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8395U -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8395U
CN210218395U CN201920488891.8U CN201920488891U CN210218395U CN 210218395 U CN210218395 U CN 210218395U CN 201920488891 U CN201920488891 U CN 201920488891U CN 210218395 U CN210218395 U CN 210218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rotating chain
link
linear connecting
conn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88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ao Huang
黄彪
Yuxiang Wang
王宇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88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8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8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83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动链组,包括驱动装置、线性连接件、弹性件及多个转动链节,相邻的所述转动链节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链节内,所述线性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转动链节,所述线性连接件的端部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上,且所述线性连接件缠绕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子上,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线性连接件收紧时,所述转动链组弯折,当所述线性连接件放松时,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驱使所述转动链节展开。从而可以自动控制转动链组弯折或展开,转动链组作为表带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上时,可穿戴显示设备容易穿戴。

Description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等显示设备是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显示设备。随着柔性显示屏的发展,可穿戴的柔性显示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穿戴显示设备可以像手表一样弯曲后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使用方式多样,便携性好。
现有技术中,可穿戴显示设备不能自动弯折或展开,不方便穿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穿戴显示设备不方便穿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动链组,包括驱动装置、线性连接件、弹性件及多个转动链节,相邻的所述转动链节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链节内,所述线性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转动链节,所述线性连接件的端部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上,且所述线性连接件缠绕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子上,
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线性连接件收紧时,所述转动链组弯折,当所述线性连接件放松时,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驱使所述转动链节展开。
还提供一种可穿戴显示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及转动链组,所述柔性显示屏安装于所述转动链组上,当所述转动链组弯折时,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转动链组的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当驱动装置驱动线性连接件收紧时,转动链组弯折,当线性连接件放松时,弹性件的回复力驱使转动链节展开,从而可以自动控制转动链组弯折或展开,转动链组作为表带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上时,可穿戴显示设备容易穿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链组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链组处于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转动链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转动链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转动链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7为驱动装置与线性连接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驱动装置与线性连接件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显示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显示设备处于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动链组100,转动链组100具有至少两种使用状态,即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及图2所示的弯折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动链组100可以应用于柔性显示设备上,例如可穿戴显示设备200,转动链组100可以作为可穿戴显示设备200的表带使用,换言之,转动链组100弯折时,可穿戴显示设备200可以佩戴于用户的手腕等部位,转动链组100展开时,用户可以取下可穿戴显示设备200。进一步的,当转动链组100弯折时,转动链组100形成类似于环形的形状,转动链组100的两端可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闭环,也可以不连接,但转动链组100两端之间的间距小于用户佩戴可穿戴显示设备200的手腕等部位,以使可穿戴显示设备200不会脱落。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图3为转动链组10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具体的,图3所示为转动链组100处于弯折状态时内侧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转动链组100包括驱动装置10、线性连接件20、弹性件30及多个转动链节40,相邻的所述转动链节40通过所述弹性件3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0设置于所述转动链节40内,所述线性连接件20依次穿过所述转动链节40,所述线性连接件20的端部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100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40上,且所述线性连接件20缠绕于所述驱动装置10的转子上,当所述驱动装置10驱动所述线性连接件20收紧时,所述转动链组100弯折,当所述线性连接件20放松时,所述弹性件30的回复力驱使所述转动链节40展开。
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链节40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以使转动链节40具有较高的强度,不易折断,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链节40也可以为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以使转动链节40具有较小的质量,转动链组100及应用该转动链组100的可穿戴显示设备200重量较小。
本实施例中,线性连接件20可以为皮带、绳索等线性结构的连接件。线性连接件20沿转动链组100的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每一个转动链节40,从而可以带动整个转动链组100的弯折或展开。进一步的,线性连接件20缠绕于驱动装置10的转子上,驱动装置10可以为驱动电机12,或者多个驱动电机12组成的驱动电机12组,驱动装置10的转子转动,从而可以使线性连接件20收紧或放松,线性连接件20的收紧或放松可以转化为转动链组100的弯折或展开。具体的,线性连接件20收紧时,线性连接件20对转动链组100的作用力使相邻的转动链节40相对转动,从而转动链组100整体形成弯折的形态。当线性连接件20放松时,线性连接件20对转动链组100的作用力被撤销,线性连接件20不再驱使转动链组100弯折。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转动链节40之间通过弹性件30连接,弹性件30的弹性力可以使相邻的转动链节40之间保持固定的夹角。具体的,弹性件30处于初始、自由状态时,弹性件30可以使相邻的转动链节40保持180度,即相邻的转动链组100为展平成一字型的状态。当转动链组100受力弯折时,弹性件30受到外力作用二发生变形,此时弹性件30上产生于该外力相反的弹性力,即该弹性力为使转动链组100趋向展平的力,该弹性力与使转动链组100弯折的作用力大小相同时,转动链组100固定为某一弯折状态。当线性连接件20发送时,线性连接件20对转动链组100的作用力被撤销,弹性件30趋向于恢复到初始、自由状态,弹性件30的弹性力使转动链组100变化至展平状态,并保持该状态。
当驱动装置10驱动线性连接件20收紧时,转动链组100弯折,当线性连接件20放松时,弹性件30的回复力驱使转动链节40展开,从而可以自动控制转动链组100弯折或展开,转动链组100作为表带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200上时,可穿戴显示设备200容易穿戴。
进一步的,通过驱动装置10的控制,转动链组100的弯折程度可以控制,转动链组100作为表带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200上时,可以调节可穿戴显示设备200的松紧度,从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手臂粗细及佩戴习惯调整转动链组100至合适的弯折程度,以使佩戴舒适。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链节40包括第一转动链节42和第二转动链节44,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链节44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链节42的两端,所述驱动装置10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链节42。具体的,连接于第一转动链节42两端的第二转动链节44的数量相同,图1所示的第一转动链节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了两个第二转动链节44,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链节42的两端也可以分别连接了一个或多个第二转动链节44。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链节42位于转动链组100的中心位置,进一步的,转动链组100为以第一转动链节42为中心的对称结构。驱动装置10设置于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一转动链节42,当驱动装置10驱动线性连接件20收紧或放松时,第一转动链节42两端的第二转动链节44的受力大小相同、方向对称,从而使第一转动链节42两端的第二转动链节44的弯折同步且弯折状态相同,转动链组100在弯折或展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为对称的结构,便于穿戴。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链节42设有容置空间420,所述驱动装置10位于容置空间420内。具体的,容置空间420为第一转动链节42的一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空间,容置空间420的开口朝向转动链组100弯折时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当转动链组100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200上时,显示屏所在的一侧为转动链组100的外侧。驱动装置10设置于容置空间420内,一方面避免驱动装置10露出而增大转动链组100的体积,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驱动装置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链节42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具有相同厚度的上转动链部分和下转动部分,所述驱动装置10的转子位于所述下转动部分,其中,当所述转动链组100弯折时,相对于所述上转动部分,所述下转动部分位于所述转动链组100的内侧。具体的,当转动链组100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200上时,下转动部分为第一转动链节42背离显示屏一侧的部分。驱动装置10的转子位于下转动部分,当转子转动而收紧线性连接件20时,线性连接件20拉扯第二转动链节44,由于驱动装置10的转子偏离第一转动链节42的一侧(驱动装置10位于下转动部分),线性连接件20对第二转动链节44的作用使转动链组100向下转动部分所在一侧弯折,从而达到弯折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链节42的容置空间420包括底壁420a及侧壁420b,所述第一转动链节42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导向槽422和第一导向孔424,所述底壁420a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导向槽422,且所述第一导向槽422沿所述第一转动链节4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孔424贯穿所述侧壁420b,所述线性连接件20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424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422内。具体的,第一导向槽422为容置空间420的底壁420a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导向槽422用于放置线性连接件20,以起到对线性连接件20导向的作用,换言之,线性连接件20只能在第一导向槽42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也即线性连接件20只能沿线性连接件20的延伸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孔424连通外界与第一导向槽422,线性连接件20可以穿过第一导向孔424,从而线性连接件20可以从第一转动链节42的内部延伸至第一转动链节42的外部,以连接至第二转动链节44。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孔42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转动链节42的两端,并且两个第一导向孔424正对第一导向槽422的两端,从而使线性连接件20从第一转动链节42外引入第一转动链节42内后即限制于第一导向槽422内。
请继续参阅图4,图4为转动链组10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链节44包括顶侧面44a,所述顶侧面44a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导向槽442,所述第二导向槽442沿所述第二转动链节4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槽442的槽壁设有贯穿所述槽壁的第二导向孔444,所述线性连接件20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444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422内,其中,当所述转动链组100展开时,所述顶侧面44a的朝向与所述底壁420a的朝向相反,进一步的,当所述转动链组100展开时,顶侧面44a朝向转动链组100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孔444连通外界与第二导向槽442,线性连接件20可以穿过第二导向孔444,从而线性连接件20可以从第二转动链节44的内部延伸至第二转动链节44的外部,以连接至第一转动链节42。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孔44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转动链节44的两端,并且两个第二导向孔444正对第二导向槽442的两端,从而使线性连接件20从第二转动链节44外引入第二转动链节44内后即限制于第二导向槽442内。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转动链组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导向孔424正对第二导向孔444,第一导向槽422与第二导向槽442位于一条直线上。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图5为转动链组100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链节40还包括第三转动链节46,所述第三转动链节46转动链节40所述第二转动链节44,且位于所述转动链组100的末端,所述线性连接件20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链节46。具体的,第三转动链节46为转动链组100末端的转动链节40,第三转动链节4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转动链组100的两个末端。线性连接件20的端部固定连接至第三转动链节46,从而收紧或放松线性连接件20时,位于第三转动链节46于第一转动链节42之间的第二转动链节44均后受力转动。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动链节46设有固定槽462及连通所述固定槽462的固定孔464,所述线性连接件20的端部设有止挡部202,所述止挡部202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孔464的尺寸,所述线性连接件20穿过所述固定孔464,所述止挡部202位于所述固定槽462内并抵持于所述固定槽462的壁面上。具体的,固定槽462设置于第三转动链节46靠近第二转动链节44的一侧,固定孔464使固定槽462内与第三转动链节46外连通。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转动链组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固定孔464正对第二导向孔444。本实施例中,止挡部202可以为固定连接于线性连接件20端部的挡片或挡块,也可以为在线性连接件20末端系的结。
请参阅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0为角度弹簧,所述角度弹簧包括第一直杆部32、第二直杆部34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杆部32与所述第二直杆部34之间的弹性部36,所述第一直杆部32和所述第二直杆部34分别固定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链节40上,当所述弹性件3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直杆部32与所述第二直杆部34平行。具体的,角度弹簧可以为金属杆卷绕后形成,弹性部36为角度弹簧卷绕的部分,当第一直杆部32和第二直杆部34受到外力作用而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弹性部36产生弹性力。
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转动链组100还包括销轴38,所述销轴38转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链节40之间,且所述弹性部36套设于所述销轴38上。具体的,相邻的转动链节40通过销轴38转动链节40,角度弹簧的弹性部36套设在销轴38上。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销轴38上对称套设两个角度弹簧,从而受力均匀,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一个销轴38上对称套设多个角度弹簧,以提供足够的弹性力。
请参阅图7,图7为驱动装置10与线性连接件20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设有径向通孔120,所述线性连接件20穿过所述通孔120并缠绕于所述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上,所述线性连接件2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100两个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40。具体的,如图7所示,当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顺时针转动时,线性连接件20向转子122上缠绕,线性连接件20被收紧,转动链组100弯折;当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逆时针转动时,线性连接件20被释出,线性连接件20被放松,转动链组100展开。
请参阅图8,图8为驱动装置10与线性连接件2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10包括驱动电机12,所述线性连接件20包括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3,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3的第一端同向缠绕于所述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上,所述第一连接件2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100两个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40上。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3均逆时针缠绕在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上,当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顺时针转动时,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3向转子122上缠绕,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3均被收紧,转动链组100弯折;当驱动电机12的转子122逆时针转动时,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3被释出,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3均被放松,转动链组100展开。
请参阅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显示设备200,可穿戴显示设备200包括柔性显示屏300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链组100,所述柔性显示屏300安装于所述转动链组100上,当所述转动链组100弯折时,所述柔性显示屏300位于所述转动链组100的外侧。可穿戴显示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链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显示设备20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至所述柔性显示屏300及所述驱动装置10,所述控制器用于处理用户在所述柔性显示屏300上操作形成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0工作。进一步的,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柔性显示屏300,在柔性显示屏300上操作从而控制可穿戴显示设备200的弯折或展开,便于佩戴,且可以根据用户个人喜好调节可穿戴显示设备200的松紧程度。
当驱动装置10驱动线性连接件20收紧时,转动链组100弯折,当线性连接件20放松时,弹性件30的回复力驱使转动链节40展开,从而可以自动控制转动链组100弯折或展开,转动链组100作为表带应用于可穿戴显示设备200上时,可穿戴显示设备200容易穿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线性连接件、弹性件及多个转动链节,相邻的所述转动链节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链节内,所述线性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转动链节,所述线性连接件的端部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上,且所述线性连接件缠绕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子上,
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线性连接件收紧时,所述转动链组弯折,当所述线性连接件放松时,所述弹性件的回复力驱使所述转动链节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链节包括第一转动链节和第二转动链节,多个所述第二转动链节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链节的两端,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链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链节设有容置空间,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链节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具有相同厚度的上转动链部分和下转动部分,所述驱动装置的转子位于所述下转动部分,
其中,当所述转动链组弯折时,相对于所述上转动部分,所述下转动部分位于所述转动链组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链节的容置空间包括底壁及侧壁,所述第一转动链节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一导向孔,所述底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导向槽,且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第一转动链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孔贯穿所述侧壁,所述线性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链节包括顶侧面,所述顶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所述第二转动链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壁设有贯穿所述槽壁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线性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其中,当所述转动链组展开时,所述顶侧面的朝向与所述底壁的朝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链节还包括第三转动链节,所述第三转动链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链节,且位于所述转动链组的末端,所述线性连接件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链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链节设有固定槽及连通所述固定槽的固定孔,所述线性连接件的端部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尺寸,所述线性连接件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抵持于所述固定槽的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角度弹簧,所述角度弹簧包括第一直杆部、第二直杆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杆部与所述第二直杆部之间的弹性部,所述第一直杆部和所述第二直杆部分别固定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链节上,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直杆部与所述第二直杆部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链组还包括销轴,所述销轴转动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转动链节之间,且所述弹性部套设于所述销轴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设有径向通孔,所述线性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并缠绕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上,所述线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两个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链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线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同向缠绕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位于所述转动链组两个末端的所述转动链节上。
13.一种可穿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及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链组,所述柔性显示屏安装于所述转动链组上,当所述转动链组弯折时,所述柔性显示屏位于所述转动链组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穿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显示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至所述柔性显示屏及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用于处理用户在所述柔性显示屏上操作形成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
CN201920488891.8U 2019-04-11 2019-04-11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18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8891.8U CN210218395U (zh) 2019-04-11 2019-04-11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8891.8U CN210218395U (zh) 2019-04-11 2019-04-11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8395U true CN210218395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889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18395U (zh) 2019-04-11 2019-04-11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8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1072B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US7328868B2 (en) Wire-winding device for two kinds of cables
JP5580390B2 (ja) 腕時計用バンドまたはベルトの留め金
US4610634A (en) Cord for retaining a surfboard
US4609786A (en) Band and the headphone utilizing the same
US20080083797A1 (en) Stick-on security ring for a hand held device
US10021945B2 (en) Self-closing buckle mechanism
CN111317225B (zh) 可穿戴设备
US9952439B2 (en) Head mounted device
JP3179063B2 (ja) ストラップ
US7726887B2 (en) Case for accommodating a camera
CN210218395U (zh) 转动链组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US20180291949A1 (en) Detent Living Hinge
CA3127359C (en) Watchband
JPH11155625A (ja) 携帯装置のハンドストラップとこのハンドストラップの取付構造
CN110200361A (zh) 表带调节结构和腕戴设备
KR20050117259A (ko) 휴대 기기용 스트랩 끼움 보조 도구
CN21027416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9518367U (zh) 一种带有显示屏防碰撞功能的智能手环
JP6157766B1 (ja) こぶ付紐用の先端固定具
CN217467360U (zh) 头戴式设备
CN215159107U (zh) 一种穿带结构及烘箱机构
JP2003063180A (ja) 合成樹脂製クリップ
KR200368832Y1 (ko) 케이스를 이용한 케이블 저장장치
TWM547877U (zh) 具有收疊帶體功能之扣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72 43 Universiade Software Town,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72 43 Universiade Software Town,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