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4420U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4420U
CN210224420U CN201921398716.6U CN201921398716U CN210224420U CN 210224420 U CN210224420 U CN 210224420U CN 201921398716 U CN201921398716 U CN 201921398716U CN 210224420 U CN210224420 U CN 210224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upper cover
plug
socket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87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anning He
何远宁
Chao Li
李超
Wei Huang
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87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4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4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4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共同限定出容纳第一插头的第一空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头容纳槽,所述插头容纳槽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插头相适配的形状且具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头容纳槽内设置有密封圈,以将所述第一插头密封连接在所述插头容纳槽内。该插座在户外阴雨环境中使用时,上盖能够遮挡大部分雨水,防止插座进水;此外,底座上的插头容纳槽构造成与第一插头相适配的形状,且在插头容纳槽中设置密封圈,可以阻挡进入第一空腔中的少量水从第一插头与插孔之间的缝隙中渗入;该插座提供了多重密封防水性能,可有效防止漏电等危害,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插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源插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常用的充电方式是使用国标GB/T 18487.1-2015中定义的模式二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然而,出于成本、便携性等因素的考虑,给电动汽车随车配备的模式二充电枪的连接电缆长度往往较短,因此需使用电缆较长的飞线插座转接,以增加模式二充电枪的使用范围。这种飞线插座经常在户外环境中使用,受阴雨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飞线插座经常因进水而漏电,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该插座防水性能强,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共同限定出容纳第一插头的第一空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插头容纳槽,所述插头容纳槽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插头相适配的形状且具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头容纳槽内设置有密封圈,以将所述第一插头密封连接在所述插头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插头容纳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插头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多个插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周缘限定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配合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的接合处。
可选地,所述上盖通过铰接结构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铰接结构包括基座、销轴和凸耳,所述基座形成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凸耳对应所述基座形成在所述上盖的外侧壁上,所述凸耳上形成有枢转孔,所述销轴穿设于所述枢转孔,且所述销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以使所述上盖能够围绕所述销轴相对于所述底座翻转。
可选地,所述插座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扣和卡槽,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扣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闭合时与所述卡槽卡接。
可选地,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一出线通孔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一出线通孔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闭合时允许所述第一插头的线束从所述插座的内部引出,所述第四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出线通孔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插头的线束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第一出线豁口,所述上盖上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一出线豁口的第二出线豁口,所述第一出线豁口和所述第二出线豁口能够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出线通孔。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插座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触和分离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由所述上盖带动,当所述上盖盖上时,所述联动机构推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触,以使所述插座通电,当所述上盖打开时,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离,以使所述插座断电。
可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楔形块、与所述第一楔形块配合的第二楔形块、活动块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杆沿上下方向布置,且一端伸出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以构造成供所述上盖抵压的按压端,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固定,所述第二连杆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楔形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块固定,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动触头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活动块施加回复力,以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离。
可选地,所述上盖上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闭合时抵压所述第一连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插座的底座上设置有上盖,当在户外阴雨环境中使用时,上盖能够遮挡大部分雨水,防止插座进水;此外,底座上的插头容纳槽构造成与第一插头相适配的形状以贴合在插头容纳槽的内壁上,并且在插头容纳槽中设置密封圈,可以阻挡进入第一空腔中的少量水从第一插头与插孔之间的缝隙中渗入;该插座提供了多重密封防水性能,可有效防止漏电等危害,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与底座闭合;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盖处于打开状态;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俯视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底座的第二空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电极插片、线缆和第二插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底座 101 插头容纳槽 102 插孔
103 开口 104 封盖 2 上盖
3 第一插头 4 第一密封圈 5 第二密封圈
6 第三密封圈 7 基座 8 销轴
9 凸耳 10 卡扣 11 卡槽
12 第一出线通孔 1201 第一出线豁口 1202 第二出线豁口
13 第四密封圈 1301 第一部分 1302 第二部分
15 第一电极插片 1501 动触头 1502 静触头
16 第二电极插片 17 第三电极插片 18 第二插头
19 线缆 20 第二出线通孔 21 第五密封圈
22 第一连杆 23 第二连杆 24 第一楔形块
25 第二楔形块 26 活动块 27 弹性件
28 固定板 29 挡板 30 第一导轨
31 第二导轨 32 联动机构 33 安装座
2201 按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产品处于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上、下,也与附图中图面的“上、下”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插座,如图1至图10所示,该插座包括底座1和上盖2,底座1和上盖2共同限定出容纳第一插头3的第一空腔,底座1上设置有插头容纳槽101,插头容纳槽101构造为与第一插头3相适配的形状且具有多个插孔102,插头容纳槽101内设置有密封圈,以将第一插头3密封连接在插头容纳槽101内。其中,第一插头3是指用于与电器相连的插头,例如,第一插头3可以是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枪的插头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根据第一插头3的形状,插头容纳槽10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等多种形状,本公开对此也不作限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插座的底座1上设置有上盖2,当在户外阴雨环境中使用时,上盖2能够遮挡大部分雨水,防止插座进水;此外,底座1上的插头容纳槽101构造成与第一插头3相适配的形状,以贴合在插头容纳槽101的内壁上,并且在插头容纳槽101中设置密封圈,可以阻挡进入第一空腔中的少量水从第一插头3与插孔102之间的缝隙中渗入;该插座提供了多重密封防水性能,可有效防止漏电等危害,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第一密封圈4设置在插头容纳槽101的侧壁上,第二密封圈5设置在插头容纳槽101的底壁上,多个插孔102设置于第二密封圈5的内周缘限定的区域。当第一插头3插设在插头容纳槽101中时,第一密封圈4用于密封第一插头3的侧壁与插头容纳槽10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5用于密封第一插头3的底壁与插头容纳槽10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这样,通过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的双重密封,可以提高插座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水性能,安全性高。这里,第二密封圈5构造成能够包围插头容纳槽101中的插孔102即可,本公开对其形状不作限定。
为了增强上盖2与底座1之间的密封性,如图3、图6和图7中所示,插座还包括第三密封圈6,第三密封圈6用于配合在上盖2与底座1的接合处。具体地,第三密封圈6可以通过粘接、嵌设等方式设置在底座1的外侧壁上,也可以设置于上盖2,只要在上盖2与底座1闭合时能够密封上盖2与底座1之间的间隙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图6和图7所示,上盖2通过铰接结构可翻转地连接在底座1上,铰接结构包括基座7、销轴8和凸耳9,基座7形成在底座1的外侧壁上,凸耳9对应基座7形成在上盖2的外侧壁上,凸耳9上形成有枢转孔,销轴8穿设于该枢转孔,且销轴8的两端固定在基座7上,以使上盖2能够围绕销轴8相对于底座1翻转。这样,将上盖2和底座1通过铰接结构连接,可防止上盖2丢失。此外,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上盖2和底座1也可以通过卡扣等结构卡合关闭,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中,如图4和图7所示,插座还包括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卡扣10和卡槽11,卡扣10设置在底座1的外侧壁上,卡槽11设置在上盖2的内侧壁上,卡扣10用于在上盖2与底座1闭合时与卡槽11卡接。这样可以提高上盖2与底座1闭合的稳定性,防止上盖2因意外碰撞等原因而被打开,因此也保证了插座受到雨水冲击时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卡扣10也可以设置在上盖2的内侧壁上,卡槽11设置在底座1的外侧壁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第一插头3的线束能够从第一空腔中伸出,如图1、图2、图4和图7所示,插座还包括第一出线通孔12和第四密封圈13,第一出线通孔12用于在上盖2与底座1闭合时允许第一插头3的线束从插座的内部引出到插座的外部,第四密封圈13设置在第一出线通孔12的周缘与第一插头3的线束之间。可选地,第四密封圈13可以通过粘接、嵌设等方式固定在第一出线通孔12的周缘,防止水从第一出线通孔12中进入第一空腔。
进一步地,底座1上形成有第一出线豁口1201,上盖2上形成有对应第一出线豁口1201的第二出线豁口1202,第一出线豁口1201和第二出线豁口1202能够共同限定出第一出线通孔12。适应性地,第四密封圈13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301和第二部分1302,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1301设置在第一出线豁口1201处,如图7所示,第二部分1302设置在第二出线豁口1202处。此外,在本公开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出线通孔12也可以仅形成在底座1和上盖2的其中一者上,也就是说,底座1上的第一出线豁口1201或者上盖2上的第二出线豁口1202的尺寸能够允许第一插头3的线束伸出。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底座1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空腔,插孔102内设置有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设置在第二空腔中,第一电极插片15包括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动触头1501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静触头1502用于与第一插头3电连接,动触头1501可分离地与静触头1502接触。其中,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中的一者用于与L线相连,另一者用于与N线相连。当第一电极插片15的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分离时,插座处于断电状态,当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接触时,插座处于通电状态,这样,通过控制动触头1501,即可实现插座的通电和断电,以提高插座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为了便于安装和固定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在第二空腔中可以设置有安装座33,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均安装在该安装座33上,例如,在该安装座33上形成有与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适配的槽,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嵌设在该槽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插片15上的动触头1501并不嵌设在凹槽中,以便于动触头1501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动触头1501能够与静触头1502接触或分离。
为了将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与电源连接,如图3、图8和图9所示,插座还包括第二插头18和线缆19,底座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线通孔20,线缆19的一端与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电连接,另一端从第二出线通孔20穿出底座1并与第二插头18连接,第二出线通孔20与线缆19之间还设置有第五密封圈21。其中,第二插头18是指用于和电源电连接的插头,以为插座供电。此外,第二出线通孔20可以设置在铰接结构的下方,以防止线缆19影响上盖2的开闭。此外,第五密封圈21可以固定在第二出线通孔20上,也可以固定在线缆19上,防止水从第二出线通孔20进入第二空腔,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中,插座可以为两孔插座,则包括上述第一电极插片15和第二电极插片16即可,该插座也可以为三孔插座,则还包括第三电极插片17,第三电极插片17用于与PE线相连。
作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和图10所示,插座还包括用于驱动动触头1501与静触头1502接触和分离的联动机构32,联动机构32由上盖2带动,当上盖2盖上时,联动机构32推动动触头1501与静触头1502接触,当上盖2打开时,动触头1501与静触头1502分离。这样,当上盖2打开时,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分离,此时插座处于断电状态,使用人员可以将第一插头3插接在插座上,这样,可以防止使用人员在插接时触电,安全性能高。当上盖2关闭时,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接触,此时插座处于通电状态,以通过第一插头3向相连的电器供电。也就是说,当上盖2打开时,插座断电,当上盖2关闭时,插座通电,可以保证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具体地,联动机构32可包括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一楔形块24、与第一楔形块24配合的第二楔形块25、活动块26以及弹性件27,第一连杆22沿上下方向布置,且一端伸出于底座1的上端面以构造成供上盖2抵压的按压端2201,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24固定,第二连杆23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一端与第二楔形块25固定,另一端与活动块26固定,活动块26与动触头1501相连,弹性件27用于对活动块26施加回复力,以使动触头1501与静触头1502分离。
这样,当上盖2关闭时,上盖2可以抵压在第一连杆22伸出于底座1的上端面的端部(即按压端2201),使得第一连杆22向下运动,推动第一楔形块24也向下运动,这时,与第一楔形块24配合的第二楔形块25沿水平方向运动,则第二楔形块25通过第二连杆23推动活动块26沿水平方向移动,活动块26推动动触头1501移动至与静触头1502接触,则可以实现第一电极插片15的电流导通。应当理解的是,活动块26可选用绝缘材料制成,以免漏电。此外,当上盖2打开时,上述弹性件27可以对活动块26施加回复力,该回复力能使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分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弹性件27可以是弹簧,该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杆23上,在底座1上形成有固定板28,第二连杆23穿过固定板28与活动块26连接,该弹簧设置在固定板28和第二楔形块25之间,上盖2打开使得第一连杆22上的抵压力释放后,弹簧提供回复力,使得活动块26、第二连杆23和第二楔形块25回复至原来的位置,从而使得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分离。此外,上述弹性件27也可以是弹片等元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便于上盖2抵压第一连杆22,上盖2上形成有挡板29,挡板29用于在上盖2与底座1闭合时与第一连杆22碰撞,使第一连杆22向下运动。
此外,联动机构32还包括第一导轨30和第二导轨31,第一导轨30设置在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导轨31设置在第二空腔的底壁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楔形块24配合于第一导轨30,第二楔形块25配合于第二导轨31。这样,第一导轨30可以为第一楔形块24导向,第二导轨31可以为第二楔形块25导向,以防止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因偏移而使联动机构32卡止。
作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8所示,为了能够将联动机构32和第一电极插片15、第二电极插片16安装入第二空腔,可以在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开口103和封盖104,该开口103的尺寸尽量偏大,以便于安装。其中,插头容纳槽101可以设置在该封盖104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例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底座(1)和上盖(2),所述底座(1)和所述上盖(2)共同限定出容纳第一插头(3)的第一空腔,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插头容纳槽(101),所述插头容纳槽(101)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插头(3)相适配的形状且具有多个插孔(102),所述插头容纳槽(101)内设置有密封圈,以将所述第一插头(3)密封连接在所述插头容纳槽(1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所述第一密封圈(4)设置在所述插头容纳槽(10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密封圈(5)设置在所述插头容纳槽(101)的底壁上,所述多个插孔(102)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圈(5)的内周缘限定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密封圈(6),所述第三密封圈(6)用于配合在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座(1)的接合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通过铰接结构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铰接结构包括基座(7)、销轴(8)和凸耳(9),所述基座(7)形成在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上,所述凸耳(9)对应所述基座(7)形成在所述上盖(2)的外侧壁上,所述凸耳(9)上形成有枢转孔,所述销轴(8)穿设于所述枢转孔,且所述销轴(8)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基座(7)上,以使所述上盖(2)能够围绕所述销轴(8)相对于所述底座(1)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扣(10)和卡槽(11),所述卡扣(10)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外侧壁上,所述卡槽(11)设置在所述上盖(2)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扣(10)用于在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座(1)闭合时与所述卡槽(11)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一出线通孔(12)和第四密封圈(13),所述第一出线通孔(12)用于在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座(1)闭合时允许所述第一插头(3)的线束从所述插座的内部引出,所述第四密封圈(13)设置在所述第一出线通孔(12)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插头(3)的线束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形成有第一出线豁口(1201),所述上盖(2)上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一出线豁口(1201)的第二出线豁口(1202),所述第一出线豁口(1201)和所述第二出线豁口(1202)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出线通孔(12)。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动触头(1501)和静触头(1502),所述插座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1501)与所述静触头(1502)接触和分离的联动机构(32),所述联动机构(32)由所述上盖(2)带动,当所述上盖(2)盖上时,所述联动机构(32)推动所述动触头(1501)与所述静触头(1502)接触,以使所述插座通电,当所述上盖(2)打开时,所述动触头(1501)与所述静触头(1502)分离,以使所述插座断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32)包括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一楔形块(24)、与所述第一楔形块(24)配合的第二楔形块(25)、活动块(26)以及弹性件(27),所述第一连杆(22)沿上下方向布置,且一端伸出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以构造成供所述上盖(2)抵压的按压端(2201),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24)固定,所述第二连杆(23)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一端与所述第二楔形块(25)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块(26)固定,所述活动块(26)与所述动触头(1501)相连,所述弹性件(27)用于对所述活动块(26)施加回复力,以使所述动触头(1501)与所述静触头(1502)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上形成有挡板(29),所述挡板(29)用于在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座(1)闭合时抵压所述第一连杆(22)。
CN201921398716.6U 2019-08-23 2019-08-23 插座 Active CN210224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8716.6U CN210224420U (zh) 2019-08-23 2019-08-23 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8716.6U CN210224420U (zh) 2019-08-23 2019-08-23 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4420U true CN210224420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0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8716.6U Active CN210224420U (zh) 2019-08-23 2019-08-23 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4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129159A (ko) 방수콘센트
CN109313999A (zh) 防水电气装置
CN206976699U (zh) 一种旋转式防水防触电插座
CN103762472A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03707514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KR101306175B1 (ko) 콘센트장치
US20020115328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ed for a flexible flat cable
JP5889901B2 (ja) 取付・メンテナンスしやすい防水ソケット・プラグアセンブリ
CN105374591A (zh) 熔断器式隔离开关
CN210224420U (zh) 插座
CN201681743U (zh) 一种紧急维修开关
CN101552165B (zh) 开关断路器
CN103368119A (zh) 母线槽插孔装置
CN108242748B (zh) 一种三孔插座与两孔插座可分离的接线板
CN211480363U (zh) 一种插座的防水结构
AU2020453094B2 (en) Safety socket module, and power strip and mobile cable reel comprising safety socket module
CN111755269A (zh) 一种具有安全装线结构的开关
CN108899717B (zh) 防水插座
CN203721653U (zh) 带有断路器的复合开关
JP2012059542A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1205016B1 (ko) 전원 연결 기구
CN219329458U (zh) 一种插头转换器
CN213602351U (zh) 一种路灯接线盒
JP3095215U (ja) スイッチ構造付きソ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CN204204727U (zh) 一种隔离开关熔断器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