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1736U - 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 Google Patents
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71736U CN210171736U CN201920891973.7U CN201920891973U CN210171736U CN 210171736 U CN210171736 U CN 210171736U CN 201920891973 U CN201920891973 U CN 201920891973U CN 210171736 U CN210171736 U CN 2101717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 ring cylinder
- end cover
- outer ring
- taper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包括吸气后端盖、中间管体和扩散锥管,吸气后端盖和扩散锥管分别设置在中间管体两端,中间管体包括内环筒和外环筒,内环筒下游端的端口外缘设有倒角锥面,内环筒与外环筒内侧壁中段通过环形连接板固连成整体,扩散锥管包括直管部、锥管部和环形前端盖,直管部与锥管部的小端相连,所述环形前端盖固连在直管部和锥管部相接处,吸气后端盖、内环筒、外环筒和环形连接板围成一个环形气室,环形前端盖、直管部、外环筒和环形连接板围成一个环形水室,外环筒上分别设有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本实用新型喷雾量大、喷射距离远,水雾细密,广泛适用于各种炮采矿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放炮系统喷雾装置主要由雾化喷头组成,通过感应震动阀门装置控制。该装置存在以下缺点:喷头的喷雾嘴容易堵塞,造成不出水,喷雾嘴容易损坏,造成不雾化或雾化效果差;喷头喷雾效果不好,喷雾范围小,不容易覆盖巷道全断面;由于喷雾装置距离工作面迎头较近,容易放炮崩坏。现有放炮系统喷嘴喷出的水雾量少,覆盖范围小,单个喷嘴无法有效隔绝放炮产生的粉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后端盖、中间管体和扩散锥管,吸气后端盖和扩散锥管分别设置在中间管体两端,
中间管体包括内环筒和外环筒,二者均呈圆筒形,且轴心重合,外环筒套在内环筒外,内环筒的下游端的端口外缘设有倒角锥面,该倒角锥面呈锥面形,内环筒与外环筒内侧壁中段通过环形连接板固连成一个整体,该环形连接板内缘与倒角锥面大端相接,
所述扩散锥管包括直管部、锥管部和环形前端盖,直管部与锥管部的小端相连,所述环形前端盖固连在直管部和锥管部相接处,环形前端盖扣在、并封住外环筒下游端,内环筒下游端的倒角锥面与所述直管部上游端外沿之间形成环形进水缝隙,
吸气后端盖主体呈圆盘形,其中心开有吸气孔,且吸气孔周边下凹,形成一个短管,该短管外端端口外缘设有倒角锥面,该倒角锥面呈锥面形,所述吸气后端盖扣在、并封住外环筒上游端,吸气后端盖的短管外端的倒角锥面与内环筒上游端外沿之间形成环形进气缝隙,
吸气后端盖、内环筒、外环筒和环形连接板围成一个环形气室,环形前端盖、直管部、外环筒和环形连接板围成一个环形水室,所述外环筒上分别设有与环形气室、环形水室相通的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
本文中上游端指邻近周边空气被吸入的一端,本文中下游端指邻近空气排出的一端。
如此设计,使用前,将本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固定在远离放炮点的斜上方,使扩散锥管大端对着放炮点,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分别通过管件和阀门接高压水源、高压气源。放炮的同时,或稍早时间同时打开高压水源、高压气源的阀门,高压气进入环形气室,经环形进气缝隙,喷入内环筒内,并在内环筒内形成局部真空;
高压水进入环形水室,经环形进水缝隙,喷入内环筒内,形成水雾的同时,在锥管部内形成局部真空。周边空气被从吸气后端盖的吸气孔吸入后,先与来自高压气源的气体混合后,形成中压气流,上述中压气流受高压水形成的真空吸引,进入锥管部前部,锥管内的水雾混合、碰撞,形成更细密的水雾,然后自锥管部的大端呈锥形喷出,笼罩在放炮点上,可以最大限度地隔绝放炮产生的粉尘、烟雾。由于本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可以远距离喷雾,因而不易被放炮崩坏。
作为优化,所述倒角锥面的锥角为30°,0.1mm≤环形进气缝隙的最窄处宽度=环形进水缝隙的最窄处宽度≤0.15mm。
作为优化,其还包括两个快接短管,每个快接短管一端设有外螺纹,其另一端内壁上开有环形快接卡槽,所述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均为螺纹通孔,两个快接短管通过其外螺纹,一一对应旋入所述高压气接口、高压水接口的螺纹通孔内。如此设计,可以通过快接短管实现与连通高压气源、高压水源的管线的快速拆装,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是发明人团队经过在实践中摸索研究,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风水联动喷雾机构,它利用风-水两相流体,以风为主,以水为辅,形成立体雾化范围,具有喷雾量大、喷射距离远,水雾细密的优点,通过隔尘降尘等一系列过程,能够有效的降低放炮过后工作面粉尘浓度,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避免粉尘爆炸等事故发生,广泛适用于各种炮采矿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沿过轴线的平分面剖切)。
图中:1为吸气后端盖、2为中间管体、21为内环筒、22为外环筒、23为环形连接板、4为倒角锥面、3为扩散锥管、31为直管部、32为锥管部、33为环形前端盖、5为环形进水缝隙、6为环形进气缝隙、7为环形气室、8为环形水室、9为快接短管、10为环形快接卡槽、11为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包括吸气后端盖1、中间管体2和扩散锥管3,吸气后端盖1和扩散锥管3分别设置在中间管体两端。
中间管体2包括内环筒21和外环筒22,二者均呈圆筒形,且轴心重合,外环筒22套在内环筒21外,内环筒21的下游端的端口外缘设有倒角锥面4,该倒角锥面4呈锥面形,内环筒21与外环筒22内侧壁中段通过环形连接板23固连成一个整体,该环形连接板23内缘与内环筒21的下游端的倒角锥面4大端相接。
所述扩散锥管3包括直管部31、锥管部32和环形前端盖33,直管部31与锥管部32的小端相连,所述环形前端盖33固连在直管部31和锥管部32相接处,环形前端盖33扣在、并封住外环筒22下游端,内环筒22下游端的倒角锥面4与所述直管部31上游端外沿之间形成环形进水缝隙5。
吸气后端盖1主体呈圆盘形,其中心开有吸气孔,且吸气孔周边下凹,形成一个短管11,该短管11外端端口外缘设有倒角锥面4,该倒角锥面4呈锥面形,所述吸气后端盖1扣在、并封住外环筒22上游端,吸气后端盖1的短管11外端的倒角锥面4与内环筒21上游端外沿之间形成环形进气缝隙6。
吸气后端盖1、内环筒21、外环筒22和环形连接板23围成一个环形气室7,环形前端盖23、直管部31、外环筒22和环形连接板23围成一个环形水室8,所述外环筒22上分别设有与环形气室7、环形水室8相通的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
其还包括两个快接短管9,每个快接短管9一端设有外螺纹,其另一端内壁上开有环形快接卡槽10,所述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均为螺纹通孔,两个快接短管9通过其外螺纹,一一对应旋入所述高压气接口、高压水接口的螺纹通孔内。
所述倒角锥面4的锥角为30°,0.1mm≤环形进气缝隙6的最窄处宽度=环形进水缝隙5的最窄处宽度≤0.15mm。
Claims (3)
1.一种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后端盖、中间管体和扩散锥管,吸气后端盖和扩散锥管分别设置在中间管体两端,
中间管体包括内环筒和外环筒,二者均呈圆筒形,且轴心重合,外环筒套在内环筒外,内环筒的下游端的端口外缘设有倒角锥面,该倒角锥面呈锥面形,内环筒与外环筒内侧壁中段通过环形连接板固连成一个整体,该环形连接板内缘与倒角锥面大端相接,
所述扩散锥管包括直管部、锥管部和环形前端盖,直管部与锥管部的小端相连,所述环形前端盖固连在直管部和锥管部相接处,环形前端盖扣在、并封住外环筒下游端,内环筒下游端的倒角锥面与所述直管部上游端外沿之间形成环形进水缝隙,
吸气后端盖主体呈圆盘形,其中心开有吸气孔,且吸气孔周边下凹,形成一个短管,该短管外端端口外缘设有倒角锥面,该倒角锥面呈锥面形,所述吸气后端盖扣在、并封住外环筒上游端,吸气后端盖的短管外端的倒角锥面与内环筒上游端外沿之间形成环形进气缝隙,
吸气后端盖、内环筒、外环筒和环形连接板围成一个环形气室,环形前端盖、直管部、外环筒和环形连接板围成一个环形水室,所述外环筒上分别设有与环形气室、环形水室相通的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两个快接短管,每个快接短管一端设有外螺纹,其另一端内壁上开有环形快接卡槽,所述高压气接口和高压水接口均为螺纹通孔,两个快接短管通过其外螺纹,一一对应旋入所述高压气接口、高压水接口的螺纹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锥面的锥角为30°,0.1mm≤环形进气缝隙的最窄处宽度=环形进水缝隙的最窄处宽度≤0.1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91973.7U CN210171736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91973.7U CN210171736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71736U true CN210171736U (zh) | 2020-03-24 |
Family
ID=6983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91973.7U Active CN210171736U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71736U (zh) |
-
2019
- 2019-06-12 CN CN201920891973.7U patent/CN2101717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71736U (zh) | 新型放炮喷雾广口喷嘴 | |
CN219942225U (zh) | 一种基于音爆雾化原理抑尘装置 | |
CN112546498A (zh) | 一种实时快速生成泡沫的气液比例混合器 | |
CN204419240U (zh) | 风水射流微雾供风器 | |
CN209976571U (zh) | 一种带有气动增压的降尘器 | |
CN111111535A (zh) | 一种油田用聚合物混合溶解装置 | |
CN113617549B (zh) | 一种针对微米级粉尘的新型音爆雾化喷嘴 | |
CN211501115U (zh) | 一种用于远程喷浆机的加压装置 | |
CN110153087B (zh) | 一种环缝式引射器防粘自洁装置 | |
CN212237064U (zh) | 一种油田用聚合物混合溶解装置 | |
CN209598989U (zh) | 一种金属管件表面处理的高效喷砂枪 | |
CN209464733U (zh) | 一种自动灭火的脉冲袋式除尘器 | |
CN202597280U (zh) | 可拆式射流泵吸砂装置 | |
CN211563390U (zh) | 一种双流体喷头 | |
CN207641686U (zh) | 一种用于管道消毒的旋转喷嘴 | |
CN104907202A (zh) | 带逆止装置的风水混合喷雾头 | |
CN205361715U (zh) | 一种广角紊流雾化喷头 | |
CN204866276U (zh) | 带逆止装置的风水混合喷雾头 | |
CN204485550U (zh) | 高效水雾除尘器 | |
CN102400703B (zh) | 一种负压式孔口捕尘器 | |
CN216008572U (zh) | 一种煤矿井下抑尘装置 | |
CN105521883A (zh) | 一种广角紊流雾化喷头 | |
CN220386865U (zh) | 一种可远射的风水喷雾喷嘴 | |
CN215654672U (zh) | 新型sncr喷枪 | |
CN220828266U (zh) | 用于煤矿井下的喷雾降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