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0242U - 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 - Google Patents
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70242U CN210170242U CN201920229908.8U CN201920229908U CN210170242U CN 210170242 U CN210170242 U CN 210170242U CN 201920229908 U CN201920229908 U CN 201920229908U CN 210170242 U CN210170242 U CN 2101702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seepage
- elastic
- layer
- p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包括网状支撑层、覆膜层、多个弹性防渗圈和多个吸水阻断圈。所述网状支撑层的形状与腹主动脉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覆膜层覆盖在所述网状支撑层外,阻止血液透过支架壁;所述覆膜层外的各个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防渗圈;各所述吸水阻断圈分别设置于所述覆膜层外壁且位于各所述弹性防渗圈的远离所述覆膜层端部的一侧。该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弹性防渗圈和所述吸水阻断圈起到多重防漏作用,防止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Ⅰ型内漏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
背景技术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为动脉扩张性疾病, 95%以上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最终发展结局是瘤体破裂,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自1991年Parodi等首次报道采用腔内支架成功治疗后,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逐渐成为治疗肾下型AAA的重要手段。内漏是大多数EVAR术后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原因,每年发生率为0.5%~1%。Bobadilla等根据内漏部位、原因和特点的不同,将内漏分为5型。Ⅰ型:移植物近端(Ⅰa型)或远端(Ⅰb型)锚定区渗漏;Ⅱ型:发自瘤体侧支动脉的反流性渗漏;Ⅲ型:移植物重叠部位接口渗漏;Ⅳ型:移植物人工血管自身破损导致的渗漏;Ⅴ型:张力性内漏,未见明显血流,但瘤体持续增大。其中Ⅰ型内漏的发生率最高,约占全部内漏的60%,因而需要重点预防Ⅰ型内漏的发生。
现有的防渗漏血管支架多采用在覆膜层外增加弹性材料层来增加血管支架与血管间的张力,来防止Ⅰ型内漏的发生。但血管内壁的情况多变,会由于粥样硬化灶或者钙化灶的存在影响血管支架与血管壁的紧密接触,并不能很好地防止Ⅰ型内漏的发生。也有在血管支架的端部固定一层吸水性材料的技术方案,但该方案中吸水材料普遍与血液接触吸水膨胀,造成了血管壁的不必要胀大,吸水材料也会在血流的作用下流失,影响了血管支架的防渗漏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防止血管支架Ⅰ型内漏的发生,提供一种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用于在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中放置于腹主动脉廇的瘤体部位,以隔绝瘤体,能够有效防止Ⅰ型内漏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包括网状支撑层、覆膜层、多个弹性防渗圈和多个吸水阻断圈;所述网状支撑层的形状与腹主动脉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覆膜层覆盖在所述网状支撑层外,所述覆膜层外的各个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防渗圈,各所述吸水阻断圈分别设置于所述覆膜层外壁且位于各所述弹性防渗圈的远离所述覆膜层端部的一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端与所述网状支撑层端部相连,另一端为具有弹性的喇叭状的金属网状结构。在该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环能够防止血管支架在血管内的滑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能够固定在所安装的部位。
优选地,所述网状支撑层由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成型。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金属材料加工方便,弹性好,抗老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生物相容性好,有利于血管内皮在支架内壁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弹性防渗圈由聚乙丙交酯成型。通过该优选方案,所述弹性防渗圈的弹性好,且能够被人体缓慢吸收。
优选地,所述弹性防渗圈的厚度为1-5毫米。在该优选方案中,1-5毫米厚的所述弹性防渗圈能够更好地与不同人的不同动脉血管的管壁相贴合,以防止血管支架与动脉壁之间的渗漏。
优选地,所述吸水阻断圈由吸水性材料成型。通过该优选方案,所述吸水阻断圈中的吸水性材料能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而膨胀,以阻断渗漏的血流,并促使血液的凝固。
优选地,所述吸水阻断圈的端侧与所述弹性防渗圈的远离覆膜层端部的一侧相接触。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一旦所述弹性防渗圈发生血液渗漏,所述吸水阻断圈与所述弹性防渗圈的渗漏部位相接触的部分吸水膨胀,阻断所述弹性防渗圈的渗漏部位,能防止血液向吸水阻断圈的其它部位扩散而导致的过度膨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水阻断圈的厚度不超过所述弹性防渗圈的厚度。该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所述吸水阻断圈影响所述弹性防渗圈与血管壁的贴合,更好地发挥所述弹性防渗圈的防止血液渗漏的作用,将所述吸水阻断圈用于所述弹性防渗圈外的多重防渗保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增加了弹性防渗圈,能够通过弹性防渗圈与血管的紧密贴合来防止血液的渗漏。同时,在弹性防渗圈的远离覆膜层端部的一侧设置有吸水阻断圈,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渗过弹性防渗圈时,吸水阻断圈与血液相接触的部分吸水膨胀,阻断弹性防渗圈的渗漏部位,形成多重防漏作用,有效地防止Ⅰ型内漏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置于腹主动脉瘤部位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结构发生血液渗入时状态图;
图5是图4中结构吸水阻断圈吸水膨胀后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固定环 2 网状支撑层
3 覆膜层 4 弹性防渗圈
5 吸水阻断圈 6 腹主动脉壁
7 血液区 8 腹主动脉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所描述的装置或部件在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网状支撑层2、覆膜层3、弹性防渗圈4和吸水阻断圈5。网状支撑层2与腹主动脉的形状相匹配,用于支撑本实用新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的形状,并使得支架与所在血管相适应。本实施例的支架形状为上部为一主干管腔,下端具有两个分支管腔的分岔形。覆膜层3覆盖在网状支撑层2外,可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用于防止血液透过本实用新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的管壁,以隔离管腔与腹主动脉瘤8,防止血液进入腹主动脉瘤8内。覆膜层3覆盖范围仅限于网状支撑层2的外壁,覆膜层3的长度不超过网状支撑层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的支架覆膜层3外、各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弹性防渗圈4,弹性防渗圈4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与腹主动脉壁紧密贴合,以防止血液从弹性防渗圈4与腹主动脉壁6之间通过。吸水阻断圈5分别位于覆膜层3外,各个弹性防渗圈 4的远离覆膜层3端部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置入腹主动脉瘤8部位后的状态如图 2所示,支架的上端位于腹主动脉中肾动脉开口之下、腹主动脉瘤8之上,主干腔位于腹主动脉中;支架的两个分支管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髂总动脉中。支架三个端部的三个弹性防渗圈4分别与腹主动脉壁6和左右髂动脉壁紧密贴合,防止血液进入动脉壁与支架覆膜层3之间,也就是将腹主动脉瘤8与动脉中的血液隔离开来,使得腹主动脉瘤8不再承受高的血液的压力,也就能够防止腹主动脉瘤8破裂。在弹性防渗圈4能够有效防止血液渗漏的情况下,吸水阻断圈5不与血液相接触,如图3所示,吸水阻断圈5保持其原有状态。当因各种原因导致弹性防渗圈4产生部分渗漏时,血液透过弹性防渗圈4与吸水阻断圈5相接触,吸水阻断圈5吸收水分而膨胀而起到多重防漏的作用。如图4所示,当血液进入吸水阻断圈5与腹主动脉壁6之间时,血液压迫腹主动脉壁6和支架壁,形成血液区7。血液与吸水阻断圈5内的吸水材料相接触,吸水材料吸水膨胀,膨胀后会和血液凝集在一起,占据原血液区7(如图5所示),把腔隙堵住,阻止血液进一步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网状支撑层2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环1,固定环1为一端与网状支撑层2端部相连,另一端为带有弹性喇叭口的金属网状圆筒状结构。通过固定环1一端的弹性喇叭口,能够将防止固定环1在血管内壁移动,从而将本实用新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固定的安装部位,防止因支架移位而影响对腹主动脉瘤8的隔离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状支撑层2由生物相容性惰性金属材料形成。该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医用不锈钢、医用钛合金和镍钛记忆合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防渗圈4由聚乙丙交酯制成。具体制作时可用空心聚乙丙交酯材料或者发泡聚乙丙交酯材料制作,以提高弹性防渗圈4的弹性,使得弹性防渗圈4更好地与主动脉壁贴合,提高防止渗漏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防渗圈4的厚度为1-5毫米。根据不同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腹主动脉的情况选用1毫米到5毫米不等厚度的弹性防渗圈4使得弹性防渗圈4能够更好地与动脉管壁相贴合,防渗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述吸水阻断圈5由医用明胶、氧化纤维素等吸水性材料制成。医用明胶和氧化纤维素的吸水膨胀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刺激,且能被人体所吸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水阻断圈5的端侧与弹性防渗圈4的远离覆膜层3端部的一侧相接触。此时,一旦有血液通过弹性防渗圈4渗入到弹性防渗圈4的靠近吸水阻断圈5的一侧后,因吸水阻断圈5直接与弹性防渗圈4相接触,血液会立即与吸水阻断圈5中的吸水材料相接触,吸水阻断圈5中的吸水材料吸水膨胀,并促进血液的凝固,将渗漏部位堵住。这样能减少血液的渗入量和吸水阻断圈5中吸水膨胀的吸水性材料的量,减少对血管的过度的压力和血管的变形,提高防渗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水阻断圈5的厚度不超过弹性防渗圈 4的厚度。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弹性防渗圈4与血管壁的紧密接触,更好地发挥弹性防渗圈4的防渗作用,同时也不影响吸水阻断圈5的吸水阻断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通过弹性防渗圈4与血管壁的紧密贴合,防止血液渗漏的同时,还设置了吸水阻断圈5进一步防止血液的渗漏,能够起到多重防漏作用,更好地防止EVAR术后Ⅰ型内漏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固定环1的设置能够防止支架在血管中的移动。网状支撑层2的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加工方便,弹性好,有利于血管内皮在支架内的生长。弹性防渗圈4优选的材料和壁厚增加了弹性防渗圈 4与血管的贴合度,提高了防渗效果。优选的吸水阻断圈5的材料和结构使得吸水阻断圈5能够更好地与弹性防渗圈4相配合,发挥出更好的多重防漏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其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简单变型,但这些简单变型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状支撑层(2)、覆膜层(3)、多个弹性防渗圈(4)和多个吸水阻断圈(5);所述网状支撑层(2)的形状与腹主动脉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覆膜层(3)覆盖在所述网状支撑层(2)外,所述覆膜层(3)外的各个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弹性防渗圈(4),各所述吸水阻断圈(5)分别设置于所述覆膜层(3)外壁且位于各所述弹性防渗圈(4)的远离所述覆膜层(3)端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1),所述固定环(1)的一端与所述网状支撑层(2)端部相连,另一端为具有弹性的喇叭状的金属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支撑层(2)由生物相容性金属材料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渗圈(4)由聚乙丙交酯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渗圈(4)的厚度为1-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阻断圈(5)由吸水性材料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阻断圈(5)的端侧与所述弹性防渗圈(4)的远离所述覆膜层(3)端部的一侧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阻断圈(5)的厚度不超过所述弹性防渗圈(4)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29908.8U CN210170242U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29908.8U CN210170242U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70242U true CN210170242U (zh) | 2020-03-24 |
Family
ID=69829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2990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70242U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70242U (zh) |
-
2019
- 2019-02-21 CN CN201920229908.8U patent/CN21017024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30387B (zh) | 具有外部支撑的支架移植物 | |
CA2810671C (en) | Anastomotic devices and methods | |
US9327058B2 (en) | Hydrogel enhanced medical devices | |
US10646360B2 (en) | Vessel impl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an aneurysm | |
KR20050083807A (ko) | 내부누설 및 이동을 억제하는 내부이식 장치 | |
CN1290152A (zh) | 不形成血栓的移植片固定模护套 | |
AU2009271595A1 (en) | Branched vessel endoluminal device | |
CN110393605B (zh) | 一种主动脉弓部带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 | |
CN206566055U (zh) | 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 | |
CN107874878A (zh) | 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 | |
US20240164919A1 (en) | Stent device with stent covering with regions of differing porosity | |
CN210433572U (zh) | 修复式血管支架 | |
US20080208312A1 (en) | Stent Graft With Strips to Promote Localized Healing | |
CN210170242U (zh) | 多重防漏腹主动脉支架 | |
CN209154120U (zh) | 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 | |
CN108836567B (zh) | 一种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主动脉术中支架 | |
CN110664522A (zh) | 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 | |
CN108283532A (zh) | 防内漏和带弹簧圈烟囱支架的术用组件 | |
CN110801320B (zh) | 镁合金肾动脉支架 | |
CA3003369A1 (en) | Aneurysm occluder | |
CN221950020U (zh) | 一种静脉支架 | |
CN215228835U (zh) | 适于治疗血管疾病的移植物 | |
TWI749353B (zh) | 中心靜脈用覆膜支架 | |
CN113017914B (zh) | 一种防止覆膜支架出入口内膜增生的外周血管复合支架 | |
CN221154418U (zh) | 覆膜静脉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