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9772U -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9772U
CN210179772U CN201920639126.1U CN201920639126U CN210179772U CN 210179772 U CN210179772 U CN 210179772U CN 201920639126 U CN201920639126 U CN 201920639126U CN 210179772 U CN210179772 U CN 210179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pipe
fresh air
air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91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g You
尤晶
Shanqing Meng
孟山青
Guangfeng Li
李广峰
Hongxi Li
李洪喜
Gang Wu
吴刚
Lei Wang
王蕾
Shuang Wang
王霜
Mingsheng Li
李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qing Kell Air Waveform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qing Kell Air Waveform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qing Kell Air Waveform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qing Kell Air Waveform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91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9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9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9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卷绕布置的带状部件,在相邻的带状部件之间留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用于清理所述吸尘装置的吸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含上述装置的基站联控系统。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基站新风系统进风口容易堵死以及新风系统和基站空调联控故障问题,且能够实现新风系统的自清理,免除人工的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去除空气中颗粒物的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两种:(1)过滤式净化,主要通过纤维以及以纤维为基础做的过滤材料,过滤或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空气;(2)静电式净化,通过使空气中颗粒物带电,利用吸尘装置的电场捕捉带电颗粒物,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相比过滤式净化,静电式净化只需定期清洗吸尘装置,不用更换,运行阻力低、运行费用少、后期维护费用低,且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基站空调是对通信和物联等无人值守机房进行自动冷却、热控制的空调系统,通过RS485可实现温湿度数据采集、对空调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新风和空调系统的联控。机房内电子设备正常运行需要良好的空气环境,包括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其中热环境和湿环境通过设置在机房内的基站空调设备进行调整,保证温度、湿度达到理想状态。现有技术中的基站空调一般不对空气品质进行调节,机房新风设有的初效过滤器因容易被堵塞,增加故障点,导致新风和空调联控出现故障,最终新风系统大多被基层管理者弃用。现阶段室外空气较差,未经净化的新风存在大量的颗粒物,这些粒子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一旦进入机柜、空调本体,颗粒物将会长期附着,严重影响设备散热及导电性能,甚至造成短路,造成设备的损坏。目前缺乏一种可以有效解决通信机房新风净化和联控的技术。
此外,基站机房通常无人值守,新风系统如果积累过多的灰尘,在无人清理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堵塞的问题。而采用人工维护清理又会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其基站联控系统,以解决基站新风系统进风口容易堵死以及新风系统和基站空调联控故障问题,且能够实现新风系统的自清理,免除人工的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卷绕布置的带状部件,在相邻的带状部件之间留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用于清理所述吸尘装置的吸嘴。
进一步地,所述带状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电位的带状电极件。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装置的前侧设有电离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固定管件,所述吸嘴一端与所述固定管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吸嘴上设有可卡住所述带状部件的卡件,所述吸嘴朝向所述带状部件的一侧设有带螺纹的凸出部,所述卡件通过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固定部与所述凸出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件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所述吸嘴为两个,两个所述吸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件的一端,所述第一管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件的一端交汇于一处并贯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第四管件和气源,所述吸嘴与所述第四管件连接,所述吸嘴内设有至少两个穿入所述带状部件间的间隙的元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元件间间隔排列并构造出一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可以是位于两个所述元件之间,也可以是位于两个所述元件错开排列时构造出的缺口空间;
所述放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根喷管,所述喷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喷管的前端与所述元件的前端留有距离;
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托盘和第五管件,所述第五管件与所述第四管件连通,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吸嘴的对侧且与所述第五管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内还设有安装管,所述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管外,所述喷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管内设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用于固定所述喷管和所述元件,且用于密封所述安装管。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还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所述吸尘装置和所述吸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吸尘装置的上风侧设有拦尘网和/或防雨百叶。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装置前端或后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包括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静电棉过滤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装置在其所位于的空间内呈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带状电极件的材料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外部复合非金属材料层;
非金属导电材料;
高电阻或抗静电材料,材料上设有导电层,材料和导电层外部复合非金属材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站联控系统,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空调、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空调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云服务器;所述新风系统包括上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室内、室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颗粒物检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运行能耗低、联控效果好等特点,解决新风进风口容易堵塞,联控故障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对基站设备进行降温,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空调运行能耗,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本发明的吸尘装置可以通过吸尘装置自动清理吸尘装置,最大限度实现免人工维护,可以重复利用,不增加新风系统的风阻,运行维护成本低,人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吸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吸尘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吸尘装置上的吸嘴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吸尘装置上卡件的主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吸尘装置上卡件的侧视图;
图7是图4所示吸尘装置上卡件的俯视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吸尘装置上吸嘴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吸尘装置的A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联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12为基站联控系统的电控图。
图中:1-进风;2-拦尘网;3-防雨百叶;4-电离丝;5-除尘装置;6-碳纤维刷;7-固定件;8-支撑体;9-吸尘装置;10-电绝缘体;11-风机;12-出风;13-倾角;14-支撑架;15-壳体;
51-吸嘴;52-卡件;521-槽;53-凸出部;54-固定部;55-固定管件;551-第一管件;552-第二管件;553-第三管件;56-垫片;
501-元件;502-喷管;503-安装管;504-第四管件;505-第五管件;506-第六管件;507-气源;508-管道;509-转接头;510-托盘;511-限位部;512-集尘袋;513-三通接头;92-带状电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构造在壳体15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图1中,左侧为进风1,右侧为出风12。自进风口至出风口依次大体平行间隔地设有拦尘网2、防雨百叶3、电离部件和吸尘装置9,系统还包括带动风从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的风机11,本实施例中,风机11设置于壳体15内最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安装在出风口外面。集尘装置前端或后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包括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静电棉过滤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电离部件用于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具体可以是电离丝4。电离丝4可以采用平行间隔排布的方式或其他排列方式,吸尘装置9则是吸附经过电离后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即为新风系统的滤芯。吸尘装置9包括电绝缘体和至少两个电位不同的带状电极件92(如图3所示),带状电极件92卷绕在电绝缘体上,两个相邻电极件间留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该间隙用于空气流通。吸尘装置9可以呈一倾角设置在壳体15中(如图2所示),相较于垂直设置的方式,倾斜设置允许壳体内容纳面积更大的吸尘装置,从而提高除尘效率。当倾斜设置时,可以采用支撑架14对吸尘装置9进行支撑。
其中,带状电极件也可以仅采用普通的不带电的带状部件,仅凭借带状体之间狭小的缝隙吸附颗粒物,相应地,此时装置不需要设置电离部件进行电离。带状部件可仅仅采用一条,卷绕成圆盘状。
如采用带状电极件,则其可以直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是由可以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带状电极件的核心作用是导电、集尘,因此任何可以满足此要求的材料和结构都可以采用,在此不做限制。除此之外,带状电极件还可以由至少两层材料层复合而成。例如,可以在金属材料外部复合非金属材料层,或者高电阻或抗静电材料,材料上设有导电层,材料和导电层外部复合非金属材料。
拦尘网2拦截树叶、塑料袋、鸟、毛发等进入机房内。防雨百叶3用于防止雨水的进入。
碳纤维刷6一端连接滤芯高电位的带状电极件,一端连接导线并连接高压电源。碳纤维刷6可以是导电泡棉,也可以是其他导电体。
固定件7用于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固定件7可以很好的取下和安放,固定件为多个。这种固定方式不是唯一,可以有很多变体。
支撑体8用于限制滤芯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同时水平方向上支撑滤芯。支撑体8的材料优选非金属材料,但也可以是金属体。支撑体8还可以是和带状电极件卷绕后尺寸适配的盘状结构,带状电极件卷绕后,可以采用背面打胶的方式和支撑体结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5可以有多种构造,但主要均包含一个或多个吸嘴,用于吸入附着在带状电极件上的灰尘。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除尘装置5包括吸嘴51、固定管件55和驱动装置,吸嘴51上设置有能够卡住吸尘装置上电极件的卡件52。当吸尘装置工作时,卡件52会将吸尘装置的电极件上吸附的空气颗粒物剥落,进一步的由吸嘴1将被剥落的颗粒物吸入到布袋中,进而达到去除灰尘,即清洁吸尘装置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除尘装置上的吸嘴51与固定管件55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可以选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在吸嘴51朝向电极件的一侧设有带螺纹的凸出部3,该凸出部53与吸嘴1固定连接在一起,卡件52通过固定部54与凸出部53连接在一起。固定部54内设有螺纹,以使固定部54能够旋转进入凸出部53内,当固定部54与凸出部53配合完成后,凸出部53顶部与固定部54的内部会留有间隙,该间隙可能够容纳卡件52的一部分。在固定部54上还设置有一个开孔,该孔能够使卡件52穿过。卡件52的一端呈带状开口,以使卡件52能够卡住吸尘装置上的电极件,进而剥落其上的颗粒物;卡件52的另一端呈圆形,且在该圆形端上设置有一个槽521。在卡件52与固定部54连接时,将卡件52穿过固定部上的孔,并使槽521刚好位于孔的位置,此时在孔的两侧通过垫片56卡入槽521内,以固定卡件52,在将它们固定完成后,卡件52能够相对于固定部54旋转,以使卡件52更好的将吸尘装置的电极件上的颗粒物剥落。为了更好的使卡件52能够剥落吸尘装置的电极件上的颗粒物,优选卡件52为固有刚性件。对于卡件52与固定部54件的固定方式并不唯一,只要能够将它们固定并使卡件52能够相对于固定部54旋转即可。
综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吸嘴51朝向电极件的一侧设置带螺纹的凸出部3,并将卡件52通过与该凸出部53配合的固定部54与凸出部53连接,使得吸尘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卡件52剥落的颗粒物可以毫无阻碍的通过吸嘴51且不会有颗粒物积累,使得除尘装置停止工作后,颗粒物不会随气流进入空气中,进而不会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提高了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其是在前一个实施例中除尘装置的基础上将吸嘴51设计为两个。对于此种设计,发明人发现当空气净化装置中的吸尘装置的电极件卷绕的圈数较多时,该设备的自清洁工作时间增加,因除尘装置的功率较大,工作时间增加将会增加耗电量,进而造成整体设备的耗电量增加。鉴于上述原因,发明人将吸嘴51设计成了两个,当然了对于吸嘴51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件55包括第一管件551、第二管件552和第三管件553,两个吸嘴51分别位于第一管件551的一端和第二管件552的一端,第一管件551的另一端、第二管件552的另一端和第三管件553的一端交汇于一处并贯通连接,并且第一管件551和第二管件552沿第三管件553的轴向呈中心对称布置。第一管件551与第三管件553之间的夹角同第二管件552与第三管件553之间的夹角相同,且该夹角为90度的直角或90度到180度之间的钝角。
考虑到,在空气流量一定时,管件的直径越小,其内的气流流通速度越快,因此为了使除尘装置在吸附颗粒物时,与吸嘴51相连的第一管件551和第二管件552能够产生较高的吸附力,优选将第一管件551的直径和第二管件552的直径设计成均不大于第三管件553的直径,对于第一管件551的直径、第二管件552的直径及第三管件553的直径的具体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除尘装置包括吸嘴51、第四管件504、第六管件506、集尘袋512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吸嘴51与第四管件504可拆卸连接,第四管件504与第六管件506连通,第六管件506连接至集尘袋512中,吸嘴51内设置有安装管503和元件501,元件501为两个且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管503外,两个元件501能够卡住吸尘装置上带状电极件92。当除尘装置工作时,元件501会将吸尘装置的带状电极件92上吸附的空气颗粒物剥落,进一步的由吸嘴51将被剥落的颗粒物吸入到集尘袋512中,进而达到清洁吸尘装置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的除尘装置,包括喷管502、气源507和吸尘部。相邻的两个元件间间隔排列并构造出一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可以是位于两个元件之间,也可以是位于两个元件错开排列时构造出的缺口空间;喷管502设置于放置空间内,喷管502通过管道508与气源507连接,喷管502的前端与元件501的前端留有距离,喷管502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管503内,气源507通过管道508向喷管502输送气体,吸尘部位于吸嘴51的对侧(吸嘴51和吸尘部分别位于吸尘装置9的两侧)。该喷管502位于吸尘装置1中带状电极件92的上方,其没有穿入带状电极件92间。为了使元件501卡住带状电极件92,同时固定喷管50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元件501、喷管502、安装管503三者间的间隙内填充密封胶圈进行封闭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管502为两个,这两个喷管可以设置在两个元件中间形成的放置空间内,也可以位于两个元件错开排列时构造出的缺口空间内。两个喷管通过转接头509与管道508连接,该转接头509包括一个进气端和两个出气端,其中进气端用于与管道508连接,出气端用于连接喷管502。对于喷管50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考虑道吸嘴51内空间有限,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喷管502的作用,喷管502的直径最好不大于两个元件间垂线的距离。
吸尘部包括托盘510和第五管件505,托盘51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五管件505上,第四管件504、第五管件505和第六管件506通过三通接头51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吸嘴51和托盘510相对设置或对称设置。当除尘装置工作时,吸嘴51与第五管件505同时吸收颗粒物。第五管件505与托盘510连接的一端呈坡口状,通过此种设计增大了第五管件505的吸附面积,第五管件505的另一端连接至三通接头513处。通过托盘510能够阻挡未被吸嘴51吸收的颗粒物的移动,使得第五管件505能够充分吸收颗粒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五管件505上还设有一个限位部511,该限位部511主要用于限制本发明中除尘装置的旋转半径。为了便于安装和检修,管道508可选用橡胶管,具体的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选择。为了便于元件501容易的剥落带状电极件92上的颗粒物,在本实施例中元件501自身具有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当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吸尘装置进行旋转时,吸尘装置上的一个电极件将引导除尘装置上的元件501由电绝缘体10的边缘向吸尘装置1的边缘运动,或者由吸尘装置的边缘向电绝缘体10的边缘运动,在此过程中,除尘装置上的限位部511能够使吸尘装置刚好旋转至电绝缘体10的边缘或吸尘装置9的边缘。相应的,除尘装置通过元件501将吸尘装置中带状电极件92上的颗粒物剥落,并由吸嘴51吸收至集尘袋512中,但吸嘴51不能全部将颗粒物吸收,此时,喷管502喷出的气流会将此部分颗粒物吹向吸嘴51的对侧,由吸尘部上的第五管件505吸收,由于颗粒物被喷管502赋予了一定的移动速度,因此其并不能全部被第五管件505吸收,而未被第五管件505吸收的颗粒物经托盘510的阻挡,被阻留在托盘510上,此部分颗粒物可由第五管件505进一步吸收或者沉积在托盘510上。通过元件501和喷管502的双重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除尘装置能够较大程度的清除吸尘装置的电极件上的颗粒物,避免了未被吸收的颗粒物重新被吸附到吸尘装置上的情况,从而使吸尘装置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吸附能力,较大程度的净化空气,进而而提高了设备的净化效率和室内的空气质量。为了更好的发挥吸尘装置的清洁作用,可不定期的对集尘袋进行更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联控系统,如图11所示,包括上述的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空调、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空调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通信连接云服务器。新风系统包括上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空调可以为多组,如图12就示出了空调A和空调B两组空调。
排风系统可以是排风机、排风机和风阀结合、风阀、风口中的一种。
控制器具体可以和新风系统的风机通信连接,如果风机采用的电机为伺服电机,控制器可以和其中的伺服电机连接,来控制其工作频率,并获取其相关的工作参数供云服务器计算运行能耗等数据。
传感器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颗粒物检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在机房的室内和室外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PM2.5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外的温湿度和PM2.5数值。
控制器将采集到传感器数据和空调、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的运行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上,并可以接收云服务器下发的控制指令。
联控系统可监控机房温度、湿度,室外环境温度、湿度,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可自动计量新风及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数据可远传至云平台,系统软硬件利于实现合同能源管理。温湿度和PM2.5数据可以上传到云端,可实时监测,便于维护,数据可读取和下载分析。新风和基站空调可单独配备电能表。分别计量耗电量。电能表可以采用安科瑞电气的DTSD1352电能表,但不限于此,其他能够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电能表亦可。电能表采用的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RS-485,RS-422,RS-232等。
联控系统的工作逻辑是:新风系统和空调、排风系统根据在本地控制器设定的参数值可实现联控,维持室内的温湿度和洁净度。
接通电源后,首先运行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其次控制器根据室内传感器传输的湿度数据,当室内湿度高于某一值,比如85%,则控制器将启动空调进行除湿;当室内湿度低于某一值,比如85%,则控制器将根据室内传感器传输的温度数据进行工作,此时根据系统设置的温湿度数值、室外外温差数值、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相应的联控工作模式。比如,室外下雨天或湿度大的天气,控制器根据室外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仅运行空调模式,关闭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具体的参数值和设计逻辑会有一定区别,但总体是根据传感器传输的数据,本地控制器进行相应的运行指令,同时数据可远传至后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显示、参数设置和远程监控。
从运行新风、排风模式切换到空调模式,动作流程为:关闭新风和排风,然后关闭新风风阀和排风风阀。从运行空调模式切换新风、排风模式,动作流程为:关闭空调,然后打开新风和排风的风阀,再启动新风和排风。其他切换方式的工作方式以此类推。风阀在空调模式是为了减少漏风,减少冷量或者热量流失。
智能免维护基站新风系统独有的自清洁系统,可以在本地和远端手动或定时对滤芯进行自动清洁,把滤芯吸附的颗粒物及时转移至集尘袋中,使滤芯始终保持在一个高的净化效率,不会增加滤芯的风阻,只需定时更换集尘袋,实现一种智能、免维护、低风阻、高净化效率的新风系统。
智能免维护基站新风系统可以在手机和服务器上看到每天24小时新风系统和空调联动运行状态柱状图,以及24小时室内室外温度曲线;本系统可以每天规定时间采集智能电表读数,可统计任一时间段(n个日期之间)的用电量;本系统在程序更新/升级时,可远程操作;本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交替运行新风系统和空调联动、单空调运行,用于用电量对比,可远程控制。
用电量对比主要有三种方式:
1、新风系统结合空调运行的机房耗电量和仅有空调运行的机房耗电量,交替间隔5天(时间可调)连续对比。智能电表采集或人工定期记录。
2、新风系统结合空调运行的机房耗电量,同该机房历史同期耗电量对比。智能电表采集或人工定期记录。
3、新风系统结合空调运行的机房耗电量,同与该机房相同的机房耗电量对比。智能电表采集或人工定期记录。
本实施例的新风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新风进风口堵死问题,解决新风和基站空调联控故障问题。独有的吸尘装置可定时清洗,可重复使用,几乎无耗材,风阻低,维护性好,人工费低,能耗低,无臭氧。机房内、外设置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基站空调和新风系统进行相应的运行方式。带有本实施例的基站新风系统,新风进风口不会被堵死,联控可以很好的执行。比如夏热冬冷地区的春季、秋季,室外温度不是特别高,可以增加新风进风量,及时将通信设备散出的热量带走,维持机房合适的温度,此时空调就不需要工作,以降低产生的能耗。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卷绕布置的带状部件,在相邻的带状部件之间留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用于清理所述吸尘装置的吸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电位的带状电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的前侧设有电离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固定管件,所述吸嘴一端与所述固定管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吸嘴上设有可卡住所述带状部件的卡件,所述吸嘴朝向所述带状部件的一侧设有带螺纹的凸出部,所述卡件通过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固定部与所述凸出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件包括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所述吸嘴为两个,两个所述吸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件的一端,所述第一管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件的一端交汇于一处并贯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第四管件和气源,所述吸嘴与所述第四管件连接,所述吸嘴内设有至少两个穿入所述带状部件间的间隙的元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元件间间隔排列并构造出一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位于两个所述元件之间或位于两个所述元件错开排列时构造出的缺口空间;
所述放置空间内设有至少一根喷管,所述喷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喷管的前端与所述元件的前端留有距离;
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托盘和第五管件,所述第五管件与所述第四管件连通,所述托盘位于所述吸嘴的对侧且与所述第五管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还设有安装管,所述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管外,所述喷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内设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用于固定所述喷管和所述元件,且用于密封所述安装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还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外壳,所述吸尘装置和所述吸尘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吸尘装置的上风侧设有拦尘网和/或防雨百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前端或后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在其所位于的空间内呈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电极件的材料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外部复合非金属材料层;
非金属导电材料;
高电阻或抗静电材料,材料上设有导电层,材料和导电层外部复合非金属材料。
13.一种基站联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空调、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新风系统、排风系统和空调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云服务器;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联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室内、室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颗粒物检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1920639126.1U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Active CN210179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9126.1U CN210179772U (zh)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9126.1U CN210179772U (zh)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9772U true CN210179772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2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9126.1U Active CN210179772U (zh) 2019-05-06 2019-05-06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97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3874A (zh) * 2020-10-09 2020-12-29 北京华清凯尔空气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清洁免维护新风降温功能的5g基站一体化机柜及控制方法
CN112628908A (zh) * 2021-01-08 2021-04-09 温炜 一种可避免漏气并自动清理的智能新风辅助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3874A (zh) * 2020-10-09 2020-12-29 北京华清凯尔空气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自清洁免维护新风降温功能的5g基站一体化机柜及控制方法
CN112628908A (zh) * 2021-01-08 2021-04-09 温炜 一种可避免漏气并自动清理的智能新风辅助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9772U (zh) 一种智能免维护拦尘新风装置及基站联控系统
CN203518051U (zh) 高压电除尘新风装置
CN111947253A (zh) 自动清洁过滤装置、控制方法及包含该过滤装置的空调器
WO2020078284A1 (zh) 空气净化工作站、应用于空调系统的通风道和空调系统
CN103743053A (zh) 一种智能通风系统用空气过滤器及其空气过滤方法
EP4035758B1 (en) Filter cleaning system, filter cleaning method, and data center
CN105020793A (zh) 超薄空气净化装置及与空调器组合安装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1903192U (zh) 混风装置、基站新风拦尘设备及基站循环净化联控系统
CN113375975B (zh) 一种高效雾水收集器及其收集雾水的方法
CN201022222Y (zh) 基站自洁式风冷节电设备
CN206695360U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过滤网
CN218566585U (zh) 一种机房环境监控装置
CN209840287U (zh) 一种智能免维护基站新风系统及基站联控系统
CN203642407U (zh) 智能通风系统用空气过滤器
CN211695171U (zh) 具有新风自洁装置的室外机
CN213955580U (zh) 一种除尘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1174679U (zh) 一种智能电动电风扇
CN215523598U (zh) 一种滤网自清洁的通风设备
CN214052101U (zh) 一种环保型旋转自动集尘式静电集尘器
CN112153874A (zh) 具有自清洁免维护新风降温功能的5g基站一体化机柜及控制方法
CN210951628U (zh) 一种具有防堵功能的中央空调空气过滤装置
CN210267633U (zh) 一种新型电离装置、组件、基站新风系统以及基站联控系统
CN209672539U (zh) 一种智能采集人流数据的风幕机
CN215647905U (zh) 一种基站新风装置及风阀
CN111102654A (zh) 具有新风自洁装置的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