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7888U -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7888U
CN210257888U CN201920617136.5U CN201920617136U CN210257888U CN 210257888 U CN210257888 U CN 210257888U CN 201920617136 U CN201920617136 U CN 201920617136U CN 210257888 U CN210257888 U CN 210257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car
triphibian
carriage
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71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煌
唐巧兴
戴海曙
林高翔
康丁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9206171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7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7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788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包括车厢本体(1)和底盘,其中,车厢本体(1)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自动车钩连接,自动车钩上集成了电气接口,车厢本体(1)包括车身(2)和车罩(3),车罩(3)覆盖于车身(2)顶部,底盘包括水行底盘、陆行底盘和飞行底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使车厢与底盘能够互相更换连接,从而实现水陆空三栖行驶的目的,并且降低了汽车的重量与体积,同时底盘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底盘之间能够共享使用,不仅节省了制造成本,也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目前的汽车只能在陆地上行驶,功能比较单一,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和拥堵的交通状况,此外,现有汽车多采用燃油进行驱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758501U公开了一种水陆空三栖汽车,其车身和底盘是固定连接的,底盘上同时安装有车轮、飞行装置和船用螺旋桨。该专利的结构相对复杂,且增加了底盘的重量和汽车的体积。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汽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实现一种适用于水陆空条件、利于节能环保、结构简单的交通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包括车厢本体和底盘,所述车厢本体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自动车钩连接,所述自动车钩上集成了电气接口,所述车厢本体包括车身和车罩,所述车罩覆盖于所述车身顶部,所述底盘包括水行底盘、陆行底盘和飞行底盘。
优选的,所述水行底盘包括悬浮板、悬浮气囊和一对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所述悬浮板位于车身底部,所述悬浮气囊包围在所述车身的四周,所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后端底部,所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连接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位于密封防水的电池盒内,所述电池盒安装在悬浮板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包括涡轮马达以及通过减振缓冲环与涡轮马达输出轴连接的涡轮螺旋桨。
优选的,所述悬浮气囊为橡胶气囊。
优选的,所述陆行底盘包括底盘架、四个车轮及对应的四个减速器、四个轮毂电机和四个变压器,还包括两个电子差速控制器、锂电池组、辅助连接锁紧装置和自动车钩连接仓,所述车轮安装在底盘架的底部,所述锂电池组安装在底盘架上,锂电池组的四个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位于底盘架上的四个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依次通过安装在底盘架上的轮毂电机、减速器分别与对应的车轮连接,所述两个电子差速控制器分别位于底盘架的前端与后端,且各自与两个变压器相连接,所述辅助连接锁紧装置分别安装在车身的四个内侧面,所述自动车钩连接仓内设有自动车钩,其安装在底盘架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轮毂电机包括通过支架依次连接的轮毂、定子、外置转子、第一连接杆、中心定位销、卡钳、第二连接杆和制动碟。
优选的,所述飞行底盘包括四组动力装置和散热仓,所述四组动力装置分别通过四个机臂安装在所述散热仓的顶部,所述散热仓位于所述车罩的顶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独立旋翼发动机、空气螺旋桨和旋翼稳定环,所述空气螺旋桨安装在独立旋翼发动机的侧面,所述旋翼稳定环安装在独立旋翼发动机的底部,且包围在空气螺旋桨的四周,所述散热仓内安装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到独立旋翼发动机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车罩为电致变色玻璃车罩。
优选的,所述车身前端的两侧安装有一对车前灯,所述车身前端还安装有电子显示屏,所述车身两侧设有对开车门,所述车身内设有180度旋转座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车厢与不同底盘的连接,实现水陆空三栖行驶的目的,能适应各种复杂拥堵的交通情况。
二、本实用新型采用锂电池作为底盘上的动力源,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符合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三、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底盘能够共享使用,车厢和底盘采用分离设计,使得汽车结构更加简洁、轻便,对解决汽车的重量和体积问题具有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行底盘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行底盘中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陆行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陆行底盘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陆行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陆行底盘中轮毂电机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底盘示意图;
其中:1、车厢本体,2、车身,3、车罩,4、车前灯,5、电子显示屏,6、悬浮板,7、悬浮气囊,8、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1、涡轮马达,82、减振缓冲环,83、涡轮螺旋桨,9、底盘架,10、车轮,11、减速器,12、轮毂电机,121轮毂,122、定子,123、外置转子,124、第一连接杆,125、中心定位销,126、卡钳,127、第二连接杆,128、制动碟,13、变压器,14、电子差速控制器,15、锂电池组,16、辅助连接锁紧装置,17、自动车钩连接仓,18、机臂,19、散热仓,20、独立旋翼发动机,21、空气螺旋桨,22、旋翼稳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水行底盘包括悬浮板6、悬浮气囊7和一对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其中,悬浮板6位于车身2的底部,悬浮气囊7包围在车身2的四周,使汽车在具有一定浮力的情况下,还能减轻汽车的重量,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对称地安装在车身2的后端底部,能够使车辆在水中自由地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如图2所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包括涡轮马达81、减振缓冲环82和涡轮螺旋桨83,涡轮马达81输出轴上安装有减振缓冲环82,减振缓冲环82上安装有涡轮螺旋桨83,这样能够得到更高效的传动效率,同时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连接有锂电池,锂电池位于密封防水的电池盒内,电池盒安装在悬浮板6的中心位置。
图3所示为陆行模式下车厢与底盘的连接示意图,车厢本体1包括车身2和车罩3,,车厢本体1与底盘之间通过自动车钩连接,底盘底部安装有四个车轮10。本实施例中,车身2两侧设有对开车门,使得乘客可以更方便地进入车辆,车身2内设有180度旋转座椅,可使乘客在车辆中有更好的乘坐体验,车罩3为电致变色玻璃车罩,既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又能使乘客在行车过程中免受阳光的干扰。
如图4和图5所示,陆行底盘包括底盘架9、四个车轮10及对应的四个减速器11、四个轮毂电机12和四个变压器13,还包括两个电子差速控制器14、锂电池组15、辅助连接锁紧装置16和自动车钩连接仓17,车轮10安装在底盘架9的底部,锂电池组15安装在底盘架9上,锂电池组15的四个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位于底盘架9上的四个变压器13,变压器13依次通过安装在底盘架9上的轮毂电机12、减速器11分别与对应的车轮10连接,两个电子差速控制器14分别位于底盘架9的前端与后端,且各自与两个变压器13相连接,辅助连接锁紧装置16分别安装在车身2的四个内侧面,自动车钩连接仓18内设有自动车钩,其安装在底盘架9的中心位置,这样的设置能够提供一个可靠的车厢与车座连接的模式,本实施例的陆行底盘外观基本维持了常规汽车的模样,电子显示屏5位于车身2前部,车前灯4有两个分别位于车身2的前端左右两侧。
图6所示为轮毂电机12的侧面示意图,轮毂电机12包括轮毂121、定子122、外置转子123、连接杆124、中心定位销125、卡钳126、连接杆127和制动碟128,通过支架将上述部件连接在一起,使驱动电机与车轮10结合,省略了大量传动部件,使得车辆结构更简单。
如图7所示,飞行底盘包括四组通过机臂18安装在散热仓19上的动力装置,散热仓19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动力装置,分布均匀,能使飞行底盘获得一个相对平稳的飞行升力,散热仓19位于飞行底盘的上盖部,有助于散热,其中,动力装置包括独立旋翼发动机20、空气螺旋桨21和旋翼稳定环22,空气螺旋桨21安装在独立旋翼发动机20上,在空气螺旋桨21外围装有旋翼稳定环22,动力装置由安装在散热仓19内的锂电池供电,独立旋翼发动机20启动之后,由独立旋翼发动机20输出轴带动空气螺旋桨21转动,并通过旋翼稳定环22来使通过空气螺旋桨21获得的气动力较为稳定。
本实施例的车厢本体内设有水、陆、空行驶模式的按钮,不同行驶模式的具体过程为:
1、在水行模式时,只需要按动水行模式按钮,水行底盘会停在指定的地点,由飞行模式切换到水行模式时,车厢本体1会通过飞行模式的飞行功能自动悬停在水行底盘上方,在车厢本体1与水行底盘连接好之后,飞行底盘与车厢本体1的连接会自动解除,之后飞行底盘会自动飞回它原来所在的地方;由陆行模式切换到水行模式时,飞行底盘会同时启动,将车厢本体1从水行底盘上带到水行底盘上,并完成相应连接。水行底盘与车厢本体1可以自动地配对,变化为陆行模式,他们之间的连接由车钩完成。水行模式通过一对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前进时,涡轮马达81带动涡轮螺旋桨83旋转,涡轮螺旋桨83上对称分布的各个桨叶产生平衡的推动力使水流动,其反作用力则使车辆行进;倒行时,调转涡轮螺旋桨83到相反方向,涡轮马达81带动涡轮螺旋桨83旋转,涡轮螺旋桨83推动水流动,其反作用力则使车辆后退,通过这种方式可让车辆在水上行驶,且依靠悬浮橡胶底盘,能较好的漂浮在水面上;
2、在陆行模式时,只需要按动陆行模式按钮,陆行底盘会停在指定的地点。由飞行模式切换到陆行模式时,车厢本体1会通过飞行模式的飞行功能自动悬停在陆行底盘上方,在车厢本体1与陆行底盘连接好之后,飞行底盘与车厢本体1的连接会自动解除,之后飞行底盘会自动飞回它原来所在的地方;由水行模式切换到陆行模式时,飞行底盘会同时启动,将车厢本体1从水行底盘上带到陆行底盘上,并完成相应连接。陆行底盘与车厢本体1可以自动地配对,变化为陆行模式,他们之间的连接由车钩完成。陆行模式下,车辆由电池组供电,电池组的一部分电通过自动车钩供给车厢设备,另一部分电供给变压器13,再通过变压器13供给轮毂电机12。轮毂电机12的驱动原理为开关电路根据位置传感器信号,控制定子122绕组通电顺序和时间,产生旋转磁场,驱动外置转子123旋转,从而带动车轮转动。轮毂电机省略了大量传动部件,使得车辆结构更简单,也可实现多种复杂的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这种驱动方式来式车辆实现在陆地行驶;
3、在飞行模式时,只需要按动飞行模式按钮,飞行底盘会自动启动,从原来所在的地方飞到车厢本体1所在的地方,自动连接在车厢本体1的上方,同时车厢本体1与陆行底盘或水行底盘的连接会自动解除,变化为飞行模式,它们之间的连接由自动车钩完成。车辆的飞行模式是通过独立旋翼发动机20带动空气螺旋桨21的桨叶在空气旋转,将独立旋翼发动机20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空气螺旋桨21旋转时,桨叶不断把大量空气向下推去,在桨叶上产生一向上的推进力。一般情况下,空气螺旋桨21除旋转外还有推进速度,其相对气流速度由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合成。桨叶上的气动力在前进方向的分力构成拉力。在旋转面内的分量形成阻止螺旋桨旋转的力矩,由发动机的力矩来平衡。本实用新型通过这种驱动方式来式车辆实现在空中行驶。

Claims (9)

1.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包括车厢本体(1)和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1)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自动车钩连接,所述自动车钩上集成了电气接口,所述车厢本体(1)包括车身(2)和车罩(3),所述车罩(3)覆盖于所述车身(2)顶部,所述底盘包括水行底盘、陆行底盘和飞行底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行底盘包括悬浮板(6)、悬浮气囊(7)和一对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所述悬浮板(6)位于车身(2)底部,所述悬浮气囊(7)包围在所述车身(2)的四周,所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身(2)的后端底部,所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连接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位于密封防水的电池盒内,所述电池盒安装在悬浮板(6)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陆行底盘包括底盘架(9)、四个车轮(10)及对应的四个减速器(11)、四个轮毂电机(12)和四个变压器(13),还包括两个电子差速控制器(14)、锂电池组(15)、辅助连接锁紧装置(16)和自动车钩连接仓(17),所述车轮(10)安装在底盘架(9)的底部,所述锂电池组(15)安装在底盘架(9)上,锂电池组(15)的四个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位于底盘架(9)上的四个变压器(13),所述变压器(13)依次通过安装在底盘架(9)上的轮毂电机(12)、减速器(11)分别与对应的车轮(10)连接,所述两个电子差速控制器(14)分别位于底盘架(9)的前端与后端,且各自与两个变压器(13)相连接,所述辅助连接锁紧装置(16)分别安装在车身(2)的四个内侧面,所述自动车钩连接仓(17)内设有自动车钩,其安装在底盘架(9)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底盘包括四组动力装置和散热仓(19),所述四组动力装置分别通过四个机臂(18)安装在所述散热仓(19)的顶部,所述散热仓(19)位于所述车罩(3)的顶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独立旋翼发动机(20)、空气螺旋桨(21)和旋翼稳定环(22),所述空气螺旋桨(21)安装在独立旋翼发动机(20)的侧面,所述旋翼稳定环(22)安装在独立旋翼发动机(20)的底部,且包围在空气螺旋桨(21)的四周,所述散热仓(19)内安装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到独立旋翼发动机(20)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8)包括涡轮马达(81)以及通过减振缓冲环(82)与涡轮马达(81)输出轴连接的涡轮螺旋桨(8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气囊(7)为橡胶气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12)包括通过支架依次连接的轮毂(121)、定子(122)、外置转子(123)、第一连接杆(124)、中心定位销(125)、卡钳(126)、第二连接杆(127)和制动碟(1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罩(3)为电致变色玻璃车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前端的两侧安装有一对车前灯(4),所述车身(2)前端还安装有电子显示屏(5),所述车身(2)两侧设有对开车门,所述车身(2)内设有180度旋转座椅。
CN201920617136.5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57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136.5U CN210257888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7136.5U CN210257888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7888U true CN210257888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3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713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57888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78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2873B (zh) 一种水陆飞行汽车
CN204915162U (zh) 一种海陆空四轴双体交通工具
CN205930082U (zh) 一种共轴反桨双涵道式电动飞行汽车
CN104773290A (zh) 双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摩托
CN111356638B (zh) 动力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机
CN106697278A (zh) 一种直驱式油动定转速变桨距多旋翼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59853A (zh) 一种六旋翼油电混合飞行器
CN204623828U (zh) 双涵道共轴多旋翼飞行摩托
CN110481767B (zh)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动力的可折叠变螺距四旋翼飞行器及使用方法
CN106166928A (zh) 电动载人水陆空直升飞航车
CN104670504A (zh) 油/光/电多动力源固定翼飞行器
CN108177491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112238719A (zh) 一种飞行汽车的驱动装置
CN105644283A (zh) 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113306354A (zh) 两栖航行器空水一体化推进系统
CN101367436B (zh) 小型混合动力飞行平台及实现方法
CN105730168A (zh) 三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109774395A (zh) 可飞行电动汽车
CN206288230U (zh) 全电自转旋翼机
CN210257888U (zh) 一种水陆空三栖模块化车厢与底盘
CN111152611A (zh) 折叠式飞行汽车
RU2554043C1 (ru) Многодвигательный электросамолет короткого взлета и посадки
CN205930083U (zh) 一种底盘可分离式电动飞行汽车
CN212353506U (zh) 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的电动汽车
CN210191823U (zh) 肩背式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直立式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