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5900U -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5900U
CN210245900U CN201920576299.3U CN201920576299U CN210245900U CN 210245900 U CN210245900 U CN 210245900U CN 201920576299 U CN201920576299 U CN 201920576299U CN 210245900 U CN210245900 U CN 210245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limiting
external plug
external
conduct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62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jie Zhang
张俊杰
Chunjie Wang
王淳杰
Qilang Yuan
袁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5762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45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5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59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包括一连接电源的第一插头,第一插头包括第一插头壳体及设于第一插头壳体下端面的底座,底座下端面设有用于插接电源的插头部,底座上端面设有能与插头部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片,第一插头壳体内设有可容置第一导电片的空腔,第一插头壳体上端设有可供外接插头插入的正方形结构的插孔,插孔内设有能与外接插头进行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片,且第一导电片上端与插孔内的第二导电片电连接,插头壳体中心通过一卡紧结构与外接插头进行卡和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转接插头插接时,结构较为简单,插接后的功能块容易在轻微碰撞后就从插头上脱落,且传统的插头在使用时,经常出现插座位置不够,或者出现某个插头较大导致其他插座无法很好使用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消除插头大小不一而导致的插座无法合理利用现象且能将外接的功能插头或插座的可插接多功能插座的插头组。
本发明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包括一连接电源的第一插头,第一插头包括第一插头壳体及设于第一插头壳体下端面的底座,底座下端面设有用于插接电源的插头部,底座上端面设有能与插头部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片,第一插头壳体内设有可容置第一导电片的空腔,第一插头壳体上端设有可供外接插头插入的正方形结构的插孔,插孔内设有能与外接插头进行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片,且第一导电片上端与插孔内的第二导电片电连接,插头壳体中心通过一卡紧结构与外接插头进行卡和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型与现有结构对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发明型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该插头组与现有的传统的插头最大的区别在于,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插头壳体的上端面设有由两个“L”字形的插孔组合而成的正方形结构插孔,正方形结构的插孔使得外接插头在插接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时,可以为水平方向的横向状态或者纵向状态;在插座位置不足时,多种形态的插接方式可以使的外接插头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随意选择一个合适的方位进行插接,由此消除了传统插座因插头大小不一而导致的插座位置不能合理利用的现象;而第一插头壳体和外接插头之间的卡接结构使得外接插头不会轻易从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滑落下来,保证了第一插头和外接插头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当外接插头导电部插入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插孔中时,位于外接插头下端面的凸起会在外力作用下不断插入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凹槽内,凸起外侧壁上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外力和凹槽的双重挤压作用下,会在通孔内不断朝弹簧方向移动进而挤压弹簧;当外接插头导电部完全插入第一壳体上端面插孔中时,第一限位凸起便已移至第一限位凹槽处,即此时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填充第一限位凸起,从而完成外接插头和第一插头之间的卡紧配合;当需要将外接插头从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拆卸下来时,只需手动拔除外接插头即可,此时第一限位机构便会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限位凹槽分离,而第一限位机构从第一限位凹槽拔出后,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朝远离远离弹簧一端移动,即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在第二限位凹槽内朝远离弹簧一端滑动,直至与第二限位凹槽远离弹簧一端相抵,此时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因第二限位凹槽的阻挡而停止滑动,进而防止了第一限位凸起滑出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插孔为两个“L”字型插孔组成的正方形结构,且两个“L”字型插孔首尾互不相连;将插孔设计为由两个“L”字形的插孔组成的正方形结构使得外接插头在插接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时,可以为水平方向的横向状态或者纵向状态;在插座位置不足时,多种形态的插接方式可以使的外接插头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随意选择一个合适的方位进行插接,由此消除了传统插座因插头大小不一而导致的插座位置不能合理利用的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外接插头包括外接插头壳体及设于外接插头壳体下端面的外接插头导电部,外接插头壳体远离外接插头导电部一侧设有功能部,外接插头壳体内设有与功能部电连接的电路板,且电路板与外接插头导电部电连接;该外接插头可以为常规的任意两脚插头,该外接插头导电部主要起到的作用为给予功能部恒定的能力输入。
作为一种优选:卡紧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插头壳体远离第一导电片一侧的端面中心的凹槽,外接插头下端面中心设有一能插接至凹槽内的凸起,凹槽内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限位凹槽,凸起外侧壁设有能与第一限位凹槽相配合卡紧的第一限位机构;卡紧结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外接插头在插接至第一插头上端面的插孔中后容易出现外接插头从第一插头上掉落或外接插头发生位移等现象产生,而卡紧结构中的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一限位机构的配合卡紧进一步的防止了外接插头出现掉落的现象,保证了外接插头与第一插头之间的紧密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限位机构包括横向贯穿凸起外侧壁的通孔,且通孔内横向设有一弹簧,弹簧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机构中的弹簧与第一限位凸起的组合结构,实现了第一限位凸起在通孔内的滑动及位置还原,即当第一限位凸起在受到挤压时,第一限位凸起会横向向通孔内滑动从而使得凸起与凹槽相配合卡紧,当第一限位凸起滑动至第一限位凹槽处时,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使得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凹槽相配合卡紧。
作为一种优选:通孔内侧壁和第一限位凸起之间还设有第二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于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和设于通孔内侧壁用于防止第一限位凸起滑出通孔并供第二限位凸起滑动的第二限位凹槽;第二限位机构保证了第一限位凸起不会在弹簧的顶推力下滑出通孔;即当第一限位机构从第一限位凹槽拔出后,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朝远离远离弹簧一端移动,即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在第二限位凹槽内朝远离弹簧一端滑动,直至与第二限位凹槽远离弹簧一端相抵,此时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因第二限位凹槽的阻挡而停止滑动,进而防止了第一限位凸起滑出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凹槽为一锥形结构,凸起为与凹槽形状相一致的锥形结构;将凹槽与凸起设计成形状相一致的锥形结构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凸起插入凹槽内,且锥形结构在插接时,由于锥形结构各个面的外侧壁均为一倾斜结构,故该凸起在插接至凹槽内时,倾斜结构会对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凸起会在斜面的倾斜结构的导向作用下精准滑入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限位凸起为方便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凹槽进行配合卡紧的锥形结构;将第一限位凸起设计为锥形结构一方面当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在弹簧的顶推作用下可以有效与第一限位凹槽内侧壁相贴合;另一方面第一限位凸起的锥形结构也方便了第一限位机构在受到挤压时可以在倾斜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更顺畅的向通孔内的滑动从而挤压弹簧,直至凸起完全嵌入凹槽内,此时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与第一限位凹槽配合卡紧;当需要将外接插头从第一插头壳体上拔出时,只需正常拔出外接插头,位于凸起外侧壁的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倾斜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再次在通孔中向内滑动进而挤压弹簧,当外接插头完全从第一插头壳体上拔出时,第一限位凸起又会在弹簧的推力下恢复原始的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限位凹槽为周向设于凹槽内侧壁的环状结构;将第一限位凹槽设计成环状结构使得外接插头从各个角度插接至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插孔中是,第一限位凸起均可与第一限位凹槽相配合卡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型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型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第一插头,2、外接插头,3、卡紧结构,4、第二限位机构,101、第一插头壳体,102、底座,103、插头部,104、第一导电片,105、空腔,106、插孔,107、第二导电片,201、外接插头壳体,202、外接插头导电部,203、功能部,204、电路板,301、凹槽,302、凸起,303、第一限位凹槽,304、第一限位机构,305、通孔,306、弹簧,307、第一限位凸起,401、第二限位凸起,402、第二限位凹槽,1061、“L”字型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申请人将外接插头导电部插入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插孔中时,位于外接插头下端面的凸起会在外力作用下不断插入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凹槽内,凸起外侧壁上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外力和凹槽的双重挤压作用下,会在通孔内不断朝弹簧方向移动进而挤压弹簧;当外接插头导电部完全插入第一壳体上端面插孔中时,第一限位凸起便已移至第一限位凹槽处,即此时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填充第一限位凸起,从而完成外接插头和第一插头之间的卡紧配合;当需要将外接插头从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拆卸下来时,只需手动拔除外接插头即可,此时第一限位机构便会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限位凹槽分离,而第一限位机构从第一限位凹槽拔出后,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朝远离远离弹簧一端移动,即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在限位凹槽内朝远离弹簧一端滑动,直至与限位凹槽远离弹簧一端相抵,此时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因限位凹槽的阻挡而停止滑动,进而防止了第一限位凸起滑出通孔。
本技术方案中外接插头的功能部可以为USB连接部、电源转接部。
参见图1,本发明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包括一连接电源的第一插头1,第一插头1包括第一插头壳体101及设于第一插头壳体101下端面的底座102,底座102下端面设有用于插接电源的插头部103,底座102上端面设有能与插头部103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片104,第一插头壳体101内设有可容置第一导电片104的空腔105,第一插头壳体101上端设有可供外接插头2插入的正方形结构的插孔106,插孔106内设有能与外接插头2进行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片107,且第一导电片104上端与插孔106内的第二导电片107电连接,插头壳体101中心通过一卡紧结构3与外接插头2进行卡和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型与现有结构对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发明型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该插头组与现有的传统的插头最大的区别在于,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插头壳体的上端面设有由两个“L”字形的插孔组合而成的正方形结构插孔,正方形结构的插孔使得外接插头在插接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时,可以为水平方向的横向状态或者纵向状态;在插座位置不足时,多种形态的插接方式可以使的外接插头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随意选择一个合适的方位进行插接,由此消除了传统插座因插头大小不一而导致的插座位置不能合理利用的现象;而第一插头壳体和外接插头之间的卡接结构使得外接插头不会轻易从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滑落下来,保证了第一插头和外接插头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当外接插头导电部插入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插孔中时,位于外接插头下端面的凸起会在外力作用下不断插入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凹槽内,凸起外侧壁上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外力和凹槽的双重挤压作用下,会在通孔内不断朝弹簧方向移动进而挤压弹簧;当外接插头导电部完全插入第一壳体上端面插孔中时,第一限位凸起便已移至第一限位凹槽处,即此时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填充第一限位凸起,从而完成外接插头和第一插头之间的卡紧配合;当需要将外接插头从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拆卸下来时,只需手动拔除外接插头即可,此时第一限位机构便会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限位凹槽分离,而第一限位机构从第一限位凹槽拔出后,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朝远离远离弹簧一端移动,即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在第二限位凹槽内朝远离弹簧一端滑动,直至与第二限位凹槽远离弹簧一端相抵,此时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因第二限位凹槽的阻挡而停止滑动,进而防止了第一限位凸起滑出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插孔106为两个“L”字型插孔1061组成的正方形结构,且两个“L”字型插孔1061首尾互不相连;将插孔设计为由两个“L”字形的插孔组成的正方形结构使得外接插头在插接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时,可以为水平方向的横向状态或者纵向状态;在插座位置不足时,多种形态的插接方式可以使的外接插头在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上随意选择一个合适的方位进行插接,由此消除了传统插座因插头大小不一而导致的插座位置不能合理利用的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外接插头2包括外接插头壳体201及设于外接插头壳体201下端面的外接插头导电部202,外接插头壳体201远离外接插头导电部202一侧设有功能部203,外接插头壳体201内设有与功能部203电连接的电路板204,且电路板204与外接插头导电部202电连接;该外接插头可以为常规的任意两脚插头,该外接插头导电部主要起到的作用为给予功能部恒定的能力输入。
作为一种优选:卡紧结构3包括设于第一插头壳体101远离第一导电片104一侧的端面中心的凹槽301,外接插头2下端面中心设有一能插接至凹槽301内的凸起302,凹槽301内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限位凹槽303,凸起302外侧壁设有能与第一限位凹槽303相配合卡紧的第一限位机构304;卡紧结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外接插头在插接至第一插头上端面的插孔中后容易出现外接插头从第一插头上掉落或外接插头发生位移等现象产生,而卡紧结构中的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一限位机构的配合卡紧进一步的防止了外接插头出现掉落的现象,保证了外接插头与第一插头之间的紧密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限位机构304包括横向贯穿凸起302外侧壁的通孔305,且通孔305内横向设有一弹簧306,弹簧306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凸起307;第一限位机构中的弹簧与第一限位凸起的组合结构,实现了第一限位凸起在通孔内的滑动及位置还原,即当第一限位凸起在受到挤压时,第一限位凸起会横向向通孔内滑动从而使得凸起与凹槽相配合卡紧,当第一限位凸起滑动至第一限位凹槽处时,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使得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凹槽相配合卡紧。
作为一种优选:通孔305内侧壁和第一限位凸起307之间还设有第二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4包括设于第一限位凸起307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401和设于通孔305内侧壁用于防止第一限位凸起307滑出通孔305并供第二限位凸起401滑动的第二限位凹槽402;第二限位机构保证了第一限位凸起不会在弹簧的顶推力下滑出通孔;即当第一限位机构从第一限位凹槽拔出后,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朝远离远离弹簧一端移动,即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在第二限位凹槽内朝远离弹簧一端滑动,直至与第二限位凹槽远离弹簧一端相抵,此时第二限位凸起便会因第二限位凹槽的阻挡而停止滑动,进而防止了第一限位凸起滑出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凹槽301为一锥形结构,凸起302为与凹槽301形状相一致的锥形结构;将凹槽与凸起设计成形状相一致的锥形结构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凸起插入凹槽内,且锥形结构在插接时,由于锥形结构各个面的外侧壁均为一倾斜结构,故该凸起在插接至凹槽内时,倾斜结构会对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凸起会在斜面的倾斜结构的导向作用下精准滑入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限位凸起307为方便第一限位凸起307与第一限位凹槽303进行配合卡紧的锥形结构;将第一限位凸起设计为锥形结构一方面当第一限位凸起外侧壁在弹簧的顶推作用下可以有效与第一限位凹槽内侧壁相贴合;另一方面第一限位凸起的锥形结构也方便了第一限位机构在受到挤压时可以在倾斜结构的导向作用下,更顺畅的向通孔内的滑动从而挤压弹簧,直至凸起完全嵌入凹槽内,此时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弹簧的顶推下与第一限位凹槽配合卡紧;当需要将外接插头从第一插头壳体上拔出时,只需正常拔出外接插头,位于凸起外侧壁的第一限位凸起会在倾斜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再次在通孔中向内滑动进而挤压弹簧,当外接插头完全从第一插头壳体上拔出时,第一限位凸起又会在弹簧的推力下恢复原始的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限位凹槽303为周向设于凹槽301内侧壁的环状结构;将第一限位凹槽设计成环状结构使得外接插头从各个角度插接至第一插头壳体上端面的插孔中是,第一限位凸起均可与第一限位凹槽相配合卡紧。

Claims (9)

1.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包括一连接电源的第一插头(1),所述第一插头(1)包括第一插头壳体(101)及设于第一插头壳体(101)下端面的底座(102),所述底座(102)下端面设有用于插接电源的插头部(103),所述底座(102)上端面设有能与插头部(103)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片(10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壳体(101)内设有可容置第一导电片(104)的空腔(105),所述第一插头壳体(101)上端设有可供外接插头(2)插入的正方形结构的插孔(106),所述插孔(106)内设有能与外接插头(2)进行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片(107),且所述第一导电片(104)上端与插孔(106)内的第二导电片(107)电连接,所述插头壳体(101)中心通过一卡紧结构(3)与外接插头(2)进行卡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6)为两个“L”字型插孔(1061)组成的正方形结构,且两个“L”字型插孔(1061)首尾互不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插头(2)包括外接插头壳体(201)及设于外接插头壳体(201)下端面的外接插头导电部(202),所述外接插头壳体(201)远离外接插头导电部(202)一侧设有功能部(203),所述外接插头壳体(201)内设有与功能部(203)电连接的电路板(204),且所述电路板(204)与外接插头导电部(20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结构(3)包括设于第一插头壳体(101)远离第一导电片(104)一侧的端面中心的凹槽(301),所述外接插头(2)下端面中心设有一能插接至凹槽(301)内的凸起(302),所述凹槽(301)内侧壁周向设有第一限位凹槽(303),所述凸起(302)外侧壁设有能与第一限位凹槽(303)相配合卡紧的第一限位机构(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04)包括横向贯穿凸起(302)外侧壁的通孔(305),且所述通孔(305)内横向设有一弹簧(306),所述弹簧(306)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凸起(3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05)内侧壁和第一限位凸起(307)之间还设有第二限位机构(4),所述第二限位机构(4)包括设于第一限位凸起(307)外侧壁的第二限位凸起(401)和设于通孔(305)内侧壁用于防止第一限位凸起(307)滑出通孔(305)并供第二限位凸起(401)滑动的第二限位凹槽(40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01)为一锥形结构,所述凸起(302)为与凹槽(301)形状相一致的锥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07)为方便第一限位凸起(307)与第一限位凹槽(303)进行配合卡紧的锥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303)为周向设于凹槽(301)内侧壁的环状结构。
CN201920576299.3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45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6299.3U CN210245900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6299.3U CN210245900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5900U true CN210245900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629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45900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59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285A (zh) * 2019-04-25 2019-07-23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CN111600158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张克清 一种基于弹性触控的家用电器用节能通电装置
CN112072359A (zh) * 2020-09-10 2020-12-11 毛军玖 一种多功能便携插座插头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285A (zh) * 2019-04-25 2019-07-23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CN110048285B (zh) * 2019-04-25 2024-02-20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CN111600158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张克清 一种基于弹性触控的家用电器用节能通电装置
CN112072359A (zh) * 2020-09-10 2020-12-11 毛军玖 一种多功能便携插座插头
CN112072359B (zh) * 2020-09-10 2022-05-20 南京驭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便携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45900U (zh)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CN21774091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温控连接器
CN206211175U (zh) 一种电力用快速接线装置
CN210404153U (zh) 一种弹性连接的type-c公头连接器
CN109698428B (zh) 一种汽车用防自分离的线束连接器
CN110048285B (zh) 一种可转接多功能插头的插座组
CN201540915U (zh) 电池防误插连接器
CN210007019U (zh) 一种端子连接器结构
CN211088666U (zh) 一种y型数据线及连接端头
CN209948253U (zh)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CN207910163U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和带有该电连接结构的灯具
CN110265818B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
CN203826620U (zh) 插接端子
CN207009745U (zh) 一种带移动存储功能的usb数据线
CN204577698U (zh) 复合型usb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电连接器
CN213340861U (zh) 一种具备防尘防触电功能的插座
CN205159640U (zh) 一种安卓系统超短磁吸型micro接口
CN210957231U (zh) 转换插座
CN208723147U (zh) 电缆线尾插
CN203871552U (zh) 一种组合插座
JPS607169U (ja) 電話用コネクタ
CN221041853U (zh) 一种插座头可旋转的插座
CN213845711U (zh) 一种自锁连接器
CN211879723U (zh) 一种可移动式插座
CN220122160U (zh) 一种分体式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