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4936U -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4936U
CN210214936U CN201920540021.0U CN201920540021U CN210214936U CN 210214936 U CN210214936 U CN 210214936U CN 201920540021 U CN201920540021 U CN 201920540021U CN 210214936 U CN210214936 U CN 210214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ass planting
planting ditch
gravel
buffer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00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engteng Duan
段腾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in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Municip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Municip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Municip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00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4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4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4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所述系统在沿着步道至驳岸控制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植草沟、砾石槽、植被缓冲带,所述植草沟、砾石槽、植被缓冲带中间采用杉木桩进行分隔,所述植草沟自上而下分别包括植草沟蓄水层、植草沟植被层、植草沟种植土、植草沟上稻草帘、植草沟级配砾石层、植草沟下稻草帘、植草沟素土层,砾石槽自上而下分别包括砾石槽景观卵石层、砾石槽碎石层、砾石槽稻草帘、砾石槽素土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河道驳岸设置三种组合的系统,有效的拦截道路或者人行道上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经济适用、效果卓越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河道黑臭现象成为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因此,国务院于2016年颁布实施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了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及时牵头会同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委指导地方落实,并提出了目标: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对于河道周边餐饮业集中区、菜场、垃圾中转站、交通密集区等区域,初期径流污染相当严重,整个降雨事件的径流平均浓度较高,严重超过水环境自净容量。即使分流制系统不存在雨污混接情况,雨天出流直接排入河道仍将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对水体影响较大。研究表明,降雨初期的雨水(即初期雨水)携带了绝大部分的污染物。目前初期雨水已经成为黑臭水体点源污染之后的重要污染源,约占总污染的30~40%。
引用《无锡城区雨水径流滞留与利用可行性研究》课题组对上海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组在上海根据居住密度、绿化比例、车流量密集程度以及商业和餐饮发达程度等,将采样点分为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以及重度污染区三类,对地表径流进行了采样分析,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初期雨水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指标事件平均浓度分别超过410mg/L和25mg/L,超过地表水Ⅴ标准9.3和11.7倍,对苏州河尤其是汛期水质造成严重的冲击性污染,是使水质进一步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见下表。
表1.1 3类用地地表径流事件平均浓度统计值(单位:mg/L)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2
注:径流类型主要根据COD浓度值划分,轻度COD≤150mg/L,中度150<COD<300mg/L,重度COD≥300mg/L。
由此可见,降雨径流携带的污染负荷所造成的危害相当高,对于重度污染区域,影响更大。若不采取相应措施,直接排放入河,必然对河道水体造成严重影响,破坏城区水体的环境质量。目前常用的做法是结合现有排水系统进行初期雨水面源整治,但由于初期雨水的无组织性和无规律性,靠管网收集初期雨水效果欠佳,且会大幅度增加管网部分的投资,急需寻找合适的控制初期雨水面源污染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能直接在驳岸上设置,减少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充分拦截初期雨水,同时能降低污水厂的负荷,用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施工方便、运行稳定。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步道至驳岸控制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植草沟、砾石槽、植被缓冲带,所述植草沟和所述砾石槽之间采用杉木桩进行分隔,所述砾石槽与所述植被缓冲带之间采用所述杉木桩进行分隔;所述杉木桩通过不锈钢钢丝缠绕固定,刷上防腐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草沟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植草沟蓄水层、植草沟植被层、植草沟种植土、植草沟上稻草帘、植草沟级配砾石层、植草沟下稻草帘及植草沟素土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砾石槽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砾石槽景观卵石层、砾石槽碎石层、砾石槽稻草帘及砾石槽素土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被缓冲带包括植被缓冲带植被层、植被缓冲带卵石层、粗河砂草炭层、植被缓冲带稻草帘、植被缓冲带素土层,所述植被缓冲带植被层下面依次设置有植被缓冲带卵石层、粗河砂草炭层、植被缓冲带稻草帘及植被缓冲带素土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草沟宽度为400~600mm,砾石槽宽度为300~500mm、植被缓冲带宽度为200~10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草沟蓄水层宽度为100-1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砾石槽碎石层厚度为200-300mm,由直径为φ60~100mm的砾石槽碎石组成;所述砾石槽稻草帘高度不超过300mm;所述砾石槽碎石层压实系数大于0.9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被缓冲带卵石层由直径为φ50~60mm的植被缓冲带卵石组成;所述粗河砂草炭层厚度为200~3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草沟素土层素土夯实密实度≥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砾石槽素土层素土夯实密实度≥9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面源控制,直接在驳岸上设置,减少排水系统的投资,同时降低污水厂的负荷,用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简单方便。
2、本实用新型按照植草沟、砾石槽、植被缓冲带等分区布置,结合不同设施的功能特点,有效减少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入河,控制面源污染。
3、本实用新型结合不同设施的功能特点,有效减少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入河,控制面源污染。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稳定、景观效果好,尤其针对于周围有公园、绿地的黑臭水体整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的断面布置图。
图2为图1中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系统的俯视图。
图1-3中:植草沟1、砾石槽2、植被缓冲带3、植草沟蓄水层4、植草沟植被层5、植草沟种植土6、植草沟上稻草帘7、植草沟级配砾石层8、植草沟下稻草帘9、植草沟素土层10、砾石槽景观卵石层11、砾石槽碎石层12、砾石槽稻草帘13、砾石槽素土层14、植被缓冲带植被层15、植被缓冲带卵石层16、粗河砂草炭层17、植被缓冲带稻草帘18、植被缓冲带素土层19、杉木桩20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处理某地块及周边道路的初期雨水处理,处理规模为0.6L/(m‧s),出水水质为非接触类景观用水标准。步道至驳岸控制线宽度为10~18m不等,放坡比为1:4,为了不影响驳岸安全,水利要求距离驳岸控制线4m范围内不能加负载,因为本次n值取4m,m值为变化值,根据实际宽度确定。
如图1-3所示,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它包括植草沟1、砾石槽2、植被缓冲带3、杉木桩20。植草沟1与砾石槽2之间、砾石槽2和植被缓冲带3之间为杉木桩20衔接形成竖向上高、中、低的三个低影响开发组合;植草沟1位于整个组合的“高”处,优先接触初期雨水径流,主要结构包括蓄水层4、植被层5、种植土6、稻草帘7、级配砾石层8、稻草帘9、素土层10,它首先对初期雨水进行“蓄”和“滞”,部分雨水渗入级配砾石层8,过量的雨水溢流至下层;砾石槽2位于整个组合的“中”处,接受植草沟溢出的雨水,主要结构包括景观卵石11、碎石层12、稻草帘13、素土层14。它主要对溢流的雨水进行降速,减少对后续设施的冲击,部分雨水渗入碎石层12中;植被缓冲带3位于整个组合的“低”处,此时的雨水流速较缓,主要结构包括植被层15、卵石层16、粗河砂草炭层17、稻草帘18、素土层19。它主要对降速后的雨水进行净化,起到“净”的作用。
通过计算,低影响开发设施从步道至驳岸分别包括600mm宽转输型植草沟1、500mm宽砾石槽2、1000mm宽植被缓冲带3,杉木桩20分隔低影响开发设施形成的高差均为300mm,杉木桩20稍径130mm,长度3m,通过不锈钢钢丝缠绕固定,刷上防腐漆。转输型植草沟自上而下分别为厚100mm植草沟蓄水层4、植草沟植被层5(再力花、千屈菜按1㎡12~16株种植)、200mm厚植草沟种植土6、1cm厚植草沟上稻草帘7、100mm厚植草沟级配砾石层8、1cm厚植草沟下稻草帘9、植草沟素土层10,素土夯实密实度≥95%。砾石槽2自上而下分别包括直径为φ100mm的砾石槽景观卵石层组成的砾石槽景观卵石层11、厚300mm且由φ60~100mm的砾石槽碎石组成的砾石槽碎石层12、砾石槽稻草帘13、砾石槽素土层14,砾石槽景观卵石层11高度不超过300mm,可根据景观效果确定。砾石槽碎石层12压实系数大于0.97,砾石槽素土层14素土夯实密实度≥95%。植被缓冲带3自上而下分别包括植被缓冲带植被层15、由φ50~60mm的植被缓冲带卵石组成的植被缓冲带卵石层16、厚300mm的粗河砂草炭层17、植被缓冲带植被层15种植鸢尾、菖蒲为主,可根据景观效果确定。粗河砂草炭层17由粗河砂和草炭以1:3的比例组成。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施工步骤为:
a. 施工时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施工,先打杉木桩再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
b. 植被层按照景观设计要求最终确定。
d. 后期运行维护为日常对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的植被进行修整,暴雨过后对低影响开发设
施进行清理,防止杂物垃圾堵塞低影响开发设施。
实施例2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处理某公园内部道路的初期雨水处理,处理规模为0.2L/(m‧s),道路至驳岸间距离仅为4~8m,放坡比为1:3,出水水质为非接触类景观用水标准。
由于驳岸绿化带较窄,因为本次n值取1m,m值根据实际宽度确定。通过计算,低影响开发设施从步道至驳岸分别包括400mm宽转输型植草沟1、300mm宽砾石槽2、200~500mm宽植被缓冲带3,局部过窄的驳岸可将植被缓冲带3降低,杉木桩20分隔低影响开发设施形成的高差均为200mm,杉木桩稍径130mm,长度3m,通过不锈钢丝固定,刷上防腐漆。转输型植草沟自上而下分别包括150mm厚植草沟蓄水层4、植草沟植被层5(草皮按1㎡12~16株种植)、200mm厚植草沟种植土6、1cm厚植草沟上稻草帘7、100mm厚植草沟级配砾石层8、1cm厚植草沟下稻草帘9、植草沟素土层10,素土夯实密实度≥90%。砾石槽2自上而下分别包括直径为φ100mm的砾石槽景观卵石层组成的砾石槽景观卵石层11、200mm厚φ60~100mm的砾石槽碎石层12、砾石槽稻草帘13、砾石槽素土层14,砾石槽景观卵石层11高度不超过300mm,可根据景观效果确定。植被缓冲带3自上而下分别包括植被缓冲带植被层15、φ50~60mm的植被缓冲带卵石层16、厚200mm粗河砂草炭层17、植被缓冲带稻草帘18、植被缓冲带素土层19。植被缓冲带植被层15种植美人蕉为主,可根据景观效果确定。
本实用新型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面源控制,直接在驳岸上设置,减少排水系统的投资,同时降低污水厂的负荷,用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按照植草沟、砾石槽、植被缓冲带等分区布置,结合不同设施的功能特点,能有效减少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入河,控制面源污染,尤其针对于周围有公园、绿地的黑臭水体整治。

Claims (10)

1.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步道至驳岸控制线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植草沟(1)、砾石槽(2)、植被缓冲带(3),所述植草沟(1)和所述砾石槽(2)之间及所述砾石槽(2)与所述植被缓冲带(3)之间分别采用杉木桩(20)进行分隔;所述杉木桩(20)通过不锈钢钢丝缠绕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1)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植草沟蓄水层(4)、植草沟植被层(5)、植草沟种植土(6)、植草沟上稻草帘(7)、植草沟级配砾石层(8)、植草沟下稻草帘(9)及植草沟素土层(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槽(2)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砾石槽景观卵石层(11)、砾石槽碎石层(12)、砾石槽稻草帘(13)及砾石槽素土层(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缓冲带(3)包括植被缓冲带植被层(15)、植被缓冲带卵石层(16)、粗河砂草炭层(17)、植被缓冲带稻草帘(18)、植被缓冲带素土层(19),所述植被缓冲带植被层(15)下面依次设置有植被缓冲带卵石层(16)、粗河砂草炭层(17)、植被缓冲带稻草帘(18)及植被缓冲带素土层(1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1)宽度为400~600mm,砾石槽(2)宽度为300~500mm、植被缓冲带(3)宽度为200~1000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蓄水层(4)宽度为100-150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槽碎石层(12)厚度为200-300mm,由直径为φ60~100mm的砾石槽碎石组成;所述砾石槽稻草帘(13)高度不超过300mm;所述砾石槽碎石层(12)压实系数大于0.97。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缓冲带卵石层(16)由直径为φ50~60mm的植被缓冲带卵石组成;所述粗河砂草炭层(17)厚度为200~300m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素土层(10)素土夯实密实度≥90%。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槽素土层(14)素土夯实密实度≥95%。
CN201920540021.0U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Active CN210214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0021.0U CN210214936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0021.0U CN210214936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4936U true CN210214936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3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0021.0U Active CN210214936U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49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0243A (zh) * 2021-10-12 2022-01-04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低流速硬化城市河道水环境修复的集成设施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0243A (zh) * 2021-10-12 2022-01-04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低流速硬化城市河道水环境修复的集成设施
CN113880243B (zh) * 2021-10-12 2023-08-11 华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低流速硬化城市河道水环境修复的集成设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9844B (zh)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CN102351376B (zh) 一种河滩坡岸多塘湿地废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555071B (zh)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9356225A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Shafique et al.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with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oncept: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CN103132485A (zh) 外源水体截留净化型城市河道多元生态护岸物理结构系统
CN106193261B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洪集蓄梯级人工湖系统和设计方法
CN101767911A (zh) 一种坡岸截留强化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401552A (zh) 一种将盐碱滩地改造成低污染水湿地深度处理系统的方法
CN211972073U (zh) 一种城镇生态河道断面
CN114197386A (zh) 一种海绵步梯式净水生态护岸系统
CN210214936U (zh) 一种河道驳岸上拦截面源污染的系统
CN112796396A (zh) 一种零外排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CN104278656B (zh) 城市近郊暴雨径流污染河道综合整治和水质保持方法
CN209114270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生态树池
CN108147618B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
CN206751614U (zh) 滨岸梯级组合式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CN104891663A (zh) 一种生物促渗减流系统
CN110241781B (zh) 城市内陆河生态与堤岸园林景观综合治理方法
CN106703155A (zh) 城市明沟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CN214496049U (zh) 一种水质净化与泄洪排涝耦合的生态渗滤堰
CN204848580U (zh) 一种山地城市道路径流阶梯式脱氮装置
Wagner et al. How to safely retain stormwater in the city: technical tools
CN220486666U (zh) 一种景观园林用植草沟
CN217734263U (zh) 海绵城市雨水净化回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4072 West floor, Lianchuang building, 901-2 yinxiu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xin Desig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72 West floor, Lianchuang building, 901-2 yinxiu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MUNICIP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