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4645U -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4645U
CN210194645U CN201921000709.6U CN201921000709U CN210194645U CN 210194645 U CN210194645 U CN 210194645U CN 201921000709 U CN201921000709 U CN 201921000709U CN 210194645 U CN210194645 U CN 210194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 cut
cut tunnel
layer
backfill
n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07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ong Yuan
袁松
Sichang Liu
刘四昌
Liangpu Li
黎良仆
Jicheng Wei
魏记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07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4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4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4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的底部回填土石,底部回填土石的上方压实设置有三合土层,三合土层的顶面与明洞洞顶齐平,三合土层与明洞洞顶的上方设有由废旧轮胎平铺而成的废旧轮胎层。本实用新型的回填结构,利用废旧轮胎自身重量低,具有较好缓冲作用的特性,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在不增加洞顶回填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增大洞顶堆载安全度,减少洞顶清载的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明洞洞顶回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次山区强烈地震、高位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大量土石堆积于明洞洞顶,造成明洞顶部荷载及内侧土压力荷载突然增大,崩塌落石或泥石流瞬间作用力造成的破坏更是难以估计。明洞洞顶和靠山体的内侧通常采用土石回填,,这种回填材料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其自身重度较大,因此导致洞顶设计的回填线坡率往往较低,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则需增大明洞的结构尺寸及钢筋用量,这样明洞造价将会更高,经济合理性将更差;同时在泥石流发生后,大量水淤积于内侧墙,造成内侧墙水土压力急剧上升,因此明洞结构可能产生受力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洞顶一般采用土石回填,导致洞顶设计的回填线坡率往往较低,预留的堆载安全度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利用废旧轮胎自身重量低,具有较好缓冲作用的特性,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在不增加洞顶回填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增大洞顶堆载安全度,减少洞顶清载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的底部回填土石,底部回填土石的上方压实设置有三合土层,三合土层的顶面与明洞洞顶齐平,三合土层与明洞洞顶的上方设有由废旧轮胎平铺而成的废旧轮胎层。
本实用新型的回填结构,利用废旧轮胎自身重量低,具有较好缓冲作用的特性,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在不增加洞顶回填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增大洞顶堆载安全度,减少洞顶清载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的回填结构,在明洞靠山体的内侧采用土石回填,然后在其顶面的位置采用三合土进行压实,三合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避免水渗入底部回填土石中;然后将明洞洞顶的回填材料由传统的土石替换为废旧轮胎,废旧轮胎采用橡胶材料制得,相对土石来说,质量轻,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而且通过堆叠一定厚度的废旧轮胎,能够在不增加明洞承重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因为对于相同重量的废旧轮胎和土石来说,废旧轮胎能够堆叠更高,从而增大回填线坡率;同时橡胶轮胎缓冲性能好,增大洞顶堆载安全度,减少洞顶清载的情况出现。
废旧轮胎层的下方设有砂浆找坡层,砂浆找坡层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通过防水卷材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回填结构的防水性能,避免水渗入底部回填土石导致的内侧墙水土压力急剧上升。
废旧轮胎层与防水卷材之间设有卵石透水层,明洞洞顶远离山体的外侧设有挡块,挡块的顶面高于卵石透水层的顶面,挡块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挡块两侧的泄水孔,能够将坡面的汇水尽快的从泄水孔排出洞顶外,避免内侧墙水土压力急剧上升影响明洞的结构内力。
废旧轮胎层由多层轮胎交错堆叠而成,上层轮胎的中心处位于与上层轮胎相接触的四个下层轮胎圆心的中心处,通过上下层之间的错开布置,从而减少明洞堆载,进而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其中废旧轮胎实际铺设在层数、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废旧轮胎层的上方铺设有主动网,主动网上方铺设有一层沙袋,沙袋上方设置顶部回填土石,以防止顶部回填土石落入废旧轮胎的空心部分。
砂浆找坡层的坡度大于2%,有利于透过卵石透水层的汇水能够快速从泄水孔排出。
防水卷材上的表面铺设有无纺布,防止防水卷材破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利用废旧轮胎自身重量低,具有较好缓冲作用的特性,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在不增加洞顶回填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增大洞顶堆载安全度,减少洞顶清载的情况出现;
2、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通过防水、排水结构的设置,能够将明洞洞顶坡面汇水尽快排除洞外,避免内侧墙水土压力急剧上升影响明洞结构内力;
3、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废旧轮胎层由多层轮胎交错堆叠而成,上层轮胎的中心处位于与上层轮胎相接触的四个下层轮胎圆心的中心处,通过上下层之间的错开布置,从而减少明洞堆载,进而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其中废旧轮胎实际铺设在层数、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废旧轮胎叠放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底部回填土石,2-三合土层,3-废旧轮胎层,4-砂浆找坡层,5-防水卷材,6-卵石透水层,7-挡块,8-泄水孔,9-主动网,10-沙袋,11-顶部回填土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的底部回填土石1,底部回填土石的上方压实设置有三合土层2,三合土层的顶面与明洞洞顶齐平,三合土层与明洞洞顶的上方设有由废旧轮胎平铺而成的废旧轮胎层3。
本实用新型的回填结构,利用废旧轮胎自身重量低,具有较好缓冲作用的特性,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在不增加洞顶回填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增大洞顶堆载安全度,减少洞顶清载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的回填结构,在明洞靠山体的内侧采用土石回填,然后在其顶面的位置采用三合土进行压实,三合土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避免水渗入底部回填土石中;然后将明洞洞顶的回填材料由传统的土石替换为废旧轮胎,废旧轮胎采用橡胶材料制得,相对土石来说,质量轻,能够将明洞堆载大大减轻,降低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的瞬间冲击作用,而且通过堆叠一定厚度的废旧轮胎,能够在不增加明洞承重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因为对于相同重量的废旧轮胎和土石来说,废旧轮胎能够堆叠更高,从而增大回填线坡率;同时橡胶轮胎缓冲性能好,增大洞顶堆载安全度,减少洞顶清载的情况出现。
优选的,废旧轮胎层的下方设有砂浆找坡层4,砂浆找坡层4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5,通过防水卷材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回填结构的防水性能,避免水渗入底部回填土石导致的内侧墙水土压力急剧上升。
优选的,废旧轮胎层与防水卷材之间设有卵石透水层6,明洞洞顶远离山体的外侧设有挡块,挡块的顶面高于卵石透水层的顶面,挡块7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挡块两侧的泄水孔8,能够将坡面的汇水尽快的从泄水孔排出洞顶外,避免内侧墙水土压力急剧上升影响明洞的结构内力。
优选的,如图2所示,废旧轮胎层由多层轮胎交错堆叠而成,上层轮胎的中心处位于与上层轮胎相接触的四个下层轮胎圆心的中心处,通过上下层之间的错开布置,从而减少明洞堆载,进而提高设计回填线坡率;其中废旧轮胎实际铺设在层数、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优选的,废旧轮胎层的上方铺设有主动网9,主动网上方铺设有一层沙袋10,沙袋上方设置顶部回填土石11,以防止顶部回填土石落入废旧轮胎的空心部分。
优选的,砂浆找坡层的坡度大于2%,有利于透过卵石透水层的汇水能够快速从泄水孔排出。
优选的,防水卷材上的表面铺设有无纺布,防止防水卷材破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的底部回填土石(1),其特征在于,底部回填土石(1)的上方压实设置有三合土层(2),三合土层(2)的顶面与明洞洞顶齐平,三合土层(2)与明洞洞顶的上方设有由废旧轮胎平铺而成的废旧轮胎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的下方设有砂浆找坡层(4),砂浆找坡层(4)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与防水卷材(5)之间设有卵石透水层(6),明洞洞顶远离山体的外侧设有挡块(7),挡块(7)的顶面高于卵石透水层(6)的顶面,挡块(7)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挡块(7)两侧的泄水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由多层轮胎交错堆叠而成,上层轮胎的中心处位于与上层轮胎相接触的四个下层轮胎圆心的中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的上方铺设有主动网(9),主动网(9)上方铺设有一层沙袋(10),沙袋(10)上方设置顶部回填土石(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砂浆找坡层(4)的坡度大于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水卷材(5)上的表面铺设有无纺布。
CN201921000709.6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Active CN210194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709.6U CN210194645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709.6U CN210194645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4645U true CN210194645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0709.6U Active CN210194645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46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8618A (zh) * 2019-06-28 2019-08-23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及回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8618A (zh) * 2019-06-28 2019-08-23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及回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5672B (zh) 一种可以大量减少施工物料节约成本的防冲水利堤坝
CN210194363U (zh) 一种适于软基上建造的道路结构
CN111622240B (zh) 一种梯形加趾排水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197C (zh) 一种加筋挡土墙
CN207193892U (zh) 一种生态护岸体及采用该护岸体的护岸结构
CN210194645U (zh)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
CN111779014A (zh) 一种临河陡坡桥梁高承台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896148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
CN110158618A (zh) 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及回填方法
CN113502836A (zh) 排水土工格栅及支护结构和方法
KR102036986B1 (ko) 폐갱수 차단 시공방법
CN115787574A (zh) 一种堤防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625433U (zh) 一种用于重力式与板桩式组合码头的衔接过渡结构
CN205917646U (zh) 水利工程用具有反滤机构的挡土墙装置
CN213709417U (zh) 一种水利均质土坝的坝体排水结构
CN212983898U (zh) 一种防垮塌型田坎结构
CN212428840U (zh) 富水地层地下隧道控制上浮工程整治体系
CN212223491U (zh) 一种临河路基结构
CN211498714U (zh) 一种多级防冲堤塘
CN107059888B (zh) 一种钢筋石笼边坡支护结构
CN210507492U (zh) 一种围堰结构
CN110924381A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
CN217480068U (zh) 一种碎石桩基础扶壁式挡墙码头结构
CN216515764U (zh) 一种降低堆坡建筑设计抗浮水位的建筑结构
CN215593753U (zh) 一种危岩落石拦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