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3990U -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 Google Patents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3990U
CN210263990U CN201921014135.8U CN201921014135U CN210263990U CN 210263990 U CN210263990 U CN 210263990U CN 201921014135 U CN201921014135 U CN 201921014135U CN 210263990 U CN210263990 U CN 210263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refabricated
fixing tool
prefabricated par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41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露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Ruizhu Zhugo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41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3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3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3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包括套筒、配合塞及辅助钢筋,套筒包括至少一穿设孔和筒口,穿设孔贯穿套筒的筒壁,筒口设于套筒一端;配合塞与筒口配合;辅助钢筋贯穿穿设孔,与预制构件的主钢筋连接;套筒设于预制构件内部,配合塞的部分设于预制构件外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辅助钢筋贯穿套筒上的穿设孔并与主钢筋连接,则使得套筒可预先被稳固,从而减小后续浇筑力对套筒具有倾斜或移位的影响。配合塞与筒口配合,可避免浇筑时浆液被灌入套筒内。配合塞的部分设于预制构件外,则便于用户取下或安装配合塞;套筒设于预制构件内,则避免后期需进行切割工艺才能对预制构件的表面施工。

Description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中,预制墙或柱吊装至指定位置后,为了其更加稳定,需要安装斜支撑件进行临时固定,斜支撑件一端与墙、柱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构件(例如楼板或者梁)连接,水平构件包括预制层和现浇层,现浇层浇筑于预制层上而形成。
现有的斜支撑件与水平构件的连接有两种:通过在水平构件中预埋连接环,并使连接环露出现浇层,但是该预埋的连接环在后期需要切割,工艺复杂,成本高;或者,在水平构件通过钻孔打入膨胀螺栓,通过膨胀螺栓实现与斜支撑件连接,但是该方式在钻孔过程中容易破坏预埋管件(例如水电预埋管)。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旨在便于水平构件与斜支撑件进行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包括套筒、配合塞及辅助钢筋,所述套筒包括至少一穿设孔和筒口,所述穿设孔贯穿所述套筒的筒壁,所述筒口设于所述套筒一端;所述配合塞与所述筒口配合;所述辅助钢筋贯穿所述穿设孔,与预制构件的主钢筋连接;所述套筒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内部,所述配合塞的部分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外部。
可选地,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层和设于其上的现浇层,所述套筒设于所述现浇层内部。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现浇层内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预制层连接,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穿设孔设于所述套筒中部。
可选地,所述穿设孔的数量为两个,间隔贯穿于所述套筒的筒壁。
可选地,两个所述穿设孔于所述套筒的筒壁的贯穿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钢筋与所述主钢筋绑扎连接。
可选地,所述套筒与所述配合塞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配合塞包括相连的螺杆部和操作部,所述螺杆部与所述筒口螺纹配合,所述操作部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外部。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为球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辅助钢筋贯穿套筒上的穿设孔并与主钢筋连接,则使得套筒可预先被稳固,从而减少后续浇筑该预制构件时的浇筑力对套筒造成倾斜或移位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配合塞与筒口配合,则可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浆液被灌入套筒内。配合塞的部分设于预制构件外部,则便于用户操作配合塞,使其从套筒上取下来,并使得斜支撑件与预制构件内的套筒进行连接;并且由于套筒设于预制构件内,因此可避免在后期无需斜支撑件与预制构件连接时还需进行切割工艺才能保证预制构件表面未凸出有凸起物,进而保证后续在预制构件表面实施高精度的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中的预制构件与斜支撑构件连接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中的预制层、套筒及配合塞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中套筒与配合塞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中套筒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C-C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中的预制层、套筒及配合塞装配后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中套筒与配合塞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中套筒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中E-E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预制构件 110 现浇层
120 预制层 130 套筒
131 筒口 132 穿设孔
133 内螺纹 140 主钢筋
150 辅助钢筋 160 底座
170 配合塞 171 螺杆部
172 操作部 200 斜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7,该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包括套筒130、配合塞170及辅助钢筋150,套筒包括至少一穿设孔132和筒口131,穿设孔132贯穿套筒130的筒壁,筒口131设于套筒130一端;配合塞170与筒口131配合;辅助钢筋150贯穿穿设孔132,与预制构件100的主钢筋140连接;套筒130设于预制构件100内部,配合塞170的部分设于预制构件100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中,预制墙柱被吊装至指定位置后,需要一个斜支撑件200一端与该预制墙柱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构件(楼板或梁)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预制构件100可以为楼板或者梁等。通过开设贯穿套筒130的筒壁的穿设孔132,且辅助钢筋150贯穿穿设孔132并与主钢筋140连接,则可以实现将套筒130预先固定的效果,进而在后续通过浇筑工序浇筑呈预制构件100时,能够避免在浇筑力的作用下使套筒130发生晃动或移位等。并且通过将套筒130设于预制构件100内部,则一方面使得斜支撑200与预制构件100连接时,斜支撑件200可通过直接与套筒130进行连接而避免破坏预制构件100内预埋的管路;另一方面当撤除斜支撑件200时,由于套筒130设于预制构件100内,因此无需对该预制构件100进行多余的切割工序而保证后续对其表面进行高精度施工。需要说明的是,穿设孔132贯穿套筒130的筒壁,是指套筒130筒壁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孔,相对设置的孔组合起来为一个穿设孔132,因此辅助钢筋140贯穿穿设孔132则指辅助钢筋140贯穿了套筒130相对的两侧壁。
进一步地,通过配合塞170与筒口131配合,则当浇筑呈预制构件100过程中,配合塞170可暂时封堵筒口131,从而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浇筑材料浇筑到套筒130内,从而不利于后续斜支撑件200与其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配合塞170与筒口131配合,是指配合塞170与套筒130是可拆卸连接的并可封堵该筒口131,因此当预制构件100浇筑完成后,配合塞170可从套筒130上取下,进而使得套筒130的筒口131敞开,以便斜支撑件200与其进行连接。
具体地,套筒130的轴向可与预制构件100的层面倾斜设置,则便于斜支撑件200的端部与现浇层110内的套筒130进行连接。例如,套筒130的轴向可垂直现浇层110的层面,也可与现浇层110的层面呈锐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辅助钢筋150贯穿套筒130上的穿设孔132并与主钢筋140连接,则使得套筒130可预先被稳固,从而减少后续浇筑该预制构件100时的浇筑力对套筒130造成倾斜或移位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配合塞170与筒口131配合,则可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浆液被灌入套筒130内的情况。配合塞170的部分设于预制构件100外,则便于用户操作配合塞170,使其从套筒130上取下来,并使得斜支撑件200与预制构件100内的套筒130进行连接;并且由于套筒130设于预制构件100内,因此可避免在后期无需斜支撑件200与预制构件100连接时还需进行切割工艺才能保证预制构件100表面未凸出有凸起物,进而保证后续在预制构件100表面实施高精度的工艺。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预制构件100包括预制层120和设于其上的现浇层110,套筒130设于现浇层110内部。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在工厂制作预制层120,该预制层120可以是楼板或者梁等结构,随后将套筒130通过上述方式进行预固定,再进行现场浇筑,从而形成现浇层110,同时还使得套筒130设于该现浇层110内,实现了预制构件100的成型过程,此结构保证套筒130不凸出预制构件100的表面,避免后续通过切割工艺将预制构件100中被施工的表面平齐处理;并且后续斜支撑件200可直接与套筒130进行连接,避免通过锚固螺栓的连接方式使得预制构件100内预埋的管路受损。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还包括设于现浇层110内的底座160,底座160的一侧与预制层120连接,底座160的另一侧与套筒130的另一端连接。
通过在现浇层110内设有底座160,底座160的一侧连接预制层120,另一侧连接套筒130的另一端,则通过底座160可增大套筒130与预制层120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避免在后续浇筑过程中套筒130在浇筑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倾倒现象。具体地,底座160可仅与预制层120贴合设置,即将设有底座160的套筒130放置于预制层120上,然后将辅助钢筋150穿过套筒130的穿设孔132并与主钢筋140连接之后再进行浇筑,以形成现浇层110。当然,底座160与预制层120也可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粘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等。另外,底座160的重量可比套筒130的重量大一些,从而保证底座16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当预制构件100为楼板等厚度不太大的工件时,可采用设置一底座160于套筒130朝向预制层120的一端,从而套筒130的长度一方面可不必制作得过长,另一方面保证套筒130放置于预制层120时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基于上述套筒130连接有底座160的方案,套筒130的筒壁的穿设孔132可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该穿设孔132设于套筒130的中部。
由于底座160的设置使得套筒130于预制构件100内不易发生倾倒现象,因此套筒130的筒壁可仅设置一穿设孔132供辅助钢筋150穿设,该辅助钢筋150穿设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定套筒130在径向方向滑动;且穿设孔132设于套筒130的中部时,可使得套筒130保持较好的平衡性。进一步地,辅助钢筋150和套筒130还可通过绑扎扎丝的方式实现连接,以进一步限定套筒130沿辅助钢筋150的长度方向滑动。
请结合参照图8至图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另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穿设孔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穿设孔132间隔贯穿于套筒130的筒壁。
基于上述穿设孔132贯穿套筒130筒壁的解释,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穿设孔132间隔贯穿于套筒130的筒壁,则是指两个穿设孔132的轴线在套筒13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当两根辅助钢筋150同时贯穿两个穿设孔132时,这两根辅助钢筋150的共同设置还可避免套筒130发生旋转现象,从而使得套筒130被稳定固定住,防止后续在浇筑过程中被浇筑外力打至倾倒现象,保证了斜支撑件200与套筒130能够稳定连接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1和图12,两个穿设孔132于套筒130的筒壁的贯穿方向相互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穿设孔132于套筒130的筒壁的贯穿方向相互垂直,则这两个穿设孔132的轴线相互垂直,进而可保证将两根辅助钢筋150穿过这两个穿设孔132时互不干涉,且这两根辅助钢筋150穿过这两个穿设孔132后,还可同时对套筒130不同的两个径向方向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当预制构件100为楼板等厚度不太大的工件时,可采用通过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方式,即设置一底座160,该底座160的一侧连接预制层120,另一侧连接套筒130的另一端,从而套筒130的长度一方面可不必制作得过长,另一方面保证套筒130放置于预制层120时保证后续浇筑现浇层110时套筒130更加稳定。而例如预制构件100为梁结构时,梁的厚度较大,则通过将底座160放置于预制层120上时,使得套筒130的长度过大,从而不利于套筒130的稳定性,因此在该情况下,可通过第二种实施例,即在套筒130的筒壁开设两个穿设孔132,两个穿设孔132的轴线相互垂直且间隔贯穿于套筒130的筒壁。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主钢筋140与辅助钢筋150绑扎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主钢筋140设有多根,形成钢筋网,多根主钢筋140与辅助钢筋150交叉,主钢筋140与辅助钢筋150通过绑扎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则可使得二者连接更加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点焊的方式实现主钢筋140与辅助钢筋150的连接方式。当然,上述辅助钢筋150穿过套筒130开设的穿设孔132,且辅助钢筋150与主钢筋140连接时,也可通过绑扎的方式将套筒130与辅助钢筋150扎在一起,从而限定套筒130在沿辅助钢筋150的轴向方向滑动,则在后续浇筑过程中保证套筒130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5或图10所示,为了实现配合塞170与套筒130紧密配合的效果,套筒130与配合塞170螺纹连接。
具体地,配合塞170包括相连的螺杆部171和操作部172;螺杆部171与筒口131螺纹配合,操作部172设于预制构件外。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或图12所示,套筒130的内壁可形成有内螺纹133,螺杆部171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旋合实现螺杆部171与套筒130的螺纹连接效果,进而螺杆部171可封堵筒口131,以避免浇筑过程中浆液进入套筒130内而影响后续与斜支撑件200的连接效果。为了能够将配合塞170从筒口131内取出,则配合塞170的操作部172可采用与浇筑材料(混凝土)粘连性较差一些的材料,例如配合塞170的操作部172可以为橡胶或者木材等。为了保证较好的强度,配合塞170的操作部172可选为橡胶材料。当然,配合塞170的螺杆部171可选用金属材质以保证其与套筒130连接的连接强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塞170也可通过与套筒130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其与套筒130紧密配合的效果,从而保证在浇筑过程中,配合塞170能够始终塞在套筒130上。
进一步地,如图5或图10所示,操作部172为球体状。需要说明的是,球体状可以为球形或者近似球形等形状,而不仅限于球形。例如操作部172可呈圆锥状,由靠近螺杆部171的一端至远离螺杆部171的一端,操作部172的外径尺寸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则便于用户操作配合塞170并将其旋入或旋出套筒130。
具体地,在施工过程中,预制层120通常是工厂预制形成的,将工厂的预制层120运至施工现场后,可将斜支撑件200在该预制层120的支点进行标记,从而将套筒130放置于该预制层120的标记位置处。
接着,取一根辅助钢筋150穿过套筒130的开设的穿设孔132,并将辅助钢筋150与主钢筋140连接在一起,其中可通过扎丝捆住辅助钢筋150和主钢筋140,也可通过焊接方式将辅助钢筋150与主钢筋140焊接在一起,当然,为了更加稳固也可将辅助钢筋150与套筒130通过扎丝捆扎固定在一起,从而避免套筒130容易滑动的现象;可以理解的是,当与斜支撑件200连接的预制构件100为楼板时,楼板的厚度较薄,因此套筒130朝向预制层120的一端可连接有底座160,底座160放置于预制层120或者连接于预制层120,从而避免套筒130在后续浇筑过程中容易倾倒的现象发生;当与斜支撑件200连接的预制构件100为梁时,梁的厚度较厚,此时可通过将两根辅助钢筋150穿过套筒130的至少两个轴线相互垂直的穿设孔132内,从而也可避免套筒130在后续浇筑过程中容易倾倒的现象发生。
将套筒130通过辅助钢筋150连接于主钢筋140且当检查套筒130预埋位置和牢固程度无误后,可将配合塞170塞紧在套筒130上;最后再现场浇筑出现浇层110,并待现浇层110达到终凝后将配合塞170取下回收,从而可进行后续将斜支撑件200通过螺栓或者卡扣等安装固定于预制构件100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套筒130内形成有内螺纹133时,斜支撑件2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套筒130;当套筒130内形成有卡扣结构时,斜支撑件200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连接于套筒130。当无需斜支撑件200与该预制构件100连接时,可直接对预制构件100的表面进行施工,而无需多余的操作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包括至少一穿设孔和筒口,所述穿设孔贯穿所述套筒的筒壁,所述筒口设于所述套筒一端;
配合塞,所述配合塞与所述筒口配合;
辅助钢筋,所述辅助钢筋贯穿所述穿设孔,与预制构件的主钢筋连接;
所述套筒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内部,所述配合塞的部分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层和设于其上的现浇层,所述套筒设于所述现浇层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现浇层内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预制层连接,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孔设于所述套筒中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孔的数量为两个,间隔贯穿于所述套筒的筒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穿设孔于所述套筒的筒壁的贯穿方向相互垂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钢筋与所述主钢筋绑扎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配合塞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塞包括相连的螺杆部和操作部,所述螺杆部与所述筒口螺纹配合,所述操作部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外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为球状体。
CN201921014135.8U 2019-06-28 2019-06-28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Active CN210263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135.8U CN210263990U (zh) 2019-06-28 2019-06-28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4135.8U CN210263990U (zh) 2019-06-28 2019-06-28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3990U true CN210263990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4135.8U Active CN210263990U (zh) 2019-06-28 2019-06-28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3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3183B2 (en) Precast column base joi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for
US11401707B2 (en) Prefabricated wall an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203684398U (zh)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定位的装置
CN104563299B (zh) 钢筋混凝土预制组件及安装方法
CN107299683B (zh) 复式钢管混凝土柱装配式对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CN104831818B (zh)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叠合柱的连接节点
US20050050837A1 (en) Meshed (porous) steel pipe/tube used as concrete reinforcement
CN204753836U (zh)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叠合柱的连接节点
CN110424529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悬挑梁阳台及施工方法
CN210263990U (zh) 预制构件斜支撑固定工装
KR20210009825A (ko) 합벽지지대용 앵커볼트 고정구
CN111456233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1704954U (zh) 用于浇筑防水墙体的模板对拉装置
CN106121055A (zh) 一种箱型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39226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N210529735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平台基座
CN207499155U (zh) 内置钢骨的核心筒支模结构
US2994937A (en) Concrete form hardware
CN101285326A (zh) 现浇整体施工外墙根部节点处理方法
CN205839998U (zh) 一种箱型钢柱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
CN111005504A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
CN213508871U (zh) 一种组合式楼板与框架梁的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21271565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
CN210658680U (zh) 一种装配式变截面锚固结构
CN206538878U (zh) 抗剪型对拉埋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5

Address after: 516000 Lot 4, Dajia, Daoyuan village, Yonghu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Ruizhu Zhug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