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7928U - 电机及风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7928U
CN210167928U CN201921394369.XU CN201921394369U CN210167928U CN 210167928 U CN210167928 U CN 210167928U CN 201921394369 U CN201921394369 U CN 201921394369U CN 210167928 U CN210167928 U CN 210167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rotating shaft
axial
assembly
electric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43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萍
胡义明
武谷雨
吴迪
龚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43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7928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4156 priority patent/WO2021035933A1/zh
Priority to EP19942680.0A priority patent/EP3940932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7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7928U/zh
Priority to US17/519,789 priority patent/US1186303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及风机,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向其轴向两侧凸伸的定子齿,两组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定子齿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并与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且两个转子组件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分别与两个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电机的轴向朝远离定子铁芯的同侧方向凸伸,两个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均置于中空通道内。本申请实现了一个电机的双动力独立输出,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Description

电机及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风机也被提出更多的功能要求,比如带有两个同轴的风扇,采用相应的转速和转向配合使用。当前多采用的技术为两种:一种是两个电机背向轴伸,两轴分别连接两个风扇,成本较高,且轴向占用空间较大;另一种是采用一个单轴电机和齿轮机构相配,来实现两端轴伸,并实现与两轴连接的风扇以固定配比转速和转向旋转,其功能性的多样化受到限制,且制造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机的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向其轴向两侧凸伸的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所述定子齿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并与所述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且两个所述转子组件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朝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同侧方向凸伸,两个所述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均置于所述中空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机,利用一个定子组件与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的配合,实现了一个电机的双动力独立输出,可以驱动两个风扇以各自的转速和转向独立旋转,互不干扰。相较于两个电机背向轴伸分别连接两个风扇的方案而言,至少省去了一个定子组件,缩小了风机的轴向尺寸,降低了风机的成本;相较于一个单轴电机和齿轮机构相配合来实现两端轴伸的方案而言,实现了两个风扇以任意转速和任意转向旋转,实用功能性强,显著提升了风机功能性的多样化,也省去了齿轮机构,降低了产品的制造安装难度。
具体而言,电机包括定子组件、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定子齿,两组定子齿沿定子铁芯的轴向朝两侧凸伸,供两组绕组缠绕,保证两组绕组可以相互独立作用于电机;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为转轴组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使得两个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可以插装于中空通道内,从而进一步缩短电机的轴向尺寸。两个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分别朝向两组绕组,与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保证两个转子组件互不干扰,实现相互独立旋转。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且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步旋转。其中,两个转轴组件向电机的轴向同侧凸伸,使得电机的轴向一端可以输出两种互不干扰的动力,相较于向电机的轴向两侧凸伸,有利于缩短电机的输出端的轴向距离。由于定子组件的两组绕组相互独立,两个转子组件相互独立,且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因而电机的轴向两端可以输出两个相互独立的转矩,相当于利用一个电机实现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机的功能,故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的显著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且适于相对所述空心轴旋转。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其中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则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可以穿过该空心轴伸出,从而实现两个转轴组件的同向凸伸,使得电机的轴向一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风扇或者其他部件。可选地,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实心轴,这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强度。当然,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也可以为空心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相连的延伸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径与所述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空心轴沿所述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延伸段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
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连接段的外径与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连接段与空心轴沿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则两个转轴装配后在中空通道内的部分的外轮廓保持齐平,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同时使得该转轴连接转子组件的部分(即连接段)相对较粗,提高了该转轴的强度,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使用可靠性;也便于两个转轴采用相同型号的轴承等支撑结构进行支撑,以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轴套,设于所述中空通道内,且两个所述转轴组件的一部分插装于所述轴套内。
在中空通道内设置轴套,将两个转轴组件的一端均插装于轴套内,轴套可以对两个转轴组件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两个转轴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互不干扰,并降低了转轴组件发生晃动、倾斜、移位等情况的概率,从而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同轴度,有利于提高电机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转轴组件的装配精度,安装更加方便。具体地,两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可以嵌套设置,其中一个转轴组件的一端插装于轴套内,另一端向电机的轴向一侧凸伸;另一个转轴组件的一端插装于轴套内,另一端穿过上述转轴组件向电机的轴向同侧凸伸,且两个转轴组件分别与两个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步旋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支撑轴承,同轴设于所述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转轴之间。
在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转轴之间增设支撑轴承,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支撑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转轴组件分别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朝所述电机的轴向同侧凸伸。
两个转轴组件分别沿电机的轴向朝电机的轴向同侧凸伸,使得电机的轴向一端均可以输出两个动力,且两个动力互不干扰,丰富了电机的功能性。
当然,两个转轴组件也可以沿电机的轴向朝电机的轴向两侧凸伸,使得电机的轴向两端可以输出两个转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周向方向排布的多个定子齿部,多个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组装形成所述定子铁芯,且多个所述定子齿部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两侧凸伸形成两组所述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所述定子轭部轴向两侧的所述定子齿上。
该方案将定子铁芯拆分成定子轭部和多个定子齿部,既有利于降低定子铁芯的加工难度,又有利于降低两组绕组的绕线难度。其中,定子轭部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定子齿部也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当然,定子铁芯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中部设有适配所述电机的轴套的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定子铁芯的中空通道的一部分;和/或,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外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定子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卡接配合。
由于多个定子齿部沿定子轭部的周向方向排布,故而多个定子齿部围设出一定的中空空间,因而在定子轭部的径向的中部设置通孔,该通孔与前述中空空间即形成中空通道,可以为转轴组件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从而缩短电机的轴向尺寸。
在定子轭部的径向外侧壁设置卡槽,利用卡槽可以将定子齿部卡接在定子轭部上,从而实现定子轭部与定子齿部的组装,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也便于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定子齿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齿,所述定子齿包括齿身和与所述齿身的轴向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一侧的齿面,任一组所述定子齿的所有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线。
任一定子齿部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齿,定子齿包括齿身和齿面,齿面与齿身远离定子轭部的轴向端相连,因而位于定子轭部的轴向一侧;任一组定子齿的所有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定子轭部的轴线,保证了可以与该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齿部包括两个所述定子齿,且所述定子齿部的齿身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定子轭部相抵靠,用于限制所述定子齿部相对所述定子轭部轴向移动。
一个定子齿部包括两个定子齿,两个定子齿的齿面分别位于定子轭部的轴向两侧,可以与两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相较于一个定子齿部仅包括一个定子齿的方案而言,减少了定子齿部的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当然,一个定子齿部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定子齿,在定子铁芯的一个部位安装两个反向的定子齿部,形成两个定子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与所述转轴组件同轴连接的转子盘和安装在所述转子盘上的永磁体,所述转子盘沿其径向由外向内包括盘体外部和与所述盘体外部相连的盘体内部,其中,所述盘体外部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盘体内部为圆盘状结构或者圆锥状结构。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盘和永磁体,转子盘作为永磁体的安装载体,并实现转子组件与转轴组件的同轴连接;永磁体安装在转子盘上,产生磁场与定子组件相互作用。其中,转子盘的盘体外部为圆盘状结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多个永磁体的排列;盘体内部为圆盘状结构或圆锥状结构,便于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合理设计转子盘与转轴组件的装配结构,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同轴连接;其中,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为注塑成型或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或者过盈配合。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子盘与转轴同轴连接且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焊接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通过螺纹连接、过盈装配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有效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盘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组件同步旋转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所述永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永磁体周向均布于所述转子盘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轭部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永磁体的N极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海尔贝克阵列排列。
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便于排列,并减小电机的轴向尺寸、多个永磁体沿转子盘的周向方向均布在转子盘朝向定子轭部的表面上,使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形成轴向磁通。其中,相邻两个永磁体的N极和S极可以交替排列,也可以呈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排列,具体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所述旋转支撑部容纳于所述轴套内,并位于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转轴且使所述转轴适于相对所述轴套旋转,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组件同轴连接。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旋转支撑部容纳于轴套内,并位于轴套与转轴之间,保证转轴位置的稳定性以及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转轴与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实现了电机的动力输出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
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利用轴承来支撑转轴,可以显著提高转轴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旋转支撑部并不局限于轴承,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在轴套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滚针,利用多个滚针来支撑转轴;或者,在轴套的内侧壁沿轴向设置多个连接环,连接环的内侧壁为光滑面,利用多个连接环来支撑转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承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同侧。
沿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轴承,能够对转轴的多个部位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旋转支撑部对转轴的支撑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且多个轴承位于对应的转子组件的轴向同侧,便于多个轴承完全容纳在轴套内,则多个轴承与电机两端的端盖没有配合关系,因而只需集中保证轴套的加工精度即可,而不需要保证端盖的加工精度,从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可选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既能有效提高对转轴组件的支撑可靠性,还便于容纳在轴套内,并减少部件数量,节约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与所述中空通道相配合,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与所述轴承配合,且所述轴套与所述中空通道通过凹凸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轴套相对所述定子组件轴向移动。
轴套的外侧壁与中空通道相配合,轴套的内侧壁与轴承配合,保证轴套位置的稳定性;且轴套与中空通道通过凹凸结构配合,可以防止轴套相对定子组件沿轴向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轴套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上的法兰和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的壁面上的凹槽;其中,所述法兰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在轴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法兰,相应在中空通道的壁面上设置凹槽,则装配时使法兰嵌入凹槽中,即可实现轴套的装配定位,限制轴套沿定子组件的轴向移动。其中,法兰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缺口可以与后期注塑的机壳凹凸配合,从而防止轴套相对于定子组件周向旋转,进而提高轴套的稳定性。可选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缺口沿法兰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上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用于使两个所述旋转支撑部间隔分开。
在轴套的内侧壁上设置分隔部,利用分隔部可以将两个转轴组件的旋转支撑部间隔分开,从而有效防止两个转轴组件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了两个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可选地,分隔部为沟槽,用于安装环形挡圈或者挡板;分隔部也可以为环形凸起或者一体成型的隔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在所述定子齿上;安装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绝缘框架;多个插针,插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两组所述绕组的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所述插针上。
电机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架和多个插针,绝缘框架安装在定子齿上,保证安装在定子齿上的绕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装架与绝缘框架固定连接,并插设有多个插针,两组绕组的引出线均固定连接在多个插针上,从而把两组绕组的出现头引出到一个固定稳定的导电载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架为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弧形条状结构,且所述安装架以及多个所述插针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
安装架为同轴于定子组件的弧形条状结构,且安装架以及多个插针位于两个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使得电机的结构相对规整,且不易干扰到电机的内部磁场,同时便于与外部线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为注塑体,并将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和所述电机的轴套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且所述机壳的外径大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均包括内端面和与所述内端面的外边缘相连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位于所述内端面的径向外侧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内端面,使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形成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其中,两个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
电机还包括机壳,机壳为注塑体,包覆绝缘框架、安装架等结构,使得绝缘框架、安装架、多个插针以及轴套可以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电机的稳定性;且机壳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绝缘框架、安装架以及多个插针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保证了这些部件包覆在机壳的径向外表面内,从而保证电机外观的完整性、规整性及其与外界的绝缘性。同时,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并不是规整的平面,而是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位于径向外侧凸出来的部分记为外端面,尺寸相对较小;位于内侧凹进去的部分记为内端面,尺寸相对较大。其中,两个内端面与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即定子铁芯的两组齿面),便于更精确有效地控制齿面与永磁体之间的轴向气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的两个所述外端面分别设有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圆形凸台。
机壳的两个外端面设有两个圆形凸台,两个圆形凸台与定子组件同轴连接,便于与其他结构配合,来封装电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靠近多个所述插针的轴向一端设有台阶面,多个所述插针贯穿所述台阶面并沿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凸出于所述台阶面。
在机壳靠近多个插针的轴向一端设置台阶面,使多个插针贯穿台阶面并沿定子组件的轴向凸出于台阶面,可以为插针与其他导电零件的接通或安装提供有利空间。其中,台阶面可以设置在圆形凸台的内侧壁上,进一步简化机壳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两个端部封装盖,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用于封装所述电机,且设有供所述转轴组件伸出的轴孔。
在机壳的轴向两端安装端部封装盖,保证了电机的完整性,对电机的内部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且端部封装盖设有轴孔,用于供对应的转轴伸出,保证电机的动力可以输出。其中,圆形凸台的外壁面与机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台阶,端部封装盖可以设置盖沿,恰好与该台阶适配,使得电机的外轮廓较为规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控板,内置于所述电机任意一侧的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端部封装盖之间。
电控板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电机的自动化控制;将电控板设置在电机任意一侧,并位于该侧的转子组件与端部封装盖之间,既保证了电控板的稳定性,又便于电控板的线路输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两个轴套封装盖,固接于所述轴套的轴向端口处,用于限制所述转轴组件轴向移动。
在轴套的轴向两个端口处安装轴套封装盖,可以防止位于轴套内的旋转支撑部轴向移动,从而起到限制两个转轴组件发生轴向移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可靠性。其中,轴套封装盖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轴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两个风扇,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两个所述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因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轴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转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机;200-第一风扇;300-第二风扇;
1-定子组件;11-定子铁芯;111-定子轭部;1111-卡槽;1112-通孔;112- 定子齿部;1121-齿面;1122-限位台阶;1123-齿身;121-第一绕组;122-第二绕组;
21-第一转子组件;211-第一转子盘;212-第一永磁体;22-第二转子组件; 221-第二转子盘;2211-盘体外部;2212-盘体内部;222-第二永磁体;
3-轴套;31-外侧壁;32-内侧壁;33-法兰;34-缺口;35-沟槽;
41-第一转轴组件;411-第一转轴,4111-连接段;4112-延伸段,412-第一旋转支撑部;42-第二转轴组件;421-第二转轴;422-第二旋转支撑部;
51-第一绝缘框架;52-第二绝缘框架;
6-安装架;
7-插针;
8-机壳;81-齿部包裹面;82-第一圆形凸台;83-第二圆形凸台;84-台阶面;
9-电控板;
101-第一轴套封装盖;102-第二轴套封装盖;110支撑轴承;131-第一端部封装盖;132-第二端部封装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及风机。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包括:定子组件1、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
具体地,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铁芯11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11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向其轴向两侧凸伸的定子齿,如图3所示,两组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定子齿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1的轴向两侧,并与定子组件1形成轴向气隙,且两个转子组件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分别与两个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电机的轴向朝远离定子铁芯11的同侧方向凸伸,两个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均置于中空通道内,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利用一个定子组件1与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的配合,实现了一个电机 100的双动力独立输出,可以驱动两个风扇以各自的转速和转向独立旋转,互不干扰。相较于两个电机100背向轴伸分别连接两个风扇的方案而言,至少省去了一个定子组件1,缩小了风机的轴向尺寸,降低了风机的成本;相较于一个单轴电机100和齿轮机构相配合来实现两端轴伸的方案而言,实现了两个风扇以任意转速和任意转向旋转,实用功能性强,显著提升了风机功能性的多样化,也省去了齿轮机构,降低了产品的制造安装难度。
具体而言,电机100包括定子组件1、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铁芯11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定子齿,两组定子齿沿定子铁芯11的轴向朝两侧凸伸,供两组绕组缠绕,保证两组绕组可以相互独立作用于电机100;定子铁芯11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为转轴组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使得两个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可以插装于中空通道内,从而进一步缩短电机100 的轴向尺寸。两个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1的轴向两侧,分别朝向两组绕组,与定子组件1形成轴向气隙,保证两个转子组件互不干扰,实现相互独立旋转。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且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步旋转。其中,两个转轴组件向电机100的轴向同侧凸伸,使得电机100的轴向一端可以输出两种互不干扰的动力,相较于向电机 100的轴向两侧凸伸,有利于缩短电机100的输出端的轴向距离。由于定子组件1的两组绕组相互独立,两个转子组件相互独立,且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因而电机100的轴向两端可以输出两个相互独立的转矩,相当于利用一个电机 100实现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机100的功能,故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的显著优点。
其中,两个转子组件可以分别记为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与第一转子组件21相连的转轴组件记为第一转轴组件41,与第二转子组件22 相连的转轴组件记为第二转轴组件42,与第一转子组件21配合的绕组记为第一绕组121,与第二转子组件22配合的绕组记为第二绕组122。
其中,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其中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如图1 所示,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穿过空心轴伸出,如图1和图2所示,且适于相对空心轴旋转。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其中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则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可以穿过该空心轴伸出,从而实现两个转轴组件的同向凸伸,使得电机100的轴向一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风扇或者其他部件。可选地,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实心轴,这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强度。当然,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也可以为空心轴。
其中,转轴为空心轴的转轴组件记为第二转轴组件42,第二转轴组件42 的转轴记为第二转轴421,第一转轴组件41的转轴记为第一转轴411。可选地,第一转轴411为实心轴,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另一个转轴组件(即第一转轴组件41)的转轴包括连接段4111 和与连接段4111相连的延伸段4112,如图1所示,连接段4111的外径与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连接段4111与空心轴沿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延伸段 4112穿过空心轴伸出。
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4111和延伸段4112,连接段4111的外径与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连接段4111与空心轴沿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则两个转轴装配后在中空通道内的部分的外轮廓保持齐平,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同时使得该转轴连接转子组件的部分(即连接段4111)相对较粗,提高了该转轴的强度,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使用可靠性;也便于两个转轴采用相同型号的轴承等支撑结构进行支撑,以提高电机1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电机100还包括:轴套3,设于中空通道内,且两个转轴组件的一部分插装于轴套3内。
在中空通道内设置轴套3,将两个转轴组件的一端均插装于轴套3内,轴套3可以对两个转轴组件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两个转轴组件与定子组件1之间互不干扰,并降低了转轴组件发生晃动、倾斜、移位等情况的概率,从而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同轴度,有利于提高电机100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转轴组件的装配精度,安装更加方便。
具体地,两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可以嵌套设置,第一转轴组件41的一端插装于轴套3内,另一端向电机100的轴向一侧凸伸,第二转轴组件42的一端插装于轴套3内,另一端穿过上述转轴组件向电机100的轴向同侧凸伸,且两个转轴组件分别与两个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步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电机100还包括:支撑轴承110,同轴设于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转轴之间。
在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转轴之间增设支撑轴承110,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支撑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定子铁芯11包括定子轭部111和沿定子轭部111的周向方向排布的多个定子齿部112,如图3所示,多个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组装形成定子铁芯11,且多个定子齿部112向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两侧凸伸形成两组定子齿,两组绕组分别绕设在定子轭部111轴向两侧的定子齿上。
该方案将定子铁芯11拆分成定子轭部111和多个定子齿部112,既有利于降低定子铁芯11的加工难度,又有利于降低两组绕组的绕线难度。其中,定子轭部111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定子齿部112也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当然,定子铁芯11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定子轭部111的径向中部设有适配电机100的轴套3的通孔 1112,如图3所示,通孔1112构成定子铁芯11的中空通道的一部分。
由于多个定子齿部112沿定子轭部111的周向方向排布,故而多个定子齿部112围设出一定的中空空间,因而在定子轭部111的径向的中部设置通孔 1112,该通孔1112与前述中空空间即形成中空通道,可以为转轴组件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从而缩短电机100的轴向尺寸。
进一步地,定子轭部111的径向外侧壁设有卡槽1111,如图3所示,定子齿部112的局部嵌入卡槽1111内,使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卡接配合。
在定子轭部111的径向外侧壁设置卡槽1111,利用卡槽1111可以将定子齿部112卡接在定子轭部111上,从而实现定子轭部111与定子齿部112的组装,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也便于装配。
其中,任一定子齿部112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齿,定子齿包括齿身1123和与齿身1123的轴向一端相连且位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一侧的齿面1121,任一组定子齿的所有齿面1121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定子轭部111的轴线。
任一定子齿部112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齿,定子齿包括齿身1123和齿面 1121,齿面1121与齿身1123远离定子轭部111的轴向端相连,因而位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一侧;任一组定子齿的所有齿面1121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定子轭部111的轴线,保证了可以与该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
进一步地,定子齿部112包括两个定子齿,且定子齿部112的齿身1123 上设有限位台阶1122,如图3所示,限位台阶1122与定子轭部111相抵靠,用于限制定子齿部112相对定子轭部111轴向移动。
一个定子齿部112包括两个定子齿,两个定子齿的齿面1121分别位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两侧,可以与两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相较于一个定子齿部112仅包括一个定子齿的方案而言,减少了定子齿部112的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当然,一个定子齿部11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定子齿,在定子铁芯11的一个部位安装两个反向的定子齿部112,形成两个定子齿。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转子组件包括与转轴组件同轴连接的转子盘和安装在转子盘上的永磁体,转子盘沿其径向由外向内包括盘体外部2211和与盘体外部2211相连的盘体内部 2212,其中,盘体外部2211为圆盘状结构,盘体内部2212为圆盘状结构或者圆锥状结构。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盘和永磁体,转子盘作为永磁体的安装载体,并实现转子组件与转轴组件的同轴连接;永磁体安装在转子盘上,产生磁场与定子组件 1相互作用。其中,转子盘的盘体外部2211为圆盘状结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多个永磁体的排列;盘体内部2212为圆盘状结构或圆锥状结构,便于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合理设计转子盘与转轴组件的装配结构,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空间。
具体地,第一转子组件21的转子盘和永磁体分别记为第一转子盘211和第一永磁体212,第二转子组件22的转子盘和永磁体分别记为第二转子盘221 和第二永磁体222。
进一步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子盘与转轴同轴连接。
其中,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为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螺纹连接。
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过盈配合。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子盘与转轴同轴连接且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焊接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通过螺纹连接、过盈装配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有效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盘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组件同步旋转的可靠性。当然,转轴与转子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比如紧固件连接等方式。
可选地,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永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永磁体周向均布于转子盘朝向定子轭部111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的两个永磁体的N极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海尔贝克阵列排列。
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便于排列,并减小电机100的轴向尺寸、多个永磁体沿转子盘的周向方向均布在转子盘朝向定子轭部111的表面上,使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1之间形成轴向磁通。其中,相邻两个永磁体的N极和S 极可以交替排列,也可以呈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排列,具体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调整。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旋转支撑部容纳于轴套3内,并位于轴套3与转轴之间,用于支撑转轴且使转轴适于相对轴套3旋转,转轴与转子组件同轴连接。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旋转支撑部容纳于轴套3内,并位于轴套3与转轴之间,保证转轴位置的稳定性以及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转轴与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实现了电机100的动力输出功能。
具体地,第一转轴组件41的转轴和旋转支撑部,分别记为第一转轴411 和第一旋转支撑部412,第二转轴组件42的转轴和旋转支撑部,分别记为第二转轴421和第二旋转支撑部422。
可选地,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如图1和图2所示。
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利用轴承来支撑转轴,可以显著提高转轴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旋转支撑部并不局限于轴承,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在轴套3的内侧壁32沿周向设置多个滚针,利用多个滚针来支撑转轴;或者,在轴套3的内侧壁32沿轴向设置多个连接环,连接环的内侧壁为光滑面,利用多个连接环来支撑转轴。
可选地,轴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轴承沿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转子组件的轴向同侧,如图1和图2所示。
沿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轴承,能够对转轴的多个部位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旋转支撑部对转轴的支撑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且多个轴承位于对应的转子组件的轴向同侧,便于多个轴承完全容纳在轴套3内,则多个轴承与电机两端的端盖没有配合关系,因而只需集中保证轴套3的加工精度即可,而不需要保证端盖的加工精度,从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可选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既能有效提高对转轴组件的支撑可靠性,还便于容纳在轴套3内,并减少部件数量,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轴套3的外侧壁31与中空通道相配合,轴套3的内侧壁32 与轴承配合,且轴套3与中空通道通过凹凸结构配合,以限制轴套3相对定子组件1轴向移动。
轴套3的外侧壁31与中空通道相配合,轴套3的内侧壁32与轴承配合,保证轴套3位置的稳定性;且轴套3与中空通道通过凹凸结构配合,可以防止轴套3相对定子组件1沿轴向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轴套3的稳定性。
具体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在轴套3的外侧壁31上的法兰33(如图4) 和设置在中空通道的壁面上的凹槽;其中,法兰33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34,如图4所示。
在轴套3的外侧壁31上设置法兰33,相应在中空通道的壁面上设置凹槽,则装配时使法兰33嵌入凹槽中,即可实现轴套3的装配定位,限制轴套3沿定子组件1的轴向移动。其中,法兰33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34,缺口34可以与后期注塑的机壳凹凸配合,从而防止轴套3相对于定子组件1周向旋转,进而提高轴套3的稳定性。可选地,缺口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缺口34沿法兰33的周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轴套3的内侧壁32上设有分隔部,分隔部用于使两个旋转支撑部间隔分开。
在轴套3的内侧壁32上设置分隔部,利用分隔部可以将两个转轴组件的旋转支撑部间隔分开,从而有效防止两个转轴组件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了两个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分隔部为沟槽35(如图4所示),用于安装环形挡圈或者挡板;分隔部也可以为环形凸起或者一体成型的隔板。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电机100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架6和多个插针7,如图1和图2所示。
具体地,绝缘框架安装在定子齿上;安装架6固定连接于绝缘框架;多个插针7插设于安装架6上,且两组绕组的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插针7上。
电机100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架6和多个插针7,绝缘框架安装在定子齿上,保证安装在定子齿上的绕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装架6与绝缘框架固定连接,并插设有多个插针7,两组绕组的引出线均固定连接在多个插针7上,从而把两组绕组的出现头引出到一个固定稳定的导电载体上。
其中,绝缘框架的数量为两个或两组,两个或两组绝缘框架分别安装在两组定子齿上,且分别记为第一绝缘框架51和第二绝缘框架52,安装架6与其中一个绝缘框架固定连接。
具体地,安装架6为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弧形条状结构,且安装架6以及多个插针7位于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如图5所示。
安装架6为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弧形条状结构,且安装架6以及多个插针 7位于两个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使得电机100的结构相对规整,且不易干扰到电机100的内部磁场,同时便于与外部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电机100还包括机壳8,如图2所示,机壳8为注塑体,并将绝缘框架、安装架6、多个插针7和轴套3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图5所示,且机壳8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1、绝缘框架、安装架6、多个插针7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机壳8的轴向两端面均包括内端面和与内端面的外边缘相连的外端面,外端面位于内端面的径向外侧且至少部分凸出于内端面,使机壳8 的轴向两端面形成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其中,两个内端面与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面。
电机100还包括机壳8,机壳8为注塑体,包覆绝缘框架、安装架6等结构,使得绝缘框架、安装架6、多个插针7以及轴套3可以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电机100的稳定性;且机壳8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1、绝缘框架、安装架6以及多个插针7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保证了这些部件包覆在机壳8的径向外表面内,从而保证电机100外观的完整性、规整性及其与外界的绝缘性。同时,机壳8的轴向两端面(也可以叫齿部包裹面81)并不是规整的平面,而是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如图2和图5所示,位于径向外侧凸出来的部分记为外端面,尺寸相对较小;位于内侧凹进去的部分记为内端面,尺寸相对较大,如图2和图5所示。
其中,两个内端面(也就是机壳8径向内侧的轴向两端面)与定子铁芯 11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面(即定子铁芯11的两组齿面1121),便于更精确有效地控制齿面与永磁体之间的轴向气隙。
进一步地,机壳8的两个外端面分别设有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圆形凸台,如图5所示。
机壳8的两个外端面(也就是机壳8的径向外侧的轴向两端面)设有两个圆形凸台,两个圆形凸台与定子组件1同轴连接,便于与其他结构配合,来封装电机100。进一步地,圆形凸台上可以设置一些避让缺口,便于电机100的装配或调试。
其中,位于第一转子组件21一侧的圆形凸台,记为第一圆形凸台82,位于第二转子组件22一侧的圆形凸台记为第二圆形凸台83。
进一步地,机壳8靠近多个插针7的轴向一端设有台阶面84,多个插针7 贯穿台阶面84并沿定子组件1的轴向凸出于台阶面84,如图5所示。
在机壳8靠近多个插针7的轴向一端设置台阶面84,使多个插针7贯穿台阶面84并沿定子组件1的轴向凸出于台阶面84,可以为插针7与其他导电零件的接通或安装提供有利空间。其中,台阶面84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圆形凸台的内侧壁上,进一步简化机壳8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100还包括:两个端部封装盖,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机壳8的轴向两端,用于封装电机100,且设有供两个转轴组件伸出的轴孔。
在机壳8的轴向两端安装端部封装盖,保证了电机100的完整性,对电机 100的内部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且端部封装盖设有轴孔,用于供对应的转轴伸出,保证电机100的动力可以输出。其中,圆形凸台的外壁面与机壳 8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台阶,端部封装盖可以设置盖沿,恰好与该台阶适配,使得电机100的外轮廓较为规整。
其中,位于第一转子组件21一侧的端部封装盖记为第一端部封装盖131,位于第二转子组件22一侧的端部封装盖记为第二端部封装盖132。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100还包括:电控板9,内置于电机 100任意一侧的转子组件与端部封装盖之间。
电控板9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电机100的自动化控制;将电控板9设置在电机100任意一侧,并位于该侧的转子组件与端部封装盖之间,既保证了电控板9的稳定性,又便于电控板9的线路输出。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电机100还包括:两个轴套封装盖,固接于轴套 3的轴向端口处,用于限制转轴组件轴向移动。
在轴套3的轴向两个端口处安装轴套封装盖,可以防止位于轴套3内的旋转支撑部轴向移动,从而起到限制两个转轴组件发生轴向移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机100的使用可靠性。其中,轴套封装盖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轴套3固定连接。
其中,位于第一转子组件21一侧的轴套封装盖,记为第一轴套封装盖101,位于第二转子组件22一侧的轴套封装盖,记为第二轴套封装盖102。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机100和两个风扇,两个风扇分别与电机100 的两个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两个风扇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机100,因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其中,与第一转轴组件41相连的风扇记为第一风扇200,与第二转轴组件42相连的风扇记为第二风扇300。
本说明书中,以图1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简称为“轴向”,以环绕中心轴线的方向简称为“周向”,以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简称为“径向”。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0及风机。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电机100,包括:定子组件1、两个转子组件(即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轴套3和两个转轴组件(即第一转轴组件41和第二转轴组件42)。
具体地,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铁芯11和两组绕组(即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定子铁芯11由定子轭部111和多个可拆卸的定子齿部112连接成一个径向中空、轴向两侧齿伸的整体,定子径向中空为电机100的轴承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分别缠绕于定子轴向两侧的定子齿身1123上,而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可以相互独立作用于电机100。
定子轭部111径向外侧开有多个槽口(即卡槽1111),用于定子齿部112 的配合安装;定子轭部111径向内侧开有圆孔槽(即通孔1112),用于轴套3 的安装。
单个定子齿部112具有至少一个齿身1123和至少一个齿面1121,多个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配合安装完成后,定子轭部111轴向两侧具有两组齿身1123和两组齿面1121,且与同一转子组件相作用的一组齿面1121均在一个平面内并垂直于轴线;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配合安装的面上设计有限位台阶1122,用于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端面抵靠,以限定定子齿部112 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相对位置。
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背向同轴可旋转地置于定子组件1 轴向两侧外,与定子组件1形成轴向气隙。第一转子组件21包括第一转子盘 211和第一永磁体212,第二转子组件22包括第二转子盘221和第二永磁体 222,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可相互独立旋转。
第一转子盘211与第二转子盘221结构大体一致,以其中的一个转子盘为例进行说明,转子盘径向外侧为圆盘状结构,径向内侧为圆盘状平面或圆锥状斜面结构,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空间。
第一转子盘211径向外侧为圆盘状结构,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第一转轴 411固定连接;第二转子盘221径向外侧为圆盘状结构,并通过注塑方式与第二转轴421固定连接。
第一永磁体212和第二永磁体222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并周向均布于转子盘圆盘状结构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两永磁体的N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Halbach排列。
轴套3位于定子铁芯11中空内,同轴固定并伸出定子轭部111轴向两侧。
轴套3外壁与定子轭部111径向内侧圆槽孔相配合,轴套3的内壁与第一转轴组件41和第二转轴组件42的轴承配合,轴套3径向外侧设计一个法兰 33,用于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限位,并在法兰33径向均布设计多个小缺口 34,用于止转连接;轴套3内壁中部位置设有一个沟槽35,用于挡圈的安装,以间隔两个转轴组件的第一旋转支撑部412和第二旋转支撑部422。
第一转轴组件41和第二转轴组件42分别与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同轴固连,从电机100轴向同侧同轴输出,第一转轴组件41和第二转轴组件42可相互独立旋转。第一转轴组件41包括实心轴和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同轴设于实心轴径向外侧且轴向间隔置于其固连第一转子组件的轴向同侧,形成第一旋转支撑部412;第二转轴组件42包括空心轴和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同轴设于空心轴径向外侧且轴向间隔置于其固连第二转子组件的轴向同侧,形成第二旋转支撑部422。第一转轴组件41的第一旋转支撑部412和第二转轴组件42的第二旋转支撑部422置于电机100的轴向两侧,全部收容于轴套 3内。
电机100还包括安装于定子齿的齿身1123上的第一绝缘框架51和第二绝缘框架52、固接于第一绝缘框架51或第二绝缘框架52上的安装架6和插于安装架6上的多个插针7。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插针7上,从而把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的出线头引出到一个固定稳定的导电载体上。
安装架6为同轴于定子的弧形条状结构,安装架6、多个插针7位于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的径向外侧。
电机100还包括塑料机壳8,塑料机壳8把定子组件1、第一绝缘框架51 和第二绝缘框架52、安装架6、多个插针7和轴套3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塑料机壳8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1、第一绝缘框架51和第二绝缘框架52、安装架6、多个插针7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轴向两侧定子齿部112包裹面(即机壳8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出定子组件1的两组齿面1121;塑料机壳8 轴向两端外侧设计两个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圆柱凸台(即圆形凸台);塑料机壳8在插针7所在侧设有一个台阶面84,且插针7露出台阶面84一定距离,为插针7与其他导电零件的接通或安装提供空间。
电机100还包括第一轴套封装盖101和第二轴套封装盖102,第一轴套封装盖101和第二轴套封装盖102固接于轴套3端口处,限定第一转轴组件41 和第二转轴组件42的轴向移动。
电机100还包括第一端部封装盖131和第二端部封装盖132,第一端部封装盖131和第二端部封装盖132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塑料机壳8的轴向两端,用于封装电机100,且端部封装盖和与塑料机壳8采用止口配合。
电机100还可包括一个电控板9,电控板9内置于电机100任意一侧的第一转子组件21与第一端部封装盖131之间或第二转子组件22与第二端部封装盖132之间。
电机100还可包括一个支撑轴承110,支撑轴承110同轴设于空心轴输出端部与实心轴之间,用于增加第一转轴组件41与第二转轴组件42的支撑刚度。
一种风机,包括:电机100、第一风扇200、第二风扇300,第一风扇200、第二风扇300分别与电机100同侧输出的第一转轴组件41和第二转轴组件42 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风扇200与第二风扇300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由此,上述电机及风机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利用一个定子组件与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的配合,实现了一个电机的双动力独立输出,可以驱动两个风扇以各自的转速和转向独立旋转,互不干扰。相较于两个电机背向轴伸分别连接两个风扇的方案而言,至少省去了一个定子组件,缩小了风机的轴向尺寸,降低了风机的成本;相较于一个单轴电机和齿轮机构相配合来实现两端轴伸的方案而言,实现了两个风扇以任意转速和任意转向旋转,实用功能性强,显著提升了风机功能性的多样化,也省去了齿轮机构,降低了产品的制造安装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向其轴向两侧凸伸的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所述定子齿上;
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并与所述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且两个所述转子组件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和
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朝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同侧方向凸伸,两个所述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均置于所述中空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且适于相对所述空心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相连的延伸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径与所述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空心轴沿所述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延伸段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套,设于所述中空通道内,且两个所述转轴的一部分插装于所述轴套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轴承,同轴设于所述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转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周向方向排布的多个定子齿部,多个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组装形成所述定子铁芯,且多个所述定子齿部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两侧凸伸形成两组所述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所述定子轭部轴向两侧的所述定子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中部设有适配所述电机的轴套的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定子铁芯的中空通道的一部分;和/或
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外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定子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定子齿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齿,所述定子齿包括齿身和与所述齿身的轴向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一侧的齿面,任一组所述定子齿的所有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齿部包括两个所述定子齿,且所述定子齿部的齿身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定子轭部相抵靠,用于限制所述定子齿部相对所述定子轭部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与所述转轴组件同轴连接的转子盘和安装在所述转子盘上的永磁体,所述转子盘沿其径向由外向内包括盘体外部和与所述盘体外部相连的盘体内部,其中,所述盘体外部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盘体内部为圆盘状结构或者圆锥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同轴连接;
其中,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为注塑成型或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或者过盈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所述永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永磁体周向均布于所述转子盘朝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轭部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永磁体的N极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海尔贝克阵列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所述旋转支撑部容纳于所述轴套内,并位于所述轴套与所述转轴之间,用于支撑所述转轴且使所述转轴适于相对所述轴套旋转,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子组件同轴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承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同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与所述中空通道相配合,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与所述轴承配合,且所述轴套与所述中空通道通过凹凸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轴套相对所述定子组件轴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上的法兰和设置在所述中空通道的壁面上的凹槽;
其中,所述法兰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的内侧壁上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用于使两个所述旋转支撑部间隔分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框架,安装在所述定子齿上;
安装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绝缘框架;
多个插针,插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两组所述绕组的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所述插针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为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弧形条状结构,且所述安装架以及多个所述插针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为注塑体,并将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和所述电机的轴套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且所述机壳的外径大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均包括内端面和与所述内端面的外边缘相连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位于所述内端面的径向外侧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内端面,使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形成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其中,两个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的两个所述外端面分别设有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圆形凸台。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靠近多个所述插针的轴向一端设有台阶面,多个所述插针贯穿所述台阶面并沿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凸出于所述台阶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端部封装盖,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用于封装所述电机,且设有供所述转轴组件伸出的轴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控板,内置于所述电机任意一侧的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端部封装盖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轴套封装盖,固接于所述轴套的轴向端口处,用于限制所述转轴组件轴向移动。
27.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两个风扇,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两个所述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CN201921394369.XU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Active CN210167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4369.XU CN210167928U (zh)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PCT/CN2019/114156 WO2021035933A1 (zh) 2019-08-26 2019-10-29 电机及风机
EP19942680.0A EP3940932A4 (en) 2019-08-26 2019-10-29 ENGINE AND FAN
US17/519,789 US11863030B2 (en) 2019-08-26 2021-11-05 Motor and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4369.XU CN210167928U (zh)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7928U true CN210167928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4369.XU Active CN210167928U (zh)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79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6720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食物处理机及送风装置
WO2022121413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动力组件和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6720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食物处理机及送风装置
WO2022121413A1 (zh) * 2020-12-09 2022-06-16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动力组件和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7928U (zh) 电机及风机
JPH08251891A (ja) ハイブリッド励磁式回転電機
CN112436697B (zh) 电机及风机
JP2003235221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支持構造
CN210225216U (zh) 电机及风机
WO2014020756A1 (ja) 回転電機
CN104967248A (zh) 外转子电机
CN210297507U (zh) 电机及风机
US11418071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channel in stator slot walls
CN112436699A (zh) 电机及风机
CN108667248B (zh) 一种电机
US11863030B2 (en) Motor and fan
CN112436698A (zh) 电机及风机
CN112436696A (zh) 电机及风机
KR101697296B1 (ko) 브러쉬리스 서보 모터
WO2018180345A1 (ja) 電動モータ用ステ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
KR20230024411A (ko) 모터
JP2014161185A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機
KR100570361B1 (ko) 슬롯리스 고정자를 갖는 브러시리스 직류 모터
CN112531998A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WO2021035932A1 (zh) 电机及风机
CN213693416U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CN213693417U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KR101798331B1 (ko) 코어레스형 비엘디씨 모터
CN217563411U (zh) 一种电机转子支架和转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