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3855U -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3855U
CN210163855U CN201920745043.0U CN201920745043U CN210163855U CN 210163855 U CN210163855 U CN 210163855U CN 201920745043 U CN201920745043 U CN 201920745043U CN 210163855 U CN210163855 U CN 210163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loth
soil
water body
cross rod
vertical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50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方华
孟涛
崔建
于宏启
魏秀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3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450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3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3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3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包括填土区、三个分别分布在填土区正前方、正后方、正右方三个方向的隔离区,各隔离区由四组排架组成,每组排架各包括4~6根立杆、上横杆、下横杆和过滤布,各立杆竖直间隔排列,上横杆、下横杆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每根立杆背面的中上部、中下部,立杆和上横杆、下横杆相互垂直,过滤布的上边缘、下边缘分别与立杆的顶端、下部固定连接,在填土区周边三个方向上设置隔离区,利用过滤布的抗冲击性能对填土区外围约束,可有效保护人工湖隔离区区域外的自然水体不会受到污染,该填土结构取材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可操作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目前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穿越或经过人工湖的情况,为配合城市化交通发展进程,此时需要填湖造路或造桥,目前在填湖体时,多数采用直接将土体倒入湖水中,导致湖水大面积污染,既影响湖水的清洁,也会导致湖中鱼的养殖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导致鱼群死亡,为符合严格的环保要求,防止水体污染,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原生态平衡,在围湖填土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工程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包括填土区和已填筑土体,所述已填筑土体分布在填土区正左方,所述填土结构包括三个分别分布在填土区的正前方、正后方、正右方三个方向的隔离区,各隔离区分别由四组排架组成,每组所述排架均包括4~6根立杆、上横杆、下横杆和过滤布,4~6根立杆竖直间隔排列,每根立杆背面均与所述上横杆、下横杆连接,所述上横杆、下横杆分别通过连接件水平固定在每根立杆背面的中上部、中下部,上横杆、下横杆平行设置,立杆和上横杆、下横杆相互垂直;所述过滤布为矩形状土工布,其竖直搭接在立杆上,过滤布的上边缘与各立杆的顶端绑扎固定,过滤布的下边缘与各立杆的下部绑扎固定。
优选地,所述排架中两根相邻的立杆之间的距离为1.5~2.2米。
优选地,所述排架中两根相邻的立杆之间的距离为2米。
优选地,所述隔离区由四组排架按矩形形状围绕衔接以组成长×宽为7×7米~12×12米的矩形区域。
优选地,所述隔离区由四组排架组成长×宽为10×10米的矩形区域。
优选地,所述过滤布通过钢丝或铁丝与立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横杆、下横杆与每根立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横杆、下横杆与每根立杆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过滤布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有充砂袋,所述充砂袋布设在相邻两根立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在填土区周边三个方向上设置隔离区,利用过滤布的力学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对填土区外围约束,可有效保护人工湖在填土期间隔离区区域外的自然水体不会受到污染,保证人工湖原本的可观赏性,减少填土对鱼群养殖的干扰,该填土结构取材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的排架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填土区,2-隔离区,3-排架,4-立杆,5-上横杆,6-下横杆,7-过滤布,8-充砂袋,9-连接件,10-已填筑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包括填土区1和已填筑土体10,已填筑土体10分布在填土区1正左方,填土结构包括三个分别分布在填土区1的正前方、正后方、正右方三个方向的隔离区2,各隔离区2分别由四组排架3组成,每组排架3均包括4~6根立杆4、上横杆5、下横杆6和过滤布7,4~6根立杆4并列设置且立杆4的竖直间隔排列,每根立杆4背面均与上横杆5、下横杆6连接,上横杆5、下横杆6分别通过连接件9水平固定在每根立杆4背面的中上部、中下部,上横杆5、下横杆6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上横杆5、下横杆6与每根立杆4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通过扣件固定,或通过焊接固定;立杆4和上横杆5、下横杆6相互垂直;过滤布7为矩形状土工布,其竖直搭接在立杆4上,过滤布7的上边缘与各立杆4的顶端绑扎固定,过滤布7的下边缘与各立杆4的下部绑扎固定,上述立杆4、上横杆5、下横杆6和过滤布7各部分连接成型后,形成具有挡土挡泥功能的排架3;优选地,过滤布7通过绑绳、钢丝或铁丝与立杆4固定连接,土工布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柔性体材料,质量轻、透水性好、耐腐蚀且具有抗微生物性,过滤布7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有充砂袋8,充砂袋8布设在相邻两根立杆4之间,使得过滤布7能更稳定地隔离填土区1和隔离区2,利用过滤布7的力学强度和抗冲击性对填土区1外围约束,可有效保护人工湖在填土期间隔离区2区域外的自然水体不会受到污染,保证人工湖原本的可观赏性,减少填土对鱼群养殖的干扰,本实施例中,填土区1为由三个隔离区2和已填筑土体10按矩形形状围绕衔接以组成长×宽为7×7米~12×12米的矩形区域,
具体地,三个隔离区2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图3,分布在填土区1正前方的隔离区2靠近填土区1的排架的一端与分布在填土区1正右方的隔离区2靠近填土区1的排架的一端连接,分布在填土区1正后方的隔离区2靠近填土区1的排架的一端与分布在填土区1正右方的隔离区2靠近填土区1的排架的另一端连接,填土区1正前方的隔离区和填土区1正后方的隔离区与已填筑土体10紧贴连接,优选地,排架之间可以通过绑绳固定,或通过铁丝固定;进一步地,已填筑土体10可以为人工湖的堤岸,或已使用该填土结构填埋好的土体,使用该填土结构对人工湖逐步填土,集中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并且能在最大范围内保护人工湖的原生态平衡;
进一步地,排架中两根相邻的立杆4之间的距离为1.5~2.2米;本实施例中,排架中两根相邻的立杆4之间的距离为2米;隔离区由四组排架3按矩形形状围绕衔接以组成长×宽为7×7米~12×12米的矩形区域;本实施例中,隔离区2由四组排架3按矩形形状围绕衔接组成长×宽为10×10米的矩形区域;
本实施例中,在施工时,在测量定位好的轨迹线上每隔2米插立杆4定位,并进行泥面厚度测试、泥层硬度测试,随后将立杆4插入泥中,确保达到硬泥层内,以3~6个工人重力下压立杆4直到立杆4不再下降为止,若立杆4的顶部达不到标高要求,则对立杆4进行补接,补接时使用绑绳或铁丝等进行紧密绑扎,在同一直线上共插入5根立杆4,5根立杆4的中上部、中下部分别用上横杆5、下横杆6加固,立杆4和上横杆5、下横杆6形成排架框架,在排架框架上铺设工布7以形成拦土拦泥的排架3,四个排架首尾相接组成隔离区2,该填土结构取材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可操作性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包括填土区和已填筑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已填筑土体分布在填土区正左方,所述填土结构包括三个分别分布在填土区的正前方、正后方、正右方三个方向的隔离区,各隔离区分别由四组排架组成,每组排架均包括4~6根立杆、上横杆、下横杆和过滤布,4~6根立杆竖直间隔排列,每根立杆背面均与所述上横杆、下横杆连接,所述上横杆、下横杆分别通过连接件水平固定在每根立杆背面的中上部、中下部,上横杆、下横杆平行设置,立杆和上横杆、下横杆相互垂直;所述过滤布为矩形状土工布,其竖直搭接在立杆上,过滤布的上边缘与各立杆的顶端绑扎固定,过滤布的下边缘与各立杆的下部绑扎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架中两根相邻的立杆之间的距离为1.5~2.2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架中两根相邻的立杆之间的距离为2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由四组排架按矩形形状围绕衔接以组成长×宽为7×7米~12×12米的矩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由四组排架组成长×宽为10×10米的矩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布通过钢丝或铁丝与立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下横杆与每根立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下横杆与每根立杆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布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有充砂袋,所述充砂袋布设在相邻两根立杆之间。
CN201920745043.0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Active CN210163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5043.0U CN21016385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5043.0U CN21016385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3855U true CN210163855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5043.0U Active CN21016385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38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4088A (zh) * 2022-08-02 2022-11-11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围堰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4088A (zh) * 2022-08-02 2022-11-11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围堰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6742U (zh) 高陡岩质路基边坡修复系统
CN208395853U (zh) 一种可抽取式生态石笼构造
CN109183817A (zh) 一种高大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有效土壤层的构建方法
CN210163855U (zh) 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填土结构
CN208934013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结构
CN21207778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岸墙
CN109898528A (zh) 一种高边坡桩基结构及施工操作方法
CN209873720U (zh) 一种多功能园林河岸生态护坡结构
CN213203973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装置
CN214657144U (zh)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CN210946676U (zh) 一种河流抗冲护岸
CN210562015U (zh) 一种水利沟安全网装置
CN217896562U (zh) 一种用于格宾挡墙内管沟施工的固定件
CN206646531U (zh) 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208884351U (zh) 一种具有防渗漏功能的公路桥梁结构
CN207228057U (zh) 一种生态护坡
CN209854672U (zh) 一种水利防洪水坝结构
CN205530124U (zh) 一种石笼网
CN214656259U (zh) 一种新型漫水桥
CN216304636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边坡锚固装置
CN206204957U (zh) 新型维护桩
CN220183928U (zh) 一种河道挡墙
CN218643394U (zh) 绿色矿山修复用高陡岩石边坡生态覆绿支护结构
CN209798660U (zh)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CN215977093U (zh) 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