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4653U -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4653U
CN210194653U CN201821994628.8U CN201821994628U CN210194653U CN 210194653 U CN210194653 U CN 210194653U CN 201821994628 U CN201821994628 U CN 201821994628U CN 210194653 U CN210194653 U CN 210194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pe
horizontal
concrete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46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ongjin Chen
陈中晋
Zhikai Sui
随志凯
Dongdong Yao
姚东东
Gongxu Sun
孙公旭
Mengxue Qi
齐孟雪
Liang Kong
孔亮
Xinqiang Zhao
赵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SCEC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Priority to CN2018219946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4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4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4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DN20降温PE管(2)、三角支撑架(3)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其中,所述DN20降温PE管(2)与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相连;所述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接入至所述DN20降温PE管(2)中;所述三角支撑架(3)将所述DN20降温PE管(2)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从而达到节约用水、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在建筑结构基础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使用越来越普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部降温大多采用预埋冷却水管降温施工技术,混凝土养护采用现场布设水管进行洒水养护,在此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绿色施工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进行节能减排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从而达到节约用水、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DN20 降温PE管、三角支撑架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其中,所述DN20降温PE管与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相连;所述360度自动旋转喷头接入至所述DN20降温PE管中;所述三角支撑架将所述DN20降温PE管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包括:潜水泵、水管、滤料、滤管、密封段、真空表、真空泵、法兰和阀门;其中,所述真空表用于测量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中的大气压;所述真空泵用于在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的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DN20降温PE管至少包括:第一水平DN20降温 PE管、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和垂直DN20降温PE管;其中,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所述第一水平 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和第二水平DN20降温 PE管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平主钢筋绑扎设置;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与大体积混凝土的垂直主钢筋绑扎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设置于距大体积混凝土底面1m处;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设置于距大体积混凝土顶面1m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DN20降温PE管还包括:第三水平DN20降温PE 管,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 管的中间位置;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所述第一水平 DN20降温PE管、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三水平DN20降温 PE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通过三角支撑架固定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大体积混凝土表面80厘米。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360度自动旋转喷头,用于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大于等于20度时,启动通水降温;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小于20度时,停止通水降温。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360度自动旋转喷头中各个出水孔的间距为2倍喷射间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DN20降温PE管、三角支撑架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其中,DN20 降温PE管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相连;360度自动旋转喷头接入至DN20降温 PE管中;三角支撑架将DN20降温PE管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水资源可以在基坑井点降水系统和DN20降温PE 管中循环利用,把基坑降水的水资源利用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及养护,无需二次进行布管洒水养护,水资源进行多次利用,节约了人工成本,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360度自动旋转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DN20降温 PE管2、三角支撑架3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其中,DN20降温PE管2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相连;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接入至DN20降温PE管2中;三角支撑架3将DN20降温PE管2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DN20降温PE管2至少包括: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21、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22和垂直DN20降温 PE管23;其中,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21和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 22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垂直DN20降温PE管23在垂直方向上连通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21和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22。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21和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22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平主钢筋绑扎设置;垂直 DN20降温PE管23与大体积混凝土的垂直主钢筋绑扎设置。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21设置于距大体积混凝土底面1m处;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22设置于距大体积混凝土顶面1m处。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DN20降温PE管2还包括:第三水平DN20降温PE管24,用于设置在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21和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22的中间位置;垂直DN20降温PE管23在垂直方向上连通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21、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22和第三水平DN20 降温PE管24。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垂直DN20降温PE管23通过三角支撑架3固定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垂直DN20降温PE管23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大体积混凝土表面80厘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DN20降温PE管、三角支撑架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其中,DN20降温 PE管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相连;360度自动旋转喷头接入至DN20降温PE管中;三角支撑架将DN20降温PE管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水资源可以在基坑井点降水系统和DN20降温PE管中循环利用,把基坑降水的水资源利用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及养护,无需二次进行布管洒水养护,水资源进行多次利用,节约了人工成本,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目的。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2所示,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DN20降温PE管 2、三角支撑架3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其中,DN20降温PE管2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相连;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接入至DN20降温PE管2中;三角支撑架3将DN20降温PE管2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包括:潜水泵11、水管12、滤料13、滤管14、密封段15、真空表16、真空泵17、法兰 18和阀门19;其中,所述真空表16用于测量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中的大气压;所述真空泵16用于在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的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具体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应满足设计及现场施工要求,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该系统包括满足降水要求的潜水泵11、水管12、滤料 13、滤管14、密封段15、真空表16、真空泵17、法兰18、阀门19;其中法兰 18直径根据滤管直径设计,由厂家定型加工生产;滤管14直径及材质应根据降水设计确定;滤料13为无土中粗砂;密封段15回填砾料。DN20降温PE管 2应均由厂家加工生产。三角支撑架3应有现场或厂家定型化生产。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由厂家加工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DN20降温PE管、三角支撑架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其中,DN20降温 PE管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相连;360度自动旋转喷头接入至DN20降温PE管中;三角支撑架将DN20降温PE管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水资源可以在基坑井点降水系统和DN20降温PE管中循环利用,把基坑降水的水资源利用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及养护,无需二次进行布管洒水养护,水资源进行多次利用,节约了人工成本,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目的。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360度自动旋转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DN20降温PE 管2、三角支撑架3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其中,DN20降温PE管2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相连;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接入至DN20降温PE管2中;三角支撑架3将DN20降温PE管2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中各个出水孔41的间距为2倍喷射间距。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用于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大于等于20度时,启动通水降温;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小于20度时,停止通水降温。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根据降水设计进行部署,通过DN20降温PE管2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1连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埋DN20降温PE管2,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布设2-3 道DN20降温PE管2,1道位于距混凝土底面1m处,1道位于距混凝土顶面 1m处;水管与主筋绑扎在一起,环形布置,冷却水管内部应保证畅通,防止出现堵塞情况,水管设置架立钢筋,并将水管与架立钢筋绑扎牢靠,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管变形或管头脱落而发生堵水或漏水。DN20降温PE管2上接距大体积混凝土表面80cm,用三角支撑架3架立;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接入 DN20降温PE管2,根据所选择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的射距布置喷头点位。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大于等于20度时,360度自动旋转喷头4启动通水降温;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小于20度时,360 度自动旋转喷头4,停止通水降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DN20降温PE管、三角支撑架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其中,DN20降温 PE管与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相连;360度自动旋转喷头接入至DN20降温PE管中;三角支撑架将DN20降温PE管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水资源可以在基坑井点降水系统和DN20降温PE管中循环利用,把基坑降水的水资源利用到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降温及养护,无需二次进行布管洒水养护,水资源进行多次利用,节约了人工成本,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基坑井点降水系统、DN20降温PE管、三角支撑架和360度自动旋转喷头;其中,所述DN20降温PE管与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相连;所述360度自动旋转喷头接入至所述DN20降温PE管中;所述三角支撑架将所述DN20降温PE管固定到大体积混凝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包括:潜水泵、水管、滤料、滤管、密封段、真空表、真空泵、法兰和阀门;其中,所述真空表用于测量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中的大气压;所述真空泵用于在所述基坑井点降水系统的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N20降温PE管至少包括: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和垂直DN20降温PE管;其中,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和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平主钢筋绑扎设置;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与大体积混凝土的垂直主钢筋绑扎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设置于距大体积混凝土底面1m处;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设置于距大体积混凝土顶面1m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N20降温PE管还包括:第三水平DN20降温PE管,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的中间位置;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在垂直方向上连通所述第一水平DN20降温PE管、所述第二水平DN20降温PE管和所述第三水平DN20降温PE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通过三角支撑架固定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DN20降温PE管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大体积混凝土表面8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360度自动旋转喷头,用于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大于等于20度时,启动通水降温;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小于20度时,停止通水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360度自动旋转喷头中各个出水孔的间距为2倍喷射间距。
CN201821994628.8U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Active CN210194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4628.8U CN210194653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4628.8U CN210194653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4653U true CN210194653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4628.8U Active CN210194653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46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6556A (zh) * 2021-11-11 2022-02-25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陆地承台混凝土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6556A (zh) * 2021-11-11 2022-02-25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陆地承台混凝土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086556B (zh) * 2021-11-11 2023-08-25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陆地承台混凝土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2358B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内部冷却降温方法
CN101705697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柔性止水带安装装置及方法
CN104131704A (zh) 一种钢管柱混凝土的侧浇方法及所用的钢管柱结构
CN210194653U (zh) 一种混凝土循环水降温系统
CN109797899A (zh) 具有空调孔洞的预制砌块及其施工工法
CN104805864B (zh) 地下室逆作法外墙企口与止水胶结合防水施工工艺
CN210163948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浇筑的施工体系
CN208396291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工程现浇圈梁的模板体系
CN203834809U (zh) 一种用于钢管柱混凝土侧浇方法的钢管柱结构
CN203452101U (zh) 多层地下室用外墙后浇带封闭装置
CN207260191U (zh) 一种类矩形综合管廊管片连接结构
CN206289632U (zh) 斜抛撑换撑梁支撑体系
CN108547282A (zh) 一种钢和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5894519U (zh) 一种屋面不锈钢防水女儿墙及明沟组合的构造
CN214457663U (zh) 一种混凝土养护装置
CN113931495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卫生间底盘、制作方法及安装方法
CN209817245U (zh) 具有空调孔洞的预制砌块
CN208309615U (zh) 一种基坑的坑顶排水沟
CN208039307U (zh) 一种新型双通道预制混凝土管廊结构
CN111236321A (zh) 一种预封闭防水后浇带构造
CN209119674U (zh) 用于安装二次配管的固定结构
CN207144496U (zh) 钢管砼柱混凝土顶升灌注装置
CN206801597U (zh) 一种大水矿山硐室防水结构
CN217536968U (zh) 巨型水电站地下厂房蜗壳外包混凝土灌浆结构
CN206346229U (zh) 地下室墙体竖向后浇带及施工缝的支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