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1297B -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1297B
CN104961297B CN201510335850.1A CN201510335850A CN104961297B CN 104961297 B CN104961297 B CN 104961297B CN 201510335850 A CN201510335850 A CN 201510335850A CN 104961297 B CN104961297 B CN 1049612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wage
current wetland
regulating reservoir
water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58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1297A (zh
Inventor
赵建军
李秀芝
杨雪
郭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358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1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1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1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1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1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包括污水依次进入的调节池,调节池为塔体状,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位于调节池顶部,调节池的塔体上设置多干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包括布水区、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集水渠,该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包括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一级潜流湿地、溢流墙、二级潜流湿地。本发明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将污水预处理系统与潜流湿地处理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溢流墙、上布水管与空气自然接触,充氧、曝气,从而大大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二)背景技术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严重依靠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操作、管理、维护,对操作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如采用人工操作,会出现因进出水工序操作繁锁,曝气板容易堵塞。多数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对废水处理都不十分有效,有的处理不彻底,有的会导致污染转移或产生二次污染,其运行成本极其高昂,一般企业很难接受。
潜流湿地是较多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砂石土壤为填料,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它以无表面水、占地面积小,使用率高维护方便为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潜流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2)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3)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优缺点
潜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②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
③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
④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
⑤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
但也有不足
①占地面积大。
②冬季冰冻期布水管易冻,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③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不能达到地表水质标准要求,需要另行选址进行建设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常规潜流人工湿地直接接纳生活或工业水源,容易堵塞,处理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潜流湿地作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良,上述问题急需要改进,使其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将污水处理工艺与潜流湿地处理工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点,有利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该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冬季冰冻期仍能正常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包括污水依次进入的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其特殊之处在于:调节池为塔体状,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位于调节池顶部,调节池的塔体上设置与沉淀池相连通的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依次流过的布水区、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集水渠,该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包括污水依次流过的一级潜流湿地、溢流墙、二级潜流湿地,布水区内设置上、下布水管和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上、下布水管均与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相连,下布水管出口处位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内,上布水管出口处位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的上方,溢流墙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
每个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并联运行,单个处理单元倒膜、检修等不影响其他单元运行。
与上、下布水管相连的进水管连接配水渠,集水渠内设置集水管。
微生物固定化填料的宽度为2-4m,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高度为1m,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与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之间的距离为1.0-1.5m。其中微生物固定化填料一般为火山岩、陶粒等,微生物为可选择性的土著菌,处理不同的污水,所选择的土著菌不同,比如潜流湿地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该微生物为该厂污泥内筛选、提取;潜流湿地用于河道内河水,该微生物在就近河道环境内筛选、提取。所述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会进行自然选择繁殖,不同的菌分布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区域,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
土著菌的筛选、提取步骤:
(1)土著菌的采集 :从待处理的污水或污泥中取样,置于无菌器皿中 ;
(2)土著菌的培养 :待处理的污水或污泥与微生物培养基的重量比为 9:3 ~ 9:1,在24-26℃,pH 为 6.5 ~ 7.5 下培养 5 ~ 10 天,
土著菌的培养步骤:采用葡萄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碳酸钙和蒸馏水组成的培养基,先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 6.5 ~ 7.5,再在 121℃高温灭菌 20 分钟,待冷却后,加入占总重量 4% 待分离的污水或污泥,在温度24-26℃,放置于通风黑暗处培养 3 ~ 4 天,然后再转接培养 3 次,获得菌液。按照重量百分比,培养基的具体组成为 :葡萄糖0.7%、硫酸镁 0.01%、磷酸二氢钾 0.01%、碳酸钙0.3%、余量为蒸馏水。
土著菌的培养步骤还可以为 :采用由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和蒸馏水组成的培养基,先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 6.5 ~ 7.5,再在 121℃高温灭菌 20 分钟,待冷却后,加入占总重量 7% 待分离的污水或污泥,在温度24-26℃,放置于通风黑暗处培养 3 ~ 4 天,然后再转接培养 3 次,获得菌液。按照重量百分比,培养基的具体组成为 :牛肉膏 0.3%、蛋白胨 0.45%、氯化钠 0.45%、余量为蒸馏水。此方法在污水或污泥中富集需氧菌时适用。
土著菌的培养步骤还可以为 :采用由磷粉、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蛋白胨、氯化钠、有机磷和蒸馏水组成的培养基,先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 6.5 ~ 7.5,再在121℃高温灭菌2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占总重量4%待分离的污水或底泥,在温度24-26℃,放置于通风黑暗处培养 3 ~ 4 天,然后再转接培养 2 次,获得菌液。按照重量百分比,培养基的具体组成为 :磷粉 0.03%、磷酸二氢钾0.01 %、磷酸氢二钾 0.01 %、蛋白胨 0.4%、氯化钠0.4%、有机磷0.1%、余量为蒸馏水。
土著菌的培养步骤还可以为 :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基包括氮源、碳源、无机离子、有机物、生长促进因子和蒸馏水。微生物培养基中,氮源含量为8wt%,碳源为 10-11wt%,无机离子0.07wt%,有机物5wt%,生长促进因子为 0.01 ~ 0.5wt%、余量为蒸馏水。
土著菌的培养步骤还可以为 :所述的培养基由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蛋白胨、酵母膏、碳酸钙、硫化钠、硫酸铵和蒸馏水组成。按照重量比,培养基的组成为 :磷酸氢钙0.01 ~ 0.02%、磷酸二氢钾 0.03%、磷酸氢二钾0.02%、蛋白胨 0.1 %、酵母膏0.3%、碳酸钙 0.01 %、硫化钠0.008%、硫酸铵 0.007%、余量为蒸馏水,充分混合溶解,121℃高温灭菌 20 分钟,制得培养基 ;
(3)土著菌的富集培养 :按 10% 的接种量在培养基中加入 步骤(2)所得的土著菌,在 pH 值为 6.5 ~ 7.5,温度为24-26℃的条件下培养 5 ~ 10 天,获得土著菌 。
调节池上装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的格栅,污水经调节池由泵打至水解酸化池。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系统,包括若干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这些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可以并联或串联。
一种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污水进入调节池,经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然后由泵打至水解酸化池,然后依次经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处理后,进入调节池的塔体上的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
污水在进入潜流池底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之前,需要先经预处理,预处理系统中包括格栅、泵、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格栅安在调节池上,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污水经调节池由泵打至水解酸化池,然后依次经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处理。溢流墙左侧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区溶氧较少,污水经溢流墙进行曝气,进行溢流强化,对微生物污水处理效果及潜流湿地植物的生长均有极大的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将污水预处理系统与潜流湿地处理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预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利用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溢流墙、上布水管与空气自然接触,充氧、曝气,利于各层湿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通风供氧,微生物的存活、繁殖及生存区域的自然选择,从而大大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加药,不需要掺泥,总花费,一次性提升4分钱,一次曝气8分钱,共计0.12元。由于下布水管位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内,所以在冰冻期可以关闭上布水管,打开下布水管,不会出现管道冻坏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的空间布置,大大缩短了占地面积,建设成本低、易于管理、景观效果好;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立面布置,保证各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之间增加空隙,保证层间采光和通风,防止运行过程的采光不足和通风不畅,值得推广。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2水解酸化池,3缺氧池,4好氧池,5沉淀池,6集水渠,7微生物固定化填料,8一级潜流湿地,9溢流墙,10二级潜流湿地,11上布水管,12下布水管,13配水渠,14泵。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污水依次进入的调节池1、水解酸化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调节池1上装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的格栅,污水经调节池1由泵14打至水解酸化池2。调节池1为塔体状,水解酸化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位于调节池1的顶部,调节池1的塔体上设置与沉淀池5相连通的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依次流过的布水区、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集水渠6,该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包括污水依次流过的一级潜流湿地8、溢流墙9、二级潜流湿地10,布水区内设置上、下布水管11,12和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上、下布水管11,12均与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相连,下布水管12出口处位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内,上布水管11出口处位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的上方,溢流墙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所述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的宽度为2-4m,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高度为1m,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与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之间的距离为1.0-1.5m。其中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一般为火山岩、陶粒等,微生物为可选择性的土著菌,处理不同的污水,所选择的土著菌不同,比如潜流湿地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该微生物为该厂污泥内筛选、提取;潜流湿地用于河道内河水,该微生物在就近河道环境内筛选、提取。所述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会进行自然选择繁殖,不同的菌分布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区域,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与上、下布水管11,12相连的进水管连接配水渠13,集水渠6内设置集水管。
每个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并联运行,单个处理单元倒膜、检修等不影响其他单元运行。
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排污的导排管,防止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内的管道被污泥堵塞,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系统,包括若干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这些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可以并联或串联。
一种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污水进入调节池1,经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然后由泵14打至水解酸化池2,然后依次经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处理后,进入调节池1的塔体上的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
污水在进入潜流池底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之前,需要先经预处理,预处理系统中包括格栅、泵14、调节池1、水解酸化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格栅安在调节池1上,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污水经调节池1由泵14打至水解酸化池2,然后依次经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处理。溢流墙9左侧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区溶氧较少,污水经溢流墙9进行曝气,进行溢流强化,对微生物污水处理效果及潜流湿地植物的生长均有极大的影响。
上述潜流湿地主要由种植土、无纺布、碎石、细砂、土工布(两布一膜700g)、3:7灰土、素土制成,其中种植土厚度为200mm,粒径1-3cm的碎石400mm,粒径5-12cm的碎石300mm,细砂100mm,3:7灰土分层压实,厚度为200mm,素土夯实。

Claims (6)

1.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包括污水依次进入的调节池(1)、水解酸化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其特征在于:调节池(1)为塔体状,水解酸化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都位于调节池(1)顶部,调节池(1)上装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的格栅,污水经调节池(1)由泵(14)打至水解酸化池(2),调节池(1)的塔体上设置与沉淀池(5)相连通的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依次流过的布水区、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集水渠(6),该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包括污水依次流过的一级潜流湿地(8)、溢流墙(9)、二级潜流湿地(10),溢流墙(9)位于一级潜流湿地(8)、二级潜流湿地(10)之间,布水区内设置上、下布水管(11,12)和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上、下布水管(11,12)均与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相连,与上、下布水管(11,12)相连的进水管连接配水渠(13),集水渠(6)内设置集水管,下布水管(12)出口处位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内,上布水管(11)出口处位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的上方,溢流墙(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每个若干潜流湿地水处理单元并联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其特征在于:该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排污的导排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固定化填料(7)的宽度为2-4m,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高度为1m,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与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之间的距离为1.0-1.5m。
5.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污水进入调节池(1),经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然后由泵(14)打至水解酸化池(2),然后依次经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处理后,进入调节池(1)的塔体上的多层潜流湿地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
CN201510335850.1A 2015-06-17 2015-06-17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Active CN104961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5850.1A CN104961297B (zh) 2015-06-17 2015-06-17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5850.1A CN104961297B (zh) 2015-06-17 2015-06-17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1297A CN104961297A (zh) 2015-10-07
CN104961297B true CN104961297B (zh) 2018-08-07

Family

ID=54215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5850.1A Active CN104961297B (zh) 2015-06-17 2015-06-17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1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3689B (zh) * 2015-12-28 2018-01-26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型水平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5540854B (zh) * 2015-12-28 2018-06-19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6045202A (zh) * 2016-06-30 2016-10-26 佛山市新泰隆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低能耗生物景观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8975622A (zh) * 2018-08-15 2018-12-11 繁昌县小时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8610B1 (fr) * 2003-08-08 2009-02-27 Aaccee Sarl Vogt Procede extensible de traitement des effluents par flux horizontal et vertical alternes,translates et percoles
US8021551B2 (en) * 2008-03-27 2011-09-20 Mark Harrison Eco-treatment system
CN101759323B (zh) * 2009-12-24 2013-03-13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一种高含氮猪场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CN203922850U (zh) * 2014-06-27 2014-11-05 重庆港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机
CN104556378B (zh) * 2014-12-31 2016-08-24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205011551U (zh) * 2015-06-17 2016-02-03 山东绿之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1297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5754B (zh) 一种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零价铁生物滤池
CN101445297B (zh) 一种造纸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
CN105236671B (zh)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04824550U (zh)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装置
CN101121570A (zh) 蚯蚓强化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与装置
CN2087765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多级强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CN103819004A (zh) 一种可移动组合的潜流式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
CN104961297B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CN205011591U (zh)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20185019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的高效脱氮湿地系统
CN111484206A (zh) 模拟自然环境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CN101391855B (zh)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
CN106915867B (zh) 养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副产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49197A (zh) 一种水产养殖场水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57336A (zh) 一种中水回用循环系统
CN107162315A (zh) 生物循环法污水处理系统
CN108409070A (zh) 一种小型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5000756B (zh) 一种河道生物孵化床生态治理系统
CN208166682U (zh) 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多级生态人工湿地
CN208200655U (zh) 一种养殖废水生态治理系统
CN100506707C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CN205676333U (zh) 一种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屠宰场污水的系统
CN205011551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态处理塔
CN212050735U (zh) 一种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
CN211311025U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高效去除有机质的工程湿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