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3743U -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3743U
CN210163743U CN201920609490.3U CN201920609490U CN210163743U CN 210163743 U CN210163743 U CN 210163743U CN 201920609490 U CN201920609490 U CN 201920609490U CN 210163743 U CN210163743 U CN 210163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le
layer
water
road
water perm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94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巫升平
林焱君
何杰
林丽
苏清
巫升华
林善舵
蔡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y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94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3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3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3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隔离部分,车行道和隔离部分底部设有路基和隔水层;隔离部分包括薄壁模板、调节块和路缘石,薄壁模板内部空腔内填充挡体,路缘石底部镶嵌有透水块;车行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下基层、透水上基层和衔接层,衔接层上表面自外向内铺设透水下面层和透水下路平石,透水下面层上方铺设透水上面层,透水下路平石上方铺设透水上路平石;隔离部分与人行道底部的素土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铺设进水管并填充透水垫层,人行道部分包括透水土工布、过滤层和透水人行道路面。本实用新型大量采用预制构件,无需加宽道路边缘,结构稳定、省时省力、透水性好。

Description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属于市政工程领域,适用于市政道路施工。
背景技术
在传统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边缘部位混合料的压实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一般采取在道路两侧增加各结构层摊铺宽度的方法,以加宽部分做为“模板”抵抗结构碾压的侧压力,同时抵挡边缘部位混合料外移,以提高边缘部位混合料的压实程度。此举不仅增加成本投入,压实度一次验收合格率也无法保证,同时为中后期路缘石安装、雨水口施工等分项工程增加了较为困难的处理工序,增加了时间投入。此外,传统市政道路边缘部位在透水性方面也欠佳,难以满足生态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一种结构稳定、省时省力、经济环保的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十分重要,基于上述背景开发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实际市政道路施工中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施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边缘部位耗料多、压实度无法保证、路缘石安装繁琐、透水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隔离部分,车行道和隔离部分的底部设有相互连通的路基和隔水层;所述的隔离部分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薄壁模板、调节块和路缘石,薄壁模板的下端嵌入隔水层中,薄壁模板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挡体,调节块的底部与薄壁模板顶部连接,路缘石底部镶嵌有透水块,透水块底部与调节块顶部连接;所述的车行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下基层、透水上基层和衔接层,衔接层上表面自外向内铺设透水下面层和透水下路平石,透水下面层上方铺设透水上面层,透水下路平石上方铺设透水上路平石;所述的隔离部分与人行道底部的素土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铺设进水管并填充透水垫层,素土的上方铺设透水垫层,所述的人行道部分包括依次铺设在透水垫层上方的透水土工布、过滤层和透水人行道路面。
优选地,所述的薄壁模板包括边框和侧板,侧板的底部和顶部均凸出于边框,形成上下侧的企口,所述的调节块的底部设有与上侧的企口配合的凸起,凸起与上侧的企口咬合。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块的底部呈凹凸结构,透水块的底部呈凹凸结构,调节块和透水块的凹凸结构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的透水块的外侧面的底部与衔接层紧密接触,中间部分与水下路平石紧密接触,顶部与透水上路平石紧密接触;透水块的外侧面的内侧面与透水垫层紧密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透水垫层的底部以及透水垫层与素土的衔接位置均铺设有防渗膜。防渗膜的作用在于防止雨水渗入素土中,避免素土承载力下降。
优选地,所述的隔水层20与透水垫层16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以挡体和调节块作为上、下透水基层浇筑的“侧模”,并通过透水上路平石和透水下路平石抵挡透水下面层和透水上面层碾压的侧压力,无须加宽道路各结构层的宽度,就能够避免混合料的外移,材料耗费少且成本投入低,压实度易控制、施工质量更好。
(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道路基层施工完毕,即可在调节块上嵌固路缘石,优化了传统施工方法中基层压实后再开挖安装路缘石基槽的操作方案,从施工工艺上减少了时间投入;同时车行道和人行道可同步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
(3)本实用新型中的薄壁模板和调节块通过企口连接、路缘石和调节块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咬合,道路边缘部位的结构稳定性好,施工安全性好。
(4)本实用新型选用透水性的道路基层与面层材料,同时路缘石中设置透水块,且选用透水性薄壁模板与挡体,结合进水管的设置,使得道路边缘部位具备“渗、滞、蓄、净、用、排”功能,进而可以有效排除道路的雨水侵害,并改善地下水资源缺乏的状况,生态效益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剖面图;
图2是薄壁模板立体图;
图3是路缘石立体图;
图示说明:1.路缘石,2.透水块,3.调节块,4.透水上路平石,5.透水下路平石,6.薄壁模板,600.侧板,601.边框,602.企口,7.衔接层,8.挡体,9.防渗膜,10.进水管,11.路基,12.透水下基层,13.透水上基层,14.透水下面层,15.透水上面层,16.透水垫层,17.过滤层,18.透水人行道路面,19.素土,20.隔水层,21.透水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以某市政道路工程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进行阐述,该市政道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隔离部分,车行道和隔离部分的底部设有相互连通的路基11和隔水层20。隔离部分与人行道底部的素土19之间存在间隙。
结合附图1所示,隔离部分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薄壁模板6、调节块3和路缘石1。结合附图2所示,薄壁模板6包括边框601和侧板600,侧板600的底部和顶部均凸出于边框601,形成上下侧的企口602,薄壁模板6的内部设有空腔,其中,侧板600的尺寸为240mm×500mm、壁厚30mm、四周企口602尺寸为15mm×15mm,边框截面尺寸为30mm×30mm、长140mm。所述的薄壁模板6的下端嵌入隔水层20中,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挡体8,调节块3的底部设有与上侧的企口602配合的凸起,凸起插入薄壁模板6上侧的企口602中并咬合,实现调节块3与薄壁模板6顶部连接,调节块3的底部呈凹凸结构。结合附图1和3所示,路缘石1底部镶嵌有透水块2,透水块2的底部呈凹凸结构,透水块2的凹凸结构与调节块3底部的凹凸结构相互配合,并且透水块实现透水块2和调节块3的咬合连接。
结合附图1所示,所述的车行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下基层12、透水上基层13和衔接层7,透水下基层12采用16cm厚的多孔排水混凝土下基层,透水上基层13采用16cm厚的多孔排水混凝土上基层,衔接层7采用1cm厚的抗裂渗水分流层。衔接层7上表面自外向内铺设透水下面层14和透水下路平石5,透水下面层14上方铺设透水上面层15,透水下路平石5上方铺设透水上路平石4,其中,透水下面层14采用5cm厚的粗粒式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透水上面层15采用5cm厚的细粒式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透水块2的外侧面的底部与衔接层7紧密接触,中间部分与水下路平石5紧密接触,顶部与透水上路平石4紧密接触,透水块2的外侧面的内侧面与透水垫层16紧密接触。
素土19与薄壁模板6之间的间隙处铺设进水管10并填充透水垫层16,素土19的上方铺设透水垫层16,所述的人行道部分包括依次铺设在透水垫层16上方的透水土工布21、过滤层17和透水人行道路面18。隔水层(20)与透水垫层(16)连通,透水垫层16的底部以及透水垫层16与素土19的衔接位置均铺设有防渗膜9。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的施工步骤包括:
步骤一、施工路基:测放路基11位置线,分层填筑并压实路基11至设计标高;
步骤二、安装薄壁模板并浇筑挡体:在路基11上部铺设隔水层20,测放薄壁模板6位置线后将薄壁模板6逐块安装于隔水层20上部,并将薄壁模板6下部的企口602嵌入隔水层20及路基11中,待薄壁模板6安装完后,向其中灌注混凝土并震动成型,形成挡体8。
步骤三、施工透水下基层:以挡体8作为“侧模”摊铺透水下基层12;使用摊铺机在摊铺混凝土的同时将混凝土进行一定振捣,并将混凝土表面熨平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采用养护膜覆盖,混凝土施工完毕6-12h后开始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14d;与此同时,在素土19中开挖沟槽、埋设进水管10、在沟槽周边及素土19上表面铺设防渗膜9,回填压实透水垫层16。
步骤四、安装调节块并施工透水上基层:在挡体8上表面披一层水泥砂浆,将调节块3逐块嵌固于挡体8上部;进一步以调节块3作为“侧模”施工透水上基层13,方法同步骤三;同步施工人行道一侧的防渗膜9上部的透水垫层16直至透水上基层13顶标高。
步骤五、安装路缘石:在调节块3上表面披一层水泥砂浆,将路缘石1逐块嵌固于调节块3上部;进一步摊铺并碾压衔接层7。
步骤六、安装透水下路平石5并施工透水下面层:在透水下路平石5安装位置披一层水泥砂浆,将透水下路平石5逐块安装于衔接层7上部,并使透水下路平石5紧贴路缘石1;进一步摊铺并碾压透水下面层14,确保边缘部位碾压到位,利用透水下路平石5抵挡碾压侧压力;同步摊铺并压实人行道一侧的透水垫层16直至其设计标高。
步骤七、安装透水上路平石4并施工透水上面层:透水下面层14施工完毕后,在透水下路平石5上表面披一层水泥砂浆,将透水上路平石4逐块咬接于透水下路平石5上方,并使透水上路平石4紧贴路缘石1;其后施工透水上面层15,方法参照步骤六。
步骤八、施工透水人行道路面:依此在透水垫层16上部摊铺并碾压过滤层17、铺设透水土工布21、铺筑透水人行道路面18透水砖。
道路使用过程中,车行道的透水上路平石4、透水下路平石5、透水下面层14、透水上面层15均采用透水的材料,并且通过透水块2与人行道处的透水垫层16连通,路面积水时,便于渗入到透水垫层16,进而通过进水管10排出。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隔离部分,车行道和隔离部分的底部设有相互连通的路基(11)和隔水层(20);所述的隔离部分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薄壁模板(6)、调节块(3)和路缘石(1),薄壁模板(6)的下端嵌入隔水层(20)中,薄壁模板(6)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挡体(8),调节块(3)的底部与薄壁模板(6)顶部连接,路缘石(1)底部镶嵌有透水块(2),透水块(2)底部与调节块(3)顶部连接;所述的车行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透水下基层(12)、透水上基层(13)和衔接层(7),衔接层(7)上表面自外向内铺设透水下面层(14)和透水下路平石(5),透水下面层(14)上方铺设透水上面层(15),透水下路平石(5)上方铺设透水上路平石(4);所述的隔离部分与人行道底部的素土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铺设进水管(10)并填充透水垫层(16),素土(19)的上方铺设透水垫层(16),所述的人行道部分包括依次铺设在透水垫层(16)上方的透水土工布(21)、过滤层(17)和透水人行道路面(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壁模板(6)包括边框(601)和侧板(600),侧板(600)的底部和顶部均凸出于边框(601),形成上下侧的企口(602),所述的调节块(3)的底部设有与上侧的企口(602)配合的凸起,凸起与上侧的企口(602)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块(3)的底部呈凹凸结构,透水块(2)的底部呈凹凸结构,调节块(3)和透水块(2)的凹凸结构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块(2)的外侧面的底部与衔接层(7)紧密接触,中间部分与水下路平石(5)紧密接触,顶部与透水上路平石(4)紧密接触;透水块(2)的外侧面的内侧面与透水垫层(16)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垫层(16)的底部以及透水垫层(16)与素土(19)的衔接位置均铺设有防渗膜(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水层(20)与透水垫层(16)连通。
CN201920609490.3U 2019-04-29 2019-04-29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Active CN210163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9490.3U CN210163743U (zh) 2019-04-29 2019-04-29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9490.3U CN210163743U (zh) 2019-04-29 2019-04-29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3743U true CN210163743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9490.3U Active CN210163743U (zh) 2019-04-29 2019-04-29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3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4026A (zh) * 2020-07-01 2020-10-20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路下穿通道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4026A (zh) * 2020-07-01 2020-10-20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路下穿通道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918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3295913U (zh) 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109371775B (zh) 道路行车道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112252115A (zh)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
CN206736675U (zh) 一种小区用人行道
CN110924255A (zh) 园林透水路面结构
CN210163743U (zh) 海绵型市政道路边缘部位透水系统
CN202627166U (zh) 一种新型城镇道路排水生态带
CN114606823B (zh) 一种水泥基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211199978U (zh) 一种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CN105484132A (zh) 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
CN211285132U (zh) 一种新型抗堵塞透水路面排水系统
CN115418908B (zh) 一种人行道海绵渗排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4497785U (zh) 一种空心砌块雨水渗透检查井
CN212611768U (zh) 透水市政道路
CN114837038A (zh) 一种有障碍物人行道透水基层采用摊铺机施工方法
CN210238171U (zh) 一种园区内人行、车行道路
CN212053981U (zh) 一种室外停车坪
CN111749073A (zh) 一种基于既有道路基层透水改造技术
CN110700034A (zh) 一种新型分布式透水路面及铺装方法
CN215829179U (zh) 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11593628B (zh) 多功能自紧固透水环保绿化砖
CN209873492U (zh)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CN211734904U (zh) 园林透水路面结构
CN214061871U (zh) 调蓄净化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