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9904U -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9904U
CN210179904U CN201920946979.XU CN201920946979U CN210179904U CN 210179904 U CN210179904 U CN 210179904U CN 201920946979 U CN201920946979 U CN 201920946979U CN 210179904 U CN210179904 U CN 210179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t
type electric
electric heating
directly outp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69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 Chen
陈琦
Yun Yang
杨云
Fubo Liang
梁福波
Tianjun Lin
林天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Gansu Comprehensive Energy Services Co Ltd
Bei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Leye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Gansu Comprehensive Energy Services Co Ltd
Bei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Ley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Gansu Comprehensive Energy Services Co Ltd, Beij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Leye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Gansu Comprehensive Ener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69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9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9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9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换热效率低下,热损失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装置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和热风道,所述热风道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连通,热风道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连通,冷风道与热风道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空气送入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加热空气后直接与冷空气混合输出热风,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增加了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电蓄热装置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加热后的介质运送到工作位置进行工作,其中所加热的介质可以是空气,空气被加热的方式有多种,如气气换热,即利用风机推动固体电蓄热装置内的热空气流过换热器进而加热位于固体电蓄热装置外部的空气;或者水气换热,即利用水泵推动固体电蓄热装置输出的热水流过换热器进而加热位于固体电蓄热装置外部的空气;通过这两种间接加热的方式使空气被加热存在着换热效率低下,热损失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换热效率低下,热损失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装置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和热风道,所述热风道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连通,热风道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连通,冷风道与热风道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
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空气直接送入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直接加热空气,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增加了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
优选地,所述混合阀包括阀体、转轴、挡板、封堵、阀片、冷风进风口、热风进风口和混合出风口;
所述冷风进风口与所述冷风道连通,所述热风进风口和所述热风道连通;
所述转轴与所述阀片相连,使所述阀片在阀体内转动;
所述封堵设置在所述混合出风口的对侧,封堵的近阀片端为弧形面。
混合阀对出风道内冷风和热风的比例进行调节,实现了出风温度的调节,冷热风自然同步的调节,对出风道出风量影响很小,最大程度使出风道的出风量恒定。
优选地,所述风道还包括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进风道与所述冷风道连通,所述出风道与混合阀出风口连通。
通过进风道和出风道的设置增加了风道的长度,为其余装置的安装提供了空间,拓展了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出风道上设有管道混合器。
管道混合器使出风道内冷热风充分混合,无需机械运动,节约能源,种类多样,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
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为空箱体,所述缓冲箱的入口与所述出风道连通,所述缓冲箱的出口连接到工作位。
缓冲箱收集持续流出出风道的混合气体,在混合气体异常高温低温时,能缓冲送到工作位的温度,避免剧烈波动,特别房子高温气体对用户造成伤害或者损失。
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进风道的进气口处。
过滤装置的尺寸可以调节,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道或者出风道上。
风机设置在进风道上,出风温度范围大,适用范围广;风机设置在出风道上,使蓄热装置内由正压变为负压,减少了对蓄热装置密封性的要求,同时减少了混合器的设置,简化结构,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超温保护装置;
超温保护装置包括温感器、防火阀和远控钢丝,所述温感器设置在所述出风道上,所述防火阀设置在所述热风道上,所述远控钢丝连接温感器和防火阀。
超温保护装置采用机械驱动,工作稳定可靠,避免了电子元件长期使用后老化导致不准、甚至失灵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控制所述蓄热装置、所述混合阀、所述风机、所述超温保护装置的工作。
控制装置对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流程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进风检测装置和出风检测装置;
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进风检测装置和所述出风检测装置;
进风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装置上,出风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道上。
通过进风检测装置检测进风质量,减少进风的杂质;通过出风检测装置检测出风质量,保证出风质量达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空气直接送入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直接加热空气,减少了中间传热环节,增加了热效率,减少了热损失;混合阀对出风道内冷风和热风的比例进行同步调节,实现了出风温度的调节,同时对出风道出风量影响很小,保持出风道的出风量恒定;控制装置对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流程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混合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热装置;11-炉内风道;12-壳体;13-蓄热体;14-加热器;21-冷风道;22-热风道;23-进风道;24-出风道;3-风机;4-过滤装置;5-混合阀;51-阀体;52-转轴;53-挡板;54-封堵;55-阀片;56-冷风进风口、57-热风进风口、58-混合出风口;6-管道混合器;7-超温保护装置;71-防火阀;72-远控钢丝;73-温感器;8-出风检测装置;81-温度传感器;82-流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包括蓄热装置1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21和热风道22,所述热风道22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1连通,热风道22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冷风道21与热风道22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5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风道还包括进风道23和出风道24,所述进风道23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所述出风道24与混合出风口58连通。
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工作时,空气从进风道23进入冷风道21内,进入冷风道21内后空气有两个通路,其一是通过与冷风道21连通的进口进入蓄热装置1内并被蓄热装置1加热为热风,其二是继续在冷风道21内流动并流入出风道24内。
蓄热装置1包括壳体12和固定在壳体12内的蓄热体13及分布在蓄热体13中的加热器14,壳体12内设有炉内风道11,壳体12侧壁上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冷风道21连通,出口与热风道22连通,从进口进入壳体12内的空气通过炉内气道在壳体12内流动并被蓄热体13或加热器14加热,空气加热后从出口流出壳体12进而进入热风道22内。
冷风道21内的冷风和热风道22内的热风都进入混合阀5,通过混合阀5调节出风道24内常温气体与高温气体的比例,进而调节输出热风的温度以满足实际所需,此热风经过出风道24的导流后进入工作位置。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阀5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混合阀5包括阀体51、转轴52、挡板53、封堵54、阀片55、冷风进风口56、热风进风口57和混合出风口58;
所述冷风进风口56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所述热风进风口57和所述热风道22连通;
所述转轴52与所述阀片55相连,使所述阀片55在阀体51内转动;
所述封堵54设置在所述混合出风口58的对侧,封堵54的近阀片端为弧形面。
混合阀5实现对冷风和热风混合比例的调节,具体而言,阀片55的一端设置在混合出风口58内,将所述混合出风口58分隔为热风出口和冷风出口两个部分,阀片55在转动的转轴52带动下进行旋转,进而实现对热风出口的截面积和冷风出口的截面积的调节,最终实现对输出气体内高温气体和常温气体比例的调节。同时,封堵54与阀片55相配合将热风和冷风分隔,保证热风和冷风只在混合出风口58内混合,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度。
进一步,在阀体51的出风口处竖直设置两个挡板53,挡板53分别设置在出风口的两个侧壁上,使阀片55位于混合出风口内的部分位于挡板53之间,挡板53在阀片55处于极限位置时,挡板53挡住气体,增加了阀片55的封闭稳定性。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混合器6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出风道24上设有管道混合器6。
管道混合器6是使流体在管道内流过时,通过某一构件或混合元件的作用而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是一种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的混合器,对本直接出风的固体电蓄热装置而言,管道混合器6的设置避免出风道24出现局部高温的现象。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箱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为空箱体,所述缓冲箱的入口与所述出风道24连通,缓冲箱的出口连接到工作位。
缓冲箱体积较大,能大幅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波动,在用户温度平稳度要求很高时采用。进一步,在超温保护装置7实现超温保护的过程中,可能依然会有部分超温气体流向工作位置,在保护要求很高时,缓冲箱能吸收平抑这种超温气体,避免温度过高的混合气体达到工作位置。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装置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装置4设置在进风道23的进气口处。
过滤装置4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以提高空气质量,具体而言,现有的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之所以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的一大原因就在于防止外部空气对蓄热装置的影响。通过过滤装置4过滤空气内的杂质提高空气的质量,进而使空气能够直接用于加热,进而避免了间接加热,减少了热交换的次数,提高了热效率,节约成本。进一步,过滤装置4是中效过滤器。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3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风机3,风机3设置在所述进风道23或者出风道24上。
进一步,风机3为变频风机3,可设置不同的稳定的空气流速,满足用户需求的空气量。
一般情况下,风机3设置在进风道23上,进一步,风机3也可以设置在出风道24上,此时由于混合气体将通过风机3流出,而混合气体的温度高于常温气体的温度,混合气体长期通过风机3将对风机3造成热腐蚀进而缩短风机3的使用寿命,故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风机3设置在出风道24上仅适用于混合气体的温度要求较低的情况下。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超温保护装置7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超温保护装置7;
超温保护装置7包括温感器73、防火阀71和远控钢丝72,所述温感器73设置在所述出风道24上,所述防火阀71设置在所述热风道22上,所述远控钢丝72连接温感器73和防火阀71。
温感器73,即感温火灾探测器,当热风温度达到或超过预设定的温度时,发出报警动作信号,具体而言,温感器73采用的是易熔金属型定温探测器,易熔金属型定温探测器牢固可靠,结构简单,很少有误动作。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控制所述蓄热装置、所述混合阀5、所述风机3、所述超温保护装置7的工作。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进风检测装置和出风检测装置8;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进风检测装置和所述出风检测装置8;进风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装置4上,出风检测装置8设置在所述出风道24上。
进风检测装置检测经过过滤装置4过滤后的空气的质量,在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及时提醒用户检查原因或更换过滤装置4。进一步,进风检测装置是空气检测仪。
出风检测装置8实现了出风温度和出风量的检测,具体而言,出风检测装置8包括了温度传感器81和流速传感器82,温度传感器81检测出风温度并将出风的实际温度与预设的出风道24出风温度相比较,通过PID方式控制混合阀5改变混合气体中热风和冷风的比例,使出风温度符合用户要求。
流速传感器82检测出风的流量并将出风的实际流量与预设的出风道24出风流量相比较,通过PID方式控制风机3频率,使出风流量符合用户要求。
超温保护装置7实现了过温保护,具体而言,任何情况下,温度传感器81检测出风温度并与预设的超温保护温度比较,当出风温度超过预设的超温保护温度时,控制系统发出警报,并控制关闭防火阀71,同时防火阀71将向处理器反馈热风道22封闭的信号,处理器使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停机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修理,起到一次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当一次保护失效后,即控制装置出现失灵等情况下,防火阀71不能及时关闭,出风温度继续升高,达到温感器73的动作温度时,温感器73动作并带动远控钢丝72运动,进而使远控钢丝72带动防火阀71运动进而将热风道22封闭,同时防火阀71将向处理器反馈热风道22封闭的信号,处理器使本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停机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修理,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装置(1)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冷风道(21)和热风道(22),所述热风道(22)一端与所述蓄热装置(1)连通,热风道(22)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冷风道(21)与热风道(22)的连接处设有混合阀(5)以控制出风中热风与冷风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阀(5)包括阀体(51)、转轴(52)、挡板(53)、封堵(54)、阀片(55)、冷风进风口(56)、热风进风口(57)和混合出风口(58);
所述冷风进风口(56)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所述热风进风口(57)和所述热风道(22)连通;
所述转轴(52)与所述阀片(55)相连,使所述阀片(55)在阀体(51)内转动;
所述封堵(54)设置在所述混合出风口(58)的对侧,封堵(54)的近阀片端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进风道(23)和出风道(24),所述进风道(23)与所述冷风道(21)连通,所述出风道(24)与混合出风口(5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24)上设有管道混合器(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为空箱体,所述缓冲箱的入口与所述出风道(24)连通,缓冲箱的出口连接工作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4),所述过滤装置(4)设置在进风道(23)的进气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风机(3),风机(3)设置在所述进风道(23)或者出风道(2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超温保护装置(7),
超温保护装置(7)包括温感器(73)、防火阀(71)和远控钢丝(72),所述温感器(73)设置在所述出风道(24)上,所述防火阀(71)设置在所述热风道(22)上,所述远控钢丝(72)连接温感器(73)和防火阀(7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控制所述蓄热装置(1)、所述混合阀(5)、所述风机(3)、所述超温保护装置(7)的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进风检测装置和出风检测装置(8);
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所述进风检测装置和所述出风检测装置(8);
进风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过滤装置(4)上,出风检测装置(8)设置在所述出风道(24)上。
CN201920946979.X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Active CN210179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6979.XU CN210179904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6979.XU CN210179904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9904U true CN210179904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6979.XU Active CN210179904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99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5503A (zh) * 2022-04-29 2022-07-22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斜坡道路的保温方法
CN114992854A (zh) * 2022-06-10 2022-09-02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CN115264943A (zh) * 2022-09-23 2022-11-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大型高超声速风洞的超大型立式蓄热式加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5503A (zh) * 2022-04-29 2022-07-22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斜坡道路的保温方法
CN114992854A (zh) * 2022-06-10 2022-09-02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CN115264943A (zh) * 2022-09-23 2022-11-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用于大型高超声速风洞的超大型立式蓄热式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9904U (zh) 一种直接输出热风的蓄热型电加热装置
CN102818368A (zh) 附加器、燃气热水器、及附加器和燃气热水器组件
CN103017328A (zh) 取暖设备的燃烧与热交换系统
CN205919533U (zh) 一种全智能壁挂炉
CN213578847U (zh) 一种新型自适应阻力调节内置旁通烟气换热器
CN113566413A (zh) 燃气热水器
CN211233346U (zh) 一种热水出水装置
CN108361995B (zh) 工业锅炉炉温控制系统
CN203413830U (zh) 一种可加热的燃气热水器出水系统
CN207815699U (zh) 一种公用安全燃气开热水机
CN210463080U (zh) 一种燃煤电厂新型空气预热器系统
CN207622251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燃气热水器
CN203190602U (zh) 热水器
CN217654100U (zh) 燃气热水器
CN207599960U (zh) 一种通过无线信号智能监测内部信息的壁挂炉
CN220454257U (zh) 一种环式炭素焙烧炉用负压冷却装置
CN210070227U (zh) 一种安全型燃气加热器
CN214973075U (zh) 一种scr尿素热解用稀释风分级加热系统
CN220287736U (zh) 一种壁挂炉
CN2505769Y (zh) 间接加热热风炉
CN220567928U (zh) 一种锅炉换热装置以及使用该换热装置的锅炉
CN218269559U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系统
CN209909900U (zh) 燃气分段装置及燃气器具
CN219120769U (zh) 一种带烟温补偿结构的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19140897U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与太阳能联动采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