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5083U - 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15083U CN210215083U CN201920737974.6U CN201920737974U CN210215083U CN 210215083 U CN210215083 U CN 210215083U CN 201920737974 U CN201920737974 U CN 201920737974U CN 210215083 U CN210215083 U CN 2102150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ater
- tank
- pipe
- purific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包括隔栅池、调节池、沉砂池、配水池、生态净水单元池、输送管以及排放池;其中,调节池与隔栅池连通,沉砂池与调节池连通,配水池与沉砂池连通,生态净水单元池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分布的土壤覆盖层、第一通风过水层、第一组合防堵层、生化反应层以及防渗层,输送管一端的输入口连接配水池,另一端的输出口连接生态净水单元池输送水,排放池与排水槽连通,用于储集生态净水单元池排出的净化水。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在土壤覆盖层上种植陆生植物,降低蚊虫滋生,依靠过滤层的过滤以及菌类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生物反应系统,创造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农村以及城市社区开始对污水进行净化再利用。在现有技术中,管网铺设和大面积占地是净水系统建设中的两大普遍痛点,这两项工作直接导致了投资规模的不确定性,十分容易突破原有的预算投资,也极大影响了农村污水推进进度。另一方面,工艺路线的设计失策,又往往导致后期运维成本大幅增加,“建一个废一个,晒太阳”的现象在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中十分普遍,能持续运行的,稳定达标也十分不易,导致净水效果差的问题。
故需要提供一种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通过隔栅池、调节池、沉砂池以及配水池的合理设置连接进行高效的初步净水,再依靠生态净水单元池的过滤层的过滤以及菌类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生态净水系统,同时在土壤覆盖层上种植陆生植物,降低蚊虫滋生,创造经济价值,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净化系统存在成本较大,净水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包括:
隔栅池,用于过滤原水中的粗砂;
调节池,与所述隔栅池连通,用于储集过滤粗砂后的水;
沉砂池,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用于沉淀过滤细砂;
配水池,与所述沉砂池连通,用于储集过滤细砂后的水;
多个生态净水单元池,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分布的土壤覆盖层、第一通风过水层、第一组合防堵层、生化反应层以及防渗层,所述土壤覆盖层用于种植植物,所述第一通过过水层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所述第一组合防堵层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所述生化反应层用于通过菌类进行水质净化,所述防渗层用于阻隔净化水渗出至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之外,在所述防渗层内设置有排水槽;
输送管,一端的输入口连接所述配水池,另一端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输送水;以及
排放池,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用于储集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排出的净化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通风过水层由砂粒填料以及埋设在所述砂粒填料内的风管组成,所述风管的管口连接至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的外部,在所述风管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厚度介于0.35-0.45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风过水层内设置有多条延长方向一致的风管,所述第一通风过水层中部区域的风管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的风管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组合防堵层由无烟煤和活性炭填料组成,厚度介于0.3-0.4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化反应层厚度介于1.6-2.0m之间,包括上方的好氧菌层以及下方的厌氧菌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一组合防堵等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第二通风过水层,在所述第二通风过水层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第二组合防堵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管包括与多个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一一对应的所述输出口,在所述输出口上连接有支管,在所述输送管设置有控制所有所述支管的水流的第一控制阀,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位于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的上方,所述支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土壤覆盖层的延展层面,在所述支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喷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升泵一端的输入管连接在所述调节池内,另一端的输出管连接在所述沉砂池内,所述沉砂池内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槽,在所述沉砂池内固定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用于将所述输出管输出的水导向所述隔离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栅池设置在所述调节池内顶部的一角,且在所述隔栅池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所述隔栅池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注入原水,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在所述隔栅池内,以使得粗砂沿所述过滤板滚动至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通过隔栅池、调节池、沉砂池以及配水池的合理设置连接进行高效的初步净水,再依靠生态净水单元池的过滤层的过滤以及菌类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生态净水系统,同时在土壤覆盖层上种植陆生植物,创造经济价值,再将过滤水通过支管喷洒至土壤覆盖层,相较于水淹湿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土壤覆盖层更为干燥,蚊虫更少;
同时依靠过滤层的过滤以及菌类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能获得稳定高效的生物反应系统,仅需一台水泵进行输水,而且没有污泥产生,净水效果好,土壤覆盖层上种植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创造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的生态净水单元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管网铺设和大面积占地是净水系统建设中的两大普遍痛点,这两项工作直接导致了投资规模的不确定性,十分容易突破原有的预算投资,也极大影响了农村污水推进进度。另一方面,工艺路线的设计失策,又往往导致后期运维成本大幅增加,“建一个废一个,晒太阳”的现象在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中十分普遍,能持续运行的,稳定达标也十分不易,导致净水效果差的问题。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的生态净水单元池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包括隔栅池11、调节池12、沉砂池14、配水池15、生态净水单元池16、输送管17以及排放池19。
其中,隔栅池11用于过滤原水中的粗砂,隔栅池11设置在调节池12内顶部的一角,且在隔栅池11内设置有过滤板113,过滤板113将隔栅池11分隔为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用于注入原水,第二腔体112与调节池12连通,过滤板113倾斜设置在隔栅池11内,以使得粗砂沿过滤板113滚动至第一腔体111内的底部,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
调节池12用于储集过滤粗砂后的水,沉砂池14与调节池12连通,用于沉淀过滤细砂,进行二次沉降,提高水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使用提升泵13将调节池12内的水输送至沉砂池14,提升泵13一端的输入管131连接在调节池12内,另一端的输出管132连接在沉砂池14内,沉砂池14内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槽141,在沉砂池14内固定设置有导板142,导板142用于将输出管132输出的水导向隔离槽141,通过设置导板142和隔离槽141能对沉砂池14内的水形成隔离净化,使得靠近配水池15一端的水质更佳。
配水池15与沉砂池14连通,用于储集过滤细砂后的水。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多个生态净水单元池16,生态净水单元池16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分布的土壤覆盖层161、第一通风过水层162、第一组合防堵层163、生化反应层166以及防渗层167;
其中,土壤覆盖层161用于种植植物,第一通过过水层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第一组合防堵层163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生化反应层166用于通过菌类进行水质净化,防渗层167用于阻隔净化水渗出至生态净水单元池16之外,在防渗层167内设置有排水槽1671;
植物的根系,茎,叶,花等构成了美丽的“地上微森林”。
植物在净化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生长吸收、构建根系微生物区、分泌化感物质。
生长吸收:通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例研究,在种植植象草时,植物生长所吸收的氮占总氮去除率的贡献率≤20%;植物生长吸收总磷的贡献率≤15%,植物吸收在整个除磷过程中不占主要作用。
构建根系微生物区:污水在渗过BEC的过程中,经过植物根区所形成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时,可通过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而将营养物质降解、转化和吸收,植物根区是BEC得以实现净化功能的主要场所之一。
分泌化感物质:BEC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各部分均可分泌化感物质,分泌的化感物质主要包括脂肪族化合物(如草酸、乙酸等)、脂肪酸(如柠檬酸)、萜类化合物(如单萜烯)、芳香族化合物(如酚、单宁等)。化感物质对BEC系统的污水净化功能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内部基质微生物的特性,进而影响系统的处理效果,一般以抑制作用为主,而基质填料中的微生物是有机污染物和氮分解去除的主要执行者,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此类效应;二是化感物质对藻类的抑制作用,这对防止藻类生长而对基质填料的堵塞是有益的。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一般种植具有较好观赏价值、一定经济价值、去污能力强且耐湿陆生草本植物,如旱藕、皇竹草、象草等植物。在产生良好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直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系统运维的可持续性。
输送管17一端的输入口连接配水池15,另一端的输出口连接生态净水单元池16输送水;
排放池19与排水槽1671连通,用于储集生态净水单元池16排出的净化水,这里的净化水即为净化后可用作一般性生活用水的干净水。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风过水层162由砂粒填料1621以及埋设在砂粒填料1621内的风管1622组成,砂粒填料1621能截留悬浮物,风管1622能向池内通入空气,利于好氧菌的生活及繁殖,风管1622的管口连接至生态净水单元池16的外部,在风管1622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向池内各层通气的通风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风过水层162厚度介于0.35-0.45m之间。
优选的,第一通风过水层162内设置有多条延长方向一致的风管1622,第一通风过水层162中部区域的风管1622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的风管1622之间的间距,保证中部区域的通风量较大,中部的空气会向四周扩散,使得空气均匀分布,利于各区域的好氧菌的生活繁殖,提升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组合防堵层163由无烟煤和活性炭填料组成,能吸附更细小的悬浮物,且空隙较多利于通气,该层厚度介于0.3-0.4m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生化反应层166厚度介于1.6-2.0m之间,在生化反应层166的上方为好氧菌分布较多较密的好氧菌层,下方为厌氧菌分布较多较密的厌氧菌层,通过物理功能分层措施,自上而下分别形成明显的好氧层、缺氧层、厌氧层等微环境,以满足各类微生物种群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稳定高效的氨氮和有机类污染物去除效果。
优选的,在第一组合防堵等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第二通风过水层164,在第二通风过水层16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第二组合防堵层165。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17包括与多个生态净水单元池16一一对应的输出口,在输出口上连接有支管18,在输送管17设置有控制所有支管18的水流的第一控制阀171,在支管18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181,使得每个生态净水单元池16可互不影响的进行净水工作,使得可根据植物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差异性的净水量分配,同时方便后期维护以及独立进行各类操作。
进一步的,支管18位于生态净水单元池16的上方,支管18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土壤覆盖层161的延展层面,在支管18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喷孔,通过喷孔向土壤覆盖层161喷洒水分,相较于水淹湿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土壤覆盖层更为干燥,蚊虫更少。
本优选实施例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通过隔栅池、调节池、沉砂池以及配水池的合理设置连接进行高效的初步净水,再依靠生态净水单元池的过滤层的过滤以及菌类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生态净水系统,同时在土壤覆盖层上种植陆生植物,创造经济价值,再将过滤水通过支管喷洒至土壤覆盖层,相较于水淹湿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土壤覆盖层更为干燥,蚊虫更少;
同时依靠过滤层的过滤以及菌类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能获得稳定高效的生物反应系统,仅需一台水泵进行输水,而且没有污泥产生,净水效果好,土壤覆盖层上种植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的效果,创造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栅池,用于过滤原水中的粗砂;
调节池,与所述隔栅池连通,用于储集过滤粗砂后的水;
沉砂池,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用于沉淀过滤细砂;
配水池,与所述沉砂池连通,用于储集过滤细砂后的水;
多个生态净水单元池,包括依次从上到下分布的土壤覆盖层、第一通风过水层、第一组合防堵层、生化反应层以及防渗层,所述土壤覆盖层用于种植植物,所述第一通过过水层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所述第一组合防堵层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所述生化反应层用于通过菌类进行水质净化,所述防渗层用于阻隔净化水渗出至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之外,在所述防渗层内设置有排水槽;
输送管,一端的输入口连接所述配水池,另一端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输送水;以及
排放池,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用于储集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排出的净化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过水层由砂粒填料以及埋设在所述砂粒填料内的风管组成,所述风管的管口连接至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的外部,在所述风管的管壁底部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厚度介于0.35-0.45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过水层内设置有多条延长方向一致的风管,所述第一通风过水层中部区域的风管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端的风管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防堵层由无烟煤和活性炭填料组成,厚度介于0.3-0.4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应层厚度介于1.6-2.0m之间,包括上方的好氧菌层以及下方的厌氧菌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组合防堵等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第二通风过水层,在所述第二通风过水层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截留悬浮物以及通风供氧第二组合防堵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包括与多个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一一对应的所述输出口,在所述输出口上连接有支管,在所述输送管设置有控制所有所述支管的水流的第一控制阀,在所述支管上设置有控制水流的第二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位于所述生态净水单元池的上方,所述支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土壤覆盖层的延展层面,在所述支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喷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提升泵一端的输入管连接在所述调节池内,另一端的输出管连接在所述沉砂池内,所述沉砂池内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槽,在所述沉砂池内固定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用于将所述输出管输出的水导向所述隔离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栅池设置在所述调节池内顶部的一角,且在所述隔栅池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将所述隔栅池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注入原水,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在所述隔栅池内,以使得粗砂沿所述过滤板滚动至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37974.6U CN210215083U (zh) | 2019-05-21 | 2019-05-21 | 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37974.6U CN210215083U (zh) | 2019-05-21 | 2019-05-21 | 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15083U true CN210215083U (zh) | 2020-03-31 |
Family
ID=6992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37974.6U Active CN210215083U (zh) | 2019-05-21 | 2019-05-21 | 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150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98030A (zh) * | 2021-08-03 | 2021-11-26 | 贵州格淋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mrs净水系统 |
-
2019
- 2019-05-21 CN CN201920737974.6U patent/CN2102150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98030A (zh) * | 2021-08-03 | 2021-11-26 | 贵州格淋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mrs净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48214B (zh) |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绿地处理工艺及系统 | |
CN203212438U (zh) | 微动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5236671B (zh) |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205856255U (zh) | 一种高效低能耗生物景观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4474503U (zh) | 一种农村污水滴滤生态渠处理系统 | |
CN212425588U (zh) | 一种利用生态湖提升尾水水质装置 | |
CN108503136A (zh) | 河道治理系统 | |
CN105776556A (zh) | 防堵塞经济作物型滤床-折流板潜流人工湿地强化脱氮除磷系统 | |
CN216890553U (zh) | 处理农村污水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4961297B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 |
CN210215083U (zh) | 绿色生态污水净化系统 | |
CN204661512U (zh) | 一种农村污水微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 |
CN113979603A (zh) | 一种填料可替换双层种植套筒活水式模块化人工湿地装置 | |
CN204689842U (zh) | 竖向多级ao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6045202A (zh) | 一种高效低能耗生物景观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1339184U (zh) | 基于钢渣陶粒填料生物滤池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102198973A (zh) | 一种地埋式生物滤池 | |
CN113371927B (zh) | 一种适应于小型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 |
CN205035159U (zh) | 一种内循环防堵塞人工湿地 | |
CN113698030B (zh) | 一种mrs净水系统 | |
CN202124519U (zh) | 一种地埋式生物滤池 | |
CN212559641U (zh) | 无动能间歇性垂直流式湿地净化系统 | |
CN212375121U (zh) | 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4874219U (zh) |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物生态组合装置 | |
CN211896514U (zh) |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