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0032U - 脉搏感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脉搏感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0032U
CN210170032U CN201821848864.9U CN201821848864U CN210170032U CN 210170032 U CN210170032 U CN 210170032U CN 201821848864 U CN201821848864 U CN 201821848864U CN 210170032 U CN210170032 U CN 210170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sensing device
wrist
pulse sensor
puls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488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oxi Ding
丁肇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tle Rhinoceros Health Technology (Shaanxi)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8488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0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0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0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脉搏感测装置,用于感测人体手腕的受测部位的脉搏资讯,脉搏感测装置包括本体与配戴件。本体包括外侧面、内侧面、环周面及脉搏感测器,外侧面与内侧面彼此位于相对侧,环周面连接于外侧面与内侧面的外环周,脉搏感测器设置于内侧面。配戴件延伸自本体的环周面,配戴件具有透视区,透视区邻近于脉搏感测器。其中,当本体的内侧面放置于人体手腕上,并使配戴件的透视区对应于人体手腕的特定部位时,脉搏感测器对应于受测部位。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脉搏感测装置可通过本体的内侧面放置于人体手腕上,使脉搏感测器能对应于手腕皮肤表面。

Description

脉搏感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测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脉搏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把脉是中医学的一种诊断方式,中医师通过手指触压患者手腕上桡动脉(例如寸、关、尺穴位),并且根据不同触压力度所产生的脉象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然而,在诊疗过程中,不同中医师对于触压患者手腕的触压力度或脉象分析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容易产生判断上的误差。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市面上发展出一种的脉搏感测机,用于穿戴于患者手部,以通过脉搏感测器感测患者的脉象并转换为信号输出,中医师即可根据信号判断患者的健康状态,有效避免人工触诊所造成的误判。然而,习知脉搏感测机穿戴于患者手部后,脉搏感测器都会被脉搏感测机的机体所覆盖,因此,用户从外部根本无法得知脉搏感测器是否正确接触于患者手腕的桡动脉上,造成容易发生感测错误或误差的情况,进而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鉴于上述,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脉搏感测装置,用于感测人体手腕的受测部位的脉搏资讯,脉搏感测装置包括本体与配戴件。本体包括外侧面、内侧面、环周面及脉搏感测器,外侧面与内侧面彼此位于相对侧,环周面连接于外侧面与内侧面的外环周,脉搏感测器设置于内侧面。配戴件延伸自本体的环周面,配戴件具有透视区,透视区邻近于脉搏感测器。其中,当本体的内侧面放置于人体手腕上,并使配戴件的透视区对应于人体手腕的特定部位时,脉搏感测器对应于受测部位。
在一实施例中,特定部位为人体手腕的桡骨茎突。
在一实施例中,受测部位为人体手腕的桡动脉。
在一实施例中,透视区为一透孔或一透明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脉搏感测器包括彼此排列设置的寸脉感测单元、关脉感测单元及尺脉感测单元,透视区对应于关脉感测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本体的环周面设有对位标记,对位标记邻近于透视区。
在一实施例中,内侧面与脉搏感测器之间更连接压脉件,压脉件用以调整脉搏感测器与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本体设有充放气单元,压脉件为充气带并连接于充放气单元,充放气单元用以对压脉件进行充放气。
在一实施例中,配戴件包括一第一带体与一第二带体,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分别连接于环周面的相对二侧,脉搏感测器邻近于第一带体,透视区位于第一带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带体内设有一充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综上,本创作实施例的脉搏感测装置可通过本体的内侧面放置于人体手腕上,使脉搏感测器能对应于手腕皮肤表面。此外,用户可移动本体并从外部观看配戴件的透视区是否对应于特定部位,而辨别脉搏感测器是否正确的对应于受测部位,以确保感测与诊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创作脉搏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系本创作脉搏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系本创作脉搏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图。
[图4]系本创作脉搏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配戴分解示意图。
[图5]系本创作脉搏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配戴示意图。
[图6]系本创作脉搏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创作实施例的脉搏感测装置1用于感测人体手腕2上的受测部位3的脉搏资讯,其中受测部位3可指人体手腕2上的桡动脉或者更进一步为桡动脉末端的寸、关、尺三个脉位。
如图1与图4所示,脉搏感测装置1包括本体10与配戴件20。其中本体10设有脉搏感测器14,且本体10可放置于人体手腕2上,以使脉搏感测器14对应于受测部位3。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为一壳体(例如金属、塑胶或压克力壳体等)而包括外侧面11、内侧面12、环周面13及脉搏感测器14,外侧面11与内侧面12彼此位于相对侧,环周面13连接于外侧面11与内侧面12之外环周,脉搏感测器14是设置于内侧面12。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0也可为实心的机体、或者本体10也可为软质材料 (例如硅胶或橡胶)所制成的可挠性体,使本体10放置于人体手腕2上时能更加贴合与舒适。
如图1与图2所示,脉搏感测装置1的本体10的宽度与人体手腕2 的宽度可大致相同,例如本体10的宽度可略大或略小于人体手腕2的宽度。脉搏感测器14邻近于内侧面12的一侧,使本体10的内侧面12放置于人体手腕2上时,脉搏感测器14可邻近人体手腕2一侧的桡动脉。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实际上,本体10的形状或尺寸可依实际需求而作改变。
如图1至图3所示,配戴件20延伸自本体10的环周面13,使本体 10能通过配戴件20配戴固定于人体手腕2。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配戴件 20包括一第一带体22与一第二带体23,第一带体22与第二带体23分别连接固定于环周面13的相对二侧,第一带体22设有第一结合件222,第二带体23设有第二结合件231,用户可通过第一带体22与第二带体23包覆于人体手腕2后,再通过第一结合件222与第二结合件231彼此靠近并结合而达到固定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配戴件20也可为扣环、腕带或腕套等等,举例来说,配戴件20可为封闭式的弹性腕带以直接套设固定于人体手腕2。
再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体22的第一结合件222 与第二带体23的第二结合件231为彼此配合的公、母黏扣带,举例来说,第一结合件222可为母黏扣带,第二结合件231可为公黏扣带,且第一结合件222的长度大于第二结合件231的长度,使第二结合件231可结合于第一结合件222的不同位置以根据不同用户的手腕大小调整松紧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222与第二结合件231也可为彼此配合的卡扣组件或磁吸组件等组接结构,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脉搏感测装置的配戴件20更具有一透视区21,且透视区21邻近于脉搏感测器14。在本实施例中,脉搏感测器14设于环周面13上并邻近于第一带体22,透视区21位于第一带体22邻近脉搏感测器14的局部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视区21可为一透孔并贯穿于第一带体22,或者透视区21可为一透明区域,例如第一带体22的透视区21为透明材质所制成。例如图1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体 22内设有透明的充气囊221,第一带体22的透视区2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长条状的透孔223,且各透孔223延伸至第一带体22靠近于本体10 的端部,其中充气囊221的局部区域可位于二透孔223之间、或者充气囊 221亦可不阻隔在二透孔223之间。本创作通过配戴件20设有透视区21,使本体10通过配戴件20配戴固定于人体手腕2后,用户可经由透视区21 确认脉搏感测器14是否正确接触于患者手腕的受测部位3上,此配合图式详述如下。
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脉搏感测器14包括彼此排列设置之寸脉感测单元141、关脉感测单元142及尺脉感测单元143,透视区 21对应位于关脉感测单元142的一侧,在此,透视区21为长条形并延伸至第一带体22靠近于本体10的端部,且透视区21与关脉感测单元142位于同一平面P上(如图2所示),此外,透视区21的延伸方向与寸脉感测单元141、关脉感测单元142及尺脉感测单元143的排列方向垂直。但此并不局限,透视区21亦可为其他形状或者对应于其他的感测单元(例如寸脉感测单元141或尺脉感测单元143)。
如图4与图5所示,当本体10通过内侧面12放置并接触于人体手腕 2表面时,由于脉搏感测器14会受到本体10所覆盖,因此,用户无法从外部得知脉搏感测器14是否正确对应于人体手腕2的受测部位3上。本创作实施例通过在配戴件20设有透视区21,使用户可移动本体10与配戴件 20并从外部观看透视区21是否对应于人体手腕2的特定部位4(在此为桡骨茎突),当透视区21移动至对应于桡骨茎突时,即可使脉搏感测器14 正确的对应于受测部位3。例如在本例中,由于透视区21对应于脉搏感测器14的关脉感测单元142,而桡动脉的关脉部位是位于桡骨茎突的内侧处,因此,当透视区21对应于桡骨茎突时,即可确认关脉感测单元142对应于桡动脉的关脉部位,从而相对使寸脉感测单元141与尺脉感测单元143分别对应于桡动脉的寸脉部位与尺脉部位,以确保感测与诊断的准确性。此外,在确认脉搏感测器14正确的对应于受测部位3后,用户即可将配戴件 20固定于人体手腕2,而避免脉搏感测器14移位以进行后续脉博感测作业。
如图4所示,脉搏感测装置1的本体10的环周面13可设有对位标记 131,对位标记131邻近于透视区21,使用户能经由对位标记131更清楚的辨识透视区21是否对应于人体手腕2的特定部位4。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位标记131为一标记线并连接于透视区21,用户可由透视区21观看特定部位4(如桡骨茎突)是否与对位标记131在同一直线或平面上,当特定部位4与对位标记131在同一直线或平面上时,即可确认脉搏感测器14 正确的对应于受测部位3。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位标记131亦可为标记点、标记符号、标记图案或标记文字等、或者对位标记131亦可靠近于透视区 21并与透视区2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脉搏感测器14可为光学式脉搏感测器(例如红外线脉搏感测器),举例来说,脉搏感测器14可设有一发光源(例如 LED,此图面省略绘示),当脉搏感测器14对应于受测部位3时,可透过发光源发出光线照射受测部位3并根据反射的光线变化取得受测部位3的脉搏资讯(例如脉搏波形),以供后续作为诊断的参考资料。或者,脉搏感测器14也可为电子式脉搏感测器,通过对受测部位3发出脉冲电波并根据返回的脉冲电波变化取得受测部位3的脉搏资讯。
如图6所示,本体10的内侧面12与脉搏感测器14之间更连接一压脉件15,压脉件15用以调整脉搏感测器14与内侧面12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内设有充放气单元16与控制单元17,例如充放气单元16可为空气泵,控制单元17可为一控制晶片并连接于充放气单元16,压脉件15为一充气带并连接于充放气单元16,控制单元17可控制充放气单元16对压脉件15进行充气或放气,以调整脉搏感测器14抵压受测部位 3的力道。具体来说,由于中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常会通过不同的触压力度以取得不同的脉搏资讯,例如「浮取」为以手指的指腹轻贴着皮肤表面,「中取」为进一步向下逐渐稍加用力,「沉取」为更进一步按压至手骨稍上的位置,通过不同的触压力度可反映出人体的不同脏腑的生理状况。本创作实施例通过控制压脉件15的充气程度,可精确的调整脉搏感测器14 抵压受测部位3力道,避免不同医师的标准不同而产生误差。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放气单元16也可为手动空气泵,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对压脉件15 进行充放气。
如图1与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亦可通过控制配戴件20内部充气囊221的充气程度,以调整脉搏感测器14抵压受测部位3的力道。举例来说,充气囊221可连接于电动或手动空气泵(例如图6的充放气单元16)。当用户确认脉搏感测器14正确的对应于受测部位3并将配戴件20固定于人体手腕2后,可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对充气囊221进行充放气,从而调整充气囊221的充气程度,当充气囊221越饱满时,脉搏感测器14抵压于受测部位3的力道即越大。
综上,本创作实施例的脉搏感测装置可通过本体的内侧面放置于人体手腕上,使脉搏感测器能对应于手腕皮肤表面。此外,用户可移动本体并从外部观看配戴件的透视区是否对应于特定部位,而辨别脉搏感测器是否正确的对应于受测部位,以确保感测与诊断的准确性。
虽然本创作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创作的范畴内,因此本创作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符号说明
1 脉搏感测装置;
2 人体手腕;
3 受测部位;
4 特定部位;
10 本体;
11 外侧面;
12 内侧面;
13 环周面;
131 对位标记;
14 脉搏感测器;
141 寸脉感测单元;
142 关脉感测单元;
143 尺脉感测单元;
15 压脉件;
16 充放气单元;
17 控制单元;
20 配戴件;
21 透视区;
22 第一带体;
221 充气囊;
222 第一结合件;
223 透孔;
23 第二带体;
231 第二结合件;
P 平面。

Claims (10)

1.一种脉搏感测装置,用于感测一人体手腕的一受测部位的脉搏资讯,该脉搏感测装置包括:
一本体,包括一外侧面、一内侧面、一环周面及一脉搏感测器,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彼此位于相对侧,该环周面连接于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的外环周,该脉搏感测器设置于该内侧面;以及
一配戴件,延伸自该本体的该环周面,该配戴件具有一透视区,该透视区邻近于该脉搏感测器;
其特征在于,当该本体的该内侧面放置于该人体手腕上,并使该配戴件的该透视区对应于该人体手腕的一部位时,该脉搏感测器系对应于该受测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部位为该人体手腕的一桡骨茎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受测部位为该人体手腕的一桡动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视区为一透孔或一透明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脉搏感测器包括彼此排列设置的一寸脉感测单元、一关脉感测单元及一尺脉感测单元,该透视区对应于该关脉感测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该环周面设有一对位标记,该对位标记邻近于该透视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该内侧面与该脉搏感测器之间更连接一压脉件,该压脉件用以调整该脉搏感测器与该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设有一充放气单元,该压脉件为一充气带并连接于该充放气单元,该充放气单元用以对该压脉件进行充放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戴件包括一第一带体与一第二带体,该第一带体与该第二带体分别连接于该环周面的相对二侧,该脉搏感测器邻近于该第一带体,该透视区位于该第一带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脉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带体内更设有一充气囊。
CN201821848864.9U 2018-11-09 2018-11-09 脉搏感测装置 Active CN210170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8864.9U CN210170032U (zh) 2018-11-09 2018-11-09 脉搏感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8864.9U CN210170032U (zh) 2018-11-09 2018-11-09 脉搏感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0032U true CN210170032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8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48864.9U Active CN210170032U (zh) 2018-11-09 2018-11-09 脉搏感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00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0784A (zh) * 2020-09-26 2021-06-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信号检测装置以及生物信号检测方法
WO2023143433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石明正 脉诊的脉搏波量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0784A (zh) * 2020-09-26 2021-06-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信号检测装置以及生物信号检测方法
WO2023143433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石明正 脉诊的脉搏波量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73857T3 (es) Medición de manera no invasiva de parámetros hemodinámicos
US200601840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ly measuring hemodynamic parameters
US2008002133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ly measuring hemodynamic parameters
US2005008034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ly measuring hemodynamic parameters
CN210170032U (zh) 脉搏感测装置
EP1287803A2 (en) Meridian point-probing device and curative effect- determining device
EP3125750A1 (en) Single site vitals
US20230095971A1 (en) Comprehensive wearable vital signs monitor
JP2009240511A (ja) 生体測定装置
WO2007043349A1 (ja) 血圧測定用カフおよび血圧測定装置
EP1440657A1 (en) Blood pressure meter cuff
WO2019225580A1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血圧測定装置
CN108078552A (zh) 一种基于气压自动调整的脉诊仪
WO2019060263A1 (en) FINGER SET WITH SINGLE SIZE INFLATABLE POCKET
US5228457A (en) Protector for heartbeat-synchronous pulse wave detecting probe
CN206836878U (zh) 一种复合式电子诊脉仪
WO2019225585A1 (ja) 血圧測定装置
CN113812951A (zh) 一种阵列式柔性舌压采集系统
WO2019225578A1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血圧測定装置
JP2009172182A (ja) センサ装着用サポーター及び腕装着型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TWI389670B (zh) Sensor head device
CN219000281U (zh) 指套式血压检测组件及血压计
CN218792244U (zh) 一种脉搏信息采集装置
CN218922584U (zh) 一种吸附式血氧探头
JP7087673B2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及び血圧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3

Address after: Room 029, 2 / F, block B, building 1, No.38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yun Yi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 / F 21 / F, 182 Jingping Road, Zhonghe District, Xinb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Ding Zhaox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Address after: No. 1501, 15th Floor, Building 6, Xixi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wn, No. 1816 Fengliu Road, Fengxi New City,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61

Patentee after: Little Rhinoceros Health Technology (Shaanx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029, 2nd Floor, Block B, Building 1, No. 38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yun Yi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