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8188U - 窗连结构造 - Google Patents

窗连结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8188U
CN210178188U CN201920230665.XU CN201920230665U CN210178188U CN 210178188 U CN210178188 U CN 210178188U CN 201920230665 U CN201920230665 U CN 201920230665U CN 210178188 U CN210178188 U CN 210178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indoor
outdoor
plate portion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06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mo-Aki Kin
金知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zhu Group
Lix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8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818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or And Window Frames Mounted To Openings (AREA)

Abstract

窗连结构造(100)配置有多个窗(1),并将一个窗(1)的框体(2)和与一个窗(1)的框体(2)相邻配置的另一个窗(1)的框体(2)连结,上述窗连结构造的特征在于,一个窗(1)和另一个窗(1)的框体(2)具有:配置于室外侧的室外侧型材(10)、配置于室内侧的室内侧型材(20)、以及将室外侧型材(10)与室内侧型材(20)连结的隔热件(30、40),具备连结件(50、60),上述连结件(50、60)将一个窗(1)的室外侧型材(10)与另一个窗(1)的室外侧型材(10)、和一个窗(1)的室内侧型材(20)与另一个窗(1)的室内侧型材(20)中的至少一种型材连结。

Description

窗连结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连结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配置有多个窗的连窗或者层窗等那样,利用立柱、横档等连结件将多个窗连结的窗连结构造(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窗连结构造中,连结件在框体的室内外方向上连续地设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1296号公报
窗的框体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通过安装有窗的墙壁的厚度等来设定。因此,存在以下问题点,即,为了与各种室内外方向的长度的框体对应,需要以部件的形式备齐各种室内外方向的长度的连结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提供能够不依赖于窗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而使连结件共用化的窗连结构造。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是配置有多个窗,并将一个上述窗的框体和与上述一个上述窗的框体相邻配置的另一个上述窗的框体连结的窗连结构造,上述一个窗的上述框体和上述另一个窗的上述框体具有:配置于室外侧的室外侧型材、配置于室内侧的室内侧型材、以及将上述室外侧型材与上述室内侧型材连结的隔热件,具备连结件,上述连结件将上述一个窗的上述室外侧型材与上述另一个窗的上述室外侧型材、和上述一个窗的上述室内侧型材与上述另一个窗的上述室内侧型材中的至少一种型材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中,对于相邻配置的一个窗的框体和另一个窗的框体而言,室外侧型材和室内侧型材中的至少一种型材通过连结件连结。不需要将连结件在框体的室内外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因此,根据上述窗连结构造,能够在室内外方向的尺寸不同的窗连结构造中,共用使用连结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中,也可以是,上述连结件具有:室外侧连结件,其将相邻配置的上述窗的上述室外侧型材彼此连结;和室内侧连结件,其将相邻配置的上述窗的上述室内侧型材彼此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中,相邻配置的窗的室外侧型材彼此通过室外侧连结件连结。另外,相邻配置的窗的室内侧型材彼此通过室内侧连结件连结。因此,根据上述窗连结构造,相邻配置的窗的框体在室外侧和室内侧的两侧连结,因此窗彼此稳固地连结。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也可以是,上述室内侧型材具有:安装部,其沿着相邻配置的上述窗的朝向框体侧的面而在室内外方向上延伸,上述室内侧连结件具有倾斜部,其在上述一个窗的上述安装部与上述另一个窗的上述安装部之间配置,并且随着趋向室外侧而逐渐离开上述安装部,上述倾斜部螺钉紧固于上述安装部。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中,室内侧型材的安装部沿着相邻配置的窗的朝向框体侧的面配置。室内侧型材的安装部在室内外方向上延伸。室内侧连结件的倾斜部在一个窗的安装部与另一个窗的安装部之间配置。室内侧连结件的倾斜部随着趋向室外侧而逐渐离开安装部。室内侧连结件的倾斜部螺钉紧固于安装部。换句话说,被螺钉紧固的是框体的沿室内外方向上延伸的安装部,不需要在框体的表观方向(水平方向中与室内外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设置供螺钉紧固的部分。因此,根据上述窗连结构造,能够缩小框体的表观方向的尺寸,外观良好并且能够提高隔热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也可以是,上述框体具有延出部,上述延出部向相邻的上述框体侧延伸,并在上述室外侧连结件的室内侧配置,上述室外侧连结件螺钉紧固于上述延出部。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中,室外侧连结件在向相邻的框体侧延伸的延出部的室外侧配置。室外侧连结件螺钉紧固于延出部。因此,根据上述窗连结构造,能够从室内侧进行螺钉紧固作业,因此作业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也可以是,在比上述室外侧连结件靠室内侧,比上述室内侧连结件靠室外侧,且在相邻的上述框体的上述隔热件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间。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中,在比室外侧连结件靠室内侧,比室内侧连结件靠室外侧,且在相邻的框体的隔热件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间。因此,根据上述窗连结构造,通过空间能够提高隔热性,通过在空间设置隔热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也可以是,上述室外侧连结件与上述室内侧连结件在室内外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并且互不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中,室外侧连结件与室内侧连结件在室内外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室外侧连结件与室内侧连结件互不连结。因此,根据上述窗连结构造,可抑制室外侧的热向室内侧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能够不依赖于窗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而使连结件共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室内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A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安装有室外侧连结件的状态的图。
图3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安装室内侧连结件的中途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结构的图,且是与图1的A-A线剖面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结构的图,且是与图1的A-A线剖面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X、1Y…窗;2…框体;3…窗玻璃;4…上框;5…下框;6…纵框;10…室外侧型材;20…室内侧型材;30…第一架桥件(隔热件);40…第二架桥件(隔热件);50…第一立柱部件(连结件、室外侧连结件);60…第二立柱部件(连结件、室内侧连结件);70…帽部;131…安装板部(延出部);230…第一连结板部(安装部);630…安装面部(倾斜部);100、100A…窗连结构造;S…空间;W…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进行说明。
图1是从室内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窗连结构造100中,在建筑物的开口部W(参照图1,以下相同)沿水平方向相邻配置的两个窗1X、1Y通过第一立柱部件(连结件、室外侧连结件)50(参照图2。以下相同。)和第二立柱部件(连结件、室内侧连结件)60连结。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水平方向中连接室外侧与室内侧的方向称为室内外方向。另外,将水平方向中连接从开口部W贯通壁部的方向(与壁部对置的方向)观察时的左侧与右侧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窗1X是从室内侧观察配置于左侧的竖铰链窗。窗1Y是从室内侧观察配置于右侧的FIX窗(固定安装窗)。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窗1X、1Y通称为窗1。
窗1X具备框体2和窗扇3X。框体2以四边形框状形成。窗扇3X经由铰链2a而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框体2内。
窗扇3X具备框体3A和窗玻璃3。框体3A以矩形框状形成。窗玻璃3嵌入框体3A内。
窗1Y具备框体2和窗玻璃3。框体2以四边形框状形成。窗玻璃3嵌入框体2内。窗1X的框体2与窗1Y的框体2在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以使各框体2的四边形框朝向正面的方式将窗1X的框体2与窗1Y的框体2相邻配置。
各窗1的框体2具有上框4和下框5、以及一对纵框6。上框4和下框5沿左右方向延伸。一个纵框6将上框4的一端部与下框5的一端部连结。另一个纵框6将上框4的另一端部与下框5的另一端部连结。一对纵框6沿上下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纵框6具有室外侧型材10和室内侧型材20。室外侧型材10配置于室外侧。室内侧型材20配置于室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侧型材10和室内侧型材20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挤压件形成。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一个窗1中,将左右方向中从相邻的窗1分离的方向称为窗1远离相邻侧(窗玻璃3侧),将与相邻的窗1接近的方向称为窗1相邻侧(相邻的窗1侧)。
室外侧型材10具有外板部110、内板部120、第一连结板部130以及第二连结板部140。
外板部110以板状形成。外板部110配置于室外侧。以使外板部110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外板部110。
内板部120以板状形成。内板部120配置于室内侧。以使内板部120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内板部120。
外板部11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与内板部12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对齐。与内板部120中的窗1远离相邻侧的端部相比,外板部110中的窗1远离相邻侧的端部向窗1远离相邻侧突出。
第一连结板部130将外板部11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与内板部12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连结。第一连结板部130以板状形成。以使第一连结板部130的板厚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第一连结板部130。
第二连结板部140将外板部110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与内板部120中的窗1远离相邻侧的端部连结。第二连结板部140以板状形成。以使第二连结板部140的板厚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第二连结板部140。
在内板部120设置有朝向室内侧突出的突起121、122、123、124。突起121、122、123、124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配置。从窗1相邻侧朝向窗1远离相邻侧,突起121、122、123、124依次配置。
突起121、124形成为,随着朝向室内侧而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突起122形成为,随着朝向室内侧而逐渐靠向窗1相邻侧。突起123形成为,随着朝向室内侧而逐渐靠向窗1远离相邻侧。
在第一连结板部130的靠室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板部(延出部)131。安装板部131朝向窗1相邻侧延伸。安装板部131以板状形成。以使安装板部131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安装板部131。
室内侧型材20具有外板部210、内板部220、第一连结板部(安装部)230以及第二连结板部240。
外板部210以板状形成。外板部210配置于室外侧。以使外板部210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外板部210。
内板部220以板状形成。内板部220配置于室内侧。以使内板部220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内板部220。
外板部21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与内板部22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外板部210中的窗1远离相邻侧的端部与内板部220中的窗1远离相邻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第一连结板部230将外板部21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与内板部220中的窗1相邻侧的端部连结。第一连结板部230沿着相邻配置的窗1的朝向纵框6侧的面配置。
第二连结板部240将外板部210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与内板部220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连结。第二连结板部240以板状形成。以使第二连结板部240的板厚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第二连结板部240。
在外板部210设置有朝向室外侧突出的突起221、222、223、224。突起221、222、223、224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配置。突起221、222、223、224依次从窗1相邻侧向窗1远离相邻侧配置。
突起221、224形成为,随着朝向室外侧而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突起222形成为,随着朝向室外侧而逐渐靠向窗1相邻侧。突起223形成为,随着朝向室外侧而逐渐靠向窗1远离相邻侧。
室外侧型材10与室内侧型材20通过第一架桥件(隔热件)30和第二架桥件(隔热件)40连结。第一架桥件30配置得比第二架桥件40靠窗1相邻侧。第一架桥件30和第二架桥件40遍及纵框6的延伸方向的大致全长设置。第一架桥件30的导热系数和第二架桥件40的导热系数比室外侧型材10的导热系数和室内侧型材20的导热系数低。第一架桥件30的隔热性和第二架桥件40的隔热性比室外侧型材10的隔热性和室内侧型材20的隔热性高。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架桥件30和第二架桥件40由合成树脂等隔热件形成。
第一架桥件30具有架桥板部300。架桥板部300以板状形成。以使架桥板部300的板厚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架桥板部300。
在架桥板部300的靠室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倾斜壁部301。倾斜壁部301随着趋向室外侧而逐渐靠向窗1远离相邻侧。
在倾斜壁部301的靠室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卡止片302。卡止片302朝向室外侧突出。卡止片302形成为,随着趋向室外侧而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在架桥板部300的靠室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倾斜壁部311。倾斜壁部311随着趋向室内侧而逐渐靠向窗1远离相邻侧。
在倾斜壁部311的靠室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卡止片312。卡止片312朝向室内侧突出。卡止片312形成为,随着趋向室内侧而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第一架桥件30的卡止片302嵌入室外侧型材10的突起121、122之间。第一架桥件30的卡止片312嵌入室内侧型材20的突起221、222之间。
第二架桥件40具有架桥板部400。架桥板部400以板状形成。以使架桥板部400的板厚方向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架桥板部400。
在架桥板部400的靠室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倾斜壁部401。倾斜壁部401随着趋向室外侧而逐渐靠向窗1相邻侧。
在倾斜壁部401的靠室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卡止片402。卡止片402朝向室外侧突出。卡止片402形成为,随着趋向室外侧而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在架桥板部400的靠室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倾斜壁部411。倾斜壁部411随着趋向室内侧而逐渐靠向窗1相邻侧。
在倾斜壁部411的靠室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卡止片412。卡止片412朝向室内侧突出。卡止片412形成为,随着趋向室内侧而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第二架桥件40的卡止片402嵌入室外侧型材10的突起123、124之间。第二架桥件40的卡止片412嵌入室内侧型材20的突起223、224之间。
相邻的窗1的纵框6彼此通过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连结。第一立柱部件50将相邻的窗1的纵框6的室外侧的部分彼此连结。第二立柱部件60将相邻的窗1的纵框6的室内侧的部分彼此连结。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遍及纵框6的延伸方向的大致全长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挤压件形成。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的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第一立柱部件50具有室外侧面部510、室内侧面部520、端部壁部530以及连结部540。
室外侧面部510以板状形成。室外侧面部510配置于室外侧。以使室外侧面部510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室外侧面部510。
室内侧面部520以板状形成。室内侧面部520配置于室内侧。以使室内侧面部520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室内侧面部520。
端部壁部530分别从室外侧面部5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室内侧突出。
连结部540以将室外侧面部510与室内侧面部520连结的方式设置于两个位置。连结部540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
各连结部540具有第一连结板部541、第二连结板部542以及第三连结板部543。
第一连结板部541从室外侧面部510向室内侧延伸。第二连结板部542从第一连结板部541的靠室内侧的端部向对置的连结部540侧延伸。第三连结板部543从第二连结板部542中的靠对置的连结部540侧的端部朝向室内侧延伸。第三连结板部543的靠室内侧的端部与室内侧面部520连结。
各第三连结板部543与纵框6的室外侧型材10的第一连结板部130中的朝向纵框6相邻侧(相邻的纵框6侧)的面抵接。
室内侧面部520沿着纵框6的室外侧型材10的安装板部131中的朝向室外侧的面配置。从室内侧插入到各安装板部131的安装孔(未图示)中的螺钉133拧入第一立柱部件50的室内侧面部520。螺钉133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在纵框6的室外侧型材10的外板部110与第一立柱部件5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气密件550。
各气密件550的基端部与第一立柱部件50的端部壁部530和第一连结板部541卡止。气密件550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上折回而与纵框6的外板部110中的朝向室外侧的面抵接。由此,第一立柱部件50与外板部110之间的缝隙被密封,确保防水性。
第二立柱部件60具有表观面部610、室外侧部620以及安装面部(倾斜部)630。
表观面部610以板状形成。以使表观面部610的板厚方向成为室内外方向的方式配置表观面部610。
室外侧部620具有第一室外侧壁部621、第二室外侧壁部622以及第三室外侧壁部623。
第一室外侧壁部621分别从表观面部6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室外侧延伸。第二室外侧壁部622从各第一室外侧壁部621的靠室外侧的端部向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延伸。第三室外侧壁部623从各第二室外侧壁部62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室内侧延伸。各第三室外侧壁部623与纵框6的室内侧型材20的第一连结板部230中的朝向纵框6相邻侧的面抵接。
安装面部630分别从表观面部6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室内侧延伸。安装面部630形成为,随着趋向室内侧而逐渐接近纵框6的第一连结板部230。
在安装面部630的靠室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向宽度方向的端部侧延伸的卡止壁部631。卡止壁部631与纵框6的室内侧型材20的内板部220中的朝向室内侧的面抵接。
从室内侧插入到各安装面部630的安装孔(未图示)中的螺钉637拧入纵框6的第一连结板部230。螺钉637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相对于第二立柱部件60而配置于左右两侧的螺钉637中,对于左右方向一侧螺钉637和左右方向另一侧螺钉637而言,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左右方向一侧螺钉637与左右方向另一侧螺钉637在上下方向上交替配置。
在第二立柱部件60的室内侧设置有帽部70。帽部7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室外侧突出而与第二立柱部件60的卡止壁部631卡止。由此,可抑制帽部70向室内侧移动。
能够在第一立柱部件50与第二立柱部件60之间的空间S,换言之在比第一立柱部件50靠室内侧,比第二立柱部件60靠室外侧,且在第一架桥件30彼此之间形成的空间S设置隔热件(未图示,以下相同)。具体而言,隔热件在由室外侧型材10的安装板部131、第一架桥件30、室内侧型材20的第一连结板部230和第二立柱部件60形成的空间S配置。
接下来,对上述的窗连结构造100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图3A是对窗连结构造100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安装了第一立柱部件50的状态的图。图3B是对窗连结构造100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的图,且是表示安装第二立柱部件60的中途的图。
如图3A所示,使各窗1的安装板部131的端部顶在建筑物的开口部,使窗1定位而设置窗1。在室外侧型材10的室外侧配置第一立柱部件50。此时,使第一立柱部件50的室内侧面部520与纵框6的室外侧型材10的安装板部131抵接。从室内侧向各安装板部131的安装孔插入螺钉133,将螺钉133拧入第一立柱部件50的室内侧面部520。
接下来,如图3B所示,从室内侧将第二立柱部件60的室外侧部620压入相邻的窗1的室内侧型材20之间。此时,压入第二立柱部件60,直至第二立柱部件60的卡止壁部631与纵框6的室内侧型材20的内板部220抵接为止。从室内侧向第二立柱部件60的安装面部630的安装孔插入螺钉637,将螺钉637拧入纵框6的室内侧型材20的第一连结板部230。安装面部630的安装孔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上下交替配置,左右的螺钉637的螺钉头不会彼此干扰。
接下来,使帽部70在第二立柱部件60的室内侧卡止。由此,窗连结构造100的施工结束。
(第二方式)
接下来,对与通过上述所示的第一方式的窗连结构造100连结的窗1相比而纵深方向的尺寸更大的窗1A、1B中的窗连结构造100A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结构的图,且是与图1的A-A线剖面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
此外,在后述的第二方式和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前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4所示的第二方式的窗连结构造100A中,与图2所示的第一方式的窗连结构造100相比,框体2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更长。与第一方式的第一架桥件30相比,第一架桥件30A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更长。与第一方式的第二架桥件40相比,第二架桥件40A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更长。
第一架桥件30A的架桥板部300A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方式的第一架桥件30的架桥板部300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第二架桥件40A的架桥板部400A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方式的第二架桥件40的架桥板部400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
第二方式的室外侧型材10与室内侧型材20通过第一方式的第一架桥件30A和第二架桥件40A而连结。
与第一方式相同,窗1A和窗1B通过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100、100A中,在相邻配置的窗1X(或者1A)的纵框6和窗1Y(或者1B)的纵框6中,室外侧型材10和室内侧型材20分别通过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连结。不需要将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在纵框6的室内外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因此,能够在室内外方向的尺寸不同的窗连结构造100、100A中,共用使用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因此,不需要以窗1的框体2的室内外方向的尺寸为单位,以部件的形式备齐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
另外,相邻配置的窗1的室外侧型材10彼此通过第一立柱部件50连结。另外,相邻配置的窗1的室内侧型材20彼此通过第二立柱部件60连结。因此,相邻配置的窗1的纵框6通过室外侧和室内侧这两侧连结,因此窗1彼此稳固地连结。
另外,室内侧型材20的第一连结板部230沿着相邻配置的窗1的朝向纵框6侧的面配置。室内侧型材20的第一连结板部230在室内外方向上延伸。第二立柱部件60的安装面部630配置于一个窗1的第一连结板部230与另一个窗1的第一连结板部230之间。第二立柱部件60的安装面部630随着趋向室外侧而逐渐离开第一连结板部230。第二立柱部件60的安装面部630螺钉紧固于第一连结板部230。换句话说,被螺钉紧固的是纵框6的在室内外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连结板部230,不需要在纵框6的左右方向(纵框6的宽度方向)上设置螺钉紧固的部分。因此,能够缩小纵框6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外观良好并且能够提高隔热性。
另外,第一立柱部件50在向窗1相邻侧延伸的安装板部131的室外侧配置。第一立柱部件50螺钉紧固于安装板部131。因此,能够从室内侧进行螺钉紧固作业,因此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比第一立柱部件50靠室内侧,比第二立柱部件60靠室外侧,且在第一架桥件30彼此之间,形成有沿着纵框6的延伸方向的空间S。因此,通过空间S能够提高隔热性,通过在空间S设置隔热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
另外,对于如以往那样在框体2的室内外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的立柱而言,外部空气的气温经由立柱向室内侧传递,隔热性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部件50与第二立柱部件60在室内外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并且相互不直接连结。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分别固定于室外侧型材10和室内侧型材20。室外侧型材10和室内侧型材20通过第一架桥件30和第二架桥件40连结。换句话说,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经由室外侧型材10、室内侧型材20、第一架桥件30和第二架桥件40连结。第一架桥件30的导热系数和第二架桥件40的导热系数比室外侧型材10的导热系数和室内侧型材20的导热系数低。因此,热从室外侧向室内侧的传递被第一架桥件30和第二架桥件40隔断,从而能够提高窗1的隔热性。
另外,对于螺钉紧固于第二立柱部件60的螺钉637而言,在左右方向一侧螺钉637与左右方向另一侧螺钉637设置为上下方向的相同高度的情况下,左右的螺钉637的螺钉头彼此有可能干扰。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一侧螺钉637与左右方向另一侧螺钉637以上下方向的高度不重叠的方式交替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左右的螺钉637的螺钉头彼此干扰。
(变形例)
接下来,主要使用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100B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窗连结构造的结构的图,且是与图1的A-A线剖面相同的位置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本变形例的窗连结构造100B中,第一立柱部件50B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立柱部件50的室内外方向的长度。
第一立柱部件50B具有伸出面部561、连结面部562、室外侧面部510、室内侧面部520、端部壁部530以及连结部540。
伸出面部561分别从室外侧面部5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室外侧延伸。连结面部562将各伸出面部561的靠室外侧的端部彼此连结。
在这样构成的窗连结构造100B中,对于相邻配置的窗1X的纵框6和窗1Y的纵框6而言,室外侧型材10和室内侧型材20分别通过第一立柱部件50B和第二立柱部件60连结。不需要将第一立柱部件50B和第二立柱部件60在纵框6的室内外方向上连续地设置。因此,能够在室内外方向的尺寸不同的窗连结构造100B中,共用使用第一立柱部件50B和第二立柱部件60。因此,不需要以窗的框体的室内外方向的尺寸为单位,以部件的形式备齐立柱。
另外,第一立柱部件50B在室内外方向上较长。因此,能够提高框体2的强度,抑制框体2的挠曲。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形状、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纵框6的室外侧和室内侧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立柱部件50和第二立柱部件60连结,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相邻配置的窗1的框体2的室外侧型材10和室内侧型材20中的至少一种型材通过连结件连结即可。
另外,在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立柱部件60螺钉紧固于纵框6的在室内外方向延伸的第一连结板部230,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第二立柱部件60也可以螺钉紧固于纵框6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面等。
另外,在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室内侧插入到室外侧型材10的安装板部131的安装孔中的螺钉133拧入第一立柱部件50的室内侧面部520,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第一立柱部件50从室外侧螺钉紧固于室外侧型材10。
另外,在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立柱部件50与第二立柱部件60之间形成有空间S,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在第一立柱部件50与第二立柱部件60之间形成空间S。
另外,在上述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通过立柱连结在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的窗1彼此的连窗列举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能够通过横档连结在上下方向上相邻配置的窗彼此的层窗中应用。

Claims (6)

1.一种窗连结构造,其配置有多个窗,并将一个所述窗的框体和与所述一个所述窗的框体相邻配置的另一个所述窗的框体连结,
所述一个窗的所述框体和所述另一个窗的所述框体具有:
配置于室外侧的室外侧型材、和
配置于室内侧的室内侧型材,
所述窗连结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窗的所述框体和所述另一个窗的所述框体还具有:将所述室外侧型材与所述室内侧型材连结的隔热件,
所述窗连结构造具备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将所述一个窗的所述室外侧型材与所述另一个窗的所述室外侧型材、和所述一个窗的所述室内侧型材与所述另一个窗的所述室内侧型材中的至少一种型材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件具有:
室外侧连结件,其将相邻配置的所述窗的所述室外侧型材彼此连结;和
室内侧连结件,其将相邻配置的所述窗的所述室内侧型材彼此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侧型材具有:
安装部,其沿着相邻配置的所述窗的朝向框体侧的面,在室内外方向上延伸,
所述室内侧连结件具有:
倾斜部,其在所述一个窗的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另一个窗的所述安装部之间配置,并且随着趋向室外侧而逐渐远离所述安装部,
所述倾斜部螺钉紧固于所述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延出部,所述延出部向相邻的所述框体侧延伸,并在所述室外侧连结件的室内侧配置,
所述室外侧连结件螺钉紧固于所述延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室外侧连结件靠室内侧,比所述室内侧连结件靠室外侧,且在相邻的所述框体的所述隔热件彼此之间,形成有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侧连结件与所述室内侧连结件在室内外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并且互不连结。
CN201920230665.XU 2018-03-13 2019-02-19 窗连结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81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5481 2018-03-13
JP2018045481A JP2019157494A (ja) 2018-03-13 2018-03-13 窓連結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8188U true CN210178188U (zh) 2020-03-24

Family

ID=6799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066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8188U (zh) 2018-03-13 2019-02-19 窗连结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57494A (zh)
CN (1) CN21017818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7494A (ja)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1088B1 (ko) 금속 단열창호
US5775051A (en) Frame member for a switchgear cabinet frame
US4008552A (en) Wall structure and elements therefor
KR101955665B1 (ko) 3d 단열 시스템
KR101485125B1 (ko) 복합창 시스템
KR20170141433A (ko) 탈부착이 용이한 단열커튼월
KR101654567B1 (ko) 착탈 가능한 커버를 구비한 창호 프레임
KR102238563B1 (ko) 뛰어난 단열성의 통합형 알루미늄 도어, 창문 및 외벽 조립체
KR20170017393A (ko) 창문과 창문 틀 프레임 호환이 가능한 커튼 월 시스템
CN210178188U (zh) 窗连结构造
US20180223589A1 (en) Insulating door and frame
KR101437089B1 (ko) 커튼 월 복합 창호 프레임 및 커튼 월 복합 창호의 수평 프레임 시공 방법
EP2071115B1 (en) Heat insulated door and windows system of adjustable angular turning without thermal break profiles
JP2000120349A (ja) 上げ下げ窓および上げ下げ窓付ドア
KR101930473B1 (ko) 스테인레스 단열창호 프레임 구조
JPH11303509A (ja) 断熱サッシ
EP1122393B1 (en) Structure for wing and/or frame of a window frame
US5682714A (en) Partitioning sash
KR20200110926A (ko) 구조 보강형 단열 창호 시스템
RU38810U1 (ru) Система профилей для сборки оконных и/или дверных блоков
RU2250336C1 (ru) Система профилей для сборки оконных и/или дверных блоков
JP3726948B2 (ja) 断熱枠
JP3220426B2 (ja) 窓におけるパネルの固定装置および窓用パネルユニット
KR20180080542A (ko) 강성과 단열성이 향상된 커튼월
KR200497787Y1 (ko) 유리창 수평 지지프레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IXI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Lizhu Grou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izhu Grou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LIXIL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