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8610U - 一种鞋底及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鞋底及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48610U CN210248610U CN201920647673.4U CN201920647673U CN210248610U CN 210248610 U CN210248610 U CN 210248610U CN 201920647673 U CN201920647673 U CN 201920647673U CN 210248610 U CN210248610 U CN 2102486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ole
- foot
- thinned
- elasti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鞋底及鞋,属于鞋类技术领域。鞋底包括具有不同的弹性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具有对应于前脚掌的由凹部限定的减薄区。第二层具有由凸部限定的增厚区。第一层和第二层能够通过减薄区与增厚区匹配相对的方式进行组合,且凸部被构造位于并支撑凹部。通过以上结构设计,鞋底具有适当的弹性分布,并且通过凸部和凹部的配合使人体前脚掌可以更均匀和舒缓地受力,从而可以在行走时减小对前脚掌的负担,提高穿鞋行走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鞋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不同使用场合的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因此,基于不同的要求需对鞋作出的不同的结构设计。
通常地,鞋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滑功能,且大部分的鞋也都针对该方面进行结构调整。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大部分鞋所存在的久穿走路容易累的问题更突出和严重,并因此而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鞋底及鞋,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甚至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示例中提供了一种鞋底。
鞋底包括第一层、第二层,且该第一层和第二层具有不同的弹性。
其中,第一层具有对应于前脚掌的由凹部限定的减薄区。
其中,第二层具有由凸部限定的增厚区,第一层和第二层能够通过减薄区与增厚区匹配相对的方式进行组合。
第二层的凸部被构造位于并支撑第一层的凹部。
由于第一层和第二层弹性的差异,两者能够承受不同的挤压作用力,并对应表现出不同的反作用力,从而在行走时为足部提供舒缓和具有适应性调整改变的支撑力。同时,由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凹部和凸部的配合可以使行走时弯曲状态的脚掌获得好的抵持而不会过度弯曲。因此,通过使足部获得理想的支撑作用,并对前脚掌针对性地减负,从而达到久穿鞋不累的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凹部和凸部以曲面配合。
曲面具有相对更缓的坡度过渡,可以避免前脚掌受力太过集中或者变化太过剧烈。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第一层定义有与人体脚掌宽度方向一致的第一方向,凹部沿第一方向布置。
凹部沿脚掌宽度布置,更易于使脚掌更好地受力。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凹部在第一方向延伸而遍及第一层的全部宽度。
凹部遍及第一层的全部宽度,从而可以对较脚掌的全部宽度部分起到有益的支撑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凸部具有与凹部一致的宽度。
凸部与凹部一致的宽度,使全部的凹部和凸部配合,以提供足够和均衡的支撑作用,减缓前脚掌的不适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第一层定义有与人体脚趾至脚后跟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方向,减薄区的数量为多个,且全部的减薄区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根据需要将减薄区设置为多个,则凹部对应也有多个。如此,鞋底可以产生对前脚掌的有效、均衡的支撑。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第一层的弹性小于第二层的弹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鞋底具有防滑件,防滑件包括凸环、分布于凸环周围的凸块;
第一层具有背离第二层的第一表面,第二层具有背离第一层的第二表面;
防滑件位于第一表面,且分别对应于前脚掌和/或后脚掌;
或者,防滑件位于第二表面,且分别对应于前脚掌和/或后脚掌。
鞋底对前脚掌起到舒缓作用的同时,还通过防滑件获得防滑效果。
一种情况中,鞋底与路面/底面接触的部分设置防滑件,从而使鞋底与路面之间更不容易相互滑动。另一种情况中,鞋底与人体脚底接触的部分设置防滑件,从而使鞋底与人足底之间更不容易相互滑动。或者,其他的情况中,鞋底还包括其他结构或功能层时,防滑件的设置可以使构成的鞋底的不同层之间的相互滑动被抑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一些可选示例中,凸环和凸块分别设置有多个且彼此间隔形成流道。
凸环和凸块之间间隔形成流道,可以作为液体等的流动或转移的通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在泥泞或有水路面的行走体验。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示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鞋底的鞋。
基于上述的鞋底所制作的鞋在防滑和穿着体验方面具有理想的效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具有不同弹性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结构,从而使得鞋底不会产生整体太硬或太软的情况。如此,由其制作的鞋被穿着时,会提供更柔和的穿着感以及更舒缓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凹凸配合结构,可以使行走时鞋底的弯曲被部分地延缓,从而实现更“跟脚”的效果,达到对前脚掌的有效支撑作用。由于足部获得具有适应性调整的支撑作用,并且前脚掌的过度弯曲被有效地舒缓和抑制,从而使脚在行走时获得了适当的“休息”,从而达到了久穿鞋走路而不累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足部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提供的第二层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层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凸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鞋底;101-第一层;102-第二层;105-凹凸组合体;1011-减薄区;1012-凹部;104-增厚区;103-凸部;1021-凸环;1022-凸块;201-凸柱;202-环形壁;901-前脚掌;902-后脚掌;903-脚后跟;904-脚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在不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实施方式以及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设计不合理的鞋往往会导致使用者穿着时出现不好的体验,例如,脚容易产生劳累感。通常地,这鞋问题都被归因于鞋底太硬或者太软。因此,有关技术中,部分从业者选择对鞋底的材质进行调整,使其软硬适当。然而,现实状况表明,这样的应对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发明人认为,以上问题的主要诱因在于:鞋底通常都是采用单一材料制作而成;或者说,就整个鞋底而言,其弹性分布比较单一。另外,发明人还发现穿鞋行走时,前脚掌不能够获得足够和均匀的支撑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有鉴于此,发明人尝试就该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出一种有用的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发明人认为改善、甚至解决该问题的可能的途径是对鞋底的弹性分布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前脚掌无法获得有效的支撑进行纠正。
针对于,大体上而言,本申请示例所提供的鞋底至少从鞋底的弹性分布和对应于前脚掌部分的结构进行了创新性的改进和调整。
其中,针对鞋底弹性分布单一的问题,本申请示例中的鞋底采用多层(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甚至更多层)结构,并且对不同层的弹性进行控制,以便其具有更加有效的弹性分布。针对前脚掌不能获得有效支撑的情况,示例中的鞋底结合弹性分布控制,在对应于前脚掌部分进行结构设计。以下将就本申请示例中的鞋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是一种多层组合结构。在一些示例中,不同层之间的结合选用胶结剂(如环氧树脂、防水胶等等)进行粘结。在另一些示例中,不同层之间的结合选用机械结构(例如,穿层而过的线材,或者铆钉)进行连接。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示例中,不同层之间并不需要进行实质上的连接。例如,当其中一层(或称为底层)与鞋面连接时,其他层可以放置于由鞋面和底层限制的空间内。例如,其他层作为鞋垫使用而放置于鞋内。另外,不同层之间基于需要在一些示例中设置有缓冲层或其他功能层,例如,防水层、隔热层、抗穿刺层等等。
以下,将就示例中的具有两层的鞋底进行说明,针对鞋底中的各个部分的描述能够在后文所附的图中被展示并获得支持。
为了便于对鞋底的结构进行阐述,后续涉及对鞋底构成的方位或者空间位置的阐述将主要基于人体足部的位置进行定义或说明。基于这样的对足部的说明,下文在描述方位时将更易于被理解和阐明。
在图1中所表示的是:
以俯视角度的脚底为例,参阅图1,在X方向认为是足部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的延伸方向,下文将以第一方向出现和提及);Y方向认为是足部的长度方向(由前端/下至末端/上的延伸方向,下文将以第二方向出现和提及);在Y方向,前端为脚后跟903,末端为脚趾904;脚后跟903邻近后脚掌902区域;脚趾904邻近前脚掌901区域。
参阅图2,就鞋底的整体结构而言,鞋底100具有层叠布置的两个结构层(也是功能层),分别为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外边缘轮廓,该轮廓与人体足部的外轮廓大致相同。
前述涉及的是双层结构的鞋底,因此在本示例中,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之间并没有特别地设置其他层作为中间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一些示例中能够根据需要选择结构或功能层(如前述的防水层、隔热层等)布置于其间。
针对鞋底100的该双层结构在后续描述中作详细阐明。
参阅图3,第一部分,第一层101。
其中,第一层101具有对应于前脚掌的由凹部1012限定的减薄区1011。一种示例中,第一层101是作为鞋底100内层被构造的。即,在完整的鞋产品中,第一层101并非以接触地面层的形式被使用。第一层101的减薄区1011是指从第一层101的基体上向内部凹陷或下陷形成的区域。如此,第一层101的表面具有大致平滑的过渡,并且在减薄区1011以逐渐或急剧的变化率向内部延伸。顾名思义,该减薄区1011具有相对于第一层101的大部分基体的厚度更小的厚度尺寸。
一种可替代的示例中,第一层101选择具有相对于第二层102更大的厚度设置。如此,在该示例中,鞋底100大体上主要由第一层101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可以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厚度设计。当然,考虑到不同示例中,第一层101被设置为相同厚度,或者渐变厚度(对第二层102而言,也是有此相同或类似的情况),因此,前述的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的相对厚度大小,主要是从鞋底100的相同断面而言两层的厚度的对比示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相对厚度尺寸基于其本身材质选择以及功能需要做对应设置。
例如,在本申请示例中,第一层101选择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制作,第二层102选用橡胶制作。由于通常EVA的硬度大于橡胶,而EVA的弹性小于橡胶,因此,第一层101的厚度更大于第二层102的厚度。并且在这样的示例中,由于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的弹性不同,因此,就鞋底100整体而言,其具有不同的弹性结构层,因此,这样的弹性组合的双层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弹性特性。即足部挤压于鞋底100时,其根据自身弹性特点作出对应的响应,而提供适当和足够的回弹力,使足部获得适当的触感和受力情况,从而在各种不同路况(如软硬路面)均可以更舒适地行走。
其次,第一层101在一种示例中被设置为周缘凸出,而内侧塌陷,从而使用者在穿着具有该鞋底100的鞋时,足部近似于被鞋底100包裹在内的情况,从而使足部与鞋底100的相对位移被更好地抑制,而减少足部的受力变化太大。
参阅图4,第二部分,第二层102。
第二层102是与第一层101相配合的结构层,其外形轮廓大体与第一层101的外部轮廓一致,以便于两者进行配合。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层102与第一层101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和结构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层102和第一层101通过凹槽和凸起物配合(如嵌合)方式相互限制,并且在应用于鞋中时,由鞋面的围合结构与第二层102连接,第一层101与第二层102稳通过凹凸组合方式配合。因此,在这样的一种示例中,相对于与鞋面连接的第二层102而言,第一层101能够被移除进行更换。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层101的厚度小于第二层102的厚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鞋面与第一层101结合,因此,第二层102与第一层101之间连接,例如,粘结。在该示例中,第一层101的厚度大于第二层102的厚度(容易理解的是,厚度以相反的方式设计也并无不可)。
从鞋底100的弹性分布设计而言,正如前述,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的弹性是不同的,以便提供更舒缓和自然的弹性应变过渡。其中,一种示例中,第一层101的弹性小于第二层102的弹性。对于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的弹性分布,其通过对两者的材料选择实现,或者通过对厚度选择而实现。本申请示例中,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的厚度和弹性均被适应性地进行相应的选择设计。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的弹性配合使鞋底在整体上具有舒缓的弹性应变过渡。在另一些示例中,鞋底根据设计具有在局部的功能化和结构调整,例如下文将被阐述的。
例如,基于上述第一层101进一步设计的减薄区1011,第二层102具有由凸部103(厚度或高度例如为1.5cm)限定的增厚区104。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能够通过减薄区1011与增厚区104匹配相对的方式进行组合。第一层101和第二层102相结合的表面,以面接触的方式配合。基于这样结构,第二层102的凸部103支撑于第一层101的凹部1012内。
示例中,如第一层101被构造来与鞋面配合,那么,第二层102将具有与第一层101配合的第一面,与第一层101背离的第二面。因此,第二层102整体是由第一面至第二面(或第二面至第一面)延伸而成。当鞋底100以如下方式被构造:第二层102与鞋面结合,第一层101与第二层102配合时,显然,以上对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定义同样适用于第一层101。
基于第一层101鞋面连接的方案,在第二层102的第二面具有提高鞋底100抓地力的结构。该结构在部分的示例中以防滑结构被设计和提出。例如,一些示例中,鞋底100具有防滑件,参阅图5和图6和图7。防滑件设置于第二层102的第二面的局部或者全部区域。根据防滑件的呈现形式的不同,其具有不同空间分布。
例如,防滑件包括凸环1021。其分布于第二层102的对应于前脚掌区域,或者分布于后脚掌区域,或者两者兼有。一种示例中,凸环1021由凸柱201(如圆柱体、棱柱体等)以及设置在凸柱201的顶面的呈同心圆分布的多个环形壁202(如直径3cm)构成。进一步地,另一些示例中,凸环1021被设置为缺口状,以避免其内部堆积淤泥等杂物。
例如,防滑件包括凸块1022。凸块1022具有多个,呈不同的分布状态。凸块1022具有相对于凸环1021更平整或平滑的表面,其通过各自的相对位置均衡分布防滑和增加摩擦。相比较而言,凸环1021独立地提供充分的摩擦和抗滑性能。
或者,防滑件包括凸环1021和凸块1022(本申请示例中的选择的方案),其中,凸环1021位于分布于凸环1021周围的凸块1022。例如,凸块1022大致上均匀地分布于凸环1021的两侧。一些示例中,凸块1022是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或其他类型的多边形。另一些示例中,凸块1022是半球形、椭圆形或星形。进一步,可选的方案中,凸块1022表面或顶面设置防滑纹,例如凸齿、针状凸出物等等。
在以上设置有凸块1022的方案中,凸环1021和凸块1022分别设置有多个且彼此间隔形成流道,或者凸块1022之间也间隔(如0.7cm)形成流道,或者凸环1021之间也间隔形成流道。流道的布置使鞋底100不易堆积淤泥或其他物质,在保持适当的摩擦效果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保持其洁净和便于清洗的优点。同时由于鞋底100未堆积淤泥等杂物,鞋底100更好地保持设计意图状态,从而可以在弹性缓冲、支撑方面提供更好的力学作用,穿鞋而不会在短时间内很累。
另外,在一些可替代的变形示例中,凸块1022、凸环1021具有圆角结构。如此,凸环1021和凸块1022具有更平滑和自然的转角过渡区域,从而使其更不易阻挡污泥的堆积。
对于同时设置了凸环1021和凸块1022的防滑件,该防滑件的布置位置可以具有如下限定:
为了方便对位置进行阐述,有这样的定义—第一层101具有背离第二层102的第一表面,第二层102具有背离第一层101的第二表面。
因此,防滑件位于第一表面(此时鞋面与第二层102连接,第一层101是与底面接触的构件),且对应于前脚掌,或对应于后脚掌,或对应于前脚掌和后脚掌。或者,防滑件位于第二表面(此时鞋面与第一层101连接,第二层102是与底面接触的构件),且对应于前脚掌,或对应于后脚掌,或对应于前脚掌和后脚掌。
在第一部分提及的凹部1012和第二部分提及的凸部103相互配合,能够减少行走时去前脚掌弯曲所带来的不适感。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而言,在行走起步/抬脚动作时,前脚掌会发生弯曲。对应于此,通过凸部103和凹部1012的配合,其中,在一些以第二层102为接触底面的鞋底100示例中,第一层101相对更薄(弹性大而硬度小)、第二层102相对更厚(弹性小而硬度大),从而使足部前脚掌获得更好的支撑。
进一步地,对第一层101的减薄区1011和第二层102的增厚区104进行适当的设计,可以获得进一步改善的效果。例如,凹部1012和凸部103以曲面配合。如此,凹部1012和凸部103均具有流线型的平滑表面,硬度、弹性的配合变化更加舒缓。这些结构中,曲面在Y方向平滑地变化。即,该曲面的曲率半径是逐渐变化的。例如,由脚后跟至脚趾方向,限定凹部1012的曲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然后再逐渐增大。因此,在一些示例中凹部1012可在Y方向以一确定的轴线呈对称分布。对于限定凸部103的曲面具有与之相同的情形。并且,由于凸部103和凹部1012面面接触配合,因此,当凹部1012的曲面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然后再逐渐增大时,对应于凸部103的曲面曲率半径逐渐增大,然后再逐渐减小。
凸部103和凹部1012的数量有多种选择,但是,其两者一一配合被定义为一组支撑结构。因此,在不同的示例中,鞋底100具有至少一组的支撑结构,例如一组、二组、三组,甚至更多组。对于单组的支撑结构而言,凹部1012例如布置如下。第一层101定义有与人体脚掌宽度方向一致的第一方向。在大部分的示例中,凹部1012沿第一方向布置。更进一步地,凹部1012在第一方向延伸而遍及第一层101的全部宽度。
当具有多个凹部1012时,鞋底100的第一层101对应具有多个减薄区1011。那么一些示例中,第一层101定义有与人体脚趾至脚后跟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方向,且减薄区1011的数量为多个,且全部的减薄区101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凸部103与凹部1012相配合和适应形成凹凸组合体105,因此,凸部103(或增厚区104)也具有与凹部1012(减薄区1011)相匹配的分布方式和数量设置,于此不再赘述。另外,两者沿第一方向的延伸长度例如选择一致,即凸部103具有与凹部1012一致的宽度。
基于以上部分或全部的结构设计,本申请部分示例中的鞋底采用缓震MD中底和橡胶组合。MD中底是一种具有质轻、弹性及抗震性能好等特点,鞋底100过硬或过薄时,地面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足部,使足部易于疲劳、劳损。其主要采用EVA(软、弹性、轻)制作而成,柔软且有弹性,可平均分散冲击力,走路不累脚。
采用耐寒耐磨橡胶,加宽加厚鞋底,阻隔外界冷空气入侵鞋内,前脚掌与后脚掌底部设有大螺旋抓地防滑,周边设有多个不同规则防滑底花。每个底花之间间隙为,此处设计更有利于排水。前脚掌弯曲处具有升高的橡胶材料,此处设计可减少行走时去前脚掌弯曲所带来的不适感。
在一些应力示例中,鞋底100作为独立的部件被制造,因此,其可以由生产者生产作为直接的产品。或者,在其他的应用示例中,生产者获得(购买或自行生产)了该鞋底100,然后利用该鞋底100与鞋面、写舌等鞋构成要件配合、连接形成鞋。因此,本申请示例还提供了一种鞋,其包括鞋底100和鞋面。
鞋底100与鞋面连接可以采用缝合、胶连等等方式连接。在另一鞋示例中,鞋底100和鞋面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如此,鞋底100和鞋面均可以在破损时按需更换,提高整鞋的使用寿命。
根据不同的鞋的种类的不同,鞋底100和鞋面能够在不同的应用示例中被按需制作为各种不同的构造结构。例如,皮鞋、运动鞋、户外鞋、高跟鞋、旅游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具有对应于前脚掌的由凹部限定的减薄区;
第二层,所述第二层具有由凸部限定的增厚区,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能够通过所述减薄区与所述增厚区匹配相对的方式进行组合;
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具有不同的弹性;
所述凸部被构造位于并支撑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以曲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定义有与人体脚掌宽度方向一致的第一方向,所述凹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遍及所述第一层的全部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凹部一致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定义有与人体脚趾至脚后跟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方向,所述减薄区的数量为多个,且全部的减薄区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层的弹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具有防滑件,所述防滑件包括凸环、分布于所述凸环周围的凸块;
所述第一层具有背离所述第二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层具有背离所述第一层的第二表面;
所述防滑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分别对应于前脚掌和/或后脚掌;
或者,所述防滑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分别对应于前脚掌和/或后脚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和所述凸块分别设置有多个且彼此间隔形成流道。
10.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47673.4U CN210248610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一种鞋底及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47673.4U CN210248610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一种鞋底及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48610U true CN210248610U (zh) | 2020-04-07 |
Family
ID=70024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47673.4U Active CN210248610U (zh) | 2019-05-07 | 2019-05-07 | 一种鞋底及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48610U (zh) |
-
2019
- 2019-05-07 CN CN201920647673.4U patent/CN2102486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81701B2 (en) | Outsoles having grooves forming discrete lugs | |
US10231512B2 (en) | Three layer shoe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ed cushioning and traction | |
US20200170338A1 (en) | Three layer shoe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ed cushioning, flexibility, and shock absorption | |
US7748143B2 (en) | Bottom assembly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 |
US10426224B2 (en) | Three layer shoe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ed cushioning, breathability, flexibility and water displacement | |
CN105686204B (zh) | 具有带有柔性槽的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 |
CN102883632B (zh) | 具有高脚部移动性的鞋 | |
US20130185955A1 (en) | Ergonomic footwear | |
US20070277397A1 (en) | Insole | |
JP2009101139A (ja) | ハイヒール用の機能性中敷 | |
TW202137904A (zh) | 具有巢狀發泡核的鞋底結構 | |
CN115989915A (zh) | 带牵引鞋底组件的鞋类 | |
TWM536866U (zh) | 緩衝墊及緩衝鞋墊 | |
CN210248610U (zh) | 一种鞋底及鞋 | |
US20200170337A1 (en) | Three layer shoe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ed cushioning, flexibility, and shock absorption | |
CN210492873U (zh) | 一种高跟鞋鞋垫 | |
CN217218289U (zh) | 鞋底和医疗鞋 | |
JP3209029U (ja) | 前部緩衝パッド | |
JP3229046U (ja) | シューズ | |
CN215270877U (zh) | 装配式负重增高鞋 | |
CN202364941U (zh) | 一种带增高鞋垫的鞋 | |
JP7500125B1 (ja) | 履物 | |
CN206043600U (zh) | 可调前脚掌高度的高跟鞋 | |
CN210054776U (zh) | 一种耐压弹性鞋底 | |
CN212036276U (zh) | 一种增高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