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9365U - 闩锁 - Google Patents

闩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9365U
CN210239365U CN201920769184.6U CN201920769184U CN210239365U CN 210239365 U CN210239365 U CN 210239365U CN 201920769184 U CN201920769184 U CN 201920769184U CN 210239365 U CN210239365 U CN 210239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ench
housing
latch
slider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91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anjun Li
李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997212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0239365(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91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9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9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9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闩锁,包括:壳体,其具有底壁;扳手,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中,通过枢转轴能够相对于壳体枢转以处于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滑块,位于壳体与扳手之间,能够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壳体滑动,以使闩锁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其中,滑块的一端具有滑动槽,滑动槽至少部分地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扳手通过滑动轴联接到滑动槽,扳手能够通过滑动轴相对于滑块旋转,在旋转的同时,滑动轴能沿着滑动槽滑动,并推动滑块相对于壳体滑动。

Description

闩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闩锁,特别是一种能够自闭合的闩锁。
背景技术
闩锁是一种常见的固定或闭合用装置,其用于将一个物件固定或闭合至另一个物件。闩锁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器、仪器、日常用品等许多领域。闩锁通常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闭合状态下,闩锁涉及的若干个物件无法彼此脱离,在打开状态下,闩锁涉及的若干个物件可以自由地脱离。
在闩锁的某些应用领域中,期待闩锁具有自闭合的功能。例如,在闩锁从打开状态转换到闭合状态时,闩锁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这些部件趋于向闭合状态运动,或者当闩锁到达闭合状态时,闩锁的部件不容易脱离闭合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闩锁,其能够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闩锁,包括:壳体,其具有底壁;扳手,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中,通过枢转轴能够相对于壳体枢转以处于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滑块,位于壳体与扳手之间,能够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壳体滑动,以使闩锁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其中,滑块的一端具有滑动槽,滑动槽至少部分地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扳手通过滑动轴联接到滑动槽,扳手能够通过滑动轴相对于滑块旋转,在旋转的同时,滑动轴能沿着滑动槽滑动,并推动滑块相对于壳体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扳手处于其闭合位置时,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滑动轴的位置相对于枢转轴更远离壳体的底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扳手上固定地设置有U形卡簧,U形卡簧能通过使两支臂撑开和回缩而弹性变形,滑块上设有卡合部,以便在扳手处于其闭合位置时,卡簧借助其弹性变形卡合到卡合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扳手处于其打开位置时,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滑动轴的位置相对于枢转轴更靠近壳体的底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闩锁还设有按钮,按钮呈板状,插置于扳手与按钮之间;并且按钮被安装在扳手上,且能够在扳手上滑动;按钮上设置有钩槽或钩部,滑块上设置有与按钮的钩槽或钩部相对应的钩部或钩槽;当扳手处于其闭合位置时,按钮的钩槽或钩部与滑块的对应的钩部或钩槽扣合,以将扳手与滑块相互锁定;按钮能够被操作为沿着使按钮的钩槽或钩部与滑块的钩部或钩槽解除接合的方向滑动,以释放扳手与滑块的锁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闩锁中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安置在扳手与按钮之间,用以将按钮偏压至使其钩槽与钩部接合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底部开口,滑块设置滑动槽的部分以及滑动槽均延伸穿过底部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闩锁还设有锁芯,锁芯能穿过扳手上的锁芯孔,与滑块上的相应锁芯固定孔接合卡固,以便将扳手闭合到滑块,进而闭合到壳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闩锁处于闭合状态时,扳手与壳体的底壁基本平行;在闩锁处于打开状态时,扳手与壳体呈钝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闩锁处于闭合状态时,扳手的一个表面与壳体的侧壁的顶端基本齐平。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A-1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分解立体图;
图3A-3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壳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4A-4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扳手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5A-5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滑块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6A-6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处于闭合状态,图6C是沿图6B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A-7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处于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的某一中间位置,图7C是沿图7B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A-8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处于打开状态(即闩锁的扳手完全打开状态),图8C是沿图8B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A-9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11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壳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2A-12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扳手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3A-13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滑块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4A-14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按钮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5A-15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处于闭合状态且其扳手处于锁定状态,图15C是沿图15B的D-D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6A-16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处于闭合状态但是其扳手处于解锁状态,图16C是沿图16B的E-E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7A-17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处于打开状态(即闩锁的扳手完全打开状态),图17C是沿图17B的F-F线截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200 闩锁
110、210 壳体
111、211 底壁
112、212 侧壁
113、213 枢转轴安装孔
114、214 底部开口
120、220 扳手
121、221 滑动轴孔
122、222 枢转轴孔
123、223 锁芯孔
130、230 滑块
131、231 滑动槽
132 卡合部
133 锁芯固定部
233 钩部
141、241 滑动轴
142、242 枢转轴
143、243 弹性件
144、244 锁芯
145、245 垫圈
146、246 锁舌
250 按钮
251 钩槽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文参考特定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应被局限于所示细节。确切地说,在权利要求的等价方案的范围内且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细节做出多种修改。
本文中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向描述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些方向,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首先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图1A-1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闩锁100包括壳体110、扳手120、滑块130、滑动轴141、枢转轴142、弹性件143、锁芯144、垫圈145、锁舌146。
现在描述壳体110的详细特征。图3A-3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壳体110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壳体110呈长形的盒状,其具有底壁111和两个侧壁112,与底壁111相对的顶壁开放。壳体110的侧壁112上设有枢转轴142安装孔113,底壁111上设有底部开口114。在使用中,壳体110容置闩锁100的其它部件,且用于将闩锁100固定到需要锁定的物件(图中未示出)。图中示出长形的盒状的壳体110,其侧壁112的顶侧设有用于固定到待锁定物件的形状特征。然而应理解,壳体110的形状和固定到待锁定物件的方式并非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而是可以变化而不影响本申请的设计构思。
现在描述扳手120的详细特征。图4A-4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扳手120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扳手120大致呈板状,其一端是相对于壳体110固定的固定端,另一端是可以被使用者操作而相对于壳体110移动的自由端。扳手120的固定端通过设有开口而呈叉状,以便组装到滑块130。在扳手120的固定端附近设有滑动轴孔121和枢转轴孔122,其中滑动轴孔121更加接近扳手120的固定端。扳手120的自由端附近设有锁芯孔123,以便安装锁芯144。扳手120的面向壳体110的一侧上还设有形状特征以便将弹性件143固定到扳手120。例如,扳手120例如设有卡合槽以配合到弹性件143的U形部,以及设有孔以配合到弹性件143的端部,但不局限于此。
现在描述滑块130的详细特征。图5A-5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滑块130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滑块130大致呈板状,其一端处设有滑动槽131,滑动槽13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滑块130的板状平面。应理解,滑动槽131也可以相对于滑块130的板状平面倾斜延伸,或者可以呈弧形延伸。滑块130在面向扳手120的一侧上设有卡合部132,以便可脱开地卡合到安装在扳手120上的弹性件143。例如,弹性件143可以是U性的卡簧,卡合部132可以是蘑菇头,当扳手120接近滑块130时,扳手120上的弹性件143被蘑菇头暂时撑开,随后回复形状并卡合在蘑菇头上。滑块130在面向扳手120的一侧上还设有锁芯固定部133。例如,锁芯固定部133可以是沿某一方向的卡合槽,当接合到锁芯144的锁舌146旋转到该方向时,锁舌146会被锁定在卡合槽中。应理解,卡合部132和锁芯固定部133也可以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它形式,只要能执行卡合和锁定功能。
现在回到图2,描述本申请的闩锁100的组装。如图所示,滑块130至少部分地被置于壳体110中,并且被壳体110中的结构特征(例如在壳体110的侧壁内部的突起)限定为仅能沿着壳体110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块130的滑动槽131及设置滑动槽131的部分延伸出壳体110的底壁111上的底部开口114。通过滑块130与壳体110之间的相对滑动,闩锁100可以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例如,壳体110被固定到待锁定物件,而滑块130通过滑动而接合或脱离另一物件,从而实现闩锁100的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
扳手120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110中,枢转轴142穿过扳手120上的枢转轴孔122和壳体110上的枢转轴安装孔113。这样,扳手能够通过枢转轴142能够相对于壳体110枢转以处于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而且,滑动轴241穿过扳手上的滑动轴孔121和滑块130上的滑动槽113。这样,扳手120通过滑动轴141联接到滑块130的滑动槽131。扳手120能够通过滑动轴141相对于滑块130旋转。在扳手120通过滑动轴141旋转的同时,滑动轴141能沿着滑动槽131滑动,并推动滑块130相对于壳体110滑动。这样,使用者通过操作扳手120,就可以使得闩锁100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
弹性件143被固定到扳手120的面向滑块130的表面上,以便在扳手120处于其闭合位置时卡合在滑块130的卡合部132上,从而有利于将扳手120保持在其闭合位置。
锁芯144从扳手120的背向滑块130的一侧穿过扳手120上的锁芯孔123,垫圈145和锁舌146从扳手120的另一侧被固定到锁芯144上,从而将锁芯144组装在扳手120上。垫圈145用于提供锁舌146与扳手120之间的缓冲和密封。使用者可以旋转锁芯144以带动锁舌146,从而将扳手120锁定到滑块130或从滑块130解锁。
现在描述闩锁100的详细操作。图6A-6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100处于闭合状态,图6C是沿图6B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扳手120的表面与壳体110的侧壁112齐平,这样有利于闭合状态下的闩锁100的平整外观。然而这不是必须的,扳手120的表面也可以高于或低于壳体110的侧壁112。此时,滑动轴141位于滑动槽131的远离壳体110的底壁111的一端处,且滑块130的具有滑动槽131的一端靠近壳体110的端部,弹性件143卡合在滑块130的卡合部132上。
图7A-7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100处于闭合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的某一中间位置,图7C是沿图7B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想要打开闩锁100时,可以操作扳手120的自由端,例如将手指放入扳手120的自由端与壳体110的间隙中,用力抬起扳手120以使弹性件143脱离滑块130的卡合部132。这样,扳手120围绕枢转轴142相对于壳体110旋转,从图6A-6C所示的状态到达了图7A-7C所示的状态。
图8A-8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闩锁100的应用状态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闩锁100处于打开状态(即闩锁100的扳手120完全打开状态),图8C是沿图8B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所示,使用者继续抬起扳手120,使得扳手120相对于壳体110旋转到最大角度,此时壳体110的侧壁112阻挡扳手120而使其不能继续旋转。该最大角度例如可以为126度,但也可以为接近的角度,例如可以在115度-135度之间。应理解,扳手120相对于壳体110的最大角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变化,并不局限于上述角度。在扳手120的整个旋转过程中,枢转轴142相对于壳体110不移动,而滑动轴141围绕枢转轴142旋转从而相对于壳体110变化位置。因此,滑动轴141相对于壳体110推动滑块130,使得滑块130相对于壳体110滑动从而离开壳体110的侧壁112。此时,闩锁100到达其打开状态。
关闭闩锁100的操作与打开闩锁100的操作具有相反顺序。在本实施例中,当扳手120处于或接近其闭合位置时,在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上,滑动轴141的位置相对于枢转轴142更远离所述壳体110的底壁111。这样,扳手120在其自重作用下产生趋向于闭合的旋转力矩。其结果是,在使用者未能恰当地对扳手120施力以使其到达闭合位置时(例如用力太小,或用力太大以至于扳手120反弹),扳手120能够自动到达其闭合位置,即实现了自关闭。
现在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图9A-9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200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2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闩锁200包括壳体210、扳手220、滑块130、按钮250、弹性件243、滑动轴141、枢转轴242、锁芯243、垫圈245、锁舌246。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壳体210呈长形的盒状,其具有底壁211和侧壁212,与底壁211相对的顶壁开放。壳体210的侧壁212上设有枢转轴242安装孔213,底壁211上设有底部开口214。扳手220大致呈板状,其一端是相对于壳体210固定的固定端,另一端是可以被使用者操作的自由端。在扳手220的固定端附近设有滑动轴孔221和枢转轴孔222,其中滑动轴孔221更加接近扳手220的固定端。扳手220的自由端附近设有锁芯孔223,以便安装锁芯。滑块230大致呈板状,其一端处设有滑动槽231,滑动槽231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滑块230的板状平面。上述特征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特征相似,因此不再赘述。
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的闩锁200还包括按钮250,按钮250的作用是将扳手220锁定到滑块230。具体地,图14A-14G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闩锁200的按钮250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按钮250呈板状,插置于扳手220与滑块230之间,并且按钮250被安装到扳手220,且能够在扳手220上滑动。按钮250上设置有钩槽251,滑块230上设置有与按钮250的钩槽251相对应的钩部233。当扳手220处于其闭合位置时,按钮250的钩槽251与滑块230的对应的钩部233扣合,以将扳手220与滑块230相互锁定。按钮250能够被操作为沿着使按钮250的钩槽与滑块230的钩部233解除接合的方向滑动,以释放扳手220与滑块230的锁定。按钮250和滑块230上的钩部233和钩槽251均在互相面向的表面上设有斜面,使得当扳手220接近滑块230时钩部233和钩槽251能自动接合。虽然本实施例示出了按钮250上设置有钩槽251而滑块230上设置有钩部233,但容易理解,按钮250上也可以设有钩部,而滑块230上设有相应地钩槽。
与第一实施例的弹性件243不同,第二实施例的弹性件243安置在扳手220与按钮250之间,用以将按钮250偏压向使钩槽251与钩部233接合的位置。
现在参照图15A-17C描述闩锁200的详细操作。第二实施例的闩锁200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闩锁200相似,以下仅描述区别部分。当使用者打开闩锁200时,其首先通过扳手220与壳体210之间的空隙按压按钮250(例如用手指按压),使得按钮250克服弹性件243的偏压力运动,从而释放扳手220与滑块230之间的锁定(参见图16C),然后抬起扳手220。当使用者关闭闩锁200时,其无需特意操作按钮250,仅需旋转扳手220使得扳手220靠近滑块230。此时,由于按钮250和滑块230的钩部233和钩槽251均具有面向彼此的斜面,按钮250在上述斜面的作用下克服弹性件243的偏压力移动,使得扳手220能够到达被锁定到滑块230的位置。随后,按钮250在弹性件243的偏压力作用下移动,从而将扳手220锁定到滑块230。也即,实现了扳手220的自关闭。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闩锁,其扳手具有自关闭功能,能够在使用者没有恰当用力以关闭扳手时,仍然使扳手能够被稳定地关闭。因此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提升了使用体验。
虽然本文已示出并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想到许多变型、改变和替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因此,随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底壁;
扳手,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壳体中,通过枢转轴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以处于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
滑块,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扳手之间,能够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使所述闩锁处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
其中,所述滑块的一端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扳手通过滑动轴联接到所述滑动槽,所述扳手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轴相对于所述滑块旋转,在旋转的同时,所述滑动轴能沿着所述滑动槽滑动,并推动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扳手处于其闭合位置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滑动轴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枢转轴更远离所述壳体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扳手上固定地设置有U形卡簧,所述U形卡簧能通过使两支臂撑开和回缩而弹性变形,所述滑块上设有卡合部,以便在所述扳手处于其闭合位置时,所述卡簧借助其弹性变形卡合到所述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扳手处于其打开位置时,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滑动轴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枢转轴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还设有按钮,所述按钮呈板状,插置于所述扳手与所述按钮之间;并且所述按钮被安装在所述扳手上,且能够在所述扳手上滑动;
所述按钮上设置有钩槽或钩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钮的钩槽或钩部相对应的钩部或钩槽;
当所述扳手处于其闭合位置时,所述按钮的钩槽或钩部与所述滑块的对应的钩部或钩槽扣合,以将所述扳手与所述滑块相互锁定;
所述按钮能够被操作为沿着使所述按钮的钩槽或钩部与所述滑块的钩部或钩槽解除接合的方向滑动,以释放所述扳手与所述滑块的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中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扳手与所述按钮之间,用以将所述按钮偏压至使其钩槽与所述钩部接合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底部开口,所述滑块设置所述滑动槽的部分以及所述滑动槽均延伸穿过所述底部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还设有锁芯,所述锁芯能穿过所述扳手上的锁芯孔,与所述滑块上的相应锁芯固定孔接合卡固,以便将所述扳手闭合到所述滑块,进而闭合到所述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闩锁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扳手与所述壳体的底壁基本平行;
在所述闩锁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扳手与所述壳体呈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闩锁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扳手的一个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顶端基本齐平。
CN201920769184.6U 2019-05-24 2019-05-24 闩锁 Active CN210239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9184.6U CN210239365U (zh) 2019-05-24 2019-05-24 闩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9184.6U CN210239365U (zh) 2019-05-24 2019-05-24 闩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9365U true CN210239365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7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9184.6U Active CN210239365U (zh) 2019-05-24 2019-05-24 闩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9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1934A (zh) * 2021-01-27 2022-07-29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限位装置和儿童安全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1934A (zh) * 2021-01-27 2022-07-29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限位装置和儿童安全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2547B2 (en) Locking tongs
JP4754927B2 (ja) プッシュラッチ
US5042853A (en) Paddle latch assembly
EP2130451B1 (en) Carrying case with locking latch mechanism
EP1292750B1 (en) Over-centre latch
TWI578880B (zh) 扣合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KR20060119874A (ko) 로크다운 패들을 구비한 회전 폴 래치
CN210239365U (zh) 闩锁
US4356712A (en) Hardware assembly for luggage and the like
CA239497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dishwasher door
JPH049833Y2 (zh)
US11772856B2 (en) Storage case
JP3691350B2 (ja) 蓋体を具えた機器
JP5187723B2 (ja) 小型ケース用錠前
KR20210121086A (ko) 가구용 플랩 피팅
CN217461796U (zh) 闩锁和锁定结构
CN209942431U (zh) 闩锁及闩锁组件
KR100395360B1 (ko) 단일조작 로크장치
KR100201059B1 (ko) 래치로크장치
JP4446946B2 (ja) 掛止装置
JP6193341B2 (ja) 施錠装置
JPH0535772Y2 (zh)
JP2022169173A (ja) ハウジングの取付構造
KR200246925Y1 (ko) 출입문용잠금장치의잠금구
KR910006242Y1 (ko) 손잡이 겸용 자물쇠 뭉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5W130470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Declare partial invalidity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right No. 201920769184.6. In response to the claims submitted by the patentee on April 10, 2023, declare claims 1-3 and claims 6-8 citing claims 1-3 invalid, and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validity of the patent on the basis of claims 4-5 and claims 6-8 citing claims 4-5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728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180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Latch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Patentee: SOUTHCO LOCK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