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28057U - 一种生态护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护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28057U
CN207228057U CN201721290019.XU CN201721290019U CN207228057U CN 207228057 U CN207228057 U CN 207228057U CN 201721290019 U CN201721290019 U CN 201721290019U CN 207228057 U CN207228057 U CN 207228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kes
dams
bank protection
brick
reve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00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2900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28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28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280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护坡,所述堤坝背面第一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A,多个护坡砖A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一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B,多个护坡砖B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二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C,多个护坡砖C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三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D,多个护坡砖D筑成阶梯状护岸,所述护坡砖A和护坡砖B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正方体砖体,护坡砖D包括底板、顶板、中间平台、前挡板、后挡板和连接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整体施工简单快捷,造价低,利于植物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其中堤坝正面第三护坡的设计,更利于鱼类等生物的繁衍生息。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护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属于水利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护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现有河道堤坝护坡结构,路堤的顶部设置有公路,护坡技术主要侧重于护坡的防护,忽略了护坡的水土保持问题,一旦护坡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护坡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整条公路的正常使用。同时现有河道堤坝护坡结构没有考虑到河流中鱼类等生物造成的影响,不利于河流内部分鱼类的繁殖。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坡,整体施工简单快捷,造价低,利于植物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其中堤坝正面第三护坡的设计,更利于鱼类等生物的繁衍生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态护坡,包括堤坝背面第一护坡、堤坝正面第一护坡、堤坝正面第二护坡、堤坝正面第三护坡、公路、健身步行平台、观景步行平台和路堤,路堤的顶部设置有公路,所述公路的两侧设置有路缘石,路堤的背面设置有堤坝背面第一护坡,路堤的正面设置有依次相连的堤坝正面第一护坡、健身步行平台、堤坝正面第二护坡、观景步行平台和堤坝正面第三护坡,所述观景步行平台与堤坝正面第三护坡的连接处设置有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背面第一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A,多个护坡砖A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一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B,多个护坡砖B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二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C,多个护坡砖C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三护坡上设置有护坡砖D,多个护坡砖D筑成阶梯状护岸,所述护坡砖A和护坡砖B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正方体砖体,正方体砖体上开设有阵列排列的镂空种植孔A,正方体砖体的四角均设置有倒角A,正方体砖体的左右两侧边均开设有燕尾拼接槽,燕尾拼接槽的中部设置有三角形突块,正方体砖体的前后两侧边均开设有拼接种植孔。
所述护坡砖C包括矩形砖体,矩形砖体的四角均设置有倒角B,矩形砖体上开设有一个大镂空种植孔B,结构最为简单,施工迅速,施工成本低。
所述堤坝背面第一护坡和堤坝正面第一护坡的坡度比均为1:1-1:2。
所述堤坝正面第二护坡的坡度比为1:2.5-1:4.0。
所述护坡砖D包括底板、顶板、中间平台、前挡板、后挡板和连接筋板,后挡板的顶部垂直连接有顶板,后挡板的底部垂直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前挡板,前挡板的顶部垂直连接有向后挡板延伸的中间平台,顶板、后挡板、底板、前挡板、中间平台均与连接筋板垂直连接,前挡板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
所述堤坝正面第三护坡的坡度比为1:.17-1:0.25。
所述前挡板的高度为后挡板的一半,中间平台的宽度为顶板的一半。
所述底板、顶板、中间平台、前挡板、后挡板和连接筋板为一体成型。
所述路缘石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呈阶梯状,具有上部台面和下部台面,阶梯状路缘石的上部台面上预埋H型钢,相连H型钢之间连接加固杆,经得起汽车的冲击,防止汽车冲出公路发生意外。
所述连接筋板至少设置有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态护坡,路堤的背面设置有堤坝背面第一护坡,路堤的正面设置有依次相连的堤坝正面第一护坡、健身步行平台、堤坝正面第二护坡、观景步行平台和堤坝正面第三护坡,施工简单快捷,造价低。2、堤坝背面第一护坡和堤坝正面第一护坡的坡度比均为1:1-1:2,坡度较大,堤坝正面第二护坡的坡度比为1:2.5-1:4.0坡度较小,因此采用不同的护坡砖A和护坡砖C,护坡砖A结构稳定安全,柔性抗震性好,具有良好的防冲刷性,护坡砖C施工迅速,施工成本低,原材料易寻,堤坝背面第一护坡、堤坝正面第一护坡、堤坝正面第二护坡坡面清理平整直接铺砌,种植孔里让它长草生根保持土不流失。3、护坡砖D包括底板、顶板、中间平台、前挡板、后挡板和连接筋板,方便鱼类钻进钻出,在其中繁衍生息,连接筋板既起到支撑作用也具有隔挡作用,既坚固同时隔挡出多个独立空间,互不干扰,中间平台可作为鱼类的休息台,前挡板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在水流的冲击下保证每个独立空间内水的清洁,利于鱼类等的繁衍生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护坡砖A的拼接示意图;
图3为护坡砖C的拼接示意图;
图4为护坡砖D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1、护坡砖A 1.1.1、正方体砖体 1.1.2、倒角A1.1.3、拼接种植孔 1.1.4、镂空种植孔A 1.1.5、燕尾拼接槽 1.1.6、三角形突块 2、堤坝正面第一护坡 2.1、护坡砖B 3、堤坝正面第二护坡 3.1、护坡砖C 3.1.1、矩形砖体 3.1.2、倒角B 3.1.3、镂空种植孔B 4、堤坝正面第三护坡 4.1、护坡砖D 4.1.1、底板 4.1.2、顶板4.1.3、中间平台 4.1.4、前挡板 4.1.5、后挡板 4.1.6、连接筋板 4.1.7、透水孔 5、公路5.1、路缘石 5.2、H型钢 5.3、加固杆 6、健身步行平台 7、观景步行平台 7.1、护栏 8、路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所述生态护坡,包括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公路5、健身步行平台6、观景步行平台7和路堤8,路堤8的顶部设置有公路5,所述公路5的两侧设置有路缘石5.1,路堤8的背面设置有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路堤8的正面设置有依次相连的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健身步行平台6、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观景步行平台7和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所述观景步行平台7与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的连接处设置有护栏7.1,所述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上设置有护坡砖A1.1,多个护坡砖A1.1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上设置有护坡砖B2.1,多个护坡砖B2.1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上设置有护坡砖C3.1,多个护坡砖C3.1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上设置有护坡砖D4.1,多个护坡砖D4.1筑成阶梯状护岸,所述护坡砖A1.1和护坡砖B2.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正方体砖体1.1.1,正方体砖体1.1.1上开设有阵列排列的镂空种植孔A1.1.4,正方体砖体1.1.1的四角均设置有倒角A1.1.2,正方体砖体1.1.1的左右两侧边均开设有燕尾拼接槽1.1.5,燕尾拼接槽1.1.5的中部设置有三角形突块1.1.6,正方体砖体1.1.1的前后两侧边均开设有拼接种植孔1.1.3。
本实施例中,所述护坡砖C3.1包括矩形砖体3.1.1,矩形砖体3.1.1的四角均设置有倒角B3.1.2,矩形砖体3.1.1上开设有一个大镂空种植孔B3.1.3;所述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和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的坡度比均为1:1-1:2;所述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的坡度比为1:2.5-1:4.0;所述护坡砖D4.1包括底板4.1.1、顶板4.1.2、中间平台4.1.3、前挡板4.1.4、后挡板4.1.5和连接筋板4.1.6,后挡板4.1.5的顶部垂直连接有顶板4.1.2,后挡板4.1.5的底部垂直连接有底板4.1.1,底板4.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前挡板4.1.4,前挡板4.1.4的顶部垂直连接有向后挡板4.1.5延伸的中间平台4.1.3,顶板4.1.2、后挡板4.1.5、底板4.1.1、前挡板4.1.4、中间平台4.1.3均与连接筋板4.1.6垂直连接,前挡板4.1.4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4.1.7;所述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的坡度比为1:.17-1:0.25;所述前挡板4.1.4的高度为后挡板4.1.5的一半,中间平台4.1.3的宽度为顶板4.1.2的一半;所述底板4.1.1、顶板4.1.2、中间平台4.1.3、前挡板4.1.4、后挡板4.1.5和连接筋板4.1.6为一体成型;所述路缘石5.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呈阶梯状,具有上部台面和下部台面,阶梯状路缘石5.1的上部台面上预埋H型钢5.2,相连H型钢5.2之间连接加固杆5.3;所述连接筋板4.1.6至少设置有一个。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生态护坡,包括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公路(5)、健身步行平台(6)、观景步行平台(7)和路堤(8),路堤(8)的顶部设置有公路(5),所述公路(5)的两侧设置有路缘石(5.1),路堤(8)的背面设置有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路堤(8)的正面设置有依次相连的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健身步行平台(6)、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观景步行平台(7)和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所述观景步行平台(7)与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的连接处设置有护栏(7.1),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上设置有护坡砖A(1.1),多个护坡砖A(1.1)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上设置有护坡砖B(2.1),多个护坡砖B(2.1)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上设置有护坡砖C(3.1),多个护坡砖C(3.1)拼接铺列,堤坝正面第三护坡(4)上设置有护坡砖D(4.1),多个护坡砖D(4.1)筑成阶梯状护岸,所述护坡砖A(1.1)和护坡砖B(2.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正方体砖体(1.1.1),正方体砖体(1.1.1)上开设有阵列排列的镂空种植孔A(1.1.4),正方体砖体(1.1.1)的四角均设置有倒角A(1.1.2),正方体砖体(1.1.1)的左右两侧边均开设有燕尾拼接槽(1.1.5),燕尾拼接槽(1.1.5)的中部设置有三角形突块(1.1.6),正方体砖体(1.1.1)的前后两侧边均开设有拼接种植孔(1.1.3), 所述护坡砖D(4.1)包括底板(4.1.1)、顶板(4.1.2)、中间平台(4.1.3)、前挡板(4.1.4)、后挡板(4.1.5)和连接筋板(4.1.6),后挡板(4.1.5)的顶部垂直连接有顶板(4.1.2),后挡板(4.1.5)的底部垂直连接有底板(4.1.1),底板(4.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有前挡板(4.1.4),前挡板(4.1.4)的顶部垂直连接有向后挡板(4.1.5)延伸的中间平台(4.1.3),顶板(4.1.2)、后挡板(4.1.5)、底板(4.1.1)、前挡板(4.1.4)、中间平台(4.1.3)均与连接筋板(4.1.6)垂直连接,前挡板(4.1.4)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4.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砖C(3.1)包括矩形砖体(3.1.1),矩形砖体(3.1.1)的四角均设置有倒角B(3.1.2),矩形砖体(3.1.1)上开设有一个大镂空种植孔B(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背面第一护坡(1)和堤坝正面第一护坡(2)的坡度比均为1: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正面第二护坡(3)的坡度比为1:2.5-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4.1.4)的高度为后挡板(4.1.5)的一半,中间平台(4.1.3)的宽度为顶板(4.1.2)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1)、顶板(4.1.2)、中间平台(4.1.3)、前挡板(4.1.4)、后挡板(4.1.5)和连接筋板(4.1.6)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5.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呈阶梯状,具有上部台面和下部台面,阶梯状路缘石(5.1)的上部台面上预埋H型钢(5.2),相连H型钢(5.2)之间连接加固杆(5.3)。
CN201721290019.XU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生态护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28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0019.XU CN207228057U (zh)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生态护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0019.XU CN207228057U (zh)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生态护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28057U true CN207228057U (zh) 2018-04-13

Family

ID=61851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001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28057U (zh) 2017-10-09 2017-10-09 一种生态护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80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193A (zh) * 2018-09-26 2018-12-28 席跃辉 一种带连接块的护坡结构及排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193A (zh) * 2018-09-26 2018-12-28 席跃辉 一种带连接块的护坡结构及排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8512Y (zh) 河流、沟渠莲鱼池蓄水坝养鱼、种藕防护装置
CN108316243A (zh) 山区生态河道技术
CN205653749U (zh) 河道丁坝结构和丁坝防护系统
CN112211159A (zh) 一种生态护岸与生态驳岸组合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3088787A (zh) 一种生态河堤构建的方法
CN109356090A (zh) 一种三角模块化生态型海堤
CN206189344U (zh) 一种既有硬质护岸生态景观化改造结构
CN207228057U (zh) 一种生态护坡
CN108457247A (zh) 一种组合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213897180U (zh) 一种山体治理边坡绿化施工辅助装置
CN209508921U (zh) 一种三角模块化生态型海堤
CN209760145U (zh) 阶梯式生态景观护坡
CN104695379A (zh) 生态河道护岸结构
CN204753488U (zh)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友好型丁坝
CN215829363U (zh) 一种整体护坡预制件
CN106702963A (zh) 一种垂直护岸
CN205012282U (zh) 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
CN213740864U (zh) 一种防滑型水利工程用护坡结构
CN204047317U (zh) 一种用于消落区等高种植的生态治理装置
CN203113354U (zh) 一种边坡防护结构
CN206554027U (zh) 一种垂直护岸
CN207331613U (zh) 水利工程护坡防护加固装置
CN207775819U (zh) U形框架鱼槽砖预制构件及采用上述预制构件的鱼槽砖
CN201896306U (zh) 自然生态护坡块
CN206538735U (zh) 一种生态型复合护岸建筑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