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8353U -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8353U
CN210258353U CN201920961243.XU CN201920961243U CN210258353U CN 210258353 U CN210258353 U CN 210258353U CN 201920961243 U CN201920961243 U CN 201920961243U CN 210258353 U CN210258353 U CN 210258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lass
automobile
strip
defo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12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飞凤
张亭亭
石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aiy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aiy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aiy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aiy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12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8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8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8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玻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侧面上的玻璃,车体的侧面且位于玻璃的上方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内部横向设有往复丝杆,条形槽的左侧均嵌设有第一滚动轴承,往复丝杆的左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分别与条形槽的左侧转动连接,条形槽的右侧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往复丝杆的杆壁滑动设有往复滑块,往复滑块的侧壁还与条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玻璃的前侧竖直设有移动板。本实用新型便于对汽车侧面上的玻璃自动除雾,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汽车的驾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空调作为空调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其目的在与创造车内舒适的气候环境,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健康,改善乘车条件,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由于车内空调的普及,在寒冷的冬天,车仓内外温差较大,由于乘客的人体散热及呼气量增加,车内温度较高且湿度较大,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容易凝结,在挡风玻璃和车窗的内壁形成雾或霜,影响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视线;而在炎热的夏天或者雨雪天气,车内空调开启后,由于车外温度较高,车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时也会凝结于玻璃上,从而在挡风玻璃或车窗外侧形成雾气或霜,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视线。形成于车窗或挡风玻璃上的雾气大多通过雨刮器或手动擦除,但这样既不方便又不安全,而在车窗外侧形成的雾气更难以手动擦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侧面玻璃上的雾霜清理不便,影响乘客的视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侧面上的玻璃,所述车体的侧面且位于玻璃的上方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横向设有往复丝杆,所述条形槽的左侧均嵌设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往复丝杆的左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分别与条形槽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条形槽的右侧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的杆壁滑动设有往复滑块,所述往复滑块的侧壁还与条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玻璃的前侧竖直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延伸至条形槽的内部并与往复滑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移动板上设有除雾机构。
优选的,所述除雾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U形卡板、插板和除雾条,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移动板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横向设置在移动板的中心处,所述移动板的右内侧壁嵌设有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移动板的右内侧壁转动连接且右端延伸至移动板的外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贯穿移动板的左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壁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均位于移动板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转轴的上下方,所述移动板的右内侧壁且与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位置对应处均嵌设有第三滚动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均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移动板的右内侧壁转动连接且右端均延伸至移动板的外部,两个所述二转轴的轴壁均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相互对应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移动板外部的一端均与U形卡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板位于U形卡板的内部,所述除雾条固定设置在插板的侧壁上且除雾条与玻璃的表面接触设置,所述U形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空腔,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均设有用于将插板固定的卡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推板、螺杆、多个卡块和转盘,所述螺杆竖直设置在空腔的中心处,所述空腔的下侧中心处嵌设有第四滚动轴承,所述螺杆的下端通过第四滚动轴承与空腔的下侧转动连接,所述推板水平设置在空腔的内部,所述推板的上表面中心处通过螺纹孔与螺杆的杆壁螺纹连接,多个所述卡块均固定设置在推板的下表面,多个所述卡块的下侧均贯穿空腔的下侧并延伸至U形卡板的内部,所述插板的上侧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螺杆的上端贯穿至U形卡板的外部并与转盘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滑杆,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均通过滑孔与滑杆的杆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板与除雾条之间通过强力胶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车体之间通过电焊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雾条为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减速电机。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移动板、U形卡板和插板均采用合金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通过设置在移动板上的第二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U形卡板、插板和除雾条,第二电机工作能够带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能够带动两个第一皮带轮转动,两个第一皮带轮均通过皮带能够同时带动两个第二皮带轮转动,能够带动两个第二转轴旋转,从而能够同时带动三个U形卡板上的插板和除雾条旋转并对玻璃表面上的雾霜进行清理。
2、该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通过设置在固定板内部的第一电机、往复丝杆和往复滑块,第一电机工作能够带动往复丝杆旋转,往复丝杆能够带动往复滑块在条形槽的内部做左右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移动板在玻璃的前侧做左右往复移动,进而能够使得三个除雾条旋转玻璃表面进行大面积除雾,提高了除雾效果。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便于对汽车侧面上的玻璃自动除雾,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移动板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U形卡板与插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玻璃、3固定板、4往复丝杆、5第一电机、6往复滑块、7移动板、8第二电机、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一皮带轮、12第二皮带轮、13皮带、14 U形卡板、15插板、16除雾条、17推板、18螺杆、19卡块、20转盘、21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侧面上的玻璃2,车体1的侧面且位于玻璃2的上方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内部横向设有往复丝杆4,条形槽的左侧均嵌设有第一滚动轴承,往复丝杆4的左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分别与条形槽的左侧转动连接,条形槽的右侧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往复丝杆4的杆壁滑动设有往复滑块6,往复滑块6的侧壁还与条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玻璃2的前侧竖直设有移动板7,移动板7的上端延伸至条形槽的内部并与往复滑块6的下侧固定连接,移动板7为中空结构,移动板7上设有除雾机构。
除雾机构包括第二电机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U形卡板14、插板15和除雾条16,第二电机8固定设置在移动板7的左侧壁上,第一转轴9横向设置在移动板7的中心处,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嵌设有第二滚动轴承,第一转轴9的右端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转动连接且右端延伸至移动板7的外部,第一转轴9的左端贯穿移动板7的左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9的轴壁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皮带轮11,两个第二转轴10均位于移动板7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转轴9的上下方,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且与两个第二转轴10的位置对应处均嵌设有第三滚动轴承,两个第二转轴10的右端均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转动连接且右端均延伸至移动板7的外部,两个二转轴10的轴壁均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12,相互对应第一皮带轮11和第二皮带轮12之间通过皮带13传动连接,第一转轴9和两个第二转轴10位于移动板7外部的一端均与U形卡板14固定连接,插板15位于U形卡板14的内部,除雾条16固定设置在插板15的侧壁上且除雾条16与玻璃2的表面接触设置,U形卡板1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空腔,两个空腔的内部均设有用于将插板15固定的卡紧机构。
卡紧机构包括推板17、螺杆18、多个卡块19和转盘20,螺杆18竖直设置在空腔的中心处,空腔的下侧中心处嵌设有第四滚动轴承,螺杆18的下端通过第四滚动轴承与空腔的下侧转动连接,推板17水平设置在空腔的内部,推板17的上表面中心处通过螺纹孔与螺杆18的杆壁螺纹连接,多个卡块19均固定设置在推板17的下表面,多个卡块19的下侧均贯穿空腔的下侧并延伸至U形卡板14的内部,插板15的上侧开设有与多个卡块19相配合的卡槽,螺杆18的上端贯穿至U形卡板14的外部并与转盘20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盘20能够使得螺杆18旋转,螺杆18能够带动推板17向上移动,从而能使得卡块19与插板15上的卡槽分离,进而能够将插板15取出将除雾条16进行更换。
空腔的内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滑杆21,推板17的上表面均通过滑孔与滑杆21的杆壁滑动连接。
插板15与除雾条16之间通过强力胶水固定连接。
固定板3与车体1之间通过电焊固定连接。
除雾条16为橡胶材料制成。
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8均为减速电机。
固定板3、移动板7、U形卡板14和插板15均采用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打开第二电机8工作能够带动第一转轴9旋转,第一转轴9能够带动两个第一皮带轮11转动,两个第一皮带轮11均通过皮带13能够同时带动两个第二皮带轮12转动,能够带动两个第二转轴10旋转,从而能够同时带动三个U形卡板14上的插板15和除雾条16旋转并对玻璃2表面上的雾霜进行清理,第一电机5工作能够带动往复丝杆4旋转,往复丝杆4能够带动往复滑块6在条形槽的内部做左右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移动板7在玻璃2的前侧做左右往复移动,进而能够使得三个除雾条16旋转玻璃2表面进行大面积除雾,提高了除雾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侧面上的玻璃(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侧面且位于玻璃(2)的上方水平固定设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横向设有往复丝杆(4),所述条形槽的左侧均嵌设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往复丝杆(4)的左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分别与条形槽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条形槽的右侧壁固定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4)的杆壁滑动设有往复滑块(6),所述往复滑块(6)的侧壁还与条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玻璃(2)的前侧竖直设有移动板(7),所述移动板(7)的上端延伸至条形槽的内部并与往复滑块(6)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7)为中空结构,所述移动板(7)上设有除雾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机构包括第二电机(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U形卡板(14)、插板(15)和除雾条(16),所述第二电机(8)固定设置在移动板(7)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9)横向设置在移动板(7)的中心处,所述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嵌设有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一转轴(9)的右端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转动连接且右端延伸至移动板(7)的外部,所述第一转轴(9)的左端贯穿移动板(7)的左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的轴壁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皮带轮(11),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0)均位于移动板(7)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转轴(9)的上下方,所述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且与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0)的位置对应处均嵌设有第三滚动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0)的右端均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移动板(7)的右内侧壁转动连接且右端均延伸至移动板(7)的外部,两个所述二转轴(10)的轴壁均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12),相互对应所述第一皮带轮(11)和第二皮带轮(12)之间通过皮带(1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和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0)位于移动板(7)外部的一端均与U形卡板(14)固定连接,所述插板(15)位于U形卡板(14)的内部,所述除雾条(16)固定设置在插板(15)的侧壁上且除雾条(16)与玻璃(2)的表面接触设置,所述U形卡板(1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空腔,两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均设有用于将插板(15)固定的卡紧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推板(17)、螺杆(18)、多个卡块(19)和转盘(20),所述螺杆(18)竖直设置在空腔的中心处,所述空腔的下侧中心处嵌设有第四滚动轴承,所述螺杆(18)的下端通过第四滚动轴承与空腔的下侧转动连接,所述推板(17)水平设置在空腔的内部,所述推板(17)的上表面中心处通过螺纹孔与螺杆(18)的杆壁螺纹连接,多个所述卡块(19)均固定设置在推板(17)的下表面,多个所述卡块(19)的下侧均贯穿空腔的下侧并延伸至U形卡板(14)的内部,所述插板(15)的上侧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卡块(19)相配合的卡槽,所述螺杆(18)的上端贯穿至U形卡板(14)的外部并与转盘(2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内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滑杆(21),所述推板(17)的上表面均通过滑孔与滑杆(21)的杆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5)与除雾条(16)之间通过强力胶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与车体(1)之间通过电焊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条(16)为橡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8)均为减速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移动板(7)、U形卡板(14)和插板(15)均采用合金制成。
CN201920961243.X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Active CN210258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243.XU CN21025835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243.XU CN21025835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8353U true CN210258353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1243.XU Active CN21025835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83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822A (zh) * 2021-05-12 2021-08-13 江西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冷却塔用除雾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822A (zh) * 2021-05-12 2021-08-13 江西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冷却塔用除雾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58353U (zh)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CN205044704U (zh) 一种便携式汽车侧窗及后视镜雨刷装置
CN201089438Y (zh) 汽车挡风玻璃内侧清洁器
CN203666601U (zh) 用于汽车后视镜的四杆传动刮雨装置
CN202541487U (zh) 一种磁力传递动力的侧视镜自动刮雨装置
CN201685791U (zh) 一种车用去雾装置
CN203666594U (zh) 一种平推式气吹雨刮
CN205417533U (zh) 一种商用车车内前车窗除雾装置
CN110171395A (zh) 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
CN112572352A (zh) 一种无雨刷前挡风玻璃自动清洁装置及清洁方法
CN207360274U (zh)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刮雨除雾装置
CN206107111U (zh) 具有雨刮器的汽车后视镜
CN113085784B (zh) 一种汽车后尾门用玻璃组件
CN208897034U (zh) 一种车用后视镜及正副驾驶侧面雨刷器
CN205589188U (zh) 一种汽车门窗雨刷装置
CN219706924U (zh) 一种中高端车型配套用汽车雨刮联动杆
CN211139256U (zh) 一种风挡雨刮器装置
CN108162917A (zh) 一种接触式汽车玻璃的除雾装置
CN103223922A (zh) 一种磁力传递动力的侧视镜自动刮雨装置
CN206914298U (zh) 一种无死角雨刷结构
CN2448603Y (zh) 汽车磁性玻璃擦
CN202481039U (zh) 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
CN212422980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雨刮器
CN20955314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雨刮器总成
CN213199685U (zh) 一种新型汽车雨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