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4645U - 电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电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4645U
CN210164645U CN201920184084.7U CN201920184084U CN210164645U CN 210164645 U CN210164645 U CN 210164645U CN 201920184084 U CN201920184084 U CN 201920184084U CN 210164645 U CN210164645 U CN 210164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ressure
valve
scroll
pressure hole
compress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40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炳吉
朴弘熙
张珍容
许钟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4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46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F04C18/0261Details of the ports, e.g. location, number, geomet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7/00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7/005Axial sealings for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6Silencing
    • F04C29/068Silencing the silencing means being arranged inside the pump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04C29/124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with inlet and outlet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or oscillating piston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70Use of multiplicity of similar components; Modular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盘;第二涡旋盘,所述第二涡旋盘与所述第一涡旋盘接合以进行绕动运动,从而与第一涡旋盘形成压缩室;框架,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二涡旋盘被介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的情况下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在径向方向上的相反侧上,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二涡旋盘形成背压空间,使得所述第二涡旋盘被所述背压空间的压力支撑在朝着所述第一涡旋盘的方向上;背压通道,所述背压通道将压缩室与背压空间连接;以及阀构件,所述阀构件被设置在所述背压通道处,并且阻挡流体从背压空间到压缩室的移动。

Description

电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压缩机,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由电动机驱动的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总的来说,已经以各种形式开发了用于压缩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的压缩机。近来,由于汽车部件倾向于变成电子/电气构件,因此已经积极地开发了使用电动机的由电力驱动的电动压缩机(或电压缩机)。
在若干种电压缩方案中,大量应用了适合于高压缩比操作的涡旋压缩方案。在涡旋式电压缩机中,被构造成旋转电动机的电动机部件被安装在封闭壳体中,包括固定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压缩部件被安装在电动机部件的一侧上,并且电动机部件和压缩部件由旋转轴连接,并且来自电动机部件的旋转力被传递到压缩部件。传递到压缩部件的旋转力使动涡旋盘相对于固定涡旋盘枢转,以形成一对的两个压缩室,每一个压缩室都包括吸入室、中间压力室和排出室,使得制冷剂被吸入到两个压缩室中,并被压缩且同时排出。
已知如上所述的相关技术的电压缩机是基于这样的方案:在该方案中,将油从由压缩室排出的制冷剂中分离到排出空间,分离出的油的一部分被引导到设置在动涡旋盘的后表面上的背压空间,并且通过油的压力来朝向固定涡旋盘支撑动涡旋盘。在相关技术1(日本专利特许公开第2010-14108号,公开日期:2010.1.21)和相关技术2(韩国专利特许公开第10-2016-0071899号,公开日期:2017.12.09)中公开了这一内容。
此外,相关技术3(韩国专利特许公开第10-2013-0041740号,2013年4月25日公开)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动涡旋盘处形成背压孔,以绕过压缩室中所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而到达背压空间,从而支撑动涡旋盘的后表面。
这种技术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可以被称为中压背压系统。
然而,在相关技术的中压背压方案的情况下,如果中间压力室的压力低于背压空间的压力,则背压空间的制冷剂(或/和油)可能会由于压力差而通过背压孔回流到中间压力室,并且回流到中间压力室的制冷剂在中间压力室中形成相对高的压力,从而引起过压缩。
当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低于背压空间中的压力时,背压空间中的制冷剂(或油)通过压力差而经由背压孔回流到中间压力室。存在的问题是,回流到中间压力室的制冷剂相对于中间压力室中所压缩的制冷剂的压力形成高压,从而导致过量的压缩损失。
另外,在相关技术的中压背压系统中,背压空间与中间压力室相互作用,因此不能被均匀地保持,从而不能稳定地支撑动涡旋盘。作为结果,动涡旋盘的行为变得不稳定,导致压缩室中的制冷剂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详细描述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以如下方案均匀地保持压缩室的压力和背压空间的压力:在该方案中,压缩室的中间压力室中所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被背压空间的压力引入到背压空间,以支撑动涡旋盘。
详细描述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由于中间压力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压力差而抑制制冷剂和油从背压空间回流到中间压力室。
详细描述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通过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中间压力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流动路径来抑制制冷剂和油从背压空间回流到中间压力室。
详细描述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设置有用于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中间压力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流动路径的阀,并且抑制了在打开和关闭压缩室和背压空间的过程中的异常噪声的产生。
详细描述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阀在打开和关闭压缩室和背压空间的过程中均匀地移动。
详细描述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设置有用于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中间压力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流动路径的阀,并且此处,能够容易地组装阀。
详细描述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可以以最短距离连接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以有助于电压缩机的制造。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本文中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电压缩机,在该电压缩机中,在动涡旋盘的后表面上设置了背压空间以在朝着固定涡旋盘的方向上形成背压,形成了使动涡旋盘和固定涡旋盘之间的压缩室与背压空间连接的通道,并且设置了阀用以打开和关闭通道。
可以由联接到固定涡旋盘的框架来支撑动涡旋盘,并且通道可以穿透固定涡旋盘和框架。
通道可以穿透动涡旋盘。
阀可以被构造成活塞阀,并且连通凹部可以被形成为连接到阀的外周表面和一个侧表面以打开通道。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本文中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一种电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盘;第二涡旋盘,该第二涡旋盘与第一涡旋盘接合以进行绕动运动,从而与第一涡旋盘形成压缩室;框架,该框架在第二涡旋盘被介于该框架与第一涡旋盘之间的情况下被固定在第一涡旋盘的在径向方向上的相反侧上,该框架与第二涡旋盘形成背压空间,使得第二涡旋盘被背压空间的压力支撑在朝着第一涡旋盘的方向上;背压通道,该背压通道将压缩室与背压空间连接;以及阀构件,该阀构件被设置在背压通道处,并且阻挡流体从背压空间到压缩室的移动。
背压通道可以包括:背压孔,该背压孔中的一端与压缩室连通,该背压孔中的另一端与背压空间连通;以及阀容纳凹部,该阀容纳凹部与背压孔连通并容纳阀构件,并且阀构件被构造成止回阀,该止回阀根据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压力差而在阀容纳凹部的内部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
阀构件可以包括阀部,该阀部在第一位置处打开背压通道,并且在第二位置处关闭背压通道。
阀部可以具有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以及使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连接的周表面,并且第一侧表面的直径和第二侧表面的直径可以大于背压孔的内径且小于阀容纳凹部的内径。
电压缩机可以进一步包括:开闭表面,该开闭表面被形成在阀部的第一侧表面上,使得开闭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平的,并且该开闭表面被形成为大于背压孔的内径,以在第二位置处阻挡背压孔;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被形成在阀部的第二侧表面上,并且被形成为与阀容纳凹部的侧表面接触;以及连通凹部,该连通凹部在支撑表面上凹入预定深度,并且向阀部的周表面打开,并且至少部分地与面向第二侧表面的背压孔重叠。
阀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部,该至少一个引导部将阀部从第一位置引导到第二位置,并且该至少一个引导部可以在阀部的周表面上在径向方向上朝向阀容纳凹部的内周表面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可以从除了阀部的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外的部分在径向方向上突出,并且连通凹部可以向阀部的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之间的周表面打开。
连通凹部可以具有至少两个端部,该至少两个端部向阀部的周表面打开。
可以将引导部设置成多个,并且可以沿着周向方向以相等间隔形成该多个引导部。
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可以是单个引导部,并且引导部的包角可以大于或等于180°。
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的厚度可以等于或小于阀部的厚度。
引导凹部可以被形成在阀容纳凹部的内周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被插入到该引导凹部中,以便在周向方向上约束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
可以在阀构件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侧中的任一侧上进一步设置弹性构件。
背压通道可以包括:第一背压孔,该第一背压孔被设置在第一涡旋盘处并与压缩室连通;以及第二背压孔,该第二背压孔被设置在框架处并与背压孔连通,其中,第一背压孔与第二背压孔彼此连通,并且容纳阀的阀容纳凹部可以被形成在形成有第一背压孔的表面上或者在形成有第二背压孔的表面上。
背压通道可以被形成为穿透面向背压空间的第二涡旋盘,阀容纳凹部可以被形成在背压通道的中间,限制阀构件的移动的止动构件可以被插入并联接到阀容纳凹部,并且止动构件可以具有形成背压通道的背压孔。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本文中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一种电压缩机包括:压缩室,该压缩室被形成在第一涡旋盘与第二涡旋盘之间,并且从外侧移动到内侧以便减小该压缩室的容积从而压缩流体;背压空间,该背压空间被形成在第二涡旋盘与框架之间,从而支撑第二涡旋盘并朝向第一涡旋盘支撑第二涡旋盘;背压流动路径,该背压流动路径使压缩室与背压空间连接;阀容纳凹部,该阀容纳凹部被设置在背压流动路径的中间;以及止回阀,该止回阀被设置在阀容纳凹部处,并且在背压空间的压力高于压缩室的压力时阻挡背压流动路径。
止回阀可以包括阀部,该阀部被形成为大于背压流动路径的内径且小于阀容纳凹部的内径,阀部的一个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平的,以便与阀容纳凹部的一侧紧密接触,以阻挡背压流动路径,并且阀部的另一个侧表面可以具有连通凹部,以在阀部的所述另一个侧表面与阀容纳凹部的另一侧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打开背压流动路径。
止回阀还可以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以可滑动的方式与阀容纳凹部的内周表面接触,以引导阀部,并且至少一个引导部可以沿着周向方向从阀部的周表面突出。
在根据本公开的电压缩机中,在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之间形成了背压通道,并且在背压通道的中间设置有止回阀,由此可以在压缩室的压力暂时低时,诸如在重新启动压缩时,抑制制冷剂和油回流到压缩室。
此外,由于连通凹部被形成在止回阀的一个侧表面上,因此可以确保宽的流动路径面积。作为结果,制冷剂和油可以快速地从中间压力室移动到背压室,从而有效地确保背压。
此外,根据本公开,由于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流动路径被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因此抑制了压缩室中的压力和背压空间中的压力的不稳定,从而稳定了动涡旋盘的行为,以均匀地压缩制冷剂。
此外,在本公开中,在打开和关闭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流动路径的止回阀的一侧上添加了弹性构件,以抑制或最小化在打开和关闭止回阀的过程中的异常噪声的产生。
此外,根据本公开,打开和关闭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流动路径的止回阀由引导突起和引导凹部引导,以使阀的行为均匀,由此,通道的位置可以是恒定的,从而提高了止回阀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由于用于打开和关闭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流动路径的止回阀的容纳凹部,因此可以容易地组装止回阀。
此外,在本公开中,由于使压缩室与背压空间连接的通道被形成在形成背压空间的动涡旋盘处,因此可以使压缩室与背压空间之间的距离最小化,从而有助于电压缩机的制造。
根据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适用范围将变得更显而易见。然而,应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虽然指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仅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给出,因为根据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本文中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电压缩机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固定侧涡卷和动侧涡卷被接合在根据图1的压缩机构部件中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中背压孔被形成为穿透固定涡旋盘和框架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止回阀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
图5A和5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中止回阀被插入阀容纳凹部的状态的前剖视图和后剖视图;
图6A至图8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止回阀的其它实施例,其中图6A和图6B示出了设置有单个引导部的情况,图7A和图7B示出了设置有两个引导部的情况,并且图8A至图8D示出了连通凹部;
图9A和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止回阀的操作,其中图9A示出了电压缩机正常操作的状态,图9B示出了电压缩机启动时的操作;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止回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中止回阀具有弹性构件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12和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止回阀和阀容纳凹部的其它实施例的剖视图;并且
图14是示出了背压孔被形成为穿透动涡旋盘的示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为了参考附图进行简要描述,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被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重复对其的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压缩机。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电压缩机的内部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固定侧涡卷和动侧涡卷被接合在根据图1的压缩机构部件中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低压型电涡旋压缩机(下文中,被称为“电压缩机”)包括:驱动电动机103,该驱动电动机103作为电动机部件;以及压缩机构部件105,该压缩机构部件105使用驱动电动机103的旋转力来压缩制冷剂。
压缩机壳体101包括引入端口111a和排出端口121a,吸入管连接到引入端口111a,排出管连接到排出端口121a。分别地,吸入空间S1被形成在引入端口111a处,排出空间S2被形成在排出端口121a处。驱动电动机103被安装在吸入空间S1中,并且本实施例的压缩机是低压压缩机。
压缩机壳体101包括主外壳110和后外壳120,驱动电动机103被安装在主外壳110中,后外壳120联接到主外壳110的打开的后端。主外壳110的内部空间与压缩机构部件105的一侧一起形成吸入空间S1,并且后外壳120的内部空间与压缩机构部件105的另一侧一起形成排出空间S2。
主外壳110具有圆柱形部111,该圆柱形部111具有圆柱形形状,封闭部112从圆柱形部111的前端一体地延伸并且是封闭的,并且开口113被形成在圆柱形部111的后端处。
同时,形成电动机部件的驱动电动机103被压配合并联接在主外壳110内。驱动电动机103包括:定子131,该定子131被固定在主外壳110内;以及转子132,该转子132位于定子131内,并且通过与定子131的相互作用而旋转。
定子131被收缩配合并固定到主外壳110的内周表面。旋转轴133被压配合并联接到转子132的内周表面。
旋转轴133联接到转子132的中心,并且旋转轴133的面向压缩机构部件105的后端悬伸到框架140和固定涡旋盘150,如稍后所述。
同时,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中,联接到旋转轴的动涡旋盘由框架所支撑,并且相对于固定涡旋盘以枢转的方式移动,从而形成了压缩机构部件。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压缩机构部件105包括框架140、由框架140支撑的固定涡旋盘(下文中被称为“第一涡旋盘”)150以及设置在框架140与第一涡旋盘150之间并进行绕动运动的动涡旋盘(下文中被称为“第二涡旋盘”)160。
框架140联接到主外壳110的前侧开口113。第一涡旋盘150被固定地支撑在框架140的后表面上,并且第二涡旋盘160以可枢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框架140的后表面上,以在第一涡旋盘150与框架140之间进行绕动运动。第二涡旋盘160以偏心方式联接到旋转轴133,该旋转轴133联接到驱动电动机103的转子132,并且第二涡旋盘160相对于第一涡旋盘150进行绕动运动,从而形成一对的两个压缩室V,该压缩室V包括吸入室、中间压力室和排出室。
框架140包括:盘板部141,该盘板部141具有盘形形状;以及框架侧壁部142,该框架侧壁部142从框架的盘板部141的后侧表面朝向第一涡旋盘150突出,并且允许第一涡旋盘150的侧壁部152(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联接。
框架推力表面143被形成在框架侧壁部142的内侧上。第二涡旋盘160沿着轴向方向被安装并支撑在框架推力表面143上。背压空间144被形成在框架推力表面143的中心处,并且被油和压缩室V中所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所填充,以支撑第二涡旋盘160的后表面。因此,背压空间144的压力与在吸入空间S1的压力与压缩室V的最终压力(即,排出空间)之间的中间压力相对应。这一内容稍后将与打开和关闭压缩室和背压空间的止回阀一起描述。
被旋转轴133穿过的框架轴孔145被形成在背压空间144的中间,并且第一轴承(未示出)被设置在框架轴孔145的内周表面上。第一轴承可以由衬套轴承形成,但在一些情况下,第一轴承可以是滚珠轴承。此处,衬套轴承比滚珠轴承便宜,因此衬套轴承在成本方面有利的,并且衬套轴承也易于组装并减轻了重量和噪声。
可以由设置在框架140与第二涡旋盘160之间的推力表面上的第一密封构件191和配置在框架140的内周表面与旋转轴133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第二密封构件192来密封背压空间144。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第二密封构件192。
同时,可以将第一涡旋盘150固定地联接到框架140,或者可以将其压配合并固定到壳体110。
在第一涡旋盘150中,固定涡旋盘的盘板部(下文中被称为‘固定侧盘板部’)15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盘形形状,并且联接到框架140的侧壁部142的固定涡旋盘的侧壁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侧壁部’)152被形成在固定侧盘板部151的边缘处。固定侧涡卷153被形成在固定侧盘板部151的前侧上,该固定侧涡卷153与动侧涡卷162(稍后描述)接合,以形成压缩室V。固定侧涡卷153稍后将与动侧涡卷162一起描述。
吸入流动路径(未示出)被形成在第一侧壁部152的一侧上,使得吸入空间S1和吸入室(未示出)彼此连通,并且排出端口155被形成在固定侧盘板部151的中心部处并且与排出室连通,使得被压缩的制冷剂被排出到排出空间S2。可以仅形成一个排出端口155来与第一压缩室V1和第二压缩室V2(稍后描述)连通,或者可以形成第一排出端口155a和第二排出端口155b来分别与第一压缩室V1和第二压缩室V2连通。
第二涡旋盘160可以被设置在框架140与第一涡旋盘150之间,并且可以以偏心的方式联接到旋转轴133,以便能够枢转。
在第二涡旋盘160中,动涡旋盘的盘板部(下文中被称为“动侧盘板部”)16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盘形形状,并且与固定侧涡卷153接合以形成压缩室的动侧涡卷162被形成在动侧盘板部161的后侧上。动侧涡卷162可以与固定侧涡卷153一起被形成为渐开线形状,或者可以被形成为各种其它形状。
动侧涡卷162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在该形状中,具有不同直径和起点的多个圆弧彼此连接,并且最外侧的曲线可以具有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大致椭圆形的形状。这对于固定侧涡卷153也可以是相同的。
旋转轴联接部163可以以穿透的方式被形成在动侧盘板部161的中心部处。旋转轴联接部163可以形成动侧涡卷162的内端部,并且旋转轴133的偏心部133a(稍后描述)可以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插入并联接到旋转轴联接部163。旋转轴联接部163的外周部可以连接到动侧涡卷162,以在压缩过程中与固定侧涡卷153一起形成压缩室V。
旋转轴联接部163被形成为具有与动侧涡卷162在同一平面上重叠的高度,使得旋转轴133的偏心部133a可以被配置在与动侧涡卷162在同一平面上重叠的高度处。因此,制冷剂的排斥力和压缩力相对于动侧盘板部被施加到同一平面上以便被抵消,因此由于压缩力和排斥力的作用,可以阻止第二涡旋盘160的倾斜。
旋转轴联接部163具有凹形部163a,该凹形部163a在面向固定侧涡卷153的内端的外周部处与固定侧涡卷153的突起153a(稍后描述)接合,并且增大部163b被形成在凹形部163a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压缩室V的形成方向将该增大部163b形成在上游侧,并且增大部163b的厚度从旋转轴联接部163的内周部向外周部增大。
沿着压缩室V的形成方向将增大部163b形成在部163a的一侧上,以增大上游侧上的从旋转轴联接部163的内周部到外周部的厚度。因此,即将排出之前的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路径被延长,作为结果,可以使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比增加到接近第二压缩室V2的压缩比。
具有圆弧形状的圆弧压缩表面163c被形成在凹形部163a的另一侧上。圆弧压缩表面163c的直径由固定侧涡卷153的内端部的厚度(即排出端的厚度)和动侧涡卷162的绕动半径所确定。此处,当固定侧涡卷153的内端部的厚度增大时,圆弧压缩表面163c的直径增大。因此,绕着圆弧压缩表面163c的动侧涡卷的厚度也增大,以确保耐久性,并且由于延长了压缩路径,所以第二压缩室V2的压缩比也可以增加。
朝向旋转轴联接部163的外周部突出的突起153a被形成在固定侧涡卷153的与旋转轴联接部163相对应的内端部(吸入端或起始端)的附近,并且接触部153b可以从突起153a突出以便与凹形部163a接合。也就是说,固定侧涡卷153的内端部的厚度可以大于其它部分的厚度。作为结果,可以提高在固定侧涡卷153中承受最大压缩力的内端部的涡卷强度,以提高耐久性。
压缩室V被形成在固定侧盘板部151与固定侧涡卷153之间以及动侧涡卷162与动侧盘板部161之间,并且可以根据涡卷的移动方向连续地形成吸入室、中间压力室和排出室。
压缩室V可以包括第一压缩室V1和第二压缩室V2,第一压缩室V1被形成在固定侧涡卷153的内侧表面与动侧涡卷162的外侧表面之间,并且第二压缩室V2被形成在固定侧涡卷153的外侧表面与动侧涡卷162的内侧表面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压缩室V1被形成在随着固定侧涡卷153的内侧表面与动侧涡卷162的外侧表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的两个接触点P11与P12之间,并且第二压缩室V2被形成在随着固定侧涡卷153的外侧表面与动侧涡卷162的内侧表面彼此接触而形成的两个接触点P21与P22之间。
此处,在即将排出之前的第一压缩室V1中,当由连接偏心部的中心O(即旋转轴联接部的中心O)的两条线与两个接触点P11和P12所形成的角度中的具有较大值的角度为α时,α可以至少在即将开始排出之前小于360°(α<360°),并且两个接触点P11和P12处的法矢量之间的距离l具有大于0的值。
作为结果,与即将排出之前的第一压缩室包括形成渐开线曲线的固定侧涡卷和动侧涡卷的情况相比,压缩室具有较小的容积,因此可以提高第一压缩室V1的压缩比和第二压缩室V2的压缩比。
在图中,附图标记137表示配重块。
以下是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操作。
也就是说,当向驱动电动机103施加电力时,旋转轴133与转子132一起旋转,以将旋转力传递到第二涡旋盘160,并且第二涡旋盘160通过防旋转机构进行绕动运动,因此可以将压缩室V连续地朝向中心侧移动,同时减小容积。
然后,制冷剂通过吸入端口111a流入吸入空间S1中,并且被引入吸入空间S1中的制冷剂穿过形成在定子131的外周表面和主外壳110的内周表面上的流动路径或者定子131与转子132之间的空气间隙,以便通过吸入流动路径154将制冷剂吸入压缩室V。
此处,通过引入端口111a吸入到该吸入空间S1中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穿过驱动电动机103之前首先与作为主外壳110的前侧表面的封闭部112接触。因此,封闭部112与冷的吸入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被其冷却,以冷却附接到主外壳110的外侧表面的逆变器模块(未示出)。
通过吸入空间S1吸入到压缩室V中的制冷剂被第一涡旋盘150和第二涡旋盘160压缩,并通过排出端口155被排出到排出空间S2。在排出空间S2中,制冷剂和油被分离,并且制冷剂通过排出端口121a被排出到制冷回路,而油聚集在排出空间S2的下部处。
如上所述,在第一涡旋盘与第二涡旋盘之间的压缩室中压缩制冷剂的过程中,作为动涡旋盘的第二涡旋盘由于压缩室的压力而被推向框架。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涡旋盘与第二涡旋盘之间可能会形成间隙,从而引起压缩室之间的泄漏。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二涡旋盘的后侧(即第二涡旋盘与框架之间)的背压空间的压力来抑制这种现象。
如上所述,在背压空间中,在压缩室的中间(即在中间压力室)中通过背压孔将被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供应到背压空间,因此背压空间中的压力形成了中间压力。因此,通过背压空间中的压力将第二涡旋盘推向第一涡旋盘,使得可以阻止第二涡旋盘移动远离第一涡旋盘。此处,背压孔可以被形成为穿透第一涡旋盘和框架,或者可以被形成为穿透第二涡旋盘。图3是示出了背压孔被形成为穿透第一涡旋盘和框架的示例的剖视图。
如图3中所示,背压孔170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一涡旋盘150处的第一背压孔171和形成在框架140处的第二背压孔172。
第一背压孔171的第一端171a打开以与压缩室V的中间压力室连通,并且第一背压孔171的第二端171b向固定侧盘板部151(即与框架接触的被固定表面)的后侧表面(即与框架接触的固定表面)打开。
第二背压孔172的第一端172a向框架侧壁部142的前侧表面(即与第一涡旋盘接触的被固定表面)打开,以便与第一背压孔171的第二端171b连通,并且第二背压孔172的第二端172b打开以与背压空间144的侧壁表面连通。因此,第一背压孔171和第二背压孔172彼此连通,以使压缩室V与背压空间144连接。
当压缩室V与背压空间144通过如上所述的包括第一背压孔171和第二背压孔172的背压孔170而连接时,压缩室A中所压缩的具有中间压力的制冷剂通过背压孔170移动到背压空间144,并且由移动到背压空间144的中间压力制冷剂所形成的背压在朝向第一涡旋盘150的方向上支撑第二涡旋盘160。
然而,在压缩机操作、停止和重新启动时,压缩室中的压力变化,并且随着压缩室中的压力的变化,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也被改变。例如,在压缩机操作的初始阶段或在节电操作期间,压缩室V中的压力未被充分增大,因此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低于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但当压缩机达到正常操作或在电力操作期间,压缩室(中间压力室)V中的压力变得高于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并且重复该过程。此处,当压缩室V中的压力高于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时,压缩室(中间压力室)中的制冷剂(或/和油)通过背压孔170移动到背压空间144,从而产生正常的背压,但当压缩室V中的压力低于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时,背压空间144中的制冷剂(和/或油)可以通过背压孔170回流到中间压力室。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可能增大,从而由于过度压缩而引起压缩效率降低。
鉴于此,在该实施例中,阀容纳凹部175被形成在背压孔170的中间,并且可以安装止回阀180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背压孔170,同时,止回阀180根据压缩室(中间压力室)与背压室144之间的压力差而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此处,第一位置P1是背压通道170打开的位置,第二位置P2是背压通道170关闭(阻塞)的位置。
阀容纳凹部175可以被形成在第一背压孔171或第二背压孔172的中间,即第一背压孔171或第二背压孔172的第一端171a和172a与第二端171b和172b之间。可替代地,考虑到加工或组装,阀容纳凹部175可以被形成在第一背压孔171的第二端171b处或第二背压孔172的第一端172a处,或者阀容纳凹部175的一半可以被形成在第一背压孔171的第二端171b处而阀容纳凹部175的另一半可以被形成在第二背压孔172的第一端172a处。下面将描述阀容纳凹部175被形成在第一背压孔171的第二端171b处的示例。
阀容纳凹部175被形成为圆柱形凹部,其内径D2大于第一背压孔171的内径D1。因此,第一阀座表面175a可以被形成在阀容纳凹部175的与第一涡旋盘180相邻的端部处,使得止回阀180(稍后描述)的阀部181中的形成第一侧表面的开闭表面181a以可拆卸的方式被附接。第一阀座表面175a可以被形成为平的或者可以是阶梯形的,使得用于增加相对于止回阀180的密封力的密封表面封围第一背压孔171。
此外,阀容纳凹部175的另一端是打开的,并且第二背压孔172的内径D1'被形成为等于第一背压孔171的内径D1,因此,除了第二背压孔172之外的部分被框架140的前侧表面阻挡。因此,第二阀座表面175b可以被形成在第二背压孔172的端部的附近,使得形成止回阀180的阀部181的第二侧表面的支撑表面181b以可拆卸的方式被附接。与第一阀座表面类似,第二阀座表面也可以是平的或具有密封表面。
同时,如上所述,止回阀180可以被构造成根据压缩室V与背压空间144之间的压力差而整体上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的活塞阀。
止回阀180可以包括:阀部181,该阀部181大致打开和关闭背压孔170;以及引导部182,该引导部182用于引导阀部181稳定地往复运动。
阀部181可以包括第一侧表面(开闭表面)181a、第二侧表面(支撑表面)181b以及使第一侧表面181a与第二侧表面181b连接的周表面,并且阀部181可以具有短圆棒形形状或者是具有预定厚度的盘形板或盘形形状。
第一侧表面181a的直径D3和第二侧表面181b的直径D3'可以大于背压孔170的内径D1或D1'且小于阀容纳凹部的内径D2。因此,阀部181在第一位置P1处连通背压孔170,并且可以在第二位置P2处阻挡背压孔170。
在阀部181的第一侧表面上,可以形成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背压孔171的开闭表面181a。开闭表面181a可以被形成为大于第一背压孔171的内径D1,以便在第二位置P2处阻挡第一背压孔171。开闭表面181a可以被形成为在整个第一侧表面上是平的,或者可以被形成为仅在第一侧表面的中心部处是平的并且可以不被形成在第一侧表面的边缘处。
阀部181的第二侧表面可以具有支撑表面181b,以绕着第二背压孔172以可拆卸的方式附接到第二阀座表面175b。支撑表面181b可以被形成为平的,以在第一位置P1处与阀175的侧表面,即第二阀座表面175b接触。
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引导部182。当然,就止回阀180的稳定性而言,多个引导部182可能是有利的。然而,如果引导部182的数量很大,则止回阀180的速度可能会由于摩擦阻力而劣化。因此,考虑到摩擦阻力,有必要适当地设计引导部182的数量和截面积。
例如,如图4A至图5B中所示,可以形成三个引导部18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沿着周向方向以120度的间隔来形成引导部182。
此外,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可以仅形成一个引导部182。然而,当设置了一个引导部182时,两侧上的形成引导部182的夹角(α)必须为180°或更大。如果夹角(α)小于180°,则引导部182的两侧之间的打开侧角度为180°或更大,作为结果,引导部182的外周表面与阀容纳凹部175的内周表面分离,并且其不能用作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引导部182的两个侧表面之间的打开侧角度为180°或更大,但如果打开侧的深度浅,则开闭表面181a可以打开和关闭第一背压孔171。那么,止回阀180可以用作阀。然而,止回阀180的阀部181的在阀容纳凹部175中的移动不是恒定的,其在阀容纳凹部175中的行为不是均匀的而是波动的,从而导致阀门噪声或者不能均匀地打开和关闭背压孔,从而导致可靠性下降。
而且,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引导部182可以被形成在两侧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180°的相等间隔来形成引导部182,以便在移动止回阀180时平衡引导部182。
同时,连通凹部183可以被形成为在支撑表面181b的中心部处以预定深度凹入,使得即使当支撑表面181b与第二阀座表面175b接触时第二背压孔172也是打开的。作为结果,可以确保大的从中间压力室移动到背压空间144的制冷剂和油的流动路径的面积,并且可以快速地确保动涡旋盘上的背压。
连通凹部183可以向阀部181的周表面打开,并且连通凹部18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面向支撑表面181b的第二背压孔172重叠。连通凹部183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如图4B中所示,连通凹部183可以具有T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三个打开端183a可以分别在引导部182之间打开,以形成一种连通流动路径。
此外,如图8A中所示,连通凹部183可以被形成为在阀部181的一侧的周表面处打开并延伸到中心部,或者如图8B中所示,连通凹部183可以在阀部181的一侧的周表面处打开,并延伸到中心部,并从中心部增大以便大于第二背压孔172。可替代地,如图8C中所示,连通凹部183可以被形成为横穿阀部181的两个外周表面,或者如图8D中所示,阀部181的整个第二侧表面181b可以是阶梯状的以便用作连通凹部181。另外,如上所述,连通凹部183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其在阀部181的周表面处打开并且与第二背压孔172连通即可。
同时,考虑到止回阀180是通过压力差来移动的活塞阀,所以止回阀180可以由诸如塑料的轻质且润滑的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的设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压缩机中的背压孔中的止回阀180的操作效果如下。
也就是说,如图9A中所示,当压缩机正常操作或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高于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时,中间压力室V中所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背压孔171朝向阀容纳凹部175移动。然后,止回阀180被通过第一背压孔171从中间压力室流向背压空间144的制冷剂所推动,因此第一背压孔171被打开。从第一背压空间144移动到阀容纳凹部175的制冷剂通过形成在止回阀180的第二侧表面上的支撑表面181b之间的连通凹部183而移动到第二背压孔172,并且制冷剂被引入到背压空间144以形成背压。
同时,如图9B中所示,当压缩机停止或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低于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时,背压空间144中的制冷剂通过第二背压孔172流到阀容纳凹部175中。然后,止回阀180被通过第二背压孔172从背压空间144流到达中间压力室的制冷剂所推动,并朝向第一背压孔171移动。然后,止回阀180的开闭表面181a与阀容纳凹部175的第一阀座表面175a紧密接触,以阻挡第一背压孔171。然后,背压空间144中的制冷剂被阻止回流到中间压力室。之后,当压缩室(中间压力室)V的压力增大到预定压力时,再次在朝向第二背压孔172的方向上推动止回阀180以打开背压孔。重复该顺序过程。
以这种方式,即使当压缩机停止或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下降时,压缩机操作时的压力或中间压力室的压力也可以被保持为高于背压空间的压力,由此,即使在压缩机的初始驱动时,也可以约束第二涡旋盘与第一涡旋盘的过度分离。因此,压缩室的压力迅速增大到排出压力,从而提高了压缩机效率。
另外,即使当中间压力室的压力在压缩机开始操作时或在操作的初始阶段时低时,也能阻止具有相对高的压力的制冷剂从背压空间回流到中间压力室。因此,可以抑制中间压力室处的压力脉动以使压缩过程均匀,并且可以提前防止随着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过度增大而产生过压缩损失。
在上述实施例中,阀部和引导部的厚度相等。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引导部的厚度可以比阀部的厚度薄。例如,如图10中所示,阀部181的厚度被形成为比引导部182的厚度厚,并且阶梯表面182a可以被形成在阀部181和引导部182彼此接触的部分处。在这种情况下,引导部182的厚度减小了很多,从而减少了引导部182与阀容纳凹部175的内周表面相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了摩擦阻力。因此,止回阀180可以更快地移动,使得即使中间压力室中的压力在重新启动压缩机时略低时,也可以快速打开止回阀180以快速增大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中,仅通过压力差来移动止回阀,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在移动方向上在止回阀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设置弹性构件。
例如,如图11A中所示,当弹性构件186被设置在止回阀180的第一侧表面上时,可以更快地打开背压孔170,并且如图11B中所示,当弹性构件186被安装在止回阀180的第二侧表面上时,可以更快地关闭背压孔170。当弹性构件186被安装在止回阀180的第一侧表面181a和第二侧表面181b中的每一个上时,可以吸收在打开和关闭止回阀180的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冲击噪声的噪声,以减少由止回阀180引起的总噪声。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阀容纳凹部175的内周表面具有圆形形状,并且止回阀180的引导部182具有圆弧形状,使得止回阀180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阀容纳凹部175中。然而,阀容纳凹部175和止回阀180可以在周向方向上接合,使得可以沿着阀容纳凹部175在预定路径中移动止回阀180。
例如,如图12中所示,引导凹部175c可以被形成在阀容纳凹部175的内周表面上,使得止回阀180的引导部182可以被插入引导凹部175c中。可以沿着阀容纳凹部175的长度方向形成引导凹部175c。因此,由于引导部182被插入阀容纳凹部175的引导凹部175c中,所以约束了止回阀180在周向方向上的旋转,并且止回阀180沿着同一路径往复运动。
可替代地,如图13中所示,引导凹部182b可以被形成在引导部182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引导突起175d可以被形成在阀容纳凹部175的内周表面上。阀容纳凹部175的引导突起175d可以被插入到引导部182的引导凹部182b中,以限制止回阀180在周向方向上的旋转。当然,可以将引导突起和引导凹部分别形成在引导部和阀容纳凹部处。
当如上所述地在轴向方向上在阀容纳凹部175处形成引导凹部175c或引导突起175d时,止回阀180不在周向方向上旋转,因此可以进一步稳定止回阀180的行为。
另外,设置在止回阀180处的连通凹部183的打开端183a可以被形成在预定位置处,例如形成在最下方的位置处。当在侧向方向上安装电压缩机时,如果压缩室V中的油与制冷剂一起通过第一背压孔171被引入到阀容纳凹部175中,则尽管油的一部分存在于阀容纳凹部175的底侧上,但可以通过连通凹部183容易地将油朝向第二背压孔172移动,因此,背压空间144中的压力可以更快地增大到适当压力。
同时,根据本公开的电压缩机的另一个实施例如下。
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压孔被形成为穿透第一涡旋盘和框架,但背压孔也可以被形成为穿透第二涡旋盘的动侧盘板部。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其中背压孔被形成为穿透动涡旋盘的示例的剖视图。
如图中所示,第一背压孔271被形成在中间压力V中并朝向背压空间144,并且阀容纳凹部275可以被形成为在第一背压孔271的两端中的一端(图中的朝向背压空间的第二端)处扩大。
具有第二背压孔272的止动构件276可以被插入并联接到阀容纳凹部275的打开端。作为结果,止回阀180在阀容纳凹部275内往复运动。止动构件276可以被压配合到阀容纳凹部275,可以以螺纹形状接合或者可以使用粘合剂或焊接结合该止动构件276。
与第一背压孔271一起形成背压通道的第二背压孔272可以被形成在适当位置处,并且如上述实施例中的那样,第二背压孔272具有总是与止回阀180的连通凹部183连通的尺寸,并且止回阀180的开闭表面181被形成为大于第一背压孔271的内径,以打开和关闭第一背压孔271。止回阀180和背压孔的其它的基本构造和对应的操作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然而,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可以被容易地加工。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压孔170被形成为穿透第一涡旋盘150和框架140,因此背压孔170的路径被延长。因此,难以形成背压孔170,并且由于第一背压孔171和第二背压孔172必须精确对准,因此在制造电压缩机时可能需要高精度。然而,如本实施例中的那样,在第二涡旋盘160的盘板部161处形成背压孔270的情况下,背压孔270的长度短,并且由于背压孔270被形成在一个构件上,所以有利于电压缩机的制造。此外,由于背压孔170的长度短,所以也可以约束制冷剂的压力下降,从而快速增大背压空间144的背压。
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公开。可以容易地将本教导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设备。本描述旨在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代、变型和变体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性、结构、方法和其它特征,以获得附加的和/或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
由于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特征的情况下以多种形式实施本公开的特性,所以还应理解,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上述实施例不受前述描述的任何细节的限制,而是应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范围内广泛地考虑,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界限内的所有修改和变型或者这些范围和界限的等效物都旨在被所附权利要求所包含。

Claims (11)

1.一种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涡旋盘;
第二涡旋盘,所述第二涡旋盘与所述第一涡旋盘接合以进行绕动运动,从而与所述第一涡旋盘形成压缩室;
框架,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二涡旋盘被介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的情况下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在径向方向上的相反侧上,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二涡旋盘形成背压空间,使得所述第二涡旋盘被所述背压空间的压力支撑在朝着所述第一涡旋盘的方向上;
背压通道,所述背压通道使所述压缩室与所述背压空间连接;以及
阀构件,所述阀构件被设置在所述背压通道处,并且阻挡流体从所述背压空间到所述压缩室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压通道包括:背压孔,所述背压孔的一端与所述压缩室连通,所述背压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背压空间连通;以及阀容纳凹部,所述阀容纳凹部与所述背压孔连通并容纳所述阀构件,并且
所述阀构件被构造成止回阀,所述止回阀根据所述压缩室与所述背压空间之间的压力差而在所述阀容纳凹部的内部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构件包括阀部,所述阀部在第一位置处打开所述背压通道,并在第二位置处关闭所述背压通道,
其中:
所述阀部具有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以及将所述第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侧表面连接的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直径和所述第二侧表面的直径大于所述背压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阀容纳凹部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缩机进一步包括:
开闭表面,所述开闭表面被形成在所述阀部的所述第一侧表面上,使得所述开闭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平的,并且所述开闭表面被形成为大于所述背压孔的所述内径,以在所述第二位置处阻挡所述背压孔;
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被形成在所述阀部的所述第二侧表面上,并且被形成为与所述阀容纳凹部的侧表面接触;以及
连通凹部,所述连通凹部在所述支撑表面上凹入预定深度,向所述阀部的周表面打开,并且至少部分地与面向所述第二侧表面的背压孔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部,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将所述阀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引导到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在所述阀部的所述周表面上在径向方向上朝向所述阀容纳凹部的内周表面延伸,并且
所述连通凹部向所述阀部的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之间的周表面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被设置成多个,并且多个引导部沿着周向方向以相等间隔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为单个引导部,并且所述引导部的包角大于或等于18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引导凹部被形成在所述阀容纳凹部的内周表面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被插入到所述引导凹部中,以便在周向方向上约束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构件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侧中的任一侧上进一步设置弹性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压通道包括:
第一背压孔,所述第一背压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处并与所述压缩室连通;以及
第二背压孔,所述第二背压孔被设置在所述框架处并与所述背压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背压孔与所述第二背压孔彼此连通,并且容纳所述阀的阀容纳凹部被形成在形成有所述第一背压孔的表面上或者被形成在形成有所述第二背压孔的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压通道被形成为穿透面向所述背压空间的所述第二涡旋盘,
所述阀容纳凹部被形成在所述背压通道的中间,
限制所述阀构件的移动的止动构件被插入并联接到所述阀容纳凹部,并且
所述止动构件具有形成所述背压通道的背压孔。
CN201920184084.7U 2018-02-06 2019-02-01 电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646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14800A KR101989524B1 (ko) 2018-02-06 2018-02-06 전동식 압축기
KR10-2018-0014800 2018-0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4645U true CN210164645U (zh) 2020-03-20

Family

ID=6684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408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64645U (zh) 2018-02-06 2019-02-01 电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42384A1 (zh)
KR (1) KR101989524B1 (zh)
CN (1) CN210164645U (zh)
DE (1) DE1020192014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9531B1 (ko) * 2021-12-20 2023-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압축기
KR102662877B1 (ko) * 2022-08-09 2024-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02631B1 (ko) * 1997-05-30 1999-06-15 구자홍 스크롤 압축기의 체크밸브장치
JP3560492B2 (ja) * 1999-02-25 2004-09-02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315933B2 (ja) 2008-06-05 2013-10-1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4614009B1 (ja) * 2009-09-02 2011-01-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998818B2 (ja) 2011-10-17 2016-09-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KR101729714B1 (ko) 2014-12-12 2017-05-11 한국과학기술정보연구원 기술 가치 평가 장치,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89524B1 (ko) 2019-06-14
DE102019201477A1 (de) 2019-08-08
US20190242384A1 (en)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3051B1 (ko) 전동식 압축기
EP2085617B1 (en) Mode changing apparatus for a scroll compressor
US11293442B2 (en)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discharge cover providing a space to guide a discharge flow from a discharge port to a discharge passgae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discharge holes
CN210164645U (zh) 电压缩机
US20110176949A1 (en) Rotary compressor
EP2726743B1 (en) Scroll compressor
US2006010484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US11401937B2 (en)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wear preventing member located between key portion of orbiting scroll and key of Oldham ring
US20200080557A1 (en) Motor-operated compressor
KR20130102357A (ko) 횡형 스크롤 압축기
KR20220101060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212055120U (zh) 叶片旋转式压缩机
KR102158532B1 (ko) 전동식 압축기
KR102031849B1 (ko) 전동식 압축기
EP3599380A1 (en) Motor-operated compressor
US11788531B2 (en) Scroll compressor
KR102191130B1 (ko) 전동식 압축기
KR102660782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WO2019022134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2481673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446771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639608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673753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EP4296516A1 (en) Scroll compressor
KR102081339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