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4941U -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4941U
CN210214941U CN201920878367.1U CN201920878367U CN210214941U CN 210214941 U CN210214941 U CN 210214941U CN 201920878367 U CN201920878367 U CN 201920878367U CN 210214941 U CN210214941 U CN 210214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algae
sewage
control valve
treatment device
membrane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83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 Chen
陈丽
Zhanlei Wang
王占磊
Zhu Chen
陈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iany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iany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iany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iany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83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4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4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4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膜分离装置以及微藻处理装置,微藻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通过第五控制阀连接污水水源,所述膜分离装置的进口端连接微藻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膜分离装置的产水端输出处理后的污水,膜分离装置的浓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的出口端连接微藻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用于向微藻处理装置回流输入部分微藻,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用于输出剩余部分微藻。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并且污水处理后产生出的微藻可变废为宝,用于产油或其它应用,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因其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成为污水处理的可持续生物修复技术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在植物修复过程中,污水中的碳、氮、磷和微量元素被微藻同化,以进行代谢和提高细胞生长,污水得以净化。
此外,微藻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CO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酸。最新研究表明,微藻可成功应用于城镇污水、制革废水、纺织废水、煤气化废水、水产养殖废水、乳品废水、农业废水、酿酒厂废水、生物乙醇厂废水、反渗透浓缩液、生物柴油废水和原油的处理。
尽管如此,微藻的应用仍然没有得到推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微藻处理与传统微生物处理不同,需要适当的的光照,这便需要处理装置的扁平化或细长化。水平空间延伸时,占地面积大;垂直空间延伸时,需要采用透光材料,如钢化玻璃、塑料等,成本高,存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分离装置以及微藻处理装置,微藻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通过第五控制阀连接污水水源,所述膜分离装置的进口端连接微藻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膜分离装置的产水端输出处理后的污水,膜分离装置的浓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的出口端连接微藻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用于向微藻处理装置回流输入部分微藻,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用于输出剩余部分微藻。
进一步地,所述微藻处理装置包括培育有微藻的微藻处理池,微藻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布气装置,微藻处理池内还设置有照射灯,所述微藻处理污水装置还包括与布气装置连接的曝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空气泵、CO2泵、空气流量计、CO2流量计,空气泵通过第三控制阀连接空气流量计,CO2泵通过第四控制阀连接CO2流量计,空气流量计、CO2流量计的出口端连接布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照射灯设置有多个,照射灯包括通过位于同一垂直面上的上滚筒和下滚筒,上滚筒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微藻处理池的上端面,下滚筒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微藻处理池底部,上滚筒和下滚筒之间通过防水灯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滚筒的一端连接有电线滚筒,电线滚筒上卷绕有电源线,电线滚筒的外端连接有滑环,电源线的一端通过滑环连接输入电源、另一端连接防水灯带的电源接线端。
进一步地,膜分离装置中的滤膜为超滤膜或微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并且污水处理后产生出的微藻可变废为宝,用于产油或其它应用,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微藻处理装置采用皮带式的防水灯带,当防水灯带出现故障时,转动上滚筒,带动下滚筒,使得防水灯带中损坏位置移动到微藻处理池的上方,大大方便了灯带维修。
微藻处理池处理污水时,通入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有助于藻细胞处于悬浮状态,促进形成均质环境,加大藻细胞与废水的接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废水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2为微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膜分离装置1以及微藻处理装置2、曝气装置6,膜分离装置1中的滤膜为超滤膜或微滤膜。
微藻处理装置2包括培育有微藻的微藻处理池2.1,微藻处理池2.1的底部设置有布气装置2.2,微藻处理池2.1一侧的底部连接有污水进口2.4,污水进口2.4通过第五控制阀3连接污水水源,微藻处理池2.1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出口2.5,污水出口2.5通过第六控制阀7连接膜分离装置1的进口端,膜分离装置1的产水端输出处理后的污水,膜分离装置1的浓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5,第一控制阀4的出口端连接微藻处理装置2的污水进口、用于向微藻处理装置2回流输入部分微藻,第二控制阀5的出口端用于输出剩余部分微藻。
曝气装置6包括空气泵6.1、CO2泵6.2、空气流量计6.3、CO2流量计6.4,空气泵6.1通过第三控制阀6.5连接空气流量计6.3,CO2泵6.2通过第四控制阀6.6连接CO2流量计6.4,空气流量计6.3、CO2流量计6.4的出口端连接布气装置2.2。
微藻处理池2.1内还设置有照射灯2.3,照射灯2.3设置有多个,照射灯2.3包括通过位于同一垂直面上的上滚筒2.31和下滚筒2.32,上滚筒2.31通过第一支架2.33安装在微藻处理池2.1的上端面,下滚筒2.32通过第二支架2.34安装在微藻处理池2.1底部,上滚筒2.31和下滚筒2.32之间通过防水灯带2.35传动连接。
上滚筒2.31的一端连接有电线滚筒2.36,电线滚筒2.36上卷绕有电源线2.37,电源线2.37的长度不小于防水灯带2.35周长的一半,电线滚筒2.36的外端连接有滑环2.37,电源线的一端通过滑环2.37连接输入电源、另一端连接防水灯带2.35的电源接线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打开第五控制阀3,污水经第五控制阀3进入微藻处理装置2,根据污水水质水量情况,微藻处理池2-7中培育有的微藻。针对不同污水,有不同种类,的微藻。如:小球藻、栅藻或混合藻适用于处理水产废水;螺旋藻适用于处理味精废水;混藻适用于处理餐厨废水;海洋扁藻和栅藻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2)打开第三控制阀6.5、第四控制阀6.6,然后打开空气泵6.1、CO2泵6.2,调节第三控制阀6.5、第四控制阀6.6的开度,通过布气装置2.2向微藻处理池2.1中通入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占混合气体的比例为5-20%。
通入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有助于藻细胞处于悬浮状态,促进形成均质环境,加大藻细胞与废水的接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废水的处理。
在不通气的条件下,气体交换仅仅通过废水表面进行,不利于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藻细胞生长缓慢;CO2的通入为微藻提供碳源,但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藻类无法有效吸收,会导致废水pH值下降,对微藻产生毒害作用,因此CO2占混合气体的比例的5-20%。
3)打开防水灯带2.35,污水在微藻处理池2.1中经微藻处理,处理时间为24h-7天,光照强度为5000-8000 Lux,使得污水得以净化,同时微藻得以繁殖,微藻处理装置2出水为污水和微藻的混合物。
4)处理完成后,打开第六控制阀7,使微藻处理装置2的出水进入膜分离装置1,在膜分离装置1中,分离处理后从产水端得到净化后的污水、从浓水端得到微藻,净化后的污水从产水端排出,微藻部分通过第一控制阀4回流进入微藻处理装置2,以维持微藻处理装置2中微藻的浓度,部分通过第二控制阀5排出,回收利用。调整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5的开度,控制回流比。
当防水灯带2.35出现故障时,转动上滚筒2.31,带动下滚筒2.32转动,使得防水灯带2.35中损坏位置移动到微藻处理池2.1的上方,便于维修的位置,在防水灯带2.35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电线滚筒2.36收放电源线2.37,避免拉断电源线2.37,维修完成后将防水灯带2.35转动至原位。
下表为不同采用不同微藻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处理试验数据:
微藻种类 污水种类 CO<sub>2</sub>占混合气体的比例 防水灯带的光照强度 处理时间 处理效果
蛋白核小球藻 核黄素废水 5% 5000 Lux 7天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效率达到 89%;总氮和总磷的量分别减少65%和 82%
四尾栅藻 RO浓水 10% 6000 Lux 24h 溶解性有机物(desolved organiccompond)去除率70%以上;UV254 去除率78%
小球藻 含炔雌醇的废水 15% 8000 Lux 7天 炔雌醇去除率94%

Claims (6)

1.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分离装置以及微藻处理装置,微藻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通过第五控制阀连接污水水源,所述膜分离装置的进口端连接微藻处理装置的出水口,膜分离装置的产水端输出处理后的污水,膜分离装置的浓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的出口端连接微藻处理装置的污水进口、用于向微藻处理装置回流输入部分微藻,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用于输出剩余部分微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处理装置包括培育有微藻的微藻处理池,微藻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布气装置,微藻处理池内还设置有照射灯,所述微藻处理污水装置还包括与布气装置连接的曝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空气泵、CO2泵、空气流量计、CO2流量计,空气泵通过第三控制阀连接空气流量计,CO2泵通过第四控制阀连接CO2流量计,空气流量计、CO2流量计的出口端连接布气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灯设置有多个,照射灯包括通过位于同一垂直面上的上滚筒和下滚筒,上滚筒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微藻处理池的上端面,下滚筒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微藻处理池底部,上滚筒和下滚筒之间通过防水灯带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滚筒的一端连接有电线滚筒,电线滚筒上卷绕有电源线,电线滚筒的外端连接有滑环,电源线的一端通过滑环连接输入电源、另一端连接防水灯带的电源接线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膜分离装置中的滤膜为超滤膜或微滤膜。
CN201920878367.1U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Active CN210214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8367.1U CN210214941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8367.1U CN210214941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4941U true CN210214941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1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8367.1U Active CN210214941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49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7848A (zh) * 2020-11-30 2021-03-23 华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水质提升的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7848A (zh) * 2020-11-30 2021-03-23 华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水质提升的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40861C (en) Bioreactor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2276068B (zh) 河道生态构建与水体修复系统
CN105541003A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方法
CN103304093B (zh) 一种市政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及方法
CN101891342A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5110567A (zh) 一种南方规模化养猪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
CN103803700B (zh) 一种高原高寒地区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富集培养方法
WO2019119729A1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635080A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在养殖污水、黑臭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CN105601033A (zh) 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
CN210214941U (zh)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装置
CN103395882A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12610151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19752089U (zh) 一种基于能源小球藻净化沼液的资源化连续处理系统
CN217077314U (zh) 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养殖废水处理设备
KR101425874B1 (ko) 아질산성 질소를 이용한 미세조류 배양장치 및 방법
CN105000761A (zh) 去除高密度鱼类养殖循环水中氮元素的方法
CN203754501U (zh) 内置缺氧曝气滤池
CN210481124U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09412015U (zh) 一种具有碳氮磷资源化回用特性的污水处理系统
KR101622936B1 (ko) 오존산화반응이 적용된 미세조류 배양장치 및 방법
CN209493370U (zh) 一种一体式生物滴滤池
CN103601298B (zh) 一种基于污染物并行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CN212334946U (zh) 一种运用管式藻类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系统装置
CN205590527U (zh) 一种微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