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1563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1563U
CN210271563U CN201921750065.2U CN201921750065U CN210271563U CN 210271563 U CN210271563 U CN 210271563U CN 201921750065 U CN201921750065 U CN 201921750065U CN 210271563 U CN210271563 U CN 210271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unctional film
film layer
display panel
flexibl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00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濮丹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1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1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柔性基板;一驱动电路层和一第一功能膜层,分别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两侧;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含一固定部和一可挠性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性连接,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设有接地点;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柔性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侧面覆盖有导电胶,所述可挠性连接部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弯折且与该表面贴合,且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与所述导电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柔性基板上累积的静电及时释放,解决了图像残影恶化导致的显示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发展,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于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耐高低温等优良特性,应用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由于柔性显示技术具有超薄、质量轻以及可收卷等优点,使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主要是在柔性基板上形成显示器件,对显示器件进行薄膜封装。所以近年来,许多厂商通过在柔性基板上制作AMOLED显示层,然后进行薄膜封装,形成柔性AMOLED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技术逐渐成为各大厂商的研究方向。
AMOLED显示面板中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背板技术采用低温多晶硅技术,由于低温多晶硅性能不稳定,所以会导致TFT电性能不均匀,进而导致AMOLED显示面板产生图像残影问题。但对于部分图像残影问题,属于暂时的,也就是可恢复性的;而具有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柔性基板吸水或者老化等原因产生电极化、静电累积等现象,从而进一步影响TFT电性,恶化了上述可恢复性的图像残影问题,造成显示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对柔性基板处累积的静电进行导出处理,以消除图像残影的恶化影响,提升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预设膜层的侧面覆盖导电胶,对柔性基板处累积的静电进行导出,避免了显示面板的图像残影进一步恶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柔性基板;
一驱动电路层和一第一功能膜层,分别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两侧;
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含一固定部和一可挠性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性连接,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设有接地点;
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柔性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侧面覆盖有导电胶,所述可挠性连接部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弯折且与该表面贴合,且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与所述导电胶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胶露出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侧边的端部,自四周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表面的中心延伸形成的框型内覆盖有所述导电胶。
优选地,所述导电胶连接有引线,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中包含有一层图案化的铜箔层,所述铜箔层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引线经过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露出的铜箔层电性连接,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与所述露出的铜箔层重合接触,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与所述露出的铜箔层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中包含有一层图案化的铜箔层,所述铜箔层全部露出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铜箔层分别与所述导电胶和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胶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经过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的表面覆盖有所述导电胶。
优选地,所述导电胶局部覆盖所述侧面,且所述导电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侧面的上部和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侧面的下部,形成一导电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含背离出光方向依次层叠的导热层、遮光层以及防静电层,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散热、遮光以及防静电。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有IC芯片,所述IC芯片封装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可挠性连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OLED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一薄膜封装层,设置于所述OLED发光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一第二功能膜层,设于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功能膜层包含沿出光方向依次层叠的触控膜层和偏光片;
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所述盖板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的膜层的侧面设有导电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驱动电路层、柔性基板以及第一功能膜层的至少一个同一侧面覆盖导电胶,将该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的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连接,从而将柔性基板上累积的静电快速导出,避免了该静电累积造成可恢复性的图像残影进一步恶化,造成显示问题,提升了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功能膜层一侧表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第二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第一显示面板100包括:
一柔性基板11;
一驱动电路层12和一第一功能膜层13,分别形成于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两侧;
一柔性电路板,上述柔性电路板包含一固定部和一可挠性连接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驱动电路层12电性连接,上述可挠性连接部上设有接地点;
驱动电路层12即为多个矩阵阵列排列的TFT层,上述驱动电路层12、上述柔性基板11以及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的侧面覆盖有导电胶101,上述可挠性连接部向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一侧的表面弯折且与该表面贴合,且上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与上述导电胶101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显示面板100的表面覆盖有盖板,该柔性基板1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柔性电路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即固定部用于和驱动电路层12贴合并电连接,另一部分即可挠性连接部与该第一显示面板100的底面贴合,即与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柔性基板11一侧的表面贴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显示面板100在柔性基板11的背离显示面板盖板的方向的最后一层是第一功能膜层13,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上述最后一层也可以是其他膜层,并且柔性基板11和最后一层之间也可以设置多个膜层,此时就是将柔性基板11和最后一层之间的膜层的至少一个侧面覆盖有导电胶101,或者驱动电路层12和最后一层之间的膜层的至少一个侧面覆盖有导电胶101。
需要说明的是,覆盖有导电胶101的侧面是驱动电路层12、柔性基板11以及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的至少一个同一侧面,即该侧面是上述膜层的相同一侧的侧面,该侧面可以为一侧的侧面、两侧的侧面、三侧的侧面或者四侧的侧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工艺设备能力或者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侧面覆盖的导电胶101可以在该侧面整面覆盖,也可以在该侧面局部覆盖,但是若在该侧面局部覆盖,则已覆盖的导电胶101分别电性连接驱动电路层12侧面的上部和第一功能膜层13同侧面的下部,驱动电路层12侧面的上部是指驱动电路层12侧面靠近盖板一侧的端部,第一功能膜层13同侧面的下部是指第一功能膜层13侧面背离盖板一侧的端部。这样利用导电胶101在驱动电路层12侧面的上部和第一功能膜层13同侧面的下部之间形成一导电通道,可以将驱动电路层12和柔性基板11处累积的静电及时导出,避免静电累积导致可恢复的残影进一步恶化,进而出现显示问题。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导电胶101连接有引线,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中包含有一层图案化的铜箔层,上述铜箔层部分露出于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一侧的表面,上述引线经过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一侧的表面与上述露出的铜箔层电性连接,上述可挠性连接部与上述露出的铜箔层重合接触,上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与上述露出的铜箔层电性连接。这样即实现了将导电胶101通过导线与上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点实现了电连接,也即形成了一导电通道,将柔性基板11处的静电及时释放。
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包含背离出光方向依次层叠的导热层、遮光层以及防静电层,用于对上述显示面板进行散热、遮光以及防静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为一种多层的复合膜材料,铜箔为其中一层,除了铜箔外还可能包含石墨、泡棉以及胶材等,且铜箔并不位于最外层,因此需要在对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进行制备时,在对覆盖于铜箔层上方的膜层利用胶材贴附之前,进行切割处理预留出开口区域,以便使贴附之后内部的铜箔层部分露出于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柔性基板11一侧的表面。其中,铜箔层的上方是指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柔性基板11的方向,该上方方向是指制备第一功能膜层13过程中的上方方向,但是在第一功能膜层13贴附在柔性基板11上之后,也就是铜箔层的下方方向。上述引线采用导电材料制作即可,不限定该导电材料的具体类型,可以为金属物质或者导电胶101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中包含有一层图案化的铜箔层,上述铜箔层全部露出于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一侧的表面,上述铜箔层分别与上述导电胶101和上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电性连接。这样也可以实现在导电胶101和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点之间形成一导电通道,使柔性基板11上累积的静电及时释放,并且省略了对引线的设置,节省了工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上述导电胶101连接有引线,上述引线经过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一侧的表面与上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电性连接。这样实现了在导电胶101和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点之间直接实现电连接,不需要使用中介导电物质作为中间连接物质,节省了工艺。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的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一侧的表面覆盖有上述导电胶101,在该显示面板中,柔性电路板上的可挠性连接部弯折之后,可以直接与第一功能膜层13的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一侧表面的导电胶101电连接,这样即节省了工艺,也对显示面板的膜组起到很好的水氧阻隔效果,有效防止水汽和氧气从显示面板的底部浸入,起到了很好的封装效果,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图2为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柔性基板11一侧表面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导电胶101露出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侧边的端部,自四周向上述第一功能膜层13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一侧表面的中心延伸形成的框型21内覆盖有上述导电胶101,即图2中的阴影填充区域内覆盖有导电胶101。然后该导电胶101与柔性电路板上的接地点之间电连接,这样也提升了该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水汽和氧气从该显示面板的底部浸入,即从背离显示面板盖板的一侧底部浸入。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有IC芯片,上述IC芯片封装于上述柔性电路板的可挠性连接部上。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第二显示面板1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第二显示面板110在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第一显示面板100的基础上,还包括:
一OLED发光层14,设置于上述驱动电路层12的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一侧;
一薄膜封装层15,设置于上述OLED发光层14的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一侧;该薄膜封装层15是由多层无机薄膜及有机薄膜交替沉积形成,上述无机薄膜的材质可以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或者氧化铝等,可以采用镀膜(例如PECVD、ALD)的方式形成;上述有机薄膜的材质可以为亚克力或者丙烯酸树脂类高分子单体等物质,采用喷墨打印、紫外固化成膜。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无机薄膜和有机薄膜的材料和厚度均不作限定。
一第二功能膜层16,设于上述薄膜封装层15的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一侧,上述第二功能膜层16包含沿出光方向依次层叠的触控膜层和偏光片;
一盖板17,设置于上述第二功能膜层16的背离上述柔性基板11的一侧。该盖板17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盖板17与上述驱动电路层12之间的膜层位于同一侧的侧面(不包括盖板17的侧面)设有导电胶101,且该设置导电胶101的侧面与实施例一中第一功能膜层13和驱动电路层12之间覆盖有导电胶101的侧面为同一侧面。这样在第二功能膜层16和第一功能膜层13之间形成一导电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该实施例中的位于盖板17与驱动电路层12之间的膜层侧面也可以不覆盖导电胶101,即仅对实施例一中的位于第一功能膜层13和驱动电路层12之间的膜层侧面覆盖导电胶101,也可以对其中指定膜层侧面覆盖导电胶101,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且在上述驱动电路层12和盖板17之间还可以包含其他膜层,不局限于上述公开的膜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媒体播放器、手表装置、挂件装置、耳机或耳机装置、导航装置、可穿戴或微型装、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设备安装在自助服务终端或汽车中的系统的嵌入式装置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驱动电路层、柔性基板以及第一功能膜层的至少一个同一侧面覆盖导电胶,将该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的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连接,从而将柔性基板上累积的静电快速导出,避免了该静电累积造成可恢复性的图像残影进一步恶化,造成显示问题,提升了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柔性基板;
一驱动电路层和一第一功能膜层,分别形成于所述柔性基板的两侧;
一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含一固定部和一可挠性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性连接,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设有接地点;
所述驱动电路层、所述柔性基板以及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侧面覆盖有导电胶,所述可挠性连接部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弯折且与该表面贴合,且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与所述导电胶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露出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侧边的端部,自四周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表面的中心延伸形成的框型内覆盖有所述导电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连接有引线,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中包含有一层图案化的铜箔层,所述铜箔层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引线经过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露出的铜箔层电性连接,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与所述露出的铜箔层重合接触,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与所述露出的铜箔层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中包含有一层图案化的铜箔层,所述铜箔层全部露出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铜箔层分别与所述导电胶和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经过所述第一功能膜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上的接地点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的表面覆盖有所述导电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局部覆盖所述侧面,且所述导电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侧面的上部和所述第一功能膜层侧面的下部,形成一导电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含背离出光方向依次层叠的导热层、遮光层以及防静电层,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散热、遮光以及防静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有IC芯片,所述IC芯片封装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可挠性连接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OLED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一薄膜封装层,设置于所述OLED发光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一第二功能膜层,设于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功能膜层包含沿出光方向依次层叠的触控膜层和偏光片;
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所述盖板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的膜层的侧面设有导电胶。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21750065.2U 2019-09-11 2019-10-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2715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6990 2019-09-11
CN2019108569901 2019-09-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1563U true CN210271563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0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0065.2U Active CN210271563U (zh) 2019-09-11 2019-10-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15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0337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0337A1 (zh) * 2021-08-17 2023-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7857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11189B2 (en) Flexible OLED module stacked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482041B (zh) 柔性显示面板与柔性显示装置
JP6930715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US11800735B2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KR102035005B1 (ko) 터치 표시장치
JP538144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KR102424969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40764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US11853500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evice
KR20210050235A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13394355A (zh)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027156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39035B (zh) 显示设备
JP540764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CN11351726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246423A1 (zh) 散热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785755B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17313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928261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of display module of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14134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KR102623200B1 (ko) 플렉서블 기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13066393B (zh) 显示装置
KR102533387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CN1088993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506, No. nine, No. 1568,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