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5091U - 睡眠用耳罩 - Google Patents

睡眠用耳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5091U
CN210205091U CN201920009678.4U CN201920009678U CN210205091U CN 210205091 U CN210205091 U CN 210205091U CN 201920009678 U CN201920009678 U CN 201920009678U CN 210205091 U CN210205091 U CN 210205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leep
earmuff
layer
absorb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096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zhen Tang
唐志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0096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5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5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50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眠用耳罩,该睡眠用耳罩包括能够罩设于人体耳轮的外部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能够封堵人体耳甲腔的封堵部;且以睡眠用耳罩的面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以睡眠用耳罩的背离人体的一侧为外侧,睡眠用耳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内侧隔音层和外侧吸音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使用舒适、不易掉落且便于携带;另外,由于该睡眠用耳罩具有内侧隔音层和外侧吸音层,从而可在吸音层和隔音层的双重作用下充分阻隔噪音进入外耳道,避免噪音干扰睡眠,进而提升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Description

睡眠用耳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睡眠用耳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避免受噪音干扰而影响睡眠质量,人们常常使用耳堵或耳罩进行隔音,耳堵多为入耳式耳堵,耳罩则多为头戴式耳罩。
其中,入耳式耳堵多为块状耳堵,因其为块状结构,使用时难以与不同大小的外耳道相匹配,从而容易掉落,并且,在人们进入深度睡眠后,塞入时间过长引起耳部不适,人们会不自觉将其从外耳道内拿出,块状耳堵体积小,散落在床上或滚落床头很容易丢失;头戴式耳罩则多指耳罩式大耳机,该耳机可覆盖人体整个耳廓,但是左耳罩和右耳罩之间要通过连接件连接,睡觉时舒适度差,且其笨重不易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舒适、不易掉落且便于携带的睡眠用耳罩。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提供了一种睡眠用耳罩,所述睡眠用耳罩包括能够罩设于人体耳轮的外部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能够封堵人体耳甲腔的封堵部;且以所述睡眠用耳罩的面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以所述睡眠用耳罩的背离人体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睡眠用耳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内侧隔音层和外侧吸音层。
另外,技术方案二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一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的远离所述封堵部的一端形成能够贴合于人体耳舟中的弯折端。
另外,技术方案三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一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封堵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形成为能够塞入人体外耳道内的延伸端。
另外,技术方案四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一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内侧隔音层由隔音棉制成,和/或,所述外侧吸音层由吸音棉制成。
另外,技术方案五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一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外侧吸音层包括由吸音棉制成的外层主体和包裹于所述外层主体的内部的隔音件。
另外,技术方案六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五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隔音件为隔音棉条。
另外,技术方案七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五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隔音件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隔音件沿所述外侧吸音层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另外,技术方案八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一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内侧隔音层与所述外侧吸音层之间相互粘接。
另外,技术方案九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一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所述内侧隔音层与所述外侧吸音层之间通过缝合线相互缝合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十的睡眠用耳罩,在技术方案一的睡眠用耳罩的基础上,在所述内侧隔音层的外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部,在所述外侧吸音层的内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凹陷部,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睡眠用耳罩,该睡眠用耳罩包括能够罩设于人体耳轮的外部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能够封堵人体耳甲腔的封堵部;且以睡眠用耳罩的面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以睡眠用耳罩的背离人体的一侧为外侧,睡眠用耳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内侧隔音层和外侧吸音层。
使用时,可将该固定部固定在人体耳轮的外部,以封堵部封堵人体耳甲腔,从而进行睡眠隔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耳罩使用舒适、不易掉落且便于携带;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内侧隔音层和外侧吸音层,从而可在吸音层和隔音层的双重作用下充分阻隔噪音进入外耳道,避免噪音干扰睡眠,进而提升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固定部;12-封堵部;21-内侧隔音层;22-外侧吸音层;221-隔音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包括能够罩设于人体耳轮的外部的固定部11和与固定部11的一端连接的能够封堵人体耳甲腔的封堵部12;且以睡眠用耳罩的面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以睡眠用耳罩的背离人体的一侧为外侧,睡眠用耳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内侧隔音层21和外侧吸音层22。
使用时,可将该固定部11固定在人体耳轮的外部,以封堵部12封堵人体耳甲腔,从而进行睡眠隔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耳罩使用舒适、不易掉落且便于携带;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内侧隔音层21和外侧吸音层22,从而可在吸音层和隔音层的双重作用下充分阻隔噪音进入外耳道,避免噪音干扰睡眠,进而提升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的远离封堵部12的一端形成能够贴合于人体耳舟中的弯折端,从而,可通过该弯折端将固定部11牢固固定于人体耳轮的外部,避免睡眠过程中该耳罩自然脱落。
另外,为了加强封堵密闭性,提高隔音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封堵部12的远离固定部11的一端形成为能够塞入人体外耳道内的延伸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内侧隔音层21由隔音棉制成;或者,外侧吸音层22由吸音棉制成;或者,内侧隔音层21由隔音棉制成的同时,外侧吸音层22由吸音棉制成。其中,吸音棉和隔音棉的质地都比较柔软,具有亲肤的优点,可提高使用时的人体舒适度。
另外,作为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相互粘接;作为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通过缝合线相互缝合连接,当然,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熔接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隔音层21的外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部,在外侧吸音层22的内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凹陷部,且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
从而,可加大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二者之间的连接更紧密,避免二者之间相互脱落,进而延长该睡眠用耳罩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用耳罩包括能够罩设于人体耳轮的外部的固定部11和与固定部11的一端连接的能够封堵人体耳甲腔的封堵部12;且以睡眠用耳罩的面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以睡眠用耳罩的背离人体的一侧为外侧,睡眠用耳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内侧隔音层21和外侧吸音层22。
使用时,可将该固定部11固定在人体耳轮的外部,以封堵部12封堵人体耳甲腔,从而进行睡眠隔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耳罩使用舒适、不易掉落且便于携带;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内侧隔音层21和外侧吸音层22,从而可在吸音层和隔音层的双重作用下充分阻隔噪音进入外耳道,避免噪音干扰睡眠,进而提升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的远离封堵部12的一端形成能够贴合于人体耳舟中的弯折端,从而,可通过该弯折端将固定部11牢固固定于人体耳轮的外部,避免睡眠过程中该耳罩自然脱落。
另外,为了加强封堵密闭性,提高隔音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封堵部12的远离固定部11的一端形成为能够塞入人体外耳道内的延伸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内侧隔音层21由隔音棉制成;或者,外侧吸音层22由吸音棉制成;或者,内侧隔音层21由隔音棉制成的同时,外侧吸音层22由吸音棉制成。其中,吸音棉和隔音棉的质地都比较柔软,具有亲肤的优点,可提高使用时的人体舒适度。
另外,作为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相互粘接;作为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通过缝合线相互缝合连接,当然,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熔接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内侧隔音层21的外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部,在外侧吸音层22的内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凹陷部,且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
从而,可加大内侧隔音层21与外侧吸音层22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二者之间的连接更紧密,避免二者之间相互脱落,进而延长该睡眠用耳罩的使用寿命。
另外,外侧吸音层22包括由吸音棉制成的外层主体和包裹于外层主体的内部的隔音件221。
进一步地,隔音件221为隔音棉条,且隔音件221具有多个,且多个隔音件221沿外侧吸音层2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从而,使外层具有吸收噪音的效果的同时达到初级隔音功能,再经过内层进行二级隔音,可使该睡眠耳罩具有更进一步的强化隔音效果,进而充分保证使用者拥有不被外界噪音打扰的优质睡眠。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两种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部的远离封堵部的一端形成能够贴合于人体耳舟中的弯折端。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该弯折端,而仅仅使固定部环绕人体耳轮外部即可。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固定部的远离封堵部的一端形成能够贴合于人体耳舟中的弯折端,从而,可通过该弯折端将固定部牢固固定于人体耳轮的外部,避免睡眠过程中该耳罩自然脱落。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封堵部的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形成为能够塞入人体外耳道内的延伸端。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该延伸端,而是使封堵端覆盖外耳道入口即可,同样可达到一定的隔音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封堵部的远离固定部的一端形成为能够塞入人体外耳道内的延伸端,可加强封堵密闭性,提高隔音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内侧隔音层由隔音棉制成;或者,外侧吸音层由吸音棉制成;或者,内侧隔音层由隔音棉制成的同时,外侧吸音层由吸音棉制成。
但是不限于此,上述的内侧隔音层和外侧吸音层也可以是由隔音毡、橡胶以及由软质塑料和嵌入其中的隔音件组合而成的材料等制成。但是,这些材料质地偏硬,会影响佩戴时候的舒适度,相比之下,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内侧隔音层由隔音棉制成;或者,外侧吸音层由吸音棉制成;或者,内侧隔音层由隔音棉制成的同时,外侧吸音层由吸音棉制成,可明显提高使用时的人体舒适度。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内侧隔音层的外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部,在外侧吸音层的内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凹陷部,且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内侧隔音层的外侧面和外侧吸音层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平整结构,同样可实现隔音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在内侧隔音层的外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部,在外侧吸音层的内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凹陷部,且凸起部与凹陷部一一对应,从而,可加大内侧隔音层与外侧吸音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二者之间的连接更紧密,避免二者之间相互脱落,进而延长该睡眠用耳罩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外侧吸音层包括由吸音棉制成的外层主体和包裹于外层主体的内部的隔音件。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该外侧吸音层全部由吸音棉制成而不设置隔音件,同样可实现隔音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使外侧吸音层包括由吸音棉制成的外层主体和包裹于外层主体的内部的隔音件,从而,能够使外层具有吸收噪音的效果的同时达到初级隔音功能,再经过内层进行二级隔音,可使该睡眠耳罩具有更进一步的强化隔音效果,进而充分保证使用者拥有不被外界噪音打扰的优质睡眠。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上述隔音件为隔音棉条。
但是不限于此,该隔音件也可以是隔音毡等隔音件,只要能够达到隔音功能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隔音件具有多个,且多个隔音件沿外侧吸音层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但是不限于此,该隔音件也可以是形成为整体条状结构等,只要能够达到隔音功能即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睡眠用耳罩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用耳罩包括能够罩设于人体耳轮的外部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能够封堵人体耳甲腔的封堵部;且以所述睡眠用耳罩的面向人体的一侧为内侧,以所述睡眠用耳罩的背离人体的一侧为外侧,所述睡眠用耳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内侧隔音层和外侧吸音层;
在所述内侧隔音层的外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凸起部,在所述外侧吸音层的内侧面上均匀间隔布置有多个凹陷部,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远离所述封堵部的一端形成能够贴合于人体耳舟中的弯折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形成为能够塞入人体外耳道内的延伸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隔音层由隔音棉制成,和/或,所述外侧吸音层由吸音棉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吸音层包括由吸音棉制成的外层主体和包裹于所述外层主体的内部的隔音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件为隔音棉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件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隔音件沿所述外侧吸音层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隔音层与所述外侧吸音层之间相互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隔音层与所述外侧吸音层之间通过缝合线相互缝合连接。
CN201920009678.4U 2019-01-03 2019-01-03 睡眠用耳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05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678.4U CN210205091U (zh) 2019-01-03 2019-01-03 睡眠用耳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678.4U CN210205091U (zh) 2019-01-03 2019-01-03 睡眠用耳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5091U true CN210205091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5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0967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05091U (zh) 2019-01-03 2019-01-03 睡眠用耳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5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86874U (zh) 耳机
CN210205091U (zh) 睡眠用耳罩
CN207968819U (zh) 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
CN207053712U (zh) 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挂
CN202551283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耳塞套
CN201388291Y (zh) 耳机罩
CN206948574U (zh) 一种高保真降噪耳机
CN210670490U (zh) 头戴式耳机结构
CN113301474A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215606841U (zh) 一种多隔层高效隔音耳塞
CN208822199U (zh) 一种用于值班室座椅的主动降噪枕头
CN214154806U (zh) 一种耳机
CN109963222A (zh) 一种复杂噪声环境下的蓝牙降噪耳机
CN211792000U (zh) 一种降噪式睡眠耳机
CN209659533U (zh) 一种复杂噪声环境下的蓝牙降噪耳机
CN213372988U (zh) 一种水隔音耳塞
CN109348387A (zh) 一种骨导传声装置
CN219780357U (zh) 三层泡沫降噪耳塞
CN205584443U (zh) 防噪音耳机
CN212435903U (zh) 一种可适配耳机的一体化耳口隔音罩
CN207995328U (zh) 一种新型耳机
CN219780338U (zh) 一种降噪耳塞式耳机
CN206274678U (zh) 一种塞入式睡眠耳机
CN209808340U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的隔离装置
CN215991176U (zh) 耳罩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