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9781U -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9781U
CN210179781U CN201920769101.3U CN201920769101U CN210179781U CN 210179781 U CN210179781 U CN 210179781U CN 201920769101 U CN201920769101 U CN 201920769101U CN 210179781 U CN210179781 U CN 210179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temperature
electric appliance
fan
box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91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n Ye
叶剑
Kai Xia
夏凯
Cheng Zeng
曾成
Quanyou Hu
胡全友
Quyang Ma
马屈杨
Ge Yu
玉格
Wenyu Xiao
肖雯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7691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9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9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9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器盒中,所述电器盒包括电器盒主体;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连通;设置于所述管道主体上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通过转动,形成经过所述管道主体与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循环气流,以对所述电器盒主体散热,散热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器盒中可以集中设置各种元器件,元器件工作时会发热,因此需要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以保证元器件正常工作。目前,大多的电器盒是密闭式的,在电器盒的外侧壁上设置散热板等散热器,电器盒内的元器件与电器盒的侧壁接触,以通过热传导由散热板进行散热。但是,由于电器盒内的元器件有很多,有些元器件发热较多又距离散热器较远,主要依靠自然对流散热,元器件温升显著,极易超出其可承受温度,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可见,这种密闭式的电器盒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器盒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器盒中,所述电器盒包括电器盒主体;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连通;
设置于所述管道主体上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通过转动,形成经过所述管道主体与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循环气流,以对所述电器盒主体散热。
可选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的温度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风机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进风的一端的安装高度高于出风的一端的安装高度。
可选的,所述管道主体的拐角处为弧形。
可选的,所述管道主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风机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电器盒主体连通。
一种电器盒,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可选的,电器盒主体内部包括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循环气流至少经过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
可选的,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各元器件对温度敏感程度不同,所述循环气流至少经过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对温度最敏感的元器件。
可选的,温度传感器,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的温度。
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
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方案中,在电器盒主体外独立设置了一个管道主体,管道主体的两端分别与电器盒主体内部连通形成了一个流体区域,在管道主体上设置的风机组件通过转动可以形成经过由管道主体与电器盒主体形成的流体区域内的循环气流,从而实现对电器盒主体的散热,与相关技术中密闭式的电器盒相比,第一方面,电器盒内部不再仅有自热对流,还有循环气流,也就是说增加了强制对流,从而增加了散热效果,第二方面,由于管道主体独立于电器盒主体设置,不会占用电器盒主体的空间,利于减小结构尺寸,第三方面,由于管道主体与电器盒主体连通,电器盒主体不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能够有效防止水汽、灰尘等杂质通过对电器盒主体内部的侵蚀,也能有效防止昆虫等其他小动物进入电器盒主体内部,对电器盒部件产生不良破坏,第四方面,由于风机组件位于电器盒主体之外,运行时对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元器件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且风机的更换便捷,可靠性高,第五方面,由于风机在电器盒主体外部的管道主体上,距离电器盒主体比较远,不会对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元器件产生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的风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器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器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电器盒中可以集中设置各种元器件,元器件工作时会发热,因此需要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以保证元器件正常工作。目前,大多的电器盒是密闭式的,在电器盒的外侧壁上设置散热板等散热器,电器盒内的元器件与电器盒的侧壁接触,以通过热传导由散热板进行散热。但是,由于电器盒内的元器件有很多,有些元器件发热较多又距离散热器较远,主要依靠自然对流散热,元器件温升显著,极易超出其可承受温度,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可见,这种密闭式的电器盒的散热效果较差。
现有的一种空调器的电器盒结构中,将一个风机作为散热器安装于电器盒主体内,第一方面,风机在电器盒主体内,需要较大的电器盒主体空间尺寸,第二方面,电器盒内需要增加旋转部件,由于旋转部件的寿命有限,其运行可靠性难以保证,导致电器盒的运行可靠性降低,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对电器盒主体拆卸,维护难度大,第三方面,由于电器盒内的元器件需要良好的电磁环境,位于电器盒内的驱动电机对其他元器件可能存在电磁干扰。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散热方案,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电器盒中,电器盒包括电器盒主体1;散热装置包括:
管道主体2;管道主体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与电器盒主体1内部连通;
设置于管道主体上的风机组件3;风机组件3,用于通过转动,形成经过管道主体2与电器盒主体1内部的循环气流,以对电器盒主体散热。
其中,管道主体具有管腔,风机组件可以内置在管道主体的管腔中,或者,管道主体的管腔侧壁上具有开口,风机组件设置在开口位置,风机组件的进风和出风方向在管道主体的延伸方向上,保证能够形成经过管道主体的管腔的气流。
本申请的方案中,在电器盒主体外独立设置了一个管道主体,管道主体的两端分别与电器盒主体内部连通形成了一个流体区域,在管道主体上设置的风机组件通过转动可以形成经过由管道主体与电器盒主体形成的流体区域内的循环气流,从而实现对电器盒主体的散热,与相关技术中密闭式的电器盒相比,第一方面,电器盒内部不再仅有自热对流,还有循环气流,也就是说增加了强制对流,从而增加了散热效果,第二方面,由于管道主体独立于电器盒主体设置,不会占用电器盒主体的空间,利于减小结构尺寸,第三方面,由于管道主体与电器盒主体连通,电器盒主体不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能够有效防止水汽、灰尘等杂质通过对电器盒主体内部的侵蚀,也能有效防止昆虫等其他小动物进入电器盒主体内部,对电器盒部件产生不良破坏,第四方面,由于风机组件位于电器盒主体之外,运行时对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元器件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且风机的更换便捷,可靠性高,第五方面,由于风机在电器盒主体外部的管道主体上,距离电器盒主体比较远,不会对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元器件产生电磁干扰。
本申请的方案可以适用于各种电器盒,尤其适用于密闭式电器盒中。
实施中,管道主体的具体结构有多种。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具体实施时,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可以包括一个风口或者两个以上风口。相应的,电器盒主体上与第一端连接的位置也设置有一个风口或者两个以上风口。
同样,管道主体的第二端也可以包括一个风口或者两个以上风口。相应的,电器盒主体上与第二端连接的位置也设置有一个风口或者两个以上风口。
如此,管道主体与电器盒主体可以形成单路气流,也可以形成多路气流,如果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元器件比较分散,可以设置多路气流,增强散热效果。实施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风口的数量。图1中,以设置1个风口为例进行示意。
具体实施时,在电器盒主体中,因为热空气密度较小,在重力作用下会集聚在上部,对于竖直或有一定倾斜角度安装的电器盒,会形成相对地面的安装高度从低到高处的自然对流,管道主体的出风方向设置的原则是尽量与自然对流方向一致,以加快流速,因此,可选的,管道主体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进风的一端的安装高度高于出风的一端的安装高度,如此,管道主体出风的一端的出风进入电器盒主体的低处,然后从电器盒主体的高处出风,进入管道主体的进风的一端。
为了减少气流的局部损失,管道主体的拐角处可以设置为弧形,如此,可以减小流动阻力,改善流体状态。实施中,只要是可以改善流体状态的管道设计都可以采用,比如,可以将管道进风的一端设置成逐渐缩小的结构。
具体实施时,管道主体内部可以设置支架,风机组件可以直接固定在管道主体内部的支架上。或者,如图2所示,管道主体2包括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风机组件3分别与第一段21的第一端、第二段22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段21的第二端、第二段22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电器盒主体1连通。其中,风机组件3可以通过法兰结构分别与第一段的第一端、第二段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其中,法兰结构包括法兰盘4和螺栓(图中未示出),法兰盘上具有第一螺纹孔,第一段的第一端、第二段的第一端上具有第二螺纹孔,风机组件上具有第三螺纹孔,螺栓插入到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即可实现连接,此为很成熟的连接技术,可参考相关技术。如果风机组件出现问题,可以非常方便的拆卸进行维修、更换等。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代替法兰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风机组件3的外部也可以设置包裹的管道式外壳与第一段和第二段形成密闭的管道。
具体实施时,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散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的温度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风机的转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均可以安装于电器盒主体内部,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控制器5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6和风机7。风机的种类有多种,具体的,可以采用轴流风机,也就是说,风机的进风和出风在一条轴线上,具体的,该轴线与管道的轴线一致。风机的风叶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风叶。
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6监测电器盒主体1内部的温度,并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电器盒主体进行实时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实际需要的散热条件进行风机的控制,如果需要大量散热,则调高风机的转速,如果散热需要较低,则调低风机的转速,不仅散热效果更佳,还可以节省电能资源。具体的风机的转速的调整策略有多种,下面举例说明:
比如,检测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开启风机。
或者,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具体用于:获取预先按照温度高低划分的N个温度区间与风机的转速的对应关系;确定检测的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从对应关系中查找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所对应的风机的转速;控制风机按照查找到的风机的转速转动。
其中,温度区间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实施中,温度传感器反馈检测的温度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一些场景中,有可能会出现检测的温度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内交替波动(即在两个不同的温度区间来回切换)的情形时,风机在较高转速下运行,频繁切换,容易损坏,因此,可以直到连续预设次数反馈的检测的温度在同一温度区间内,才可以将该同一温度区间作为最终确定的温度区间。
上述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从温度最低的温度区间到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转速逐渐增大。如此,如果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较低,则采用较低的转速,如果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较高,则采用较大的转速,加快散热。
不同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转速可以由试验测得等方式得出。
其中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包括从温度最低的温度区间到温度次高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转速逐渐增大;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的转速与温度次高的温度区间的转速相等。
以设置4个温度区间为例,假设,检测的最大温度为Tmax,环境温度为TE,将检测的温度分为低温TL、正常温TN、高温TH、超高温THL4个区间,TE≤TL≤0.5Tmax;0.5Tmax<TN≤0.7Tmax;0.7Tmax<TH<Tmax;THL>Tmax。其中,温度区间的边界选取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四个温度区间低温TL、正常温TN、高温TH、超高温THL分别对应风机的转速n1、n2、n3、n3,n1<n2<n3。其中,n3是风机可承受的最大转速。其中,n1、n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于风机可以承受的转速是有限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高温的情况已经采用风机可承受的最大转速,即使温度再继续升高,也无法再增大转速了,所以对于超高温的情况仍然是采用风机可承受的最大转速,以保护风机,避免风机一直高速运转,降低使用寿命。
对于上述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即使到达了风机的最大转速,也无法满足散热要求,说明此时工况特别恶劣,已经不适合继续开机运行,针对此种情况,控制器,还用于判断已确定的所述温度区间是否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若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向电器盒主体发送停机指令,以使得电器盒主体执行停机指令进行停机。具体的,判断已确定的所述温度区间是否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时,具体的:判断已确定的所述温度区间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若达到预设次数,确定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预设次数的设置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是2~5次,具体的,可以为2次;或者,也可以判断已确定的所述温度区间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的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若达到预设时间,确定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预设时间的时长设置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此,电器盒主体接收到停机指令后,可以进行停机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电器盒主体1内部包括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比如电容等等。为了增强散热效果,上述循环气流至少经过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相应的,温度传感器,具体用于检测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的温度。
考虑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各元器件对温度敏感程度不同,为了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上述循环气流至少经过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对温度最敏感的元器件。相应的,温度传感器,具体用于检测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对温度最敏感的元器件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电器盒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空调器室外机。
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的电器盒为密闭式电器盒,该电器盒为金属电器盒。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电器盒包括电器盒主体1,电器盒主体1内部包括冷媒管9、电抗器8、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15、电感器13、IPM14和电容11。其中,电抗器8固定在电器盒主体1上,电感器13、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IPM)14和电容11通过塑料支架12固定安装于PCB15上,其中,电感器13和IPM14并且固定在金属盒主体上,为减小接触热阻,中间有导热硅胶涂层。在电器盒主体上设计有一定数量的肋片10,用于增大风冷散热的面积;在电器盒主体上,通过冷媒管,将元器件传递给电器盒的热量通过制冷剂(冷媒)的流动,将热量抽离。其中,电容11固定于PCB,但不与电器盒主体接触,也没有导热等其他装置与电器盒主体表面连接,由于电容的散热仅依靠与PCB的导热与密闭电器盒内流体的自然对流,其温升极易超出承受值。
电器盒主体1所包含的其它部件均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详细。
图5和图6所示的电器盒中各部件布置较为紧密,在不改变电器盒主体尺寸的条件下无空间在内部安装散热风扇。
本实施例中采用图2所示的散热结构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风机转动时,电器盒主体与管道内部形成循环气流,也就是说形成强迫对流,电容的散热就可以依靠与PCB板的导热、上述强迫对流,电器盒主体内的流体与电器盒内表面的换热也将由自然对流变成强迫对流,散热效果急剧提升。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容处,型号有多种,比如TE-6311M-1。风机的型号有多种,可以包括SF11025AT/2112HSL(100FZY)。控制器可以设置在PCB上任意可设位置,可以是单片机等,比如C51系列单片机。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表1所示的,在同一位置截面内,传统的密闭电器盒的温度与本申请的结构的对比温度。
表1对比温度
Figure BDA000207136558000010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本申请的方案,电容为对温度最敏感的元器件,循环气流经过电容之后,电容的降温效果非常明显。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散热装置为如以上任一项的散热装置,本实施例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接收启动散热的指令;
步骤72、若接收到启动散热的指令,控制风机组件转动,形成经过管道主体与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循环气流,以对电器盒主体散热。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
控制风机组件转动,包括:
根据检测的温度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风机的转动。
可选的,根据检测的温度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风机的转动,包括:
获取预先按照温度高低划分的N个温度区间与风机的转速的对应关系;
确定检测的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
从对应关系中查找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所对应的风机的转速;
控制风机按照查找到的风机的转速转动。
可选的,所述对应关系包括:从温度最低的温度区间到温度次高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转速逐渐增大;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的转速与温度次高的温度区间的转速相等;
或者,所述对应关系包括:从温度最低的温度区间到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转速逐渐增大。
可选的,还包括:
若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向电器盒主体发送停机指令,以使得电器盒主体执行停机指令进行停机。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判断已确定的所述温度区间是否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考以上任意例的散热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的控制装置,散热装置为如以上任意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启动散热的指令;
控制模块802,用于若接收到启动散热的指令,控制风机组件转动,形成经过管道主体与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循环气流,以对电器盒主体散热。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
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检测的温度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风机的转动。
可选的,根据检测的温度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风机的转动,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按照温度高低划分的N个温度区间与风机的转速的对应关系;
确定检测的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
从对应关系中查找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所对应的风机的转速;
控制风机按照查找到的风机的转速转动。
可选的,从温度最低的温度区间到温度次高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转速逐渐增大;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的转速与温度次高的温度区间的转速相等;
或者,从温度最低的温度区间到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转速逐渐增大。
可选的,控制模块,还用于:
若已确定的温度区间持续为温度最高的温度区间,向电器盒主体发送停机指令,以使得电器盒主体执行停机指令进行停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考以上任意例的散热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器盒,包括如以上任意实施例的散热装置。
可选的,电器盒主体内部包括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循环气流至少经过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
可选的,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各元器件对温度敏感程度不同,循环气流至少经过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对温度最敏感的元器件。
可选的,温度传感器,具体用于检测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的温度。
上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的温度可以为电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器盒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考以上任意例的散热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以上任意实施例的电器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参考以上任意例的散热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器盒中,所述电器盒包括电器盒主体;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连通;
设置于所述管道主体上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通过转动,形成经过所述管道主体与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的循环气流,以对所述电器盒主体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器盒主体内部的温度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的温度以及预设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风机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进风的一端的安装高度高于出风的一端的安装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的拐角处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风机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电器盒主体连通。
6.一种电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电器盒主体内部包括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循环气流至少经过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各元器件对温度敏感程度不同,所述循环气流至少经过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中对温度最敏感的元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时发热的元器件的温度。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电器盒。
CN201920769101.3U 2019-05-24 2019-05-24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Active CN210179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9101.3U CN210179781U (zh) 2019-05-24 2019-05-24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9101.3U CN210179781U (zh) 2019-05-24 2019-05-24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9781U true CN210179781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4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9101.3U Active CN210179781U (zh) 2019-05-24 2019-05-24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9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99940U (zh) 一种基于双主板结构的计算机水冷系统
US20080266794A1 (en) Processor control of cooling fluid
CN108401401B (zh) 一种风冷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227434A1 (zh) 室外机及空调
CN104918462A (zh) 一种云计算机房服务器机柜冷却系统
CN109945395A (zh) 检测方法、空调系统及介质
CN210179781U (zh) 散热装置、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CN203810590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005988U (zh) 一种电器盒散热组件和空调器
CN103476231A (zh) 机柜空调系统
JP6772081B2 (ja) 熱交換器
WO2017034653A1 (en) Forced and natural convection liquid cooler for personal computer
CN110173769A (zh) 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器盒和空调器
CN211321846U (zh) 一种电控箱的散热装置及电控箱
CN213983805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CN214581475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US20210199336A1 (en) Wind baffle for preventing reverse fan torque
CN211575318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090376U (zh) 散热系统及空调器
CN110831402A (zh) 一种电控箱的散热装置、电控箱及散热方法
EP1825346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cabinets
CN216532415U (zh) 散热系统、变频柜和电器设备
CN217008145U (zh) 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散热装置
CN217694125U (zh) 高压变频器用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散热系统
JP4484994B2 (ja)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