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7335U -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7335U
CN210197335U CN201921098848.7U CN201921098848U CN210197335U CN 210197335 U CN210197335 U CN 210197335U CN 201921098848 U CN201921098848 U CN 201921098848U CN 210197335 U CN210197335 U CN 210197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evice shell
shell
cavity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88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fei Chen
陈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ngyang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ngyang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ngyang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ngyang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88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7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7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7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装置外壳体,所述装置外壳内腔中固设有蛇形的烟管,所述烟管上套设有预热管,所述预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于装置外壳的侧壁,所述预热管沿装置外壳厚度方向的两侧与装置外壳内腔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所述预热管将装置外壳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烟管与装置外壳内腔侧壁连接的一端上分别固设有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所述上进气管将烟管与上腔室的内腔连通,所述下进气管将烟管与下腔室的内腔连通,所述装置外壳长度方向靠近烟气出气口的一端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腔分别与上腔室和下腔室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利用锅炉燃烧后的高温烟气对进入锅炉内的冷水进行预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通过燃烧器对水加热,实现供暖和提供生活、洗浴用热水,锅炉的智能化程度高、加热快、低噪音、无灰尘,是小区供暖设备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授权公告号为CN20490222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热水锅炉,炉体前端安装有燃气的输送装置,内胆边缘处横向安装有多根围绕燃烧器的水管;控制装置,其安装在炉体上部前侧用于控制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安装有主板,用于显示控制情况的显示屏设置在壳体正面上部并且与主板连接,壳体正面下部安装有多个与主板连接的按键,用于显示内胆内部水温的温度计设置在炉体正面下部。通过在炉体上安装输送装置及控制装置,可有效的控制燃气燃烧,水管围绕在燃烧器四周,可有效提高加热速度,两个出水口一个可以接到生活用水管上,另一个可以接到暖气管上,使用方便快捷,增架固定座可有效的防止锅炉燃烧时移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
锅炉中的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这些高温烟气的余热高达200°C-260°C,直接经由锅炉上的烟气出气口排出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而进入锅炉对流段的水温必须提升至110°C-121°C之间,为提高冷水温度,需对进水管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后再经由进水口进入锅炉内腔中,这一过程对能源有较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具有利用锅炉燃烧后的高温烟气对进入锅炉内的冷水进行预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为长方形壳体,所述装置外壳内腔中固设有蛇形的烟管,所述烟管的一端与装置外壳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烟管的另一端伸出于装置外壳的侧壁用于与锅炉上的烟气出气口连接,所述烟管上套设有预热管,所述预热管的内腔侧壁与烟管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预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于装置外壳的侧壁用于与锅炉的进水管连接,所述预热管沿装置外壳厚度方向的两侧与装置外壳内腔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所述预热管将装置外壳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
所述烟管与装置外壳内腔侧壁连接的一端上分别固设有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所述上进气管将烟管与上腔室的内腔连通,所述下进气管将烟管与下腔室的内腔连通,所述装置外壳长度方向靠近烟气出气口的一端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腔分别与上腔室和下腔室的内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冷水从蓄水池充入预热管中,水沿装置外壳的长度方向从预热管的一端流至预热管的另一端后流至锅炉内腔;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烟管远离上进气管的一端流入烟管内腔,直至烟气分别经由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流入上腔室和下腔室中,烟管中的烟气的流动方向与预热管中的水流动方向相同,烟管中的烟气对预热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对烟气中的余热加以利用,节约资源;流入上腔室和下腔室中的烟气对预热管中的水进行二次加热,直至烟气经由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排放至大气中,增加了烟气余热的利用率,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中均沿装置外壳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长条形的隔板,所述隔板沿装置外壳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与装置外壳内腔厚度方向的两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的设置加长了烟气在上腔室和下腔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烟气余热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均位于预热管的凹陷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预热管凹陷处的隔板对烟气的流动方向有导向作用,烟气沿预热管的形状路径流动,使得烟气对预热管中的水的加热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动过程中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活性炭吸附层吸附,减少了排放至大气中的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腔室中设置有烟气吸附装置,所述烟气吸附装置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于隔板沿竖直方向的两端,所述装置外壳上穿设固定与通孔连通的供水管;所述隔板的底端开设有槽,所述槽贯穿于隔板,所述装置外壳上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装置外壳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吸附烟气中污染物的水经由供水管及通孔流至下腔室内腔中,下腔室中的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通孔中流出的水所吸附,水经由槽及溢流管流出,减少了下腔室中过多水分吸收烟气的热量的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开口,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能将其开口封严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使更换活性炭吸附层时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朝向壳体内腔的一侧固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嵌入于壳体的开口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的设置增加了装置外壳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将冷水从蓄水池充入预热管中,水沿装置外壳的长度方向从预热管的一端流至预热管的另一端后流至锅炉内腔;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烟管远离上进气管的一端流入烟管内腔,直至烟气分别经由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流入上腔室和下腔室中,烟管中的烟气的流动方向与预热管中的水流动方向相同,烟管中的烟气对预热管中的水进行加热,对烟气中的余热加以利用,节约资源;流入上腔室和下腔室中的烟气对预热管中的水进行二次加热,直至烟气经由上出气管和下出气管排放至大气中,增加了烟气余热的利用率,节约能源;
2、用于吸附烟气中污染物的水经由供水管及通孔流至下腔室内腔中,下腔室中的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通孔中流出的水所吸附,水经由槽及溢流管流出,减少了下腔室中过多水分吸收烟气的热量的情况的发生;
3、凸台的设置增加了装置外壳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显示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内部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显示烟气吸附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1、装置外壳;11、上腔室;12、下腔室;13、保温层;14、壳体;141、橡胶垫;15、盖板;151、凸台;2、烟管;21、上进气管;22、下进气管;3、预热管;4、隔板;5、出气管;51、上出气管;52、下出气管;6、活性炭吸附层;7、烟气吸附装置;71、通孔;72、槽;73、供水管;74、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为长方形壳体,装置外壳1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能减少装置外壳1内腔中气体的热量散失。
参照图2和图3,装置外壳1包括壳体14,壳体14为一端开口的长方形壳体,壳体14的开口端为其厚度方向的一端,壳体14的开口端使用螺栓连接有能将其开口端封严的盖板15,盖板15的形状为长方形,盖板15朝向壳体14内腔的侧壁上焊接有凸台151,凸台151嵌入于壳体14的内腔中。
参照图3,盖板15与壳体14相互抵接的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41,橡胶垫141粘接于壳体14朝向盖板15的侧壁上。
参照图2,装置外壳1内腔中固定连接有蛇形的烟管2,烟管2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烟管2沿装置外壳1的长度方向设置,烟管2的一端焊接于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一端的内腔侧壁上,烟管2的另一端伸出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与锅炉中的烟气出气管连接。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烟管2与烟气出气管连接的一端流入烟管2内腔中,并沿烟管2的形状路径流动。
参照图2,烟管2上套设有预热管3,预热管3为蛇形的方管,预热管3的内腔侧壁与烟管2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预热管3沿装置外壳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与装置外壳1内腔厚度方向的两侧壁抵接,预热管3将装置外壳1分割成上下两个腔室,预热管3上方的腔室为上腔室11,预热管3下方的腔室为下腔室12。预热管3的两端均伸出于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的两侧壁,预热管3的一端与蓄水箱连接,另一端与锅炉上的进水管连接。预热管3中的冷水流动方向和烟管2中的烟气流动方向相同。
参照图2,烟管2伸出于装置外壳1侧壁的一端伸出于预热管3的内腔侧壁,烟管2的侧壁与预热管3的侧壁接触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将预热管3封严。
参照图2和图3,烟管2背向其与烟气出气管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进气管21和下进气管22,上进气管21和下进气管22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上进气管21的一端焊接于烟管2上,上进气管21的另一端穿过预热管3的侧壁伸入于上腔室11的内腔中将烟管2的内腔与上腔室11的内腔连通,下进气管22的一端焊接于烟管2上,下进气管22的另一端穿过预热管3的侧壁伸入于下腔室12的内腔中将烟管2的内腔与下腔室12的内腔连通,上进气管21的外侧壁与预热管3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下进气管22的外侧壁与预热管3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增加了预热管3的密封性。
参照图2和图3,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均沿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隔板4,隔板4的形状为长条形,隔板4沿装置外壳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与装置外壳1内腔厚度方向的两侧壁抵接。任一隔板4位于预热管3的凹陷处,隔板4朝向预热管3的三个侧壁到预热管3与之相对应的三个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参照图2,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靠近烟气出气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5,出气管5包括上出气管51和下出气管52,上出气管51连通于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远离上进气管21的一端,下出气管52连通于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远离下出气管52的一端。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从烟管2伸出于装置外壳1内腔的一端进入烟管2,流至烟管2另一端后分别经由上进气管21和下进气管22流入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中后,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中的烟气分别经由上出气管51和下出气管52流至大气中。
参照图2,隔板4背向出气管5的一侧粘接有活性炭吸附层6,活性炭吸附层6能吸附烟气中的污染物,减少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参照图2和图3,下腔室12中设置有烟气吸附装置7,烟气吸附装置7包括开设于隔板4上的通孔71,通孔71为圆孔,通孔71贯穿于隔板4沿竖直方向的两端。装置外壳1的底壁上穿设有供水管73,供水管73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主管和间隔设置于主管上的若干支管,任一支管的一端均穿过装置外壳1的侧壁与通孔71连通。隔板4的底端开设有槽72,槽72的形状为方形,槽72贯穿于隔板4及活性炭吸附层6厚度方向的侧壁,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设置有出气管5的一端连通有溢流管74,溢流管74为方管,溢流管74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与槽72的高度相同。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将冷水从蓄水池充入预热管3中,水沿装置外壳1的长度方向从预热管3的一端流至预热管3的另一端后流至锅炉内腔;
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烟管2远离上进气管21的一端流入烟管2内腔,烟气经由烟管2内腔从一端流至另一端,直至烟气分别经由上进气管21和下进气管22流入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中,烟管2中的烟气的流动方向与预热管3中的水流动方向相同,烟管2中的烟气对预热管3中的水进行加热;
由于隔板4的阻挡作用,烟气沿预热管3的形状路径流动,对预热管3中的水进行二次加热,直至经由上出气管51和下出气管52排放至大气中,流动过程中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活性炭吸附层6吸附;
用于吸附烟气中污染物的水经由供水管73及通孔71流至下腔室12的内腔中,下腔室12中的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通孔71中流出的水所吸附,水经由槽72流至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的一端后经由溢流管74流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为长方形壳体,所述装置外壳(1)内腔中固设有蛇形的烟管(2),所述烟管(2)的一端与装置外壳(1)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烟管(2)的另一端伸出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用于与锅炉上的烟气出气口连接,所述烟管(2)上套设有预热管(3),所述预热管(3)的内腔侧壁与烟管(2)的外侧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预热管(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用于与锅炉的进水管连接,所述预热管(3)沿装置外壳(1)厚度方向的两侧与装置外壳(1)内腔相对的两侧壁抵接,所述预热管(3)将装置外壳(1)分隔成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
所述烟管(2)与装置外壳(1)内腔侧壁连接的一端上分别固设有上进气管(21)和下进气管(22),所述上进气管(21)将烟管(2)与上腔室(11)的内腔连通,所述下进气管(22)将烟管(2)与下腔室(12)的内腔连通,所述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靠近烟气出气口的一端连通有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的内腔分别与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中均沿装置外壳(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长条形的隔板(4),所述隔板(4)沿装置外壳(1)厚度方向的两侧壁与装置外壳(1)内腔厚度方向的两侧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均位于预热管(3)的凹陷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上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室(12)中设置有烟气吸附装置(7),所述烟气吸附装置(7)包括通孔(71),所述通孔(71)贯穿于隔板(4)沿竖直方向的两端,所述装置外壳(1)上穿设固定与通孔(71)连通的供水管(73);所述隔板(4)的底端开设有槽(72),所述槽(72)贯穿于隔板(4),所述装置外壳(1)上连通有溢流管(74),所述溢流管(74)位于装置外壳(1)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一端开口,所述壳体(14)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能将其开口封严的盖板(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5)朝向壳体(14)内腔的一侧固设有凸台(151),所述凸台(151)嵌入于壳体(14)的开口端。
CN201921098848.7U 2019-07-12 2019-07-12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197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8848.7U CN210197335U (zh) 2019-07-12 2019-07-12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8848.7U CN210197335U (zh) 2019-07-12 2019-07-12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7335U true CN210197335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8848.7U Active CN210197335U (zh) 2019-07-12 2019-07-12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7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96409B1 (ko) 횡형 다목적 보일러
CN210197335U (zh) 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KR101207959B1 (ko) 완전 연소를 유도하는 화목보일러
CN105066434B (zh) 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常压一体炉
KR101480122B1 (ko) 폐열 회수구조를 갖는 화덕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구
CN210601562U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0396997C (zh) 热风供暖与供水双用节煤锅炉
CN209877356U (zh) 一种新型节能天然气锅炉燃烧机
CN208205406U (zh) 一种燃气节能锅炉
CN203657192U (zh) 一种热水锅炉
KR101260190B1 (ko) 온풍기
CN201992809U (zh) 双向正反烧常压锅炉
CN205783755U (zh) 一种模块式多层水套节能采暖炉
CN203629008U (zh) 一种反烧式水套锅炉
CN203857494U (zh) 节能环保型生物质负压反烧式取暖炉
KR910000370Y1 (ko) 하향 연소식 연탄보일러
CN204880676U (zh) 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常压一体炉
CN211977242U (zh) 燃气热水设备
CN207936480U (zh) 一种能充分燃烧的燃气加热器
CN203286594U (zh) 一种节能采暖锅炉
KR100951576B1 (ko) 유연탄용 연탄보일러
CN218565738U (zh) 一种具有离子熄火保护组件的燃气壁挂炉
CN211823125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锅炉
CN208090732U (zh) 一种燃气炉灶
CN202733990U (zh) 双水套全烟道换热器炉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