁底部每隔14m敷设1条φ25热镀锌圆钢,接地圆钢敷设在格构梁沟槽底部与土壤接触,并与格构梁主筋焊通,连接点约10m设置1个,在边坡锚杆位置,接地圆钢与锚杆的锚头筋焊接联通。边坡横向沿每层平台排水沟底部敷设1条φ25热镀锌圆钢,横纵圆钢交叉点用独立圆钢焊通形成边坡地区接地网,从边坡接地网预留引接10条φ25热镀锌圆钢至变电站围墙内作预留引线,伸出变电站平整后地面1m。
6.上层接地网4采用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构成复合接地网,水平接地体由φ25热镀锌圆钢形成10m等间距网格,交叉的水平接地极在交叉点处由独立圆钢焊通,外缘敷设为闭合环形,各角做成圆弧状外圆弧半径不小于6m。垂直接地极采用63*63*6热镀锌等边角钢(L=2.5m),在外环接地网敷设20个石墨离子接地极。在易产生接触电位差的地方,由土建铺设操作小道,并在操作小道下敷设局部闭合接地线,埋深约0.3m,网格尺寸不大于1m*1m并设备构架的接地下引线以及上层接地网4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下层接地网3采用因地制宜的分区方式,利用变电站原本为鱼塘填充土地、周围具有桥梁道路、两面斜坡的情况,主接地网底层部分区,以及利用坡上格构梁敷设而成的边坡接地网。回填土壤均采用电阻率较低的细软黏土,充分夯实,保证了下层地网的安全可靠性。各个部分地网采用预留圆钢可靠焊接连通,不仅确保了底层地网的完整性,提高了安全技术水平,与上层焊接后,上下层连接紧密,确保接地网与土壤充分接触。
2.上层地网采用复合接地网的设计方式,在保证通过预留引线与下层地网可靠焊接的前提下,以水平接地网为可靠基础,使垂直接地极与接地体充分连接,回填土采用原本带有砂石的回填土,既保证接地的可靠性,又节约了施工成本。
3.在清理原本鱼塘淤泥后,进行下层接地网3鱼塘区敷设,因地制宜采用附近山坡上的细土代替原本多沙石的回填土,人工改善地电阻率,再敷设上层接地网4,上下层焊通之后,下层地网可作为变电站土建基础的牢固,有利于后续土建安全开展。
4.接地网分上下双层结构,可广泛应用到所有新变电站建设中,可以弥补由于回填土电阻率上升的不足,在增加地网接触面积的同时,上下地网的可靠焊接连通也加固了变电站的土建基础,弥补了由于开挖回填造成的土质松动的情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回填土壤、上层回填土壤、下层接地网、上层接地网、上引圆钢;
所述上层回填土壤回填于所述底层回填土壤的上方,所述底层回填土壤的用量少于所述上层回填土壤的用量;所述底层回填土壤和所述上层回填土壤相连通;所述下层接地网敷设于底层回填土壤之中,所述上层接地网敷设于上层回填土壤之中;所述上引圆钢设置于所述下层接地网与所述上层接地网之间,并与所述下层接地网和所述上层接地网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回填土壤为低导电率的细软黏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回填土壤为带有砂石的回填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接地网由热镀锌圆钢水平敷设而成,敷设方式为交叉网格状敷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接地网由热镀锌圆钢敷设而成的,敷设方式为水平敷设及垂直敷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圆钢为热镀锌上引圆钢,所述上引圆钢的顶端露出于变电站的地面。
CN201921091806.0U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Active CN210272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1806.0U CN210272711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1806.0U CN210272711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2711U true CN210272711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1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1806.0U Active CN210272711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2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8612U (zh) 利用杆塔基础降低输电线路接地电阻的接地装置
CN104577364B (zh) 大型设备小阻值接地网及设计施工方法
CN104846840B (zh) 一种浅埋软土加固综合管沟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6096225A (zh) 一种喀斯特地质地貌特征的电站或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值的获得方法
CN104895111B (zh) 软土地中综合管沟的施工方法
CN104963363A (zh) 地下连续墙接缝防绕流围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5514750A (zh) 一种输电线路接地施工方法
CN104894926A (zh) 既有铁路高路堤上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72711U (zh)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双层结构
CN114583651B (zh) 一种地铁车站高压电缆改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28347A (zh) 应用于冲沟地段的透水路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842818A (zh) 基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程的一体化综合管沟及施工方法
CN212277424U (zh) 一种利用围护结构自然接地的地铁综合接地网系统
CN204715424U (zh) 地下连续墙接缝防绕流围护装置
CN204516912U (zh) 干旱地质接地网
CN209723194U (zh) 高速公路排水系统
CN216251181U (zh) 一种基于架空平台的主地网布置结构
CN117932981A (zh) 变电站双层地网的布置方法
CN109149156B (zh) 一种可扩展混凝土接地网设计方法
CN109083189A (zh) 一种山区公路边沟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Dell The Benmore land electrode
CN109193186B (zh) 一种预制式混凝土接地网设计方法
CN220644501U (zh) 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
CN109024623A (zh) 一种边坡覆绿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243738A (zh) 开启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挡墙用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