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5773U - 组合接插件 - Google Patents

组合接插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5773U
CN210245773U CN201921242482.6U CN201921242482U CN210245773U CN 210245773 U CN210245773 U CN 210245773U CN 201921242482 U CN201921242482 U CN 201921242482U CN 210245773 U CN210245773 U CN 210245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pin groups
modular connector
pin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24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feng Fu
付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NGCHE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eng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eng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eng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12424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45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5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5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接插件,包括绝缘座和多个分别供与多个电子元器件对应连接的插针组,多个所述插针组均分别与所述绝缘座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整体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组合接插件可实现与多个电子元器件相连接,其一方面简化了多个电子元器件间的装配方式,提升了多个电子元器件间的装配速度,使得装配更加简便、快速、准确;另一方面又大大缩减了装配空间,很好的适用于微小型产品。

Description

组合接插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发动机ISG控制器上的组合接插件。
背景技术
常规的接插件多是按照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来采用独立设计结构,比如:当连接控制器与电源、传感器和电机等器件时,采用的是各自分开、相互独立的接插件,即控制器通过第一接插件与电源连接,通过第二接插件与传感器连接,通过第三接插件与电机连接。
上述连接方式对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要求不多,简化、方便了产品设计。但上述连接结构占用安装空间大,不适于应用在微小型产品中,而且上述连接结构中需要用到较多的接插件,成本相对较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接插件,其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成本低,可实现与多个电子元器件相连接,且连接装配简便、快速、准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接插件,包括绝缘座和多个分别供与多个电子元器件对应连接的插针组,多个所述插针组均分别与所述绝缘座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整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座通过塑胶成型工艺成型于多个所述插针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插针组各由至少两个插针组成;且多个所述插针组还呈线性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座具有一为长条板状的基板,所述基板具有正面和背面,其中在所述基板的正面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安装座,且多个所述安装座还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多个所述插针组分别对应的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座中,且多个所述插针组中的插针一端头还均分别对应的露出于多个所述安装座的正面,以形成多个接口;多个所述插针组中的插针另一端头还均分别伸出于所述基板的背面外,以供与PCB板焊接固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针组为四个,分别为一供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电源插针组、一供与传感器相连接的传感器插针组、一供与电机相连接的电机插针组、以及一供与应用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的控制端插针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板的背面上一体成型有供与PCB板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背面上的承接块和一体成型于所述承接块上并供PCB板套接安装的圆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与应用器件的外壳相卡接配合连接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组合接插件可实现与多个电子元器件相连接,其一方面简化了多个电子元器件间的装配方式,提升了多个电子元器件间的装配速度,使得装配更加简便、快速、准确;另一方面又大大缩减了装配空间,很好的适用于微小型产品。②该组合接插件的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加工方便,这样无论是对本身单价还是加工,都大大节省了成本。③该组合接插件通过结构创新,还使得其整体的抗震动性能和抗冲击性能都有所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接插件处于第一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接插件处于第二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接插件处于第三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绝缘座 10——基板
11——安装座 12——连接部
120——承接块 121——圆柱
13——卡槽 20——电源插针组
21——传感器插针组 22——电机插针组
23——控制端插针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1: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接插件处于三个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组合接插件包括绝缘座1和多个分别供与多个电子元器件对应连接的插针组,多个所述插针组均分别与所述绝缘座1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整体结构。即该组合接插件可实现与多个电子元器件相连接,其一方面简化了多个电子元器件间的装配方式,提升了多个电子元器件间的装配速度,使得装配更加简便、快速、准确;另一方面又大大缩减了装配空间,很好的适用于微小型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绝缘座1通过塑胶成型工艺成型于多个所述插针组上。
每一所述插针组各由至少两个插针组成,且多个所述插针组还呈线性排布;多个所述插针组整齐划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辨识性,且使得对插更加清晰、有条理、快捷,更具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绝缘座1具有一为长条板状的基板10,所述基板10具有正面和背面,其中在所述基板10的正面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安装座11,且多个所述安装座11还沿所述基板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多个所述插针组分别对应的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座11中,且多个所述插针组中的插针一端头还均分别对应的露出于多个所述安装座11的正面,以形成多个接口;多个所述插针组中的插针另一端头还均分别伸出于所述基板10的背面外,以供与PCB板焊接固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插针组为四个,分别为一供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电源插针组20、一供与传感器相连接的传感器插针组21、一供与电机相连接的电机插针组22、以及一供与应用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的控制端插针组23。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基板10的背面上一体成型有供与PCB板相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具有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10背面上的承接块120和一体成型于所述承接块120上并供PCB板套接安装的圆柱121。
即PCB板与该组合接插件的连接方式为:PCB板先套接于圆柱上,再与多个插针组焊接。其中,所述连接部上的圆柱有利于PCB安装时水平校准,有利于保证PCB板与绝缘座间安装的准确度。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12为至少两个(图示为三个,但不局限于三个),且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12沿所述基板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基板10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与应用器件的外壳(如摩托车发动机ISG控制器的外壳)相卡接配合连接的卡槽13。相应的,应用器件的外壳上形成有供与所述卡槽13相卡接配合的凸起;上述卡接连接方式便于该组合接插件简便、稳固的安装于应用器件上。当然,应用器件的外壳与绝缘座之间还可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如螺接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接插件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成本低,可实现与多个电子元器件相连接,且连接装配简便、快速、准确。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座(1)和多个分别供与多个电子元器件对应连接的插针组,多个所述插针组均分别与所述绝缘座(1)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1)通过塑胶成型工艺成型于多个所述插针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插针组各由至少两个插针组成;且多个所述插针组还呈线性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1)具有一为长条板状的基板(10),所述基板(10)具有正面和背面,其中在所述基板(10)的正面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安装座(11),且多个所述安装座(11)还沿所述基板(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多个所述插针组分别对应的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座(11)中,且多个所述插针组中的插针一端头还均分别对应的露出于多个所述安装座(11)的正面,以形成多个接口;多个所述插针组中的插针另一端头还均分别伸出于所述基板(10)的背面外,以供与PCB板焊接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为四个,分别为一供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电源插针组(20)、一供与传感器相连接的传感器插针组(21)、一供与电机相连接的电机插针组(22)、以及一供与应用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的控制端插针组(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10)的背面上一体成型有供与PCB板相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具有一体成型于所述基板(10)背面上的承接块(120)和一体成型于所述承接块(120)上并供PCB板套接安装的圆柱(1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12)沿所述基板(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10)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与应用器件的外壳相卡接配合连接的卡槽(13)。
CN201921242482.6U 2019-08-02 2019-08-02 组合接插件 Active CN210245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482.6U CN210245773U (zh) 2019-08-02 2019-08-02 组合接插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482.6U CN210245773U (zh) 2019-08-02 2019-08-02 组合接插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5773U true CN210245773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93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2482.6U Active CN210245773U (zh) 2019-08-02 2019-08-02 组合接插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57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0637A (zh) * 2020-04-29 2020-08-04 常州洪记两轮智能交通工具有限公司 电机用一体式插件、制造方法及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0637A (zh) * 2020-04-29 2020-08-04 常州洪记两轮智能交通工具有限公司 电机用一体式插件、制造方法及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8518B2 (en) Data bus structure for terminal blocks and terminal blocks using the same
CN210245773U (zh) 组合接插件
CN110312066B (zh) 一种相机稳定性结构
US2022022403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310678A (zh) 组合接插件
CN109819589A (zh) 电路板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06714485B (zh) 夹持结构以及包括该夹持结构的数据接口装置
CN210052934U (zh) 应用于控制装置上的组合接插件
CN216381932U (zh) 一种串联式风扇组
CN103108478A (zh) 静电消除器
CN104378946B (zh) 信号接头固定架
CN216009231U (zh) 压合支架预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540934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模块化磁吸风扇
US8075349B2 (en)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942075B (zh) 具有电路板和构件的电装置
CN204204786U (zh) 一种可扩展的保险丝盒组件
CN112234381A (zh) 一种电连接器浮动连接方法及装置
CN217902430U (zh) 视野可调的读码器
CN220965248U (zh) 一种有精确定位功能的电路板固定螺钉
CN112956082A (zh) 连接器以及三向传输和转换电路模块
CN217405768U (zh) 网络接插件
US20050057907A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208674468U (zh) 网络连接器
CN219287952U (zh) I/o功能板装配单元和机箱
CN210379666U (zh) 连接器插座及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3

Address after: 215300 Building No. 518 Cangye Road, Huaqiao Town,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GONGCHE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52, area C, building 2, 18 Youai Road, Qingpu Industrial Park,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GENGCH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