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8836U - 叠合剪力墙 - Google Patents

叠合剪力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8836U
CN210238836U CN201920464926.4U CN201920464926U CN210238836U CN 210238836 U CN210238836 U CN 210238836U CN 201920464926 U CN201920464926 U CN 201920464926U CN 210238836 U CN210238836 U CN 210238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hear wall
mounting groove
mounting
superim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49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esen Fan
樊则森
Hongxin Wang
王洪欣
Xiaoli Li
李晓丽
Yong Zhao
赵勇
Zhanqi Sun
孙占琦
Zhiqiang Zhong
钟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enzhen Branch
Priority to CN2019204649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8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8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883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剪力墙,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上下相对的叠合墙体,且相邻的两个叠合墙体开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设有与纵向钢筋同一平面的连接钢筋,即上下两个叠合墙体间的连接钢筋布置与叠合剪力墙内的所有钢筋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不会降低叠合剪力墙的平面外抗弯承载力,保障叠合剪力墙的整体受力性能。此外,由于开设有安装凹槽,且混凝土层位于相邻两个叠合墙体之间并填充满各安装凹槽,使得混凝土层与叠合墙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混凝土层与叠合墙体连接更牢固,有效提高了叠合剪力墙的整体性。

Description

叠合剪力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广泛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上下层墙体的钢筋连接多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或者锚浆搭接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具有套筒成本高、灌浆质量难以控制、加工及施工工序复杂等问题;锚浆搭接连接技术存在竖向钢筋搭接偏心、钢筋搭接长度长、现场施工难度大、预留孔的形成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无论是套筒灌浆连接还是锚浆搭接连接,预制墙体上下层之间只有一层砂浆相连,容易在水平接缝处出现受力集中,形成薄弱截面,进而影响墙体结构的平面外抗弯折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剪力墙不能保障墙体结构的平面外抗弯折承载力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合剪力墙,包括至少两个纵向叠合设置的叠合墙体以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叠合墙体之间的混凝土层,相邻两个所述叠合墙体设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凹槽,相对两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纵向设置的连接钢筋,所述混凝土层还浇筑于所述安装凹槽内并包覆所述连接钢筋,各所述叠合墙体内均设有纵向设置的纵向钢筋,且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设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与相对的两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抵接,所述连接钢筋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安装凹槽的深度和。
进一步地,各所述安装凹槽为锥形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尺寸由所述安装凹槽的开口指向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各所述叠合墙体上均包括有多个安装凸起,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凹槽间隔形成所述安装凸起,所述纵向钢筋伸入所述安装凸起内。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钢筋的两端与相对的两个所述安装凸起的端部平齐。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安装凸起等间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安装凸起内设有一根或两根所述纵向钢筋。
进一步地,各所述叠合墙体的顶面与底面均设置为粗糙面。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墙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纵向钢筋绑扎的横向钢筋,且所述横向钢筋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叠合墙体的横向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剪力墙,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上下相对的叠合墙体,且相邻的两个叠合墙体开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设有与纵向钢筋同一平面的连接钢筋,即上下两个叠合墙体间的连接钢筋布置与叠合剪力墙内的所有钢筋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不会降低叠合剪力墙的抗弯承载力,保障叠合剪力墙的平面外抗弯折承载力。此外,由于开设有安装凹槽,且混凝土层位于相邻两个叠合墙体之间并填充满各安装凹槽,使得混凝土层与叠合墙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混凝土层与叠合墙体连接更牢固,有效提高了叠合剪力墙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叠合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叠合墙体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叠合墙体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叠合墙体;11—安装凹槽;12—纵向钢筋;
111—固定孔;13—安装凸起;14—横向钢筋;
20—混凝土层;21—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包括至少两个纵向叠合设置的叠合墙体10以及设于相邻两个叠合墙体10之间的混凝土层20,相邻两个叠合墙体10设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凹槽11,即相对的两个安装凹槽的开口为相对设置,相对两安装凹槽11内设有纵向设置的连接钢筋21,混凝土层20浇筑于安装凹槽11内并包覆连接钢筋21,各叠合墙体10内均设有纵向设置的纵向钢筋12,且连接钢筋21与纵向钢筋12设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叠合剪力墙,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上下相对的叠合墙体10,且相邻的两个叠合墙体10开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凹槽11,安装凹槽11内设有与纵向钢筋12同一平面的连接钢筋21,即上下两个叠合墙体10间的连接钢筋21与叠合剪力墙内的所有纵向钢筋12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不会降低叠合剪力墙的平面外抗弯折承载力,保障叠合剪力墙的整体受力性能。此外,由于开设有安装凹槽11,且混凝土层20位于相邻两个叠合墙体10之间并填充满各安装凹槽11,使得混凝土层20与叠合墙体10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混凝土层20与叠合墙体10连接更牢固,有效提高了叠合剪力墙的整体性。
具体地,连接钢筋21的设置数量与实际生产的安装凹槽11的尺寸以及该叠合剪力墙的叠合墙体10的数量相关。
具体地,在施工过程中,先预制开设有安装凹槽11的叠合墙体10,并将位于下层的叠合墙体10安装好,再将连接钢筋21设于该下层的叠合墙体10的安装凹槽11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混凝土层,再安装位于该下层的叠合墙体10上方的上层的叠合墙体10,连接钢筋21的上端插接于该上层的叠合墙体10的安装凹槽11内,再通过浇筑填充该上层的叠合墙体10的安装凹槽11,使得形成混凝土层20,待混凝土凝结,若该叠合剪力墙有多个叠合墙体10,便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形成该叠合剪力墙。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钢筋21的两端与相对的两个安装凹槽11的底部抵接,连接钢筋21的长度大于两个安装凹槽11的深度和。通过将连接钢筋21与安装凹槽11抵接,使得连接钢筋21在受力时能够将力同时传导至叠合墙体10以及混凝土层20,有效将力分散开,使得在受到外部的力时不易损坏。此外,连接钢筋21的长度大于两个安装凹槽11的深度的和能够为浇筑混凝土层20提供加工余量,避免在浇筑混凝土层20后上层的叠合墙体10与连接钢筋21不接触,避免产生隐患。
具体地,混凝土等级至少为C20,连接钢筋21采用HRB400级钢筋或者其他种类符合规范的钢筋,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具体地,如图3或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安装凹槽为锥形凹槽,安装凹槽的尺寸由安装凹槽的开口指向安装凹槽的底部方向逐渐减小。连接钢筋插接于安装凹槽的底部,通过将安装凹槽设置为锥形,在安装连接钢筋时,安装凹槽的内壁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便于将连接钢筋的端部插至安装凹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叠合墙体10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凸起13,相邻两个安装凸起13与叠合墙体10围合形成安装凹槽11,纵向钢筋12贯穿叠合墙体10并伸入安装凸起13内。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凹槽11形成位于多个安装凹槽间的多个安装凸起13,且纵向钢筋12均设置于安装凸起13内,一方面,纵向钢筋12贯穿叠合墙体10,可有效保障叠合墙体10的强度;另一方面,传统的预制剪力墙板四面出筋,导致在运输过程中钢筋容易弯折,该纵向钢筋12均保护于安装凸起13内,保障了各安装凸起13的强度。
具体地,安装凸起13的数量以及间距与实际生产需要的叠合墙体10的尺寸相关,此处并不对叠合墙体10的安装凸起13的数量以及间距作出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钢筋12的两端与相对的两个安装凸起的端部平齐。具体地,纵向钢筋12的长度与相对的两个安装凸起的端部的间距相同,这样,安装凸起13的强度较高,且使得形成的叠合剪力墙的强度较高。
具体地,混凝土层20的厚度与实际生产需要的厚度相关,此处并不对混凝土层20的厚度作出限定,因而不对连接钢筋21的长度作出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安装凸起13等间距间隔设置,且各安装凸起13内设有一根或两根纵向钢筋12。通过将安装凸起13等间距间隔设置,且各安装凸起13内设置纵向钢筋12,使得纵向钢筋12能够均匀分担叠合剪力墙受到的力,进而保障叠合剪力墙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具体地,安装凸起13内的纵向钢筋12的数量与叠合墙体10的尺寸以及该叠合剪力墙的叠合墙体10数量相关,此处并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凹槽11的内壁与纵向钢筋1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具体地,在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并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称为混凝土保护层,该混凝土保护层为防止钢筋裸露,便具有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该最小距离即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因此,安装凹槽11的内壁与纵向钢筋12的间距设置大于或等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有效保护纵向钢筋12,避免纵向钢筋12裸露并在运输过程中弯折。
进一步地,如图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叠合墙体10内还设有与纵向钢筋12绑扎的横向钢筋14,且横向钢筋1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叠合墙体10的横向长度。通过设置横向钢筋14,且横向钢筋14不支出于叠合墙体10,这样,叠合墙体10的四面均不支出钢筋,有效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导致的钢筋弯折。
具体地,横向钢筋14的数量与叠合墙体10的尺寸以及该叠合剪力墙的叠合墙体10数量相关,此处并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各叠合墙体10的顶面与底面均设置为粗糙面。在预制叠合墙体10时,设置纵向钢筋12以及绑扎于纵向钢筋12上的横向钢筋14后,通过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墙体10,当叠合墙体10在初凝前在叠合墙体10的顶面与底面通过拉毛设置粗糙面,也可在混凝土凝固后通过凿花、印花或化学处理等形式设置粗糙面,这样,可将叠合墙体10表面的浆皮除去,避免浆皮对施工过程产生隐患或危害。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6所示,各安装凹槽11内还可设有用于插接连接钢筋21的固定孔111,相对的两个固定孔111的底部的间距小于连接钢筋21的长度。通过开设固定孔111,一方面,在将连接钢筋21插接于下层的叠合墙体10内时便于插接,且连接钢筋21与固定孔111的内壁接触使得连接钢筋21位置容易定位,以降低连接钢筋21的施工繁琐度;另一方面,可便于在浇筑完成预制混凝土层后,将上层的叠合墙体10与连接钢筋21定位,进而避免连接钢筋21在上层的叠合墙体10的安装凹槽11内倾斜,保障叠合剪力墙加工的稳定性。
具体地,固定孔111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例如方形、多边形等形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纵向叠合设置的叠合墙体以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叠合墙体之间的混凝土层,相邻两个所述叠合墙体设有相对设置的安装凹槽,相对两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纵向设置的连接钢筋,所述混凝土层浇筑于所述安装凹槽内并包覆所述连接钢筋,各所述叠合墙体内均设有纵向设置的纵向钢筋,且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设于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与相对的两个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抵接,所述连接钢筋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安装凹槽的深度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安装凹槽为锥形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尺寸由所述安装凹槽的开口指向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叠合墙体上均包括有多个安装凸起,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凹槽间隔形成所述安装凸起,所述纵向钢筋伸入所述安装凸起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的两端与相对的两个所述安装凸起的端部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凸起等间距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安装凸起内设有一根或两根所述纵向钢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纵向钢筋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叠合墙体的顶面与底面均设置为粗糙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墙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纵向钢筋绑扎的横向钢筋,且所述横向钢筋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叠合墙体的横向长度。
CN201920464926.4U 2019-04-08 2019-04-08 叠合剪力墙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238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4926.4U CN210238836U (zh) 2019-04-08 2019-04-08 叠合剪力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4926.4U CN210238836U (zh) 2019-04-08 2019-04-08 叠合剪力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8836U true CN210238836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8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4926.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238836U (zh) 2019-04-08 2019-04-08 叠合剪力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88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749A (zh) * 2019-04-08 2019-07-19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叠合剪力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749A (zh) * 2019-04-08 2019-07-19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叠合剪力墙
CN110029749B (zh) * 2019-04-08 2024-07-02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叠合剪力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6508A (zh) 一种双向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板拼缝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7407086A (zh) 具备预制板与锚通道的预制混凝土构件
JP6691880B2 (ja) プレキャスト壁高欄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CN107044177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拆分、拼装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02383513A (zh) 混凝土增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38836U (zh) 叠合剪力墙
CN212129622U (zh)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CN212317232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实心墙
CN215593973U (zh) 一种预制phc高强度预应力管桩桩头
CN110029749B (zh) 叠合剪力墙
CN214614891U (zh) 一种叠合楼板
CN212317239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空心墙
CN215670416U (zh) 叠合板预制底板及叠合板拼接构造
CN210562135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
CN211396209U (zh) 一种叠合楼板
CN212405651U (zh) 装配式预应力连续叠合楼盖
CN212129623U (zh) 一种叠合板支座连接结构
CN218176238U (zh) 一种预制墙
CN212715451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的连接结构
CN213805896U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的横向拼接结构
CN212104518U (zh) 一种预制墙体连接结构
CN218541128U (zh) 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处模板连接加固结构
CN213268452U (zh) 一种ppvc空间模块c型钢连接件
JPH11209967A (ja) 地中連続壁の継手構造
CN217811187U (zh) 一种中梁预制构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